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三国演义》当中的刘备与历史上的刘备有什么区别呢?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作者&投稿:卷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的刘备与三国演义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作者带有主观色彩的,没有做到客观记录历史;而在《三国志》中,则为相对客观的讲述了三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上的刘备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三国演义》中突出刘备性格特征的笔墨过重,且罗贯中(即三国演义作者)是比较崇尚刘备的,所以会把刘备写得理想化一些,把曹操写得懦弱一些。

演义形象和历史形象最大的不同有两点,1是性格,2是能力。在性格方面,演义把刘备的性格“软化”了不少,许多时候刘备都会哭来哭去,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而刘备可是一个君王啊,一个天天哭的人怎么会让人觉得是枭雄呢?可是在历史上刘备的性格可以说啥了演义中形象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蜀汉给刘备的谥号是“昭烈”,昭是有德,而这烈就是从刘备的性格中体现出的刚正、刚烈。诸如刘备遇到不公正待遇,一怒之下便鞭笞督邮,继而洒脱而去;听见许汜贬低陈登,立刻讽刺许汜要是换他,直接让他这种人睡地上;最体现刘备这种性格变是汉中之战,不惜动用益州全力也能攻下汉中,那种魄力,演义里的刘备根本体现不出来。再接上刘备小时候就敢说想当皇帝,长大后喜犬马,到处结交豪侠,显然就是个豪杰。可惜在罗贯中笔下成了一个懦夫,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历史上的刘备做到了,而演义我只看见屈没看见伸。(或者可以说最后夷陵之战是演义刘备的一大爆发,但这种一反常态的形象变化,只会让读者觉得奇怪,可看历史的话你就能明白刘备本身就不是能随便招惹的人,杀了人家兄弟,能不找你报仇吗?)再说说能力方面,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在罗贯中心中刘备就是个配角,嗯,诸葛亮的配角。演义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刘备的事迹转给了别人,比如之前说的鞭督邮,还有博望坡之战,汉中之战。而后这两者着重表现刘备能力的事迹都被他人抢走,演义中博望坡之战成为了诸葛亮的首秀战,而历史上则刘备用计策击败夏侯惇和于禁的。演义中汉中之战刘备就挂个名,戏份都被诸葛亮黄忠抢了遍,可历史上汉中之战诸葛亮就是个管后勤的,黄忠则就是个先登(是的,定军山之战也是刘备指挥的,黄忠只是先登),真正的总指挥官却是刘备。罗贯中在汉中之战一直给诸葛亮黄忠加戏,而淡化刘备的能力,以至于我都觉得刘备就是个挂名领袖,给他人做嫁衣。于是演义中性格懦弱,能力低下的刘备只能高喊仁义道德的口号,而且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仁义要摔阿斗,演义的刘备不是一个君王,也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道德标杆,还散发一股虚伪迂腐之气。所以鲁迅才会说“刘备之长厚近似伪”。满口仁义道德是成不大事的,有时候人就要狠一些。民族英雄祖逖刚刚渡江时因为西晋不提供粮草,只能暂时纵容部下抢掠;刘备最初也是力所能及的帮助领民,对于来抢劫的饥民则用暴力击退,后也从饥民抓壮丁。刘备可不是刘翊,无条件无限度的行“仁义之举”,这在乱世中只会败亡。陈寿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一点都没有错,刘备不是只会高喊仁义的腐儒,他性格刚烈,意志坚定,礼贤下士,也有着不俗的能力,这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至于夷陵之战,其实刘备恰恰是看透孙权这个人才兴兵讨伐,关羽的败死,让刘备深刻认识到孙权这个盟友不可靠,只可惜诸葛亮还对孙权抱有幻想。诸葛亮虽然各项才能都比刘备强不少,但论识人能力诸葛亮实不如刘备。以前刘备入蜀的时候,孙权就派鲁肃吕蒙向荆州宣战;之后又背盟偷袭关羽;继而诸葛亮病死,孙权又在巴丘屯兵;钟会伐蜀的时候,东吴也派人趁火打劫。这样的盟友,在刘备看来还不如早点灭了他更好,于是夹杂着愤怒和如此的考量刘备掀起了复仇之战。至于当阳之战,是百姓自发跟随刘备的,虽然确实拖慢了速度,不过正如刘备所说成大事者以人为本,试想如果此时刘备丢弃百姓,那名声不就一落万丈了吗?俗话说考试不及格是能力问题,不参加考试这是态度问题,换在这里也一样,被曹军追上并战败是军力不济,可要是抛弃百姓那就凉了人心啊。历史上的刘备:比演义中武勇敢战,以勇知名,为人所荐。讨伐黄巾,多有战功。比演义中善于用兵,火烧博望,破夏侯惇。曹公虽来,汉川我有。比演义中有豪侠气,怒鞭督邮,挂印而去。激赏陈登,嘲讽许汜。比演义中有枭雄气,谋袭刘璋,于涪高会。置酒作乐,君臣俱失。比演义中有政客气,公瑾英武,不为人臣。凉州若定,方与荆州。所以,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像他这般经历和地位的人,又岂有不复杂的?);演义中的刘备则在历史原型上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如果说前者是个多面的立体,后者则是罗贯中从这个立体上截取的一个平面,并且被打磨得光可鉴人。罗贯中为何这么做呢?私以为,是为了比衬诸葛亮,进而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需知三国演义的男一号,毫无疑问是丞相,作为丞相最佳CP的刘备,和男一号一起,撑起了作者的古典政治理想:宽仁的君主,无条件地信任贤明的大臣...就这样,多面体

