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三次垂帘听政的慈禧,她是怎样逆袭成独掌天下末代太后的?

作者&投稿:暴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慈禧太后在控制权位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出了极其高明的政治谋略。

她为了达到垂帘听政的目的,曾指使大臣周培祖等人连上劝进疏,推举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为先例,说她当年(崇德八年)虽无垂帘明文,而有听政实用,为自己垂帘听政进行辩护。


两宫第一次垂帘听政

然后以同治帝的名义下诏否定咸丰的遗诏,并下谕南书房、上书房、翰林院等等衙门将历朝历代垂帘听政的贤达太后的历史事迹汇编成书,赐名《治平家鉴》,颁行天下,所有朝臣必须人手一本。

养心殿东暖阁共同听政以后,东太后主管大诛赏、大举劾等宏观方向,西太后那拉氏负责判阅奏章、召对臣下、裁理庶政、咨访利弊等微观方向。

东太后慈安仁厚有余,决断不足,加上个人喜静不喜动,对政治谋略不上心,而西太后慈禧却喜欢热闹,喜欢动脑筋,热衷于权力。


第一次垂帘时年轻的两宫太后

但是此时的西太后被东太后所压制,权力欲望不是很强烈,虽然有开始变强烈的趋势。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18岁,按垂帘诏书:一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西太后应该放权。

东西太后商量之后,决定宣布撤帘,虽然两宫太后仍操纵一部分皇帝权柄,依然可以决断国家政事。

同治帝生性软弱,面对生母的压制,束手无策,苦闷抑郁之下,就出宫游玩,寻找刺激,和青楼女子玩乐。

最终同治染上天花,于次年十二月病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西太后慈禧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与东太后商量,立自己亲妹妹和醇贤亲王所生的载湉为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当时光绪年仅4岁,东西太后再度垂帘听政。


再次垂帘听政

咸丰英年早亡,死时才三十岁,留下盛年寡居的两位太后,东太后生性恬静,而西太后却生性好动,喜热闹,所以对于宫廷的寂寞生活她开始越来越难以忍受,加上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巅峰,无人可以奈何她(东太后地位比她高是事实,但是无法扳倒西太后,因为西太后是同治生母,除非咸丰死而复生,要不然西太后位置稳如泰山),西太后慈禧的宫中寻欢的情景,外人无从得知。但从史籍的蛛丝马迹之中,我们还是能了解这位太后的一些隐私之事。

清朝是个封建宗法严密的王朝,所以西太后发泄的对象只能是宦官,慈禧最为宠爱的宦官包括安德海和李莲英。

早在西太后慈禧还未完全掌权的时候,就有了大太监安德海。


左一为安德海

史料记载安德海擅长柔媚取欢于人的手段,以柔媚求欢于寡居的西太后慈禧。西太后慈禧对其宠爱无比,喜爱有加,以至于对安德海的什么无理要求慈禧都满足,他们两之间的欢情一点都不逊于夫妻之情。

当时年轻的同治帝对母亲和宦官安德海的暧昧关系十分恼火,对安德海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而且对于同治帝来说,由于慈禧热衷于权力,几乎没有负责过同治帝的生活,处理国家政务时又忽略同治帝的感受,而对同治帝有抚养之情,做事又考虑同治帝感受的东太后,东太后慈安比西太后慈禧更像是自己的母亲。

为此经常去东太后慈安那里诉说心中的忧郁闷苦。

东太后慈安同情自己一手带大的少年皇帝,对西太后慈禧混乱宫廷的风言风语,也极为不满,她认为这种风言风语传出去了,那不是对先帝抹黑,对大清抹黑?如果哪一天自己撒手西去,有何颜面见九泉下的先帝!


慈安太后剧照

清朝宫廷中规矩极严,鉴于明朝太监横行的历史,宫廷中对太监特别严格,其中就包括严禁太监出宫。

然而,被西太后的柔情宠坏的安德海却无视宫中的禁令,请求西太后准许他出宫办事。西太后当然疼爱自己的小情人,同意他出宫。安德海带着乐班,悬挂龙旗,俨然一代天子出巡。

同治帝在东太后的建议下密令山东巡抚丁葆桢,如果发现安德海在山东有不法之事,立即擒捕。安德海大摇大摆地进入山东,乘着两只平船,船上张挂着龙风旗帜,带着很多的红男绿女和丝竹女乐。生日那一天,安德海更是忘乎所以,竟摆设龙衣,令随行的男女参拜。丁葆桢侦察获悉详情之后,决定擒杀安德海,并当街暴尸三日,让人看看这位与当今太后寻欢的太监是何面目。

然后,丁宝桢再禀告西太后。

又有一说,说是丁宝桢陈奏安德海的种种不法,西太后无奈,只好痛命丁宝桢将其就地正法。

李莲英外号皮硝李,曾被生活所迫,私贩硝磺,被捕入狱,出狱后当街补鞋为生。后来,好友沈兰玉可怜他困苦潦倒,还不如搏一搏,帮他自宫之后将他引进宫廷,从最底层的公公做起,就算不大富大贵,但是至少吃穿不愁。

西太后慈禧生性崇奢好美。当时,北京城中流行一种新发式,西太后慈禧让侍候梳头的太监梳成新发式,但太监们怎样梳理,都不能令西太后满意。李莲英从沈兰玉那里得知此事,刻意琢磨梳妆技巧。后来,经过沈兰玉引荐,李莲英到慈禧头上一试,居然出手不凡,西太后喜爱不已,李莲英由此得幸。

