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的故事

作者&投稿:逮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的故事~

一、牛钻石壁

朱元璋小时候,曾经给员外家放牛。员外是个尖酸刻薄的人,自己每天吃大鱼大肉,给朱元璋吃的却是野菜馊饭。

每天看到员外吃大鱼大肉,朱元璋心里那个馋啊。一天,朱元璋吃不消馋虫的折磨了,就在放牛的时候,偷偷把一只牛杀了,把肉吃了。

牛肉一吃,朱元璋心想,糟了,交不了差了。员外要是发现少了一头牛,不要了朱元璋的小命才怪。朱元璋想呀想,终于相处了一个办法。他把牛尾巴插进一块大石壁的缝里,然后对大石壁说:“大石壁呀大石壁,等会有人来拉牛尾巴时,你可要夹夹紧,学学牛叫啊。”

朱元璋匆匆跑到员外家,对员外说:“不好了,牛钻到大石壁里去了。”

员外不信,就跟着朱元璋去查看。果然石壁上有一条牛尾巴露在外面。朱元璋说:“老爷你看,整条牛都钻进去了,只有一条尾巴还在外面呢。”

员外将信将疑,抓住牛尾巴就往外拉,可是一寸也拉不出来,里面还发出了“哞,哞”的牛叫声。听到牛叫声,员外于是相信牛是钻到石壁里去了,也就不好责怪朱元璋,只好自认倒霉。

二、天子

朱元璋小时候给员外家放牛,把牛赶到草地后,常常把赶牛鞭枕在头下,四仰八叉的睡觉。

一天朱元璋又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睡觉时,来了一位过路人。这位过路人不是别人,正是天上事晓得一半,地上事全晓得的刘伯温。

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近旁,见是一位放牛娃在睡觉,四仰八叉的的样子,加上枕在头下的放牛鞭,象煞了一个老大的“天”字。刘伯温有意作弄放牛娃,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放牛娃脚板底下挠起了痒痒。

朱元璋脚底下被狗尾巴草轻轻挠着,难受起来,不觉翻了一个身,侧睡在草地上,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

刘伯温是何等聪明的人,看到朱元璋的这个睡姿,不觉大吃一惊,这不是一个“子”字吗?联想到刚才的那个“天”字,合在一起,正是“天子”两个字。

嗨,你还别说,刘伯温这次出门,正是因为社会混乱,群雄纷争,自己满腹经纶无处发挥,来寻找能安邦定国的人,以发挥他的满腹经纶忙他安邦定国呢。

从此,刘伯温就跟定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协助下,果然打下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三、不咬人的蚊子

传说,遂安田畈里(今淳安县安阳乡田畈村)前面,有一座小庙,庙里蚊子特别多,但这些蚊子虽然叫声很响,却不咬人。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与刘伯温到衢州去,到了田畈里时,天已经黑了。见路边的稻田旁有一座小庙,两人就在庙里住了下来。由于四周都是稻田,蚊子很多。住下后,蚊子就飞来了,成群结队地围着两人满头满脑地飞,见到裸露着的肌肤就狠狠地咬上一口。两人左右开弓,不停地拍打着蚊子。

朱元璋实在受不了了,每打到一只蚊子,就骂一声:“叫你咬,叫你咬。”但蚊子象听到号令似得,从四面八方飞来,越来越多。拼命似得在两人身上咬着。

原来,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他骂“叫你咬”,蚊子以为朱元璋金口玉言叫他咬呢。

这时,还好刘伯温脑瓜清,对朱元璋说:“不要说叫你咬,要说不许你咬。”

朱元璋马上改口,每拍死一只蚊子,就说一句:“叫你叫,不许你咬。”

真龙天子开了金口,蚊子果然不再咬他们了。只是在他们面前飞来飞去,嗡嗡叫着,越叫越响。

自此以后,这个庙里的蚊子,因为得到了天子的敕令,就不再咬人了,只是叫声很响,比别的地方的蚊子叫声都响。



四、金鸡石凉亭

淳安与衢州交界处的畏岭上有三座凉亭。一座坐落在衢县那边的半山里,一座坐落在岭顶,还有一座就坐落在我们淳安这边的半山里。

坐落在淳安这边的凉亭,整座亭子都用一块一块的石头垒成。是一座石凉亭,冬暖夏凉,气温适宜。亭子边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形状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

据说,明朝大将常遇春打下金华府后,攻打衢州时,遇上了元军顽强的抵抗。那时,朱元璋与刘伯温正在安徽打战,听说了,就匆匆从安徽出发,经遂安(今淳安)翻畏岭去衢州给常遇春帮忙。

