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故都的秋第三到11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作者&投稿:闾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故都的秋第三到11自然段用的是比喻的表达方式。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故都的秋第三到11自然段中“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表现出比喻手法。《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

《联系课文,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故都的秋景图》
答:如果《故都的秋》用五副图来表达的话,分别是民居秋意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斜桥话秋图、胜日佳果图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

《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全文及解析》
答: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

《《故都的秋》高中教学设计》
答:学生默读并回答:第四自然段写了北国的槐树,第五自然段描写了秋蝉,衰弱的蝉声更是北国的特产,第六自然段写了秋雨。第十自然段写北方的果树到了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三自然段还写了秋天院落。(教师板书:秋槐、秋蝉、秋雨、秋院) 2.作者围绕故都的秋描写了这些秋天的景物,这些景物给我们组成了一幅幅的图画。请...

《高一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教案》
答:四、播放文章的朗诵录音,整体感知“故都秋”的特点。 五、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问: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那么文中集中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段落? 明确:从第3到第11自然段。 问:这些段落中写了哪些主要的景? 明确:第3段主要写了秋花(牵牛花),第...

《故都的秋 文中有哪几处景物描写》
答:本文直接描写景物的语句不多,但都是极其精彩的,而且饱含作者的深情。试举几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

《故都的秋五幅图在第几段》
答:在3--11自然段。故都的秋段落赏析?第一段1.2自然段总起,点明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总体特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第二段3-12自然段记叙故都的秋景,赞扬北国之秋第三段总括全文,抒发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故都的秋》赏析?《故都的秋》1-2段用对比手法写出作者对北国、江南之...

《高一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答:我们先来整体感知故都的秋景。下面,请大家看课文,你们先齐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听我对课文主体部分(3-11)的朗诵。一起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播放配乐朗诵。) 2、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
答:我们先来整体感知故都的秋景。请大家看课文,听老师对课文主体部分(3-11)的朗诵。一起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一品故都的秋味。(播放配乐朗诵。) 问题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章的文眼。 明确:"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的教案》
答:大家自己读一读(自由诵读第三段的前一部分)。那我们来想一想,这些平素让他魂牵梦萦的景色,现在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而只是匆匆的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呢?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安排吗?故都的秋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答:首先以《故都的秋》中对北平秋日美景的回顾导入本课,因为学生刚刚学完《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学生还沉浸在北国清净、悲凉的秋色之中,所以以《故都的秋》导入对本课北平夏日之“绿”的学习,会让学生觉得顺其自然,学生的审美感受也比较容易调动,这也完全符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由此进入一种审...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