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初二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试卷

作者&投稿:濯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为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归咎( ) 连翘( ) 荷锄( ) 琐屑( )

2.依据拼音写汉字。

惟妙惟xiào( ) 销声nì( )迹 荒miù( ) 污huì( )

3.解释加点词的原义和在句子中的实际意思。

(1)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列句式仿写一句话。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中重读的词语用着重号标出。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第6、7小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5分)

6.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②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老木苍波无限悲。

⑥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7.解释加点的词。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

②既而渐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_________

③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_________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_________

8.将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答题(以下两道小题可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做,以第一题为准)。

①简答题

《三峡》一文中描写了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的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赏析题

谈谈诗歌《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4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


1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


13.举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4.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

效果。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19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

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第一层是按________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18.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 9.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

(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20~24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20.试说明本文的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


21.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


22.试说明加点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


23.“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


24.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


五、作文(50分)

走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即将迈入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你一定有许多感悟和憧憬。请你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期末检测题(答案)

一、l.jiù qiáo hè xiè 2.肖 匿 谬 秽3.(1)移民:原义指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的人。这里指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2)孕育:原义指怀胎生育。这里指植物生长发育。 4.不要求统一答案,但须把握整体结构,意思明确。 5.文明人野蛮人文明野蛮

二、6.①虽乘奔御风②四时俱备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白头吊古风霜里⑥烽火连三月 7.①全②连接着天③参与,这里指欣赏④逆流而上⑤以……为亲⑥雕刻8.①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接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②在万丈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些来显示他们的技能。 ③他们紧*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④(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9.①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写,而是只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如来往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 ②这两句诗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而流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作者以花鸟拟人,它们竞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

三、l0.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1.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①段是总说,第②③④⑤是分说,每一段分别照应第①段中的四个“讲究”的内容。 l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写树木高低错落、花时不同的花树相间,取树木花草的自然之趣。 13.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 ②打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 l4.假山的堆叠,首先必须有一定技术,但仅有技术是低层次的,艺术是创造性的活动,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四、(一)15.振风塔庄严挺拔、气宇非凡16.……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 空间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 17.不可以。因为“余”字准确说明振风塔中的砖雕佛像有六百出头,如果去掉“余”字,则变成六百整了,与实际不符。 18.打比方、列数字 “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塔影横江,,的壮美景色。 l9.过了安庆不看塔。 (二)20.本文以“读山就是读父亲”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我”一生的教育和影响,赞美了伟大而深沉的父爱。 21.父亲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卷,具有山一样的宽广的胸怀,教养“我”长大成人。“读山,就是读父亲”就是理解和感念父亲山一样的胸怀。(大意正确即可。) 22.一方面表现父亲禁不住寒冷的情态,另一方面表现父亲在“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校园和同学老师面前不自然的窘态。 23.懂得做人,懂得理解,懂得爱。 24.例如“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表现父亲辛苦劳作、坚忍乐观的性格。在感念父亲恩德方面,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可从不同角度理解作答,答案不求统一。)

