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历史选择题怎么做 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投稿:龚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选择题到底该怎么做~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
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
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
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
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
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
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
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
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
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一、审题方法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联合一致)。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二、解题方法
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下面结合各类单项选择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对解题技巧介绍如下。
1.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例: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解析:新文化运动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仍是封建思想,所以A项可以排除;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而不是把矛头主要指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以排除B项。C项迷惑性最大,因为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功绩之一,但不是主要功绩,排除C项。正是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才是主要功绩,因此,最佳选项是D项。
答案:D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例: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解析: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中列强调整对华政策的史实,考查分析历史现象与现象间因果关系及辨别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能力。如掌握好史实,ABD项都能排除。
答案:C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例: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
不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
解析:本题主要从时间上进行判断,没收官僚资本是在解放战争中提出和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实行的,发生在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由此可判断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A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4.推理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例: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解析:如果考生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一系列自上而下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此题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
答案:A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5.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1)议会组建“新模范军”(2)国王宣布讨伐议会(3)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4)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A.2143 B.4213 C3412 D1234
解析:如果考生能记住最先发生的是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可以确定A
两项可能正确,从而排除了BC两项;然后,再分析A对两项的差别,会发现最后的结束事件,A项是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D项是④查理一世被送上台,据此,可用直接推断法或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A。
答案:A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6.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例: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的特点是1藩镇不向中央缴纳赋税2节度使自委派官吏3节度使死了,由儿子或部将继任4藩镇可铸造货币
A1234 B.123 C234 D23
解析:如果考生能断定④藩镇可铸造货币不符合题意,使可排除含④的备项A、C两项。然后,比较B、D项,发现B、D项均含②③,即②的特点,最后只要能确定①符合题干要求,便可得出正确答案B项。
答案:B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7.比较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解析:本题通过太平天国运动两个重要文件有关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考查对社会经济主张的理解和评价。两个文献都有反封建的一面,但所反映的本质思想却大相径庭,一方面是封建性的,另一面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对两部文献的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后,不难得出结论,既不能“互为补充”,也难以“大同小异”,更不是“完全一致”,而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
答案:A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例:“我们让奥地利和法国的这场战争僵持下去,然后我们出动全部兵力挥师南下。”说这句话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加富尔 C.俾斯麦 D.尼古拉
解析:本材料选自1859年5月俾斯麦(时任普鲁土驻彼得堡公使)写给阿文斯勒伯爵的信。通过提取材料提供的奥、法及言论者的信息,再联系当时的历史及地理知识和所列人物,先判断出法国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再据“南下”这一指示语而做出判断
答案:C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8. 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例: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闭关政策”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教材对这一概念并没有予以明确阐释,只能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外国交往活动方面进行概括。从实际看,此时,中外交往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所以A、C、D项都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而“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的规定,与B项是相符合的。
答案:B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一)审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审清主题。有些高考卷的选择题采用的是主题式命题法(如2009年北京文综卷),即首先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点命题。因此,审题时要审清主题是什么,某一主题下包括哪几道题。

第二步:审题干。具体来说,要审清以下几点:要选择的是什么,主体知识(史实、观点)、限制性条件,材料的意思,某些概念或加引号词语的含义。

第三步:审备选项。从史实与观点是否正确、与题干(材料)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审读。

具体到做题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二、三步。

(二)审题的基本方法

1.细看试题

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

2.明确结构

一般选择题的题干由选择项、主体知识和条件限定语构成。选择项是指要求选择的内容,主体知识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史实或观点),条件限定语是对选择项在时间、程度、区域等方面的限定。审题时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的选择项、主体知识和条件限定语。

3.联系知识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

4.辨析备选项

现在的选择题,不仅难在对题干的理解与信息获取上,也难在备选项中的陷阱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特别是有的备选项,无论是史实还是观点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因而具有较强的干扰性。

辨析备选项,就是审清备选项中哪些是干扰项。备选项的干扰性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时间不符;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是同类知识(如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经济方面的,但备选项是政治方面的);史实或观点错误(张冠李戴、不符合实际、以偏赅全、绝对化);前面正确后面错误(不看完题绝对出错);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需要进一步结合限制性条件并从多方面比较,确定最佳选项)。

