感悟网 导航

民法典见义勇为的民法规定

作者&投稿:薛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民法典见义勇为的民法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与法人相对的社会公民个体的统称。由于见义勇为行为是紧急情况下实施者根据主观判断后所采取的行为和行动,因此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因此,只有将见义勇为的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能够符合其法律特性。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所谓的危难救助行为是指当国家、集体、社会、公民个人财产及公民个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胁之时,行为人实施了旨在降低损失或威胁的行为,进而产生了相应后果的一切行为。这种行为一般都是在危险的情况下出现,并且伴有较强的风险性。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所谓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与救助对象的法律约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够算作见义勇为。换句话说,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超越了法律约定的职责或不具备法律约定的救助义务以外,才能够成为见义勇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结合民法典说一说见义勇为应采取什么方式?》
答:法典关于见义勇为的有关规定,就是要扭转那种“见义勇为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刻板印象,告诉人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请伸出援手、放心地帮助他们,民法典会给见义勇为的人“撑腰”,让英雄无需再因自己的热心施救行为而担惊受怕,做好事再无后顾之忧。当然,人们在见义勇为尤其是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时...

《见义勇为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吗?》
答:然而如果赋予见义勇为者报酬请求权,那么就相当于法律改变了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性质判定,将其转化为一种可盈利的行为,这有损社会公德,更有损法律的神圣性。其次,我认为从民法典规定的概念来看,见义勇为实际上属于一种无因管理,即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民法典...

《民法典规定的新的权利是》
答:(一)见义勇为免责:《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二)小区...

《见义勇为的认定范围是怎样的?法律都有哪些规定?》
答: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

《民法立法九人是指》
答:解读:民法典不仅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规定见义勇为者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2.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 法律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解读:民法典明确规定,利用小区...

《见义勇为认定标准是什么?见义勇为可以伤害他人吗?》
答: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见义勇为的认定标准。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见义勇为也不能够伤害她人的呀。见义勇为不是一个法律术语,法律上对见义勇为并没有严谨的定义。可以参照“...

《民法典新规六大亮点》
答:法律分析:民法典新规六大亮点如下:亮点一:见义勇为免责;亮点二: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亮点三:禁止高利放贷;亮点四:保护个人信息。相关法律规定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亮点五:界定夫妻共同债务;亮点六:禁止高空抛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见义勇为行为判断标准》
答:换句话说,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提倡盲目并超出个人能力的见义勇为,而更加提倡充满理性以及科学合理的见义智为。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别人,也能保全自己,而不是为了帮助别人就牺牲自己。见义勇为行为判断标准3 见义勇为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

《见义勇为者如何认定?有没有相关福利待遇和政策?》
答: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都是由当地的区或者是县民政部门进行确认的,在确认之后就会通知见义勇为者或者是所在的单位地区,在民法典中确实是有着好人条款的,如果是因为保护他人而让自己受到损坏的,那么侵权人将会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给予补偿。见义勇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被传颂下去的英勇行为,这种...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