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怎样产生的泥石流? 泥石流是怎么产生的?

作者&投稿:宇文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

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

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

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2、沟床纵坡降

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5%-10%和30%-40%的其次,其余发生频率较低。

3、沟坡坡度

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4、集水面积

泥石流多形成在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者最易产生,小于0.5-平方公里和10-50平方公里其次,发生在汇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者较少。

5、斜坡坡向

斜坡坡向对泥石流的形成、分布和活动强度也有一定影响。阳坡和阴坡比较,阳坡上有降水量较多,冰雪消融快,植被生长茂盛,岩石风化速度快、程度高等有利条件,故一般比阴坡发育。如我国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产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得多。

(二)碎屑固体物源条件

某一山区能作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松散土层的多少,与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活动强度、山坡高陡程度、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有直接关系。

1、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强度的关系

地区地质构造越复杂,褶皱断层变动越强烈,特别是规模大,现今活动性强的断层带,岩体破碎十分发育,宽度可达数十条数百米,常成为泥石流丰富的固体物源。如我国西部的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波密断裂带、白龙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等,成为我国泥石流分布密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地带。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不仅使岩体结构疏松,而且直接触发大量滑坡、崩塌发生,特别是在Ⅶ度以上的地震烈度区。对岩体结构和斜坡的稳定性破坏尤为明显,可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丰富物源,这也是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连环形成的根本原因。如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7.9级)和1976年四川平武-松潘地震(7.2级)破坏山体,产生大量崩塌、滑坡,促使众多沟谷发生泥石流。

2、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地层岩性与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岩石的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的强弱上。一般软弱岩性层、胶结成岩作用差的岩性层和软硬相间的岩性层比岩性均一和坚硬的岩性层易遭受破坏,提供的松散物质也多,反之迹然。如长江三峡地区的中三迭统巴东组,为泥岩类和灰炭类互层,是巴东组分布区泥石流相对发育的重要原因。安宁河谷侏罗纪砂岩、泥岩地层是该流域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

花岗岩类,由于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特点,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岩体崩解,形成块石、碎屑和砂粒,形成大厚度的风化残积层,当其它条件具备时可形成泥石流。

石灰岩分布地区,炭岩只有经物理风化和经淋溶的残积红土以及经地质构造作用的破碎带,才可能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由于石灰岩具可溶性,溶蚀现象发育,塌陷、漏斗等岩溶堆积松散土多见,难以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再加上岩溶地区地表水易流入地下,故灰岩地区泥石流现象少见。

除上述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与泥石流固体物源的丰度有直接关系外,当山高坡陡时,斜坡岩体卸荷裂隙发育,坡脚多有崩坡积土层分布;地区滑坡、崩塌、倒石锥、冰川堆积等现象越发育,松散土层也就越多;人类工程活动越强烈,人工堆积的松散层也就越多,如采矿弃渣、基本建设开挖弃土、砍伐森林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等。这些均可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丰富的固体物源。

(三)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水源提供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等方式。

1、降雨

降雨是我国大部分泥石流形成的水源,遍及全国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有云南、四川、重庆、西藏、陕西、青海、新疆、北京、河北、辽宁等,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并且具有降雨集中,多暴雨和特别大暴雨的特点,这对激发泥石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特大暴雨是促使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动力条件。处于停歇期的泥石流沟,在特大暴雨激发下,甚至有重新复活的可能性。1963年9月18日,云南东川的老干沟,一小时内降雨55?2毫米,暴发了50年一遇的泥石流。连续降雨后的暴雨,是触发泥石流又一重要动力条件,因为泥石流发生与前期降水造成松散土含水饱和程度与1小时、10分钟的短历时强降雨(雨强)所提供的激发水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在日本,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强,一般在30mm以上,10分钟雨强在7mm-9mm以上,甸西部地区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强30mm左右,10分钟则在10mm以上。

2、冰雪融水

冰雪融水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季节性积雪地区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特别是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等地的冰川,活动性强,年积累量和消融量大,冰川前进速度快、下达海拔低,冰温接近融点,消融后为泥石流提供充足水源。当夏季冰川融水过多,涌入冰湖,造成冰湖溃决溢水而形成泥石流或水石流更为常见。