五、作文(略)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颤抖(chàn) 无济于事(jī) 提防tí) 摩挲(suō)
B.剽悍(biāo) 锐不可当(dāng) 呵责(hē) 恣情(zī)
C.怂恿(sǒng) 蹉跎岁月(cuō) 揩油(kāi) 憎恶(è)
D.绮丽(qǐ) 参差不齐(cī) 中看(zhòng) 修葺(qì)
2.选出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脍炙人口 装帧 飞渡 进退维谷 稀罕
B.目瞪口呆 遐想 启示 无精打彩 安祥
C、一尘不染 缥缈 磐石 有条不紊 闲暇
D.眼花缭乱 拼命 感慨 振振有词 星辰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沸沸扬扬:活动纷繁,非常热闹的样子。
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心心相印,情意相通。
B.黑黝黝:深黑的样子。
刮目相看:另眼看待。
c、大言不惭:无限度地夸大事实而不惭愧。
怅然:不愉快。
D.获益匪浅:得到的益处不多。匪,不。
蠕蠕:慢慢爬动的样子。
4.选出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B.从那以后,我心目中的鹰都被击中了。它们纷纷坠入雪浪腾空的瀑布,一去不复返。
C.就在这时,一只大苍鹰,由雁回山的山阴处展开双翅,奋力滑行飞出。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这大概是由于发现可怕的苍鹰便互相报警,彼此关照。
D.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5.在下列句子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镰刀头羊神态——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②她最不肯自己的口福,时常发感慨:“人要有两张嘴就好了!”
③我从没有视这种——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
④此后我就更其——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A.庄严 委曲 权益 收集 B.庄重 委屈 权益 搜集
C.庄严 委屈 权利 搜集 D.庄重 委曲 权力 收集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B.深秋的翠屏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C、我离别家乡足有20年了,这次回去看到村里的柏油路笔直,二三层小楼鳞次栉比,与过去比已经面目全非,大有天壤之别之感。
D.每晚,这位善于神侃的老王的天方夜谭,竟也招来了不少梦寐以求想发财,但又不肯吃苦出力的人。
7.填人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回,她站在一块大圆石上, ,眺望空中一只飞鸟,我认定她是美丽。
A.像大理石一般洁白,披着一身阳光,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手掌遮在眼睛上。
B.披着一身阳光,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手掌遮在眼睛上,像大理石一般洁白。
C.手掌遮在眼睛上,披着——身阳光,像大理石一般洁白,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
D.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像大理石一般洁白,手掌遮在眼睛上,披着一身阳光。8.选出全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组( )
①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②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③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④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
⑤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⑥湍急的黄河水日夜奔流,滋养着周围的土地和人民,也目睹了岸边所发生的一切。
⑦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⑧“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A.①③④⑥⑧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①④⑤⑦
9.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初次相见时,他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不要这么没信心;再说,离比赛还有段时间,结果还难说呢。
C.小倩告诉我说,等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了。
D.寒风像小刀似的切割着他那冻僵了的手,那个修鞋的却拥着大衣,在风中怡然自得。
10.选出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 )
A.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
B.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酌人。
C.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D.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飚;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11.选出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 )
A.《秋词》——绝句——刘禹锡——唐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普希金——俄国
B.《记承天寺夜游》——《东坡志林)——苏轼——北宋
《天上的街市》——自由诗——郭沫若——现代
C.《五柳先生传》——陶潜——冻晋
《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
D.《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北宋
《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12.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B.“刮目相看”、“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塞翁失马”四个成语分别出自《战国策》、《三国志》、《淮南子》和《韩非子》。
C、《过零丁洋》一诗先写自己的家国之恨和艰难困厄的遭际,最后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D.《荔枝蜜》一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以及新生活的创造者的赞美。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衔觞赋诗(shāng 酒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xī 阳光)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cù 租用) 以土砾凸者为丘(lì 碎石)
C、巳赐其舍人卮酒(zhī 古代的酒器) 廪食以数百人(lǐn 官家供给粮食)
D.悄怆幽邃(suì 深刻) 堕而折其髀(bì 股骨)
14.选出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项为之强 ③果如鹤唳云端 ④傧者更道
⑤缚者曷为者也 ⑥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⑦故宜使梦 ⑧宣王说之
⑨圣人非所与熙 ⑩终亡其酒
A.①③⑤⑧⑨⑩ B.①②④⑤⑧⑨ C。①②④⑤⑦⑨ D.②④⑤⑦⑧⑨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皆披发文身( ) ②既而渐近( ) ③斗折蛇行( ) ④心乐之( )
⑤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⑥只缘身在最高层( )
16.选出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古代书写竹简上,制简须先用火烤竹片,去除青竹的汗(水分),称为杀
青或汗青,后代便以汗青代指史书。
B.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古代将农历十五叫“望”,农历十六日叫“既望”。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冈骚:《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D.寡人反取病焉
寡人:楚王自称,古时候王公贵族均自称“寡人”,表示谦虚。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后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 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7.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中“赤壁”是指黄冈城外赤鼻矶,并非三国古战场。作者以“赤鼻矶”为三国战场是弄错了地方。
B.诗中“周郎”指周瑜,周瑜年轻时,人称他“周郎”。称周瑜为“周郎”,让人想到周瑜当年英姿勃发,年少有为。
C、杜诗中“东风”是指赤壁火攻事,而胡诗“烈火西焚”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焚烧曹操军旗战船的场面。
D.杜诗“折戟沉沙”写出了两军对战、短兵相接的激烈;胡诗“不假挥长剑”句,突出了周瑜用火攻巧计破敌。
18.对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诗都以赤壁之战为题材,杜诗慨叹嘲讽了周瑜的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在这次决定性战役中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B.杜诗中作者只看到当时没有东风,周瑜火攻不能成功,大乔小乔被曹操掳去,却没有看到吴国会灭亡这样的大事,表现了诗人的目光短浅。
C、杜诗由战场遗物写起,进而联想到战争的情况,表述自己对战役的看法,用笔冷静而又锋利。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通过渲染烘托,使周瑜英雄形象再现纸上,表达赞美 仰慕之情,情绪饱满热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侯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
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zhàn( )蓝的苍
qióng( ),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飘渺,似乎已进入了某种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xuan( )目的斑lán( )光谱里,
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jiǒng( )然不同,音调显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事后我想,镰刀头羊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绝妙办法,或许就是受了那道彩虹的神秘,我总觉得彩虹那七彩光斑似乎与后来发生的斑羚群的飞渡有一种美学上的 。
1.在文中括号内,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的字。
2.在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注视 幻想 吼声 启示 勾通 B.凝望 幻想 叫声 启事 勾通
C.凝望 幻觉 吼叫 启示 沟通 D.注视 幻觉 怒吼 启事 沟通
3.解释下列词语。
飘渺—— 沉郁——
一尘不染——
4.选文第二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三个短语,请指出它们在原文中的位置。

