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豪车林立,攻心为上,古代攻城的时候是有多聪明?

作者&投稿:颜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装大剧中,经常有两军对垒的镜头,往往能看到攻城的士兵拼命往城墙上爬,而守城的士兵则在上面扔石头、掷火球,轻轻松松就能打倒一波进攻者。每当看到这画面不妨有些疑问,如果古代打仗都这么打法,那攻城人得死伤多少?那些冲面的在前士兵,明明知道自己是炮灰,怎么还能情愿往前冲?

其实那都是为了视觉效果而设计的,古人围城打仗的方法有很多,几乎不会发生上述的这种情况。就像张艺谋的《长城》,那些唱着歌“喂”怪兽的事,根本不会存在。否则,当古人的《三十六计》是白说的嘛,对于围城打仗,古人有的是办法。

01、善用工具——造壕车

很多城市都会设置护城河,也叫护城壕,要知道,这种护城壕至少宽11米,深度最低4.7米,而且里面会布置竹签,铁棍等尖锐物。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与敌兵有一个安全的距离。那么围城的时候,如何突破这个天然的屏障呢?

那么,对应的造壕车应运而生。造壕车的前方竖起高高的屏障,可以用来抵挡对面射过来的箭矢,里面又装了填河用的砂石或袋子,等造壕车靠近护城河,只要打开窗口,就可以轻松得将石头投进去了。这种造壕车,在《旧唐书·浑瑊传》曾有记载:贼造云桥成,阔数十丈,以巨轮为脚,推之使前,施湿毡生牛革,多悬水囊以为障,直指城东北隅,两旁构木为庐,冒以牛革,回环相属,负土运薪於其下,以填壕堑,矢石不能伤 。而且最大的造壕车也出现在唐朝,这对于守城方是最大的威胁。

造壕车

02、善用工具——巢车

战场上的情况同样是瞬息万变,自己出了“车”,对方又不知会出什么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那么,守城方有高高的城楼作掩护,怎么知道里面的情况呢?

出了会修“距堙”(《孙子兵法》中记载,为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用来瞭望外,还有一种叫做“巢车”的神车,专门用于战场上观察敌方动态的工具。

巢车底方设有四个轮子,用两根柱子将一个鸟巢一样的房子撑起来,里面可以同时容纳两个人。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楚共王就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对方敌情。23年,被网友戏称“穿越”而来的王莽派大军围攻昆阳时,就下令建造了高达10余丈的大型巢车,便于观察。不过当时他们称之为“云车”。

巢车

03、善用工具——冲车

在巢车上观察完毕,待到可以大举进攻的时候,冲车就开始派上用场了。在《武备志》中,冲车又叫临冲吕公车,就像是一个被武装起来的车,主要作用就是攻城。

冲车一般高达十几米,可与城墙相平或者高出城墙。因此,冲车一般都用作攻城使用。有时候上面安装天桥,可以直接打在对方城墙上,使攻方士兵轻易就能冲入对方队伍中;有时候在上面安装石炮,用来撞城门或者破坏城墙。

在明代的《武备志》上,冲车被记载有高达五层楼那么高,最下面一层是推着车前进的士兵,而上面四层全部都是攻城的士兵。这样大手手笔可见古代人民的智慧,有的网友还说,这么大手笔,这是土豪!原来“中国基建”在古代就这么厉害了。

冲车

04、善用工具——云梯

攻城到城门底下,如何能爬上城楼,电视剧当中的飞檐走壁可不是人人都会的。这时,一种叫云梯的工程机械就应运而生了。最早的云梯据说就是比较长的梯子,到后来战争需要,陆续改进成底下是车轮可以推着前进,上面有固定云梯和移动云梯两种。为了使云梯更加牢固,在梯子顶部还会安装倒勾,直接用来抓稳城墙。

为了防止守城方用火攻,一般云梯周围还会包裹一层泥浆。这种用于攀越城墙的工具据说发明者是鲁班,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这种工具利用率极高,一直到清晚期还在用。