3、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

当水库溃决,大量库水倾泄。而且下游又存在丰富松散堆积土时,常形成泥石流或水石流。特别是由泥石流、滑坡在河谷中堆积,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时,更易形成泥石流或水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破坏性极大的特殊洪流。这种洪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因此,也有流泥、石洪、走龙等叫法。当泥石流爆发时,山鸣地动,响声如雷,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夹杂着泥沙、巨石混合成一股粘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沿陡坡奔腾而下,直到山下平坦的地方才停止下来,堆积成一片扇状石海。一次泥石流经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它可以把良田变为荒漠,把果园变为泥塘,还会冲毁路基、桥梁、闸涵,堵塞河道,掩埋房屋,甚至毁灭村镇、城市,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了一次冰川泥石流,三千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了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这次泥石流的威力甚大,它翻越了相对高度为100米的山岭,把一块3吨重的岩石移动了600多米。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这种地区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人们采取修筑谷坝、导流堤,植树固坡等措施,可以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它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但因其高速前进,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往往顷刻间给山区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灾害。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黏稠泥浆组成。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固体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例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了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二、泥石流能造成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爆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其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一)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例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域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个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还有2010年8月7~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千米长、500米宽的区域被夷为平地。
(二)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千米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爆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千米,白龙江改道使长约2千米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已3次被迫改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
(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四)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三、泥石流有哪些类型
(一)按物质成分分类
1.泥石流
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2.泥流
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黏度大,呈稠泥状。
3.水石流
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二)按流域形态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从上游到下游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3个区段(图2-1)。

图2-1 典型的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平方米,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三)按物质状态分类
1.黏性泥石流
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爆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
以水为主要成分,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中国由于山区面积很大,地质岩性复杂,加上陡峻地形和不良气候条件,是世界上泥石流发生较多的国家之一。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的前山地带,秦岭、太行山区,北京西山地区,辽西山地和吉林的长白山地区都有泥石流发生,而西藏东南部、滇西及滇东北、四川南部山区则更加频繁,是危害严重的典型泥石流区。
四、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3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一)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3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二)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例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三)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五、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一)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爆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二)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三)活动强度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3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例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泥石流强度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六、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一)自然原因
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有因为降水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二)不合理开挖
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因为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他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例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三)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这种行为形成泥石流的事例很多。例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引起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四)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使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坏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五)次生灾害
由于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大面积的山体后发生的洪流。例如,云南省东川区从1966年起进入了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宝成铁路、宝天铁路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七、泥石流的观测和普查
泥石流的普查主要是为调查研究泥石流对建设场地的影响和设计防治措施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方法以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为主。测绘范围包括沟谷至周围分水岭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必要时可进行适量的工程地质勘探、试验和动态监测工作等。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收集当地降雨量、暴雨强度和泥石流发生的时间、频数、规模等资料;调查整个沟谷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松散层的分布、沟谷发育切割情况并估算汇水面积,在此基础上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对形成区应调查:固体物质补给情况,不良地质现象,例如,滑坡、崩塌、岩堆等的发育情况和分布,水源类型,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和植被,水土流失情况。对流通区应调查:沟谷纵坡、宽度,两侧山坡坡度,跌水、陡坎、弯道的分布等流通条件,有无修筑拦挡构筑物的条件。对堆积区应调查:堆积物的形态、分布,沟道摆动和冲淤情况,堆积物成分和粒径、层理和层厚,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泥石流的各种动态参数常用遥感技术或地面摄影测量进行监测。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答:泥石流形成区多为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差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集中的三面环山、瓢状或漏斗状地貌;流通区的地形具有能够使泥石流急泻而下的深狭谷、大陡降谷床特征;堆积区一般为能使碎屑物堆积的开阔山前平原和河谷阶地地形。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

《产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答:1. 地形地貌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峭的地区,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态便于水流汇集,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泥石流的产生。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在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

《泥石流形成条件》
答:二、松散固体物质条件 松散固体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另一个基本条件。地质构造、地震、岩性和风化等因素影响着松散固体物质的供应。1. 地质构造和地震 工程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带上,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可降低岩体强度,使之破碎,从而为泥石流提供物质基础。2. 岩性 工程区的岩层多为变质砂岩...

《(50财富悬赏!)地理知识提问 关于泥石流案例!!请进》
答:地形陡峭 ;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袭 ;人类工程活动原因: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危害:...

《什么是泥石流》
答:粉砂 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 重力作用下 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 地质现象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 ,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

《泥石流形成的外部条件》
答:1.气象水文条件 来自地质体之外的,长时间降水、暴雨、冰雪融水、地表水体溃决所形成的水流,不仅是泥石流物质形成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且也是泥石流获得初始动能,得以流动的能量提供者。所以,水流的加入被视为一种外部条件。对于广大泥石流活动区来说,降水及其形成的水文过程是各种外部条件中最为主要的...

《...是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产生泥石流的最主要原因()A.降水B高温C森林...》
答:另一方面,降水也是泥石流产生的关键因素。充足的降水能够饱和土壤,增加土壤的重量,降低其稳定性,尤其是在短时间内集中降雨,更易引发泥石流。此外,土质松软也是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松散的土壤和岩石结构在受到水流冲刷时,更容易被侵蚀和移动,从而加剧泥石流的形成风险。综上所述,虽然降水和土质...

《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坏,才造成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答:夏季,多地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道路交通中断和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虽然强降雨等自然灾害是其主要原因,但人为原因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泥石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有:1、地形地貌。不合理的开采开挖破坏地表。滥采滥伐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2、松散物质。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

《什么样的地质容易形成泥石流、滑坡、地震。》
答: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