朱元璋与刘伯温一路奔波,到了这座石凉亭时,天已经落黑,就决定在亭子里住一夜,第二天鸡叫时分再赶路。

那个朱元璋,也实在是太累了,一躺下就呼呼入睡,睡得像死猪一样。而刘伯温呢,因为牵挂着衢州的战事,只眯了一下眼睛,就醒了。刘伯温醒了之后,就弄醒了朱元璋,催朱元璋趁早赶路。朱元璋揉了揉眼睛,说:“还早呢,等鸡叫了再走。”

朱元璋话刚说完,亭子外就传来了三声宏亮的雄鸡报晓声。两人忙出了亭子,可是外面还是漆黑的一片。但雄鸡已经报晓,时辰已经不早,他们只好摸着黑,一步一步往畏岭顶上捱去。

朱元璋与刘伯温抹黑爬到岭顶时,畏岭那边和畏岭这边的村庄里,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雄鸡报晓声。朱元璋与刘伯温这时才知道,他们从亭子里出来赶路时,还是半夜时分。原来,二人在亭子里听到的那三声雄鸡报晓声,是石凉亭边上那快石头发出来的。是为了催朱元璋尽早赶到衢州去帮常遇春挽回战局。

果然,朱元璋与刘伯温赶到衢州时,常遇春的部队正遇上元军强烈的反攻。幸亏二人及时赶到,帮常遇春用计击退了元军。

亭子边上的那快石头,后来人们叫他金鸡石,那座凉亭,自然就叫金鸡石凉亭了。

相传,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小行童扫地时,被伽蓝神绊了一下,就打了伽蓝神几扫帚。还有一次,老和尚见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就当众训斥了朱元璋。
朱元璋心想,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还怎么管殿宇呢?更害得自己受骂,越想越气。于是,朱元璋就找管笔,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字。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投附郭子兴后由郭子兴取的。朱元璋的父亲原来也不叫朱世珍,而叫朱五四。朱元璋的妈妈叫陈二娘,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朱元璋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 和大多数封建皇帝一样,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为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母亲刚怀孕时,曾经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个神仙给了她一粒仙药,放在手中闪闪发光,于是她就吃了下去,朱元璋的母亲从梦中惊醒,仍然觉得余香满口。朱元璋出生那天,他的家立即红光满屋,当时正是夜晚,红光从屋中射出,邻居看见以后以为他家失火,连忙奔走相救,结果却是虚惊一场。
  朱元璋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其祖先世代耕田种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蒙古统治者的剥削,举家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朱元璋的母亲在凤阳生下了朱元璋。
  由于营养不良,朱元璋小时候体弱多病,瘦得皮包骨头。朱元璋父母十分迷信,认为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于是,他们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并让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为师。
  朱元璋到了10岁时,父亲朱世珍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也就成了刘德家的一个放牛娃。
  在放牛的过程中,朱元璋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日后,徐达、汤和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
  朱元璋自幼聪明顽皮,并曾经读过几天书,所以鬼主意特别多。他最喜欢玩儿的游戏就是扮皇帝,穿的破衣烂衫的朱元璋常常把棕树叶撕成丝丝缕缕,粘在嘴上当胡子,用一块车辐板放在头上顶着当作平天冠,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装模作样称起皇帝来,还让伙伴们每人捡一块木片,用双手捧着,三跪九叩,高呼其万岁。
  朱元璋当放牛娃的时候,不仅常挨主人打骂,而且还经常吃不饱,饿着肚子放牛。一天晚上,在山上放牛的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都觉得肚子饿得睡不着觉,于是朱元璋出点子,将一头小牛犊杀掉,准备用锅煮牛肉吃,他们没有锅,朱元璋派人去偷了一口大锅。没多久,牛肉煮好,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会儿工夫就只剩下一张牛皮、一堆骨头和一条牛尾巴。吃完了牛肉,他们想把锅送回去,可这时天已经蒙蒙亮,因为怕被人看见没人敢去送锅。朱元璋立即说:“临明黑一阵儿。”瞬间,本来已经亮了的天又漆黑一片,就这样他们乘着天黑把锅送走了。没曾想,从此以后,每天都会出现“临明黑一阵儿”的现象。 牛被吃了,他们回去怎么向地主交待呢? 朱元璋和同伴都发愁了,于是互相埋怨起来。朱元璋最后站出来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咱们先把牛骨和牛皮埋了,把血迹也掩盖起来,然后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岩缝里,就说小牛自己钻进岩缝里拉不出来了。” 小伙伴们虽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是太好,也肯定骗不了地主刘德,但由于自己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只好听从朱元璋的安排。 他们收拾好牛骨、牛皮和血迹,又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岩缝里,然后派人跑去告诉地主刘德:“不好了,昨天夜里一个小牛犊自己钻进山上的岩缝里了,留外边一条尾巴,无论我们怎么拉,它都不出来。” 刘德连忙带几个家丁来到插了牛尾的岩缝前,他派几个壮汉上前向外拉牛尾。没想到的是,几个人每拉一次牛尾,岩缝里就会传出“哞”的一声牛叫,牛却始终不出来。 最后,地主刘德还真以为是小牛自己钻进了岩缝,所以就没有责难这几个放牛娃,就这样,朱元璋和伙伴们也就白吃了地主的一头小牛。因为“临明黑一阵儿”和“哞”的一声牛叫,伙伴们深信朱元璋将来必成大业,日后,他们也就心甘情愿、死心塌地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了。