6.选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7.在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天上美丽的彩虹?



千佛山祭月
张中军
①每逢佳节倍思亲。八月中秋,我最不敢正视的便是那圆圆的月亮了。孤独一人,望着那银光四射的玉盘,心事就盈盈地注满心间。
②远离故乡当兵,中秋节本该同战友们一起度过,那年,我却没有了那份心情,拎一瓶趵突泉,两个月饼,三个小菜,在蟋蚌们的歌吟中,拾级来到千佛山顶。举头凝望明月,我思绪万千……
③儿时,母亲总会指着金黄的月亮说:“快看月奶奶,多么漂亮啊!”我只是懵懵懂懂地望几眼,就又去玩自己的小木车,拉着它满院子乱跑。母亲仍静静地站在那里出神地望着月亮。弹指间,20年后,我才恍然悟出母亲望月的目光,为何那样地虔诚了。
④母亲把月亮先是指给我,我大了点又指给妹妹,妹妹又玩小木车的时候,她就扯着弟弟的小手,蹲在地上指着月亮说:“快看天上的月亮,今晚才是真的漂亮啊,月奶奶让咱们吃上了白面馍!”我刚记事时过八月十五,全家只有一个月饼,切开几块敬过月奶奶、老爷爷,然后一人一小块,捧在掌心慢慢品尝。慢慢地,村子里富裕了,再过中秋节,母亲早早地搬出了饭桌,月饼、苹果、柿子、红枣摆了一大堆,她还高兴地从厨房端上亲手蒸的热气腾腾的团圆饼。等月亮爬上树梢、银辉铺地时,母亲就吩咐我们,拿着上好的月饼给邻里乡亲们送去。然后,皓月当空,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切开团圆饼,心中滋味真比糖还甜呢!
⑤千佛山顶的月亮,还是儿时的月奶奶吗?我倒一杯酒,洒在足下的青石上,切开月饼,仍是月奶奶、老爷爷、父母亲各一份。再抬头望月,她依然如故,只是显得比童年那月苍老了冷清了。如今,我和弟弟不在父母身边,母亲眼中的月还能那般完美吗?
⑥夜冷了,蛐蛐一个劲儿地叫着,我站起身遥对家乡,拜了又拜……

1.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却没有了那份心情”,这是为什么? (回答不要超过15个字)
答:
2。母亲中秋望月的目光为什么那样虔诚?
答:母亲认为

