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征集石狮一些有趣的地名来历

作者&投稿:隆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狮地区的来历~

石狮市地处闽南金三角沿海突出部,位于文化历史名城泉州和经济特区厦门之间,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出洋的必经之地,当地凤里庵旁的一尊石狮,颇具灵气,商贾以之指向路标,名闻遐迩,石狮地名便由此而来。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下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9.6万人,常驻外来人口20万人。建市以来,石狮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锐意改革,大胆开拓,率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7.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78.1亿元、财政总收入7.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1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建市时增长30倍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国县级单位第6名、第8名,从1993年起连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02年位列“全国100个最发达县(市)”第16位。先后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市、卫生先进城市、双拥模范城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文化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石狮是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当年海上导航的标志,从这里,石狮人随郑成功去开发台湾,随洋船远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几年来捐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近5亿元。建市后,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文章。至2002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19家,投资总额26.8亿美元,利用外资23.6亿美元,2002年三资企业总产值94.8亿元,出口销售收入1.1亿美元,成为石狮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石狮是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市以来,石狮全面推进行政机构、投资、金融、财税和现代企业制度等多项改革,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鼓励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建立和培育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使市场调节广泛进入了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产权明晰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宏观调控法制化和保障体系社会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995年以来,石狮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引内联的若干优惠办法》、《关于扶持企业发展的若干奖励办法》、《石狮市鼓励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办法》等政策,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石狮是全国著名的服装名城、小商品集散地。石狮素有“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的美誉。全市拥有27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产值近百亿元,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近 2000个,涌现出“帝牌”、“金犀宝”、“拼牌”、“哈德利”、“野豹”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基本形成了以服装生产加工为龙头,集纺织、印染、辅料生产、成衣制造、市场营销、联运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鸳鸯池布料市场、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面料市场初具规模,占地1100亩的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正在筹建之中。石狮还每年举办“3·9”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以推进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业对接,提升石狮服装及原辅材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辐射力。石狮又是闻名全国的小商品集散地,全市18条商业街、8个专业商品市场,10座商业城,个体工商户近万户,在全国设立2000多个营销网点,电子商务、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式,全市有50多家企业启动全国统一营销网络,以特许加盟形式拓展市场。
石狮工业经济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石狮市以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鞋业、体育用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塑料五金为支柱产业的石狮特色产业体系。2002年,纺织服装、鞋帽包袋、体育用品、食品加工、塑料五金、电子机械等产业年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11%、5%、8%、11%和8%。至2002年底,全市各类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25.9亿元,富贵鸟荣膺全国驰名商标及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华宝集团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鸿山伍堡、祥芝大堡、锦尚等3个污染集控区,为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示范工程,是东南沿海一个重要的纺织漂染基地;彭田服装科技园区是石狮重要的运动服装生产基地;宝盖科技园区和鸿山科技园区纳入福建省高新产业开发区的范围,着重引进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新规划建设的面积5.4平方公里的石湖港科技工业园区与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区相连,是以港后仓储、港后加工为主导的集科研发、实业生产为一体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的系统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园林式新型综合性工业园区。
石狮是购物旅游的好去处。石狮名山胜景众多,人文荟萃,滨海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既是购物天堂,又是旅游观光的绝妙去处。200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7亿元。石狮旅游业迅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体系。包括购物旅游:石狮是全国闻名的以服装为主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商贾、游客流连石狮,购物旅游成为石狮最具特色的旅游;名胜旅游:以远近闻名的姑嫂塔、六胜塔、镇海石、古码头等为主的古迹旅游,以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宗教旅游赋予石狮旅游业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滨海旅游:石狮市域三面临海,沙滩连绵,岛礁棋布,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渔村风情,投资3亿2千万元建成的“闽南黄金海岸”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点,总投资3亿多元的滨海旅游路也正抓紧建设中。休闲旅游:石狮既有山光水色,又有佛教道教圣地等人文景观的宝盖山风景游览区,森林茂密、果树众多、湖泊秀丽的灵秀山风景区,以及融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石狮人民广场,均成为休闲渡假好去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拥有宾馆酒店130多家,其中三星级酒店6家。
石狮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石狮始终以提高人的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以“群众为主体、片区为载体、企业当骨干、军民共参与”的精神文明格局;以“三大创建”活动为突破口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涌现出公安局刑警大队、凤里派出所、检察院控申接待室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石狮市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新建中学7所,职专2所,高等职业学校2所,其中,石光中学通过省一级重点中学达标验收,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进行列;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启动“石狮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建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四大上网工程,荣获全国科技百强县(市);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市图书馆、文化广场、体育中心、华侨医院和“120”急救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一个初具现代文明气息的侨乡新城已逐步形成。
石狮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适度超前。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石狮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认真搞好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构想,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先后建成2个22万伏的输变电站、3个11万伏输变电站,实现通往福州、厦门的双回供电线路的架设;建成日供水20万吨和7万吨的自来水厂各1座,基本实现向全市区域供水,总投资2亿多元的引水工程已竣工通水,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建成国家一类口岸石湖万吨级码头、梅林5千吨级对台专用码头,完成石湖港扩建3万吨泊位项目,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祥芝、东埔、梅林等三个渔港也基本建成;建成市区路幅宽度38米和26米宽水泥混凝土路33公里,建成市区通往沿海乡镇路幅宽度38米和26米的水泥混凝土路60多公里,基本实现全市乡镇、村间路面硬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市程控电话容量达19.5万门,移动电话总容量15万多户,1995年邮电综合实力居全国县(市)第一,有线电视用户3.2万户,互联网用户2万多户。同时,电力大厦、邮电大厦、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和沿海繁荣大道等重点项目也基本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站在世纪之门,石狮人民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商贸兴市、旅游旺市、科技强市”和“爱海、用海、养海”总体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重塑综合改革试验区品牌,全面贯彻实施“十五”计划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石狮建设成为市强民富、政清人和、诚信文明的现代化工贸、旅游、生态、港口城市