一天, 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是以前的老朋友, 非常高兴, 马上传他进殿.谁知这位穷朋友一见朱元璋端坐在宝座上, 昔日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 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说: ”我主万岁! 您还记得我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清煮.还没等煮熟, 大家就抢着吃, 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 撒了一地的豆子, 汤也都泼在泥地上.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 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 叶子梗在喉咙里, 苦得你哭笑不得, 还是我出的主意, 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 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里去......”还没等说完, 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 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体面, 於是大怒道: ”推出去斩了! 推出去斩了! ”

后来, 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 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 於是, 他心生一计, 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 当今的皇帝.

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行过大礼, 这个人便说: ”我皇万岁万万岁! 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沪州府, 打破罐州城, 汤元帅在逃, 拿住了豆将军, 红孩儿挡关, 多亏了菜将军.”朱元璋一听, 不禁大笑, 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是孩提时的朋友, 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 於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有一次朱元璋小时候的时候朱妈妈煮饭用农村土灶发生火灾了,她就喊“消防消防”,差一点被烟熏死了。最后烟囱救了朱妈妈。农村里烧柴煮饭。最后城市里为了纪念烟囱救母,盖房子都在主梁(朱娘)旁边盖个烟囱。

《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答:朱元璋的故事有很多,我在这简单说一个。考了一辈子功名也没有考上,但是又挂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头衔的祝允明,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祝枝山,他曾写过一本《前闻记》。在《前闻记》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太祖皇帝尝进膳,于膳中得发一茎。召光禄官问之,对曰:告陛下,此不是发。上曰:是何...

《求朱元璋不怕吃苦的故事》
答:朱元璋10岁时,其父亲朱世珍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当放牛娃,不仅常挨主人打骂,而且经常吃不饱,只有饿肚子放牛,于是发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时,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都觉得肚子饿,于是朱元璋出点子,将一头小牛犊...

《朱元璋的故事之朱元璋求雨》
答:朱元璋的故事之朱元璋求雨 , 洪武四年,从初夏开始,安徽、江西、江苏三省持续大旱,连续四个多月,滴雨未下,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一时间,天下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说洪武皇帝朱元璋不是“上应天命,下符百姓”的真命天子,这天之大旱,就是上天对他杀戮太多的惩罚。阅读./zl/转载请保留, 刚刚建立大明政权不久的...

《朱元璋的名人小故事》
答: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上皇位后疑心很重,任意曲解和胡乱剖析字词。“原来”这个词在明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元”(后人将诗中的“元”改为“原”)。陆...

《朱元璋的卑微故事》
答:572 2017-11-05 朱元璋的故事 4 2012-06-02 关于朱元璋的小故事和启发 10 2018-06-13 为什么像朱元璋,刘邦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却能有着 1 2013-08-06 关于朱元璋的一个故事 21 2011-12-12 朱元璋小时候的故事 128 2015-11-08 朱元璋与臭干的故事 3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历史上朱元璋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故事?》
答:1、朱重八到朱元璋的蜕变,朱元璋以前叫朱重八,家里面都是贫苦的农民,在太平的时候家里面也只算到上过的温饱,不过在元朝末期,在异族点压迫下过的更加艰难。之后家乡遭遇了灾害,一家人相继去世,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二哥两人,之后就四处流浪,当了乞丐。不过最后朱元璋跟随郭子兴一起起义,之后也在...

《一个关于说话得体的历史故事》
答:故事内容如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贫苦出身,飞黄腾达当上皇帝之后,那些曾经与他有交情的朋友也好亲戚也罢纷纷前来投靠,希望可以沾一沾权力,得个一官半职。有一次朱元璋的两个发小前去找他讨取官职,但是下场却是截然不同,一个被斩杀,一个却如愿当官。第一个人前去找朱元璋时,朱元璋十分的高兴,...

《传奇皇帝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答:谁能料到,一个贫穷的放牛娃,有时一日三餐不继 16 岁当 “ 游方和尚 ” ,等于小乞丐, 25 岁人伍当兵的朱元璋,居然当上了大明皇朝的第一任天子。在中外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类似的第二人。他在位 31 年,由他开辟的明朝延续了 276 年。他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神秘的传奇...

《朱元章小时候有哪些故事?》
答:这个故事就有些像虚构小说那样的不真实。 === 这里的民间故事,全是我小时候,先父讲给我的。故事在心,先父不在,每念及此,痛哉!朱元璋小时候不叫朱元璋,叫郑三发子。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