3。解释第④段段末的“滋味”的含义。(回答不要超过10个字)
滋味:
4。第⑤段中,作者感到月亮显得比童年“苍老了冷清了”,这是为什么?
答:
5.对这篇文章的分析评价正确的项是( )
A.本文通过对在千佛山祭月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B.本文含蓄地表现了富裕了的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由来的深切感悟。
C.本文表现了农村人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D.本文以祭月为线索,可分为三层,即①②③/④⑤⑥,结构严谨。

作文。
题目:在欢乐的日子里
要求:1、写真实的事,具体的事,有意义的事; 2、不少于600字。

三、阅读题(32分)
(一)(14分)
塞翁失马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A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1)吊 (2)遽 (3)髀 (4)跛
2.解释加横线点字的意思(4分)
(1)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2)马无故亡人胡——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丁壮者引苹而战——
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B.人皆吊之
C.近塞之人 D,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此何遽不为福乎?”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为什变不成幸福呢? B.这怎么不是好事呢?
C.这如何变成好事呢? D.这如何不能很快得到幸福呢?
5.能正确反映这则寓言的思想正确的一项( )(2分)
A.祸福难断 B.祸,福所倚
C.福,祸所伏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二)(18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育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②),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①;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以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 El下午至22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④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2分)
2.这则消息的标题是——(1分)
3.这则消息的主体从——到——(4分)
4.这则消息的背景是——(3分)
5.这则消息的结语是—————————————————o(2分)
6.这则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一
,结果 。

2010-2011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2011年1月10日7:50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2分)
歼灭( ) 荒miù( ) 连翘( ) piē( )见
2、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在表格中加以改正:(2分)
张惶失措 锐不可当 自出心裁 前瞻后顾
惟妙惟肖 物竟天择 别具匠心 巧妙绝伦
销声匿迹 因地治宜 五彩斑斓 豁然开朗
转弯抹角 满院狼籍 大庭广众 鸡零狗碎
改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追溯:
②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
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4分)
相思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相思是 。
相思是 。
5、名著考查:(3分)
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展示你的收获。
(1)《朝花夕拾》是怎样的一本书?
答:
(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面人物的性格特点:
祥子:
《骆驼祥子》
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2006“感动南京”十大年度人物正在评选揭晓当中,六合区竹镇镇枣林小学教师徐其军作为候选人之一榜上有名。《南京日报》上登载他的主要事迹是:
1997年师范毕业后,主动到全乡最穷的地方当教师,在艰苦的环境里教书育人,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爱戴。2002年,徐其军被查出患有严重疾病,几乎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坚持在讲台上忘我工作,把全部的心血奉献给山村的孩子们。
假如徐其军老师能够当选,请根据他的事迹介绍为他拟一份颁奖词,好吗?注意语言的凝炼意蕴而富有情感(不少于40字)。(3分)
颁奖词