如果要问起中国人最熟悉地历史时期,可能许多人都会说是三国时期。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太过于火了,火了几百年,乃至于中国人人人都能知道里面的几个桥段。但是 《三国演义》与三国真实的历史还是有差别的,就比如《三国演义》当中刘备的形象与历史上三国刘备的形象相差就非常的大。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我们对于刘备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大约有以下几点。第一,这个男人太会哭了,几乎没事就哭两声;第二,这个男人选了个好管家——诸葛亮,但凡是啥麻烦事都可以交给无所不能的诸葛亮来解决;第三,这个男人太善良了,善良得像一个纯情小女子。基于这几点,有得出一个印象,那就是刘备这个男人太虚伪了。

就比如《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和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为了给刘备一个立身之处,孙权专门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当时还说好“得了西川便还”。可是刘备借了荆州之后,又不肯去取西川,这笔帐居然就这么“赖”了起来。孙权没办法,就打算派人去提醒一下刘备:兄弟,你还记欠我一个荆州么?于是鲁肃去了,鲁肃非常客气的问到:


“今奉吴侯钧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已借住多时,未蒙见还。今既两家结亲,当看亲情面上,早早交付。”

但是,书中刘备居然听了这话就哇哇大哭起来。鲁肃本来就是实诚人,一件自己把这个刘皇叔搞得掩面痛哭,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儿过分了。于是书中最大的大忽悠诸葛亮先生就出来了,巧舌如簧的他一下子就利用鲁肃的同情心把鲁肃给绕晕了。然后刘备这个“老赖”居然就这么赖账成功了。

这个故事的本来意思也许是要说刘备和诸葛亮智慧与仁义并重,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伪君子形象:自己欠的账,想不还就不还了,你这也太不要脸了吧?而且还利用人家老实人鲁肃的同情心来赖账,也太不像话了。但是如果我们从历史当中去看刘备,刘备就完全不是这副爱哭又虚伪的样子了。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虽说他是汉室宗亲,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基本上变成平民了。他小时候连书都读不起,还是在自家亲戚资助下才拜卢植为师,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后来等到曹操都能与袁绍相提并论的时候,孙吴集团占据江东稳固如山的时候,刘备还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经常逃亡。


但是,逃亡归逃亡,刘备在历史上并不是书中那个打仗打不赢,逃命第一名的角色。之所以前期他老是打败仗,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底子确实太薄了,没法和其他军阀相提并论。等到他稍微有一些势力的时候,他超强的军事能力就得到了体现。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天使投资人”刘备决定给自己“融资”。

他选择的对象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并不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个“躬耕于南亩”的农民,实际上诸葛家族是当时的一个超级大家族。诸葛家族是琅琊望族,同时诸葛亮一家祖祖辈辈都是官宦世家,他的叔叔诸葛均还做了豫章太守,后面诸葛家族又来到了荆州地界,在那里发芽生根。