以动物命名的有:石狮,猛虎(永春),蟠龙(南安),白鹤林(惠安)以五行命名的有:金山(鲤城),真木寮(德化),水云波(安溪),火烧峰(安溪)土寨(惠安)以数字命名的有:一峰书,二郎巷,三圣宫,四脚亭,五塔巷,六井空,七里庵,八尺岭,九史巷,十字街,还有以颜色命名:白沙(晋江)紫山(惠安)黄塘(惠安)以生肖命名的:老鼠坂(德化)看牛坪(惠安)虎空口(惠安)英仔兔(安溪)龙穴(石狮)大蛇(德化)马加坡(鲤城)羊角山(晋江)鸡母铀(南安)猪母穴(安溪)还有形形种种有趣的名字想知道加我好友,慢慢给你说。。打字打得好累啊,给个最佳吧。。。。。

据传隋朝年间(581~618),此处有一凤穴,取名凤穴里。后建有凤里庵,庵前有一石亭,旁立一对石雕狮仔,名曰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路站标记,久而久之,人们遂惯称此处为“石狮”,这就是石狮名称的由来,1987年设市时,市名就定为“石狮市”。

据传隋朝年间(581~618),此处有一凤穴,取名凤穴里。后建有凤里庵,庵前有一石亭,旁立一对石雕狮仔,名曰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路站标记,久而久之,人们遂惯称此处为“石狮”,这就是石狮名称的由来,1987年设市时,市名就定为“石狮市”。

