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第四课 写作:连贯动作

作者&投稿:褒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什么玄机呢?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我是一个非常稳当的孩子。不爱打打闹闹的,只喜欢文雅的东西。我有一个弱点,那就是胆怯。
平时的时候,大家在教室里玩玩闹闹的,我只是在旁边看着,不好意思去跟同学们一起玩。我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非常不好意思。这个缺点使我不爱讲话,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但是自从那一次过后,我就改掉了这个胆怯的毛病。
那是初三刚开学不久,我们的班主任换人了。当然新班主任一到任就马上调换我们班的"领导班子"。当选到管理纪律的负责人时,大家都选了我。可能是因为我的纪律好,可以给别人起表率作用吧。我就这样的上任了。刚上任时,我谁也不敢管,纪律与往常一样。下课就打逗,上课就说话。一直持续了几天。班主任最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当时不知所措,估计老师肯定会批评我一痛的。班主任说:"知道为什么大家选你当这个纪律评比员呀。那是因为你的纪律好,可以给大家起个表率作用。你这样受大家信任,就要帮助老师管好这个班集体才对呀。"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恍然大悟。
第二天,我带上我的纪律评比员的胸卡站在门前。在班里王小明正在打逗,我心里开始打起了仗。是管还是不管,这位可是我们年级都出了名的"捣乱大王"。"你这样受大家信任,就要帮助老师管好这个班集体才对呀。"老师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了。对,管。"王小明,你不要打逗了。"王小明一脸的不在乎,转过头来,却被我的严肃打败了,他只好乖乖的回位了。这时,老师进来了,她冲我微微一笑。我顿时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战胜了胆怯,我觉得只要意志坚定,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

评析:

这篇小文的特点是平铺直叙,虽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事件,但通俗有余生动欠缺。开头还算简明扼要,摆出弱点,切入主题,可是过程经不起推敲。"胆怯"作为人身上的弱点应是长期的性格养成,难以致信的是作者瞬间转变,缺乏可信度,班主任的鼓励是外因,自身对于弱点的认识、克服、以至于最终的战胜是内因,一般来讲,内因如何战胜弱点为主体,而外因背景应为辅,内因在外因的影响下转变,或是思想的斗争,或是心理的矛盾。总之,应写出反复的过程,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构思过于简单,例如"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恍然大悟"。可见,没有丝毫起伏的过程是没有说服力的。另外,小作者的选材给我们以不真实感,也许是实有其事吧,也许是虚构而成,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个感觉呢?因为他的语言不绵密,先把细节描写这个要求抛开不提,有些句子不合逻辑。例如"这时,老师进来了,她冲我微微一笑。我顿时感到了成功的喜悦。"难道班主任有如神助,对班内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吗?--不可思议。再有语言的空洞、直白也是该文的弊病。例如"王小明,你不要打逗了"。诸如此类也是该文不成功的原因。

也许你不相信,他就是从小到大没离开过我半步的好哥们!他的小名叫"懒"。"懒"总是告诉我,人活着就要享受,更要知足常乐。每当我遇到困难,"懒"总是帮我支招,让我舒舒服服地蒙混过关。所以,长这么大,我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他的话我特别爱听。
上了初三,功课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懒"说:"有作业多这个借口,你就什么家务都不用做了!"我当然照办。可是有一天,勤快的妈妈终于发怒了。
"你看看你这小屋折腾得像猪圈一样,还有点儿女孩儿样儿吗?你再不收拾,就别在那屋里住了!"
"天哪,妈妈今天怎么这么生气?!她可从没这样过。也许是我太过分了,把妈妈惹怒了?"我小声地问着"懒",可他却说:"嗨,更年期的女人都这样。不要理她啦!""不行,懒,我看你还是先躲两天,让我勤快一阵儿,哄哄妈妈。等风声不这么紧了,你就回来,好吗?""行呀!我的情谊你不领,我也没办法。说好了,两天之后我们还是形影不离的朋友!""OK!"
就这样,我开始收拾起自己的小屋,也将每个屋的地扫了个干干净净,还给奶奶剪了头发。在做这些本由我承担的家务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妈妈的艰辛和自己平时的不懂事,第一次感到对妈妈的愧疚。
也许你会问:"这几天没了'懒'的陪伴你肯定特寂寞吧?"我要告诉你,你猜错了!这几天的生活我快乐极了,一是妈妈的脸上又挂上了灿烂的笑容;二是,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伙伴,它叫做"勤",是我在擦地板的时候认识的。他干净、漂亮,是个轻快的小精灵。他的小嘴总是叭哒叭哒说不停,一会儿提醒我该做这个了,一会儿提醒我该做那个了。有了"勤",我从没忘刷一次牙,从没迟过一次到,从没忘带一科作业……我从没感到初三这繁忙的生活也能过得如此快乐。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周一的下午,我端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家门。"哎哟"我被早在门口等候的"懒"绊了个斤斗。"好啊,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咱俩才分开几天,你就跟那个叫'勤'的小子好上了,你真不够哥们!"看到他这样,我连忙说:"对不起,你别生气,今天我全听你的还不行吗?"就这样,我塞了个面包就一头栽到了床上。
"醒醒,快醒醒,上学要迟到了!"朦胧中,只见鼻青脸肿的"勤"正焦急的叫我起床。我没来及问他脸上的伤是怎么搞的,便被他推到了车上。可惜的是,我还是误了早晨的物理自习。翻开书包,才发现昨天那一堆作业一点儿也没动,紧接着的还用说嘛,便是班主任严肃的谈话。
骑在回家的路上,我想着这倒霉的一天,不禁对自己说,和"懒"才呆了一天,我就弄成这样,我怎么就浑浑噩噩同"懒"呆了十几年了呢?我真的是好傻呀!看来,还是"勤"真心对我好。对了,他脸上的伤……,莫非是"懒"那家伙干的?说着,我便加快了速度。
不一会儿,急忙推开家门的我惊呆了??"勤"正脚睬"懒"的头,高傲地说:"我终于战胜了'懒'!"
啊,我恍然大悟,原来决定"勤""懒"胜负的人只是我自己呀!

评析:

这是一篇构思创新求异的佳作。他不仅在文章内容上刻意求精,甚至连文章形式也不放过,充分显示了他的文学素养。这位小作者巧妙的填写了一个带引号的弱点-"懒",读者刚要进入对"懒"这种弱点的思维定式,却又被小作者的副标题带入了一个虚拟的情境,出乎意料。原来,这"勤"与"懒"都被小作者拟人化了,顺着他生动活泼的文字走进这个小小的童话天地,相信你不仅感到审美愉悦,更多的是力透纸背的教益。文章所渗透出小作者的思维发展是令人惊叹的。难能可贵的是这份想象力并没有任意驰骋,它仍然紧紧围绕着文章的中心,开头副标题与文尾的有机照应,给我们一个完整而合情合理的故事。这是一篇思维品质与语言运用紧密结合的佳作。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