7、名句联写或根据要求填空:(8分) (1) ,老大徒伤悲。(2)乡泪客中尽, 。
(3)晴川历历汉阳树,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
(7)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 , 。
(8)郦道元《三峡》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夏水湍急的是 , 。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作者是 (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 ,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3分)
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3分)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13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不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解衣欲睡 解: (2)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4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三)阅读《谁赶走了鸟类》,完成问题:(15分) (1)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车辆和工地是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靠这两只脚走出,我知道。(2)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3)去年春季的某一天,晨跑后我照例由那条林阴小路散步回家,正是留鸟和候鸟大会师的时候,希望能在浓阴处听场鸟的演唱会。(4)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5)终于听到了鸟鸣,是只引吭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汽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6)我的愤怒忽地涌到脸上,也只是涌到脸上而已。我想喊却没喊一声,想吼也没吼一下,想骂当然也没骂一句。我A连盯着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无其事地从那个男人身边走过去,像见了猫的小老鼠,B他是枪杀无辜的刽子手,我是目击者,是证人。(7)真该感谢多年训练出来的“冷静”。“冷静”告诉我:别理他,他会骂你神经病、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8)“冷静”安慰我:再说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人爱护鸟类。(9)不久,我在家里还接待了丈夫的朋友的朋友,那家伙在饭桌上大谈他捕鸟的本事,最高纪录是三天打死二百二十只,而我虽然心里难过愤怒,居然没有把他赶出去。(10)我们的大众可以容忍凶残者的胡作非为,却容忍不了年轻人的“异常举动”。我就是人们矫枉过正的典范,几年前还热血沸腾,几年后就如此“冷静”了。(11)我会写文章吗?或许。在所有的人中,文人最会自我安慰,发现自己软弱卑微但又不愿承认,总会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痛骂那些他们想痛骂的人,虽然他想痛骂的人根本不留意任何书和报纸。自己却很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坚强勇敢伟大一会儿。(12)我早已是“好人”了。大家都说我是个“好人”,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好朋友好同志,但我却蜕化成了罪犯最可耻的同谋。驱赶鸟类的不仅是枪手和伐木者,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冷眼旁观的“好人”。(13)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14)一处浓阴,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那清丽的歌声沁人心脾,一洗心上尘埃和身上的疲惫,任何人类的语言无法代替。(15)没有了自由的鸟的鸣唱,便无处可逃,拥拥挤挤跌跌撞撞的世界的喧闹包围了我,无处不在。(16)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17)“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上被明码标价。(18)“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19)我们这亲友待“朋友”太“好”。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认识“我们的朋友”了。(20)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担心我和我的同类。鸟是人类的长喉,向上帝传达的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21)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泥?
1、文章标题是“谁赶走了鸟类”,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里是“谁”指的是什么人?(2分)
答:
2、第(1)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谛听”,从内容上看,作者要突出强调的是什么?(2分)
答: 3、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好?(3分) ①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有些人折下又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答:
4、文中写了作者没有阻止举着汽枪打鸟的男人的行动,写这件事时作者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详写?(3分)
答:
5、根据文意,依次填到第⑥段A、B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分)
A.甚至 虽然 B.甚至 何况 C. 但是 虽然 D.但是 何况
6、第(15)段中,作者说“无处可逃”、“无处不在”,她是说谁“无处可逃”,什么“无处不在”?(2分) 答
7、文章末段说“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从全文看,你认为“渐远的”除了“鸟声”还有什么?(2分)
答:
(四)阅读《半瓶阳光》完成问题:(12分)
①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②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她眨着黑色的眼睛,不时伸出手自欺欺人主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了她脸上。③“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光柔和的光芒。④“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睛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⑤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捉住了阳光?”⑥“我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⑦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⑧“捉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⑨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捉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10)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儿!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11)我回到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她看见我从书堆中抬起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12)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13)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溜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14)“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15)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女儿得到捉住阳光的灵感缘自何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3、仔细品味第(10)段,说一说其中表现了儿童怎样的情趣。(3分)

4、你怎样理解“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读完本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三、写作表达:(30分)
题目:有一种眼神叫
要求:横线上填上想填的词语一个,如期盼、鼓励、失望、哀怨等(也可填上其它词语);
要自由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2分)

歼灭( ) 荒miù( ) 连翘( ) piē( )见

2、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在表格中加以改正:(2分)

张惶失措 锐不可当 自出心裁 前瞻后顾

惟妙惟肖 物竟天择 别具匠心 巧妙绝伦

销声匿迹 因地治宜 五彩斑斓 豁然开朗

转弯抹角 满院狼籍 大庭广众 鸡零狗碎

改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追溯:

②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

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4分)

相思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相思是 。

相思是 。

5、名著考查:(3分)

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展示你的收获。

(1)《朝花夕拾》是怎样的一本书?

答:

(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面人物的性格特点:

祥子:

《骆驼祥子》

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2006“感动南京”十大年度人物正在评选揭晓当中,六合区竹镇镇枣林小学教师徐其军作为候选人之一榜上有名。《南京日报》上登载他的主要事迹是:

1997年师范毕业后,主动到全乡最穷的地方当教师,在艰苦的环境里教书育人,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爱戴。2002年,徐其军被查出患有严重疾病,几乎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坚持在讲台上忘我工作,把全部的心血奉献给山村的孩子们。

假如徐其军老师能够当选,请根据他的事迹介绍为他拟一份颁奖词,好吗?注意语言的凝炼意蕴而富有情感(不少于40字)。(3分)

颁奖词

7、名句联写或根据要求填空:(8分)