为什么水镜先生和刘备的前军师都向他推荐诸葛亮呢?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个人才能出众,而是因为诸葛亮在荆州当地的势力非常庞大。所以等到诸葛亮归顺刘备后,一波又一波的当地人才都开始投奔刘备,如庞统、法正等。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刘备的眼光那不是一般的。


在稍微有了自己的势力之后,刘备开始展现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就比如《三国演义》当中把诸葛亮写得神乎其神的火烧博望坡之战,在历史当中却是刘备亲自安排和指挥的。公元202年,刘表趁着曹操北伐袁绍的当头要抄曹操的老巢,于是他派当时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北伐曹操。

刘备一路北伐,打到了河南的叶县,很快就能够直接兵临曹操的心脏——许昌。曹操心急如焚,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前去阻止刘备。刘备久经沙场,知道这几个都是猛将,自己跟他们硬碰硬划不来,于是选择退兵到博望坡。这三位猛将斗心眼儿哪能斗得过刘备呢?于是傻乎乎地追了过来,差点三个都被刘皇叔活捉。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刘备的形象与《三国演义》当中刘备的形象大大不同,他非但不是一个爱哭又虚伪的伪君子,反而还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世之枭雄。



《《三国演义》里关羽与刘备是兄弟,历史上两人关系如何,真是如此吗?_百 ...》
答:三国演义的故事是从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开始的,他们的义气贯穿始终,那么历史上,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怎么样?真的有这么好吗?刘备对关羽 刘备虽然是主公,但他对待关羽从没有摆出上级的架子,而是始终当作兄弟来对待。在《三国志 关羽传》中记载道:恩若兄弟;在《三国志》中,也被评价“恩犹父子”...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和谐,是真...》
答: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迅速咸鱼翻身,相继拿下了荆州、益州,并建立了蜀汉政权,与北方的曹魏、南方的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从《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几乎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对刘备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臣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刘备与...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真实形象有多大差异?》
答:《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极力刻画蜀汉君臣,宣扬其正统性,但是在三国历史上,曹魏政权才是正统,看看陈寿写的《三国志》就知道了,《三国志》曹操的传记在最前面,名称是《武帝纪》,只有皇帝的传记才是“纪”,曹操在世时没有称帝,他的传记依然被称为《武帝纪》,这就是说明曹魏是正统。 而刘备与孙权虽然称帝建立了...

《刘备、张飞、关羽的历史故事?》
答:桃园三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
答:能将一国之君与丞相放在一起祭祀,这看起来并不符合伦常的事,却恰恰体现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谊,在历朝历代都是被重点赞颂的一件事。两人这种“如鱼得水”的和谐君臣关系成为美谈,传颂至今。尤其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浓墨重彩之后,三顾茅庐、决战赤壁、白帝城托孤等等情节更是深入人心。 试想两千年前的这一幕画...

《有关《三国演义》里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
答:刘备说:“不必多说废话,只相随同去就是。”三人走进茅庐,又没遇见诸葛亮,只看到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均说:“昨天家兄与友出外闲游去了。”刘备说:“何处闲游?”诸葛均说:“往来莫定,不知去所。家兄返家,当来回礼。”刘备说:“怎能劳驾诸葛先生?过几天,我还要来。”说完,借了纸笔...

《求刘备评价!历史上的刘备真是仁义之君吗?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一无是...》
答:诸葛亮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

《《三国演义》与正史的区别有多大呢?》
答:尤其是在作者有着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更是造成了小说中的某些人和历史上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不相符的三个事件,读完之后我们会觉得仿佛看了一个假三国。一、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里一开始记载的故事,话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好兄弟,为了...

《三国历史上的第一伪君子到底是谁呢?》
答:三国历史上的第一伪君子是刘备。《三国演义》当中塑造的许多不少忠义之士,但实际上书本和正史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在《三国演义》当中,一件事换一个角度去看,可能会发现许多不一样的问题。一、又是电视剧的演绎以及书本的虚构,扭曲了事实而大部分的人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将刘备认为礼贤下士...

《刘备的资料》
答: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