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及各自的作用 初二历史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作者&投稿:其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及各自的作用~

  (1)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各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次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次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2.这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3.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1)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各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1、戊戌变法:之前的公车上书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可以作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方面)
3、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洋务运动;2.五四运动;3.十一届三中全会

《初二历史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答: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次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次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三次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

《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及各自的作用》
答:(1)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各的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政治派别领导的》
答: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

《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及各自的作用》
答: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

《列举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时间、代表人物、性质和意义...》
答: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洋务运动仅仅...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好按照时间顺序,有代表人物和影响。。以...》
答:前期 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

《高中历史。归纳中西方近代在思想领域反封建过程中的异同点!要全面_百 ...》
答: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

《试述三次运动代表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答: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答: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一)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双方围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及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展开辩论。此次论争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此后形成中国近代思想...

《中国在近代前期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欧洲在14--18世纪也出现了两次思...》
答:2:第二次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3、第三次 1915年,提倡...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