不行

据《西山杂志》史载,隋代,蚶江、永宁、石狮、祥芝等地,均有中原移民南迁定居。永宁岑兜一带建有盐场,先民从事海盐生产已成规模,石狮凤里庵前有从沿海通往泉州官路经过。今宽仁凤里庵尚存清代竖立的石碑,碑文记载,凤里庵始建于隋朝。庵前石雕狮子造型别致,与我国其他地方隋代及唐初石狮子形态一致。
唐武德元年(618年)建州南安县,石狮境域隶属南安县。开元六年(718年)后,石狮境域一直隶属晋江县。唐开元八年(720年)航海家林銮在石湖兴建“渡头”(即码头,今称林銮渡,市级文物),石狮海上交通运输已较发达,东北亚、东南亚的外国商人开始经常到石狮进行贸易活动。海外贸易促进石狮造船、丝麻、航海及与外贸有关行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传播,也促进石狮文化的发展。
五代,王审知治闽,鼓励农桑、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倡导文教。石狮一带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发展,学风丕盛。五代诗人“晋江两岸趁春风,耕破云山千万重”的诗句,为当时勤事农耕的写照。今莲埭,即是当时围海造田之处。
两宋时期,石狮蓬勃发展。北宋元二年(1087年),泉州设有福建市舶司,徽宗时又置来远驿,石湖、梅林、祥芝等港成为海上交通贸易的港口,南宋前期,已与50多个国家,地区发生贸易往来的关系。
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王十朋知泉州太守,主持修建晋江“七首塘”,石狮境内有龟湖塘、象畔塘(塘头塘)及田塘(港塘)水利事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方民间有沉冬京浮福建传说,云曰盘古开天辟地,大陆与一个叫冬京的岛屿仅有一条堤路连同,是时翻天覆地,冬京沉福建浮。据说闽南歌仔戏“安安寻母”,说的是家居冬京的安安为寻找被奶奶逐出家门的妈妈,象小鸡叽叽叫一路哭着上大陆寻找出家当尼姑的母亲。现在列为文物保护的,位于深沪湾距海岸150米的海湾中的深沪湾古森林遗迹似可佐证。在这就不能不简单说一下石狮地名的由来,除了前面所说外,古代人、物来往两地路程远,途中有休息等候什么的需求,会约定个时间地点,其时见这路边有尊石头狮子,便约定等候的地点在石狮,有善心者逐筑遮阳挡雨的凉亭,众人觉得甚是好地方,恐是天意暗示遣一石狮子守在这风水宝地,后营造供奉观音菩萨感谢神明的寺庙,祈求菩萨保护一方水土。又一说是沿海永宁盐场贩盐或鱼货往五店市卖的,途经此地叫出此地名的,有渔民的“一头狗母一头沙”抗税冲关的民间传说为证,(此传说说朝廷设卡收渔业税,税员罚没时尤其喜好狗母鱼和沙鱼这两种鱼当税金。一次,一智者挑一担一只筐装活的母狗,一只筐装海沙出关,出关卡时被税员拦,他不让查,甚至快跑,税员追问什么东西,回应“一头狗母一头沙”,税员全员出动围捉,渔民们趁机逃关避税。税员逮住一看火冒三丈,问狗母鱼和沙鱼?回答道未言鱼,“一头狗母一头沙”错否。)

传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疑有与他争夺江山的天子出世,要江夏侯周德兴下江南。周德兴下江南破泉州十八处天子穴,江夏侯来到一个叫港塘的地方,发现在港塘东边的海中,有一块名为“金龙戏珠”的圆石盘,这处也是一处“天子穴”。周德兴为破此风水,便将圆石盘开凿建成一座石亭子,亭中有三块石碑,三尊佛像。其他石料则劈开成石板铺设成“金锁银链桥”,史称“普利大通桥”。此桥在1966年底还在,桥面石条与安平桥的石条长度、粗细大小不分上下,石头颜色接近青料石颜色,桥面光亮油滑,桥中石头凉亭、三座石碑、三尊石佛和佛龛完整,桥两边已不是海而全是平坦的水稻田,石桥下桥墩间隙还容得下人爬过。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要有内容节选,旁批,总结。急!!!》
答: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我曾经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