(1) ,老大徒伤悲。

(2)乡泪客中尽, 。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游山西村》一诗中,表明困境中仍然蕴藏着希望的含有哲理的诗句是 , 。

(6)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

(7)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

(8)郦道元《三峡》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夏水湍急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作者是 (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 ,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3分)

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3分)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13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不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解衣欲睡 解:

(2)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4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三)阅读《谁赶走了鸟类》,完成问题:(15分)

(1)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车辆和工地是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靠这两只脚走出,我知道。

(2)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

(3)去年春季的某一天,晨跑后我照例由那条林阴小路散步回家,正是留鸟和候鸟大会师的时候,希望能在浓阴处听场鸟的演唱会。

(4)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5)终于听到了鸟鸣,是只引吭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汽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

(6)我的愤怒忽地涌到脸上,也只是涌到脸上而已。我想喊却没喊一声,想吼也没吼一下,想骂当然也没骂一句。我A连盯着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无其事地从那个男人身边走过去,像见了猫的小老鼠,B他是枪杀无辜的刽子手,我是目击者,是证人。

(7)真该感谢多年训练出来的“冷静”。“冷静”告诉我:别理他,他会骂你神经病、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

(8)“冷静”安慰我:再说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人爱护鸟类。

(9)不久,我在家里还接待了丈夫的朋友的朋友,那家伙在饭桌上大谈他捕鸟的本事,最高纪录是三天打死二百二十只,而我虽然心里难过愤怒,居然没有把他赶出去。

(10)我们的大众可以容忍凶残者的胡作非为,却容忍不了年轻人的“异常举动”。我就是人们矫枉过正的典范,几年前还热血沸腾,几年后就如此“冷静”了。

(11)我会写文章吗?或许。在所有的人中,文人最会自我安慰,发现自己软弱卑微但又不愿承认,总会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痛骂那些他们想痛骂的人,虽然他想痛骂的人根本不留意任何书和报纸。自己却很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坚强勇敢伟大一会儿。

(12)我早已是“好人”了。大家都说我是个“好人”,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好朋友好同志,但我却蜕化成了罪犯最可耻的同谋。驱赶鸟类的不仅是枪手和伐木者,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冷眼旁观的“好人”。

(13)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

(14)一处浓阴,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那清丽的歌声沁人心脾,一洗心上尘埃和身上的疲惫,任何人类的语言无法代替。

(15)没有了自由的鸟的鸣唱,便无处可逃,拥拥挤挤跌跌撞撞的世界的喧闹包围了我,无处不在。

(16)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

(17)“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上被明码标价。

(18)“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

(19)我们这亲友待“朋友”太“好”。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认识“我们的朋友”了。

(20)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担心我和我的同类。鸟是人类的长喉,向上帝传达的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

(21)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泥?

1、文章标题是“谁赶走了鸟类”,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里是“谁”指的是什么人?(2分)

答:

2、第(1)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谛听”,从内容上看,作者要突出强调的是什么?(2分)

答:

3、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好?(3分)

①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有些人折下又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答:

4、文中写了作者没有阻止举着汽枪打鸟的男人的行动,写这件事时作者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详写?(3分)

答:

5、根据文意,依次填到第⑥段A、B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分)

a.甚至 虽然 b.甚至 何况 c. 但是 虽然 d.但是 何况

6、第(15)段中,作者说“无处可逃”、“无处不在”,她是说谁“无处可逃”,什么“无处不在”?(2分)

答:

7、文章末段说“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从全文看,你认为“渐远的”除了“鸟声”还有什么?(2分)

答:

(四)阅读《半瓶阳光》完成问题:(12分)

①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她眨着黑色的眼睛,不时伸出手自欺欺人主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了她脸上。

③“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光柔和的光芒。

④“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睛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⑤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捉住了阳光?”