李莲英为人机敏,干事精炼,善于察言观色,侍候西太后慈禧更是无微不至。更难得的是得宠后不恃宠而骄,胆大妄为,而是依然小心谨慎,不给西太后慈禧添任何麻烦,西太后也越来越离不开李莲英。


李莲英剧照

东太后慈安在光绪七年突然暴崩,死因不知。

西太后慈禧成为清王朝唯一的太后,也是唯一的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打击恭亲王奕欣,权位基本巩固之后。

此时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基本得到满足,也越发无所顾忌。


慈禧太后剧照

光绪十二年,光绪帝16岁的时候,西太后慈禧迫于压力,宣布明年正月归政,自己训政。

光绪十五年,光绪帝正式开始亲政,但是西太后慈禧依然在背后操纵朝堂。

光绪二十四年,西太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囚禁瀛台,并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太后训政。

西太后慈禧第三次垂帘听政,直到她死亡的那一天,权力一直牢牢掌握在她手上。

光绪三十四年,清王朝风雨飘摇。西太后慈禧万机待理,心力憔悴。



《慈禧曾几次垂帘听政?分别什么情况?》
答:恭亲王奕䜣从此倒台。慈禧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垂帘听政。第三次政变,戊戌政变,光绪皇帝吸取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思想,有意对清王朝进行改革,这种思想却违背了慈禧太后的本意。原本光绪皇帝想通过袁世凯控制慈禧太后,结果最终慈禧太后却让袁世凯把光绪皇帝囚禁起来了。慈禧开始了她的第三次垂帘听政。

《慈禧掌控清朝朝政近50年,她是如何做到的?》
答:她让恭亲王借“奔丧”的名义前往热河,两人密谋发动政变,废除八大臣辅政。恭亲王回京,笼络了兵部侍郎,把兵权拿在手中,做好了政变的准备。在咸丰尸体运回北京时,慈禧抢先一步进城,并在第二天发动政变,宣布由慈安和慈禧两人同时“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至此,慈禧将清朝的朝政大权捏在...

《慈禧17岁入宫,22岁升为贵妃,她用了什么伎俩,能在五年内连升三级_百度知...》
答:慈禧27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朝中的大权,以垂帘听政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野心,她把持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一切都始于她深受咸丰的宠爱,那么她又是如何从众多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的呢?咸丰2年,17岁的叶赫那拉氏去参加选秀,成为了圆明园的一名宫女,慈禧从小聪明过人,胸怀大志,满心以为进宫了就一定...

《守寡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究竟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答:到咸丰逃至热河,独守空房的慈禧便开始寂寞起来,更是频频传出与恭亲王有染的消息。后咸丰皇帝驾崩,慈禧更是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立同治为帝,之后更是开始了漫长的垂帘听政的历史。若说和恭亲王没有关系谁信?传闻慈禧宫中常备“四大金刚”,以备慈禧不时之需。除恭亲王之外,还有一位大臣名...

《清朝有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慈禧是怎么突破这条祖训,独揽朝政的呢?》
答:所以在朝中其他的大臣看到了慈禧心狠手辣的手段以及把持朝政的能力,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慈禧太后了,慈禧就成为了晚清实际的掌权者,而同治皇帝就成为了她的傀儡。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先是联合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除掉咸丰皇帝留下来的八大顾命大臣,之后又除掉了慈安太后。此时的慈禧在朝野之中再也没有...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
答:就以她为模范,慈禧定下来,还在皇帝原来接见中外臣工的养心殿“垂帘听政”。召见,还是在东暖阁,见得是六部九卿,军机大臣这些高品级官员,垂个半透明的帘子。引见,就在养心殿的眀殿,放八扇明黄的屏风,见得是一般的官员,或是外任官。这算是垂帘听政的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垂帘听政”的内涵...

《清末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禧是怎么斗赢正牌太后慈安的?》
答:慈安虽然愿意放手,但慈禧却不希望她活着,因为在她看来,她是咸丰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也是同治皇帝的生身母亲,但不论如何,慈安都能够处处压她一头,她容忍不了。而且,只要有慈安在,慈禧就不能够为所欲为,在两宫太后一起垂帘听政时,大事往往都需要慈安点头,而她却只能负责一些琐碎的小事,这是...

《简单介绍慈禧太后的一生》
答:3、光绪时期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4、晚年训政时期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

《慈禧三次垂帘听政,她为什么不学武则天当皇帝》
答:慈禧所在的年代,经历过殖民侵略,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加上自个搞的辛酉政变,那也算是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宦官乱政、没有藩镇割据,愣是将大清王朝坚持到她死后,这个女人也是非同一般。外有西方殖民者,内有太平天国运动,连自己控制的傀儡也是欲返水,内忧外患。一般皇帝的朝堂分为...

《慈禧曾几次垂帘听政》
答: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两次实行了垂帘听政,这是她掌握清朝政权的重要方式。1. 第一次垂帘听政发生于同治皇帝登基之初。同治帝年幼,缺乏处理国政的经验,因此,慈禧太后作为其母亲,通过垂帘听政的形式,代理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在这一时期,慈禧实际上成为了清朝的最高统治者。2. 第二次垂帘听政则是在...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