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作者&投稿:蓟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一)

  学习目标:

  ★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③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二、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写的生字。

  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四、听写词语

  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②听写。订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是几年级的课文》
答:《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第六课),为精读课文,主要内容:陶罐和铁罐是一个寓言说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中的铁罐盛气凌人骄傲自大不断嘲讽陶罐随着时间的变化,最后...

《陶罐和铁罐有什么品质》
答:《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中,陶罐的品质是谦虚、友善,铁罐的品质是傲慢、自负,陶罐的品质是正面的、值得学习的,而铁罐的品质是负面的、需要批评的。《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晓澄朗读。而各教师对它进行了创作课件。这篇童话...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道理》
答:1、人各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学习铁罐那种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要学习和发扬陶罐谦虚克制的精神。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2、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陶罐和铁罐的什么特点?》
答:从以上几个句子中可以找到描述铁罐神态的词语。做这类型的题目,首先要知道神态词语的特点,定义。神态词语结合语句可以总结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文章简介:《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第六课),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梓君、卫东、张蕾、陈亮朗读。而各...

《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答:《陶罐和铁罐》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这篇童话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年级上册的课文《陶罐和铁罐》,你能对铁罐说几句劝告的话吗?_百度...》
答:2. 记住,虽然你铁罐不易损坏,但陶罐的脆弱性也有其美丽之处。它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珍惜。3. 铁罐,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更强大,更优秀,但记住,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看不起别人。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答: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

《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答: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在交朋友时也不能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忽视了他的优点。做人、做事一定要厚道听劝解不能一意孤行。《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梓君、卫东、张蕾、陈亮朗读。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答:《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晓澄朗读。而各教师对它进行了创作课件。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

《陶罐和铁罐的寓意是什么》
答:《陶罐和铁罐》的寓意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正视自己身上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同时也要最终别人,不能因对方此时的不如意就看轻对方。《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第六课),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梓君、卫东、张蕾...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