⑥“我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⑦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

⑧“捉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⑨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捉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10)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儿!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11)我回到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她看见我从书堆中抬起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12)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13)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溜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14)“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15)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女儿得到捉住阳光的灵感缘自何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3、仔细品味第(10)段,说一说其中表现了儿童怎样的情趣。(3分)

4、你怎样理解“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读完本文后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三、写作表达:(30分)

题目:有一种眼神叫

要求:横线上填上想填的词语一个,如期盼、鼓励、失望、哀怨等(也可填上其它词语);

要自由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jiān 谬 qiáo 瞥

2、











3、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标本:在同一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4、略(注意运用比喻修辞和含有意蕴)

5、(1)《朝花夕拾》是鱼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少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2)祥子:来自农村的他原先是老实、健壮、坚韧,如同骆驼一般。经历了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后,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保尔:意志坚强 ,不屈服于命运, 有顽强的毅力,有崇高的革命思想,是无产阶段革命英雄形象。

6、略

7、(1)少壮不努力

(2)孤帆天际看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

(一)1、陆游 僵卧、孤村 不自哀 2、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强烈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能结合诗句谈,意合即可)

(二)1、(1)解开(或:脱,脱下);(2)散步(或:漫步,走,行走)。2、(1)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只有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4、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三)1、枪手和伐木者以及视而不见、冷眼旁观的“好人”

2、突出强调了鸟的稀少或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

3、①句好。①句中“理直气壮”和“信手”形象地写出某些人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表达了作者的强烈不满。

4、详写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显示了像“我”这样的“好人”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详写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我的剖析,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不能只是“心动”,而无行动。(意思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5、 a 6、“我”;喧闹

7、“渐远的”还有人之所以为人的良知。(意思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四)1、烘托出环境的美好,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为下文作铺垫。

2、“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3、这段话描写出女儿的一本正经的神态,表现了女儿天真、善良的性格。

4、儿童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幻想,天真纯洁,这是值得大人学习的地方。儿童的天真无邪会给成年人的心灵以洗涤,让成年人更多地感悟到真、善、美。

三、略(参考中考作文阅卷标准)

能帮到你吗

http://wenku.baidu.com/view/0729054f767f5acfa1c7cd45.html
这上的题不错,很贴近课本~

……新年快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答: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这份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份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驰骋万里的骏马;如果这份试卷是宽阔的大海,你就是那击波逐浪的游鱼。只要你放松、自信、沉着,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比鱼游得更远! 积累与运用 1.给下...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 越多越好 谢谢了》
答:2009-01-17 谁知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1-01-28 初二语文上人教版期末试卷 16 2008-01-07 谁能帮我找出一份初二语文上半学期的期末试卷!!! 2008-01-26 谁有人教版初二语文上期末试卷? 303 2011-01-20 可不可以也给我一份人教版初三上的语文期末试卷呢??期待中,谢... 2 更多类似...

《初二语文试题》
答:情郁于中,人教版初二期中试卷...B.教诲(huǐ) 炽热(chì) 油光可鉴(jiàn) 诘责(jié)C.广袤(mào) 迁徙(xǐ) 抑扬顿挫(cuò) 胆怯(qiè)D.污秽(huì) ...初二语文(上)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请把答案做在答题纸上(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

《2008至2009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答:我也在找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答:B.我知道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张明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D.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大志的人奋发向上4.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新人教[原创][整理]...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Hi八年级上册英语,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

《初二上册语文试卷》
答: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5分) 1. (0.5×8=4分)guān rán tiáo guān dài zì fán xiăn 2. (0.5×10=5分)①东晋,陶潜;②诗经,尚书,春秋;③杜甫,诗圣;④张潮,虞初新志,魏学伊。 3. (1×7=7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出淤泥而不染。③...

《初二语文》
答:尴尬(g n ...2006年初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2006年初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初二英语期末试题,初二语文期末试卷2006年初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初二语文(人教课标版)上册第二单元8《台阶》备课资料-父亲的梦 ...亲的梦 清晨新课标初一英语上册,还没有听到鸡鸣,便听到父亲地起床声了。此时,窗外一片漆黑,父...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答案》
答:...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8分)(一)读准音、写好字、用对词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是语文的基本功,你做到了吗?试试看。(10分)1.指出注音全错的一项,七年级上册地理试卷并加以订正( ...晋江市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人教版)...(一)知识技能一、你会判断吗?下列各题...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答:★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 ★ 初二语文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

《语文能力与训练答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答:初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学期语文竞赛试题和答案 初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六套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和答案 初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汇中学初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1.doc 广东.(...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