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心智化临床实践》这本书,教给我的

作者&投稿:郸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有个读书会开了四年多,读《心智化临床实践》这本书,这个读书会被称为“史上最长时间的心理学读书会”。

每周读书会结束,我有项工作是,把课堂内容整理成文字稿,发在机构的公众号上。

最初写稿,只是把老师所讲内容做成笔记,再稍作加工发出去,后来,对这本书以及背后的理论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就想进一步搞懂它。

约莫是今年开始,想用业余时间死磕这本书,没想到,还磕出很多以前不曾留意的读书方法。

1.写摘要

给每一段写摘要,能写出摘要,说明读懂了,写不出摘要,就说明没读懂,回头再读。

2.给重要段落做标记

需要重点记忆的段落,写成Q&A笔记,方便回顾,再精益求精一点的办法是,把Q&A笔记倒入anki里,刷卡片。

3.整理作者创立理论的脉络。

理解心智化和其他心理学理论,可以类比成,喝一碗熬制的中草药与吃vc银翘片的区别,后者经过多道工序的提纯。

《心智化临床实践》这本书的作者之一,皮特·冯纳吉,他创立心智化的理论,是受老师约瑟夫·桑德勒影响。约瑟夫·桑德勒是师从梅兰妮·克莱因,他在安娜·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的论战之后,进行了精神分析内部的一场「革命」,对依恋理论有重要贡献。桑德勒认为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互动是最早形成自我表象和客体表象的环境,提供了自我表象的基本要素。

从这个角度理解这本书,我发现不是读不懂,而是要读懂这本书,需要追着这本书去看与之相关的周边书籍。比如“依恋三部曲”、《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反思的爱》《创伤与记忆》《身体从未忘记》……等等。无形中,阅读书目就蹭蹭蹭的上涨,让人既兴奋也稍有压力。

4.结合临床情境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提问

看到书中的案例,会让我想到自己的工作场景,结合工作情境,进一步对自己进行提问和工作反思,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磕出的这些方法,让我重新反思以往的阅读与学习过程都过于被动,很少有主动参与、质疑、提问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的缺乏,拉垮了成长的速度。

《观察的艺术》一书中说:“我们经常在看,但是却没有看见;我们经常在倾听,但却没有听见;我们在感受,却没有感受到,缺乏主体参与的看、听、感受,都仅是维持这些动作,而非真实与之接近”。

真实的接近,与之建立深刻的关系,会激发出与以往不同的接触体验。

《故事:多多什么都爱吃》
答:妈妈没有一味的批评、教育她,而是启发她,让她自己来想小狗长大是什么样。女孩儿充分发挥她的想象,想到多多长大的各种好处,然后又想到坏处,终于明白,那些饭菜应该自己来吃,自己要长大才是最好的。这本书比起说教,是不是让人愉快很多呢?而且在给孩子讲的时候,还可以启发自己的孩子一起联想。

《《因为我是女性》:养育孩子,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漩涡”?》
答:在《因为我是女性:如何疗愈代际创伤》这本书,不仅指出了我们可以通过 游戏 、信任、心智化等方式给母亲以养育的力量,让我们学习。 同时即便你还不是母亲,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与母亲的关系,通过反思,自愈走出原生家庭中的“漩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孩子会在父母欣赏、喜悦的眼光中看见自己_百度知 ...》
答:这个过程就是心智化的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 情感 的联结。 事实上,父母就像一面镜子,但是有时它并没有照出孩子的价值,反而照出了父母的阴影;父母把自己的阴影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一辈子都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中。 作为给了孩子生命的父母,一定要问自己:你是否发自内心爱自己的孩子,你愿意花时间、精...

《读书笔记《社交天性》》
答:情绪标签化,其实就是用各种方法把我们的情绪表达出来。既可以用语言,比如说跟朋友吐槽、倾诉一下,或者是用文字,比如说写写日记,很多文学作品就是那些作者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创作出来的。把你的情绪写出来之后,你的负面感受就会变少了。 我们回顾一下,这本书主要给我们说了社交中的三大驱动力:分别是连接、心智解读和...

《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研修报告)》
答:我写了一篇“心存感激”和 “我的好朋友们”,在我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与好朋友们的相遇,以及给我带来的感动。人生第一次写一本书,希望她们能在我的书...要有恒常性,恒定性,提高心智化水平。我们学心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我们的心智化。 9)心理学的若干概念上的学习: 心理问题的概念:心理问题其实是需要的问题...

《绘本(词语)详细资料大全》
答:这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 绘本作品 《如果我是一只猫》 《刺猬的抱抱套装书》 《一个大...中国儿童原创绘本多纳爱学习秉持“寓教于乐”这一宗旨,针对0~8岁儿童,以应用程式和纸质图书为主要...“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

《为什么有的人很怕麻烦别人?这是怎样的心理状况?》
答:罗振宇也跟着说:“给别人添麻烦的本质是协作,这很清晰,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出来的非常巧妙的一个机制。” 一个适当麻烦别人的人不是索取和贪婪,而是敢于示弱。示弱不代表无能,而是勇敢,勇敢地深入关系。 一个愿意让他人麻烦自己的人是豁达的,是一种开放的接纳和包容,这不仅仅是热心,更是高度心智化的表现。 边界感...

《《图书》主题反思》
答: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当然,绘本不能立竿见影地实现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绘本中高质量的图...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