云梯

05、善用工具——挖隧道

有时候面对面的强攻也未必能攻打下一座城池,这个时候,不妨换个思维方式,从地底下挖个隧道出来,这一招往往更能出奇制胜。

1853年,太平天国攻打南京,当时城内有三万多军民,南京城墙又高又厚,对攻城方相当不利。因此太平军想到了挖地道的战术,轻易就攻下了南京城。

06、攻心为上——奖励

大家都知道,无论再好的工具,冲在前面的终归是有危险的。可为什么还会有人打前阵呢?因为“奖惩分明”。《韩非子》中就有魏武侯吴起攻打秦国的记载: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

就像刘邦围困项羽,就曾下令拿项羽首级者悬赏千金。这么巨大的诱惑下,管他项羽是“霸王”还是“大王”,肯定有大把人往上冲。打仗也一样。他们一般都是出身贫寒世家,唯有军功才能换来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改变命运,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因此为了“抢军功”,自然会有愿意打头阵的士兵。

同样的,部队的军纪也一样严明,为了防止士兵逃跑,设置了连坐处罚,也就是一人犯错,所有小队的战友都会跟着受处罚。军令如山,在拿到军令后,所有人都要服从,这也是从入军营起就开始训练的一部分。要不然古代战争交通也不发达、通讯也不发达,带领几万、几十万的部队出去打仗啊,再不听指挥,不就乱套了吗。

07、攻心为上——细作

古代,有预谋的围城,一般都是将城池围困住,并不轻易攻打,而是在外面练练兵、没事的时候让弓箭手射击几次,更重要的是,要在城墙内部培养细作。

等到围城个几个月,城内的人已经弹尽粮绝,正是军心不稳之时,几个月培养下来的奸细也就开始发挥作用了。这时,任他有多高的城墙,攻打起来也就像个土包一样容易。

古代的战争史,也是中华儿女的智慧史。无论有多先进的作战武器,自古以来战争也都是残酷的。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不外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短短的六年时间,就死亡8500万。能生活在和平时代,是幸运的。



《古代军队破城后,为何时有发生屠城事件?》
答:在生产工具严重落后的古代,人口就是决定国家实力的象征,国与国、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多数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有地无人国家一样是得不到发展。为什么古代军队很多都会在城破后大规模屠城呢?有以下原因:首先,攻城战是对攻方十分不利的战斗。因为对方有城池作为依托,如果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再加上...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什么意思?》
答: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意思是:征服其内心使其心服口服是上策,攻击城池是下策。此句出自《襄阳耆旧记》,原文节选如下: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语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与强贼,彼知...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胜过采用强硬的手段。原文节选: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白话译文: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上策,以武力取胜却是下策。赏析:武力只是...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胜过采用强硬的手段。原文为“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时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军事,见解不凡,因而诸葛亮非常器重他。公元225...

《攻城为上攻心为下什么意思》
答:孙子兵法作为古代的战术经典之作,其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两句话是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的精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无论是职场竞争还是人际交往中,了解对方的需求、分析自身的优势、制定合适的策略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攻城战是不是常用,用人命消耗守城一方的滚木,滚石的杀币办法攻城...》
答:有的。古代又没有人道主义也没有签订任何的人权条约。所以古代经常驱使士兵,甚至驱使当地的老百姓,去充当炮灰。不光是炮灰,甚至可能发生屠城的事件。所以一场战争下来都非常惨烈,人口减半。守城攻城都是很不人道的。守城的一方也可能驱使百姓守城,或者直接拿人肉做军粮。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什么意思》
答:”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繁体写法: 攻心为上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it is better to ...

《古代未有枪炮的时代,领军者应怎样去攻占城池?》
答:楼主可以算是攻城的主帅了吧,不过的确上攻城是首先要有周围环境与天时、双方主帅才能、战将谋士的多寡与才能、双方兵士战斗力、军队士气、攻城和守城的器械、粮草供应的情况、双方后方的支援基础等等问题的了解和比较才能制定必胜的谋划,因兵贵谋而不贵攻,如果以上的问题双方都没有特定的优势,而攻城的...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哪篇》
答:“攻城为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是这样说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 攻心为上 是什么意思?》
答: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原文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