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童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元代·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

秋天 , 写景 , 抒怀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
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著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著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赏析

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可以这样想像: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至于熔铸名句佳句这点,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的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

回到曲上,“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唯一比较特别之处是以西风送信,这个并不是很多见,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送信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问我归期未”,平实却亲切,仿佛正面对面问话一般。又令人想起“道是归期未有期”这种情怀,有点淡淡哀愁。可见,这两句应该没有经过太多斟酌,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读来也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一句其实颇为经典,既充分体现张可久“清丽派”的作风,又充分体现曲在营造意境上对诗词手法的传承,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这一句却能够从人的多种感官角度把一种写来写去的思乡情怀具体化,形象化,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里,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又因作者能对颜色、声音、炼字、音韵都做出很好地把握,使得此曲经得起反复的品读。“红叶”“黄花”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脑海中立即出现相似的画面;“啼”“醉”可以说是有炼字的功夫在内的,雁啼虽不同于杜鹃啼,但只要说到啼声,总是会有些感情在其中,无非雁就是像“我”一样,呼唤著同伴南迁,顺便一提,张可久是浙江人,也就是南方人,那么北雁南飞对于他的意义就更为具体了,而这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也许隐含了悲伤、急切、思念、担忧等等,醉,作者认为黄花遍地的景色醉人,但有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能够归乡的喜悦心情才真正让作者沉醉其中;芭蕉雨声秋梦里,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李清照就常用芭蕉的意象。作者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著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从押韵这方面来说,不看曲有没有固定韵位,应该是没有的,“里”“未”“地”“里”都是有押韵的,故而朗读起来,此曲也是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的。

当一句话,一首曲有一种让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想起的力量时,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正如每逢秋夜下雨时,都会想到“芭蕉雨声秋梦里”以及另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把几种意境重叠在一起,然后整理起自己种种的愁绪。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创作背景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张可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求初国卿《听雨》全文》
答: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前尘隔世,往事迷离,归帆正不知何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2016-05-09 寻一篇爱情散文叫《听雨》 3 2013-08-23 优美段落100字要书名 107 2016-06-17 初国卿的听 雨(散文) ...

《有关于大雁的诗句有哪些》
答:2、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3、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4、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5、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适《送郑侍御谪闽中》6、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思乡古诗解析》
答: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

《黄花的诗句》
答:黄花的诗句举例如下:1、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2、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3、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4、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5、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6、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7、酣歌欲尽登高兴...

《不常见的古诗》
答:不常见的古诗如下:1、《长相思》南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2、《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3、《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

《赞美黄栌的古诗词有哪些?》
答:2.《山中》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3.《谢亭送别》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4.《清江引·秋怀》元代: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5.《南乡子·秋暮...

《张可久最有名的十首诗》
答: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 四块玉.乐闲 天净沙.鲁卿庵中 天净沙.湖上...

《梦里依稀的诗句》
答:梦里依稀的诗句如下:1、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3、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4、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5、关心只为牡丹...

《红叶黄花晚秋诗词五首清赏:煮酒烧红叶,和露摘黄花》
答: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一首隽永的情境小词,凄凉和旖旎都有。 秋风吹来,家乡的万里书信也来了。问我归期在什么时候,你回来吗?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里虽然不是巴山夜雨,但我仍旧要将我的处境写给你看。 这里的红叶满天,大雁南飞,这里黄花遍地,每天有酒。 可是我...

《如何理解“情景交融”这一诗词创作手法?》
答: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如下面这首诗。 夜上受降城...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