5.运用观点

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对立与统一、个性与共性等,做题时要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进行选择。

[思路分析]
一、标准法
所谓标准法指的是在解答选择题时,不以备选项所提供的具体史实作为判断选项正误的主要依据,而是以从题干要求中概括提炼出该题所要运用的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主要依据或标准,去衡量备选项的正误。从理论上讲,标准法可适用于各种知识类型和能力要求的选择题,从效果来看特别适合思维含量高、理论性强的选择题,尤以评价型、因果关系型、史论结合型和程度型选择题为准。限于篇幅,本方法仅以生产力标准的应用举例说明。
二、抽象法。
抽象法是对题干或备选项所涉及的具体史实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抽象出各自的本质属性,而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正确选项的确良方法。该法的实质是抛开表面现象,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该法的依据是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联系性。抽象法对解答历史概念类选择题和史论结合类选择题特别有效。
三、特征法
特征法是指运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诸方面所体现出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作为判断选项正误的依据的方法。因为第一,任何一个历史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阶段性特征;第二,分析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要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特征法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相似历史现象产生不同结果的试题,历史现象的发生超出一般常识等类型试题。

[解题过程]
1.“三段式”选择题

“三段式”选择题是对题支与所列内容按题干要求归类和题支所列内容按时间或空间顺序一次选择。这种题型较之于“两段式”选择题来说,更简单,难度更小,更易得分。其理由:第一,无论题目所结内容有四项〔1、②、③、④〕或是六项,但它仅有A、B、C、D四种变化,而每一变化绝对超不出题支所列范围,其排列与组合极为有限。第二,无论按题目要求题支有几项正确,或顺序应为何种排列,但考生在题中总能知道四个或六个中的1——2项,那么解题就不难了。其方法如下:

(1)组合选择题

组合选择题是指选项有若干“部件”组合而成的选择题。下列就是一个组合选择题,经过分析,就可断定:选项只要含③就不合题意。

例:秦汉时期在秦岭以北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①郑国渠 ②长城 ③灵渠 ④六辅渠 ⑤白渠

选项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这个题目的第一行是题干,它提出的限制有秦汉时期,提出工程修建时间须在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之间,排斥掉郑国渠秦岭以北是指地点,排斥掉灵渠水利工程指属性,排除掉长城。做选择题首先要注意题干,对题干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忽略一点就会造成错误。

解此类题时:①若在题支项中已能知其中某项(“×”为错误。因此,凡含X项的备选答案绝对错。不含X项的可能正确。

②若在题支中,同时知X为“×”、Y为,“√”。因此,知X为“×”的结论如前法;知Y为“ √”,则可知含Y可能是“√”,不含Y绝对是“×”。

掌握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第一,即能在只知1一2项时也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从而避免了一些学生对所给四项或六项中部分未掌握而失分。第二,即使在做题时一两步不能直接推出正确项,也可避免过题中最难判断的难项。

(2)排列选择题

例1:下列史实,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②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③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④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例2:①利玛窦 ②汪大渊 ③马可波罗 ④空海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做这类题,可用“首定法”。只要确定最早的,即可选对答案。同时,还可用“首尾结合法”。如例2,只用首定法是不行的,因为②排在最前面的有两选项,那就再看看这两个选项的最后一个哪个是正确的,从而提出B是正确答案。

解这类题时:①若已知题支列项中X为先,所以凡X在先的选项可能是“√”,否则绝对是“×”。

②若已知题支列项中Y项为最后,故凡Y在后有可能是“√”,凡Y不在后绝对是“×”。

③若己知题支列项中X、Y相连而不可逆。故凡X、Y相连未逆的项可能是“√”,否则绝对是“×”。

当然,是具体做排列时,三法先采用哪种,或采用哪种最适合,要视你自己在已知题支项中的哪项或哪些项来决定,也可把三法中两法联用。

在考试中正确运用上述三法,第一,可在四项中只知1—2项时,找到正确答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题目的难点,而利用已知知识来得分。第二,可以使做题达到准确,并为做后面的题目赢得时间。

2.“二段式”选择题

“二段式”题的特点是按题干要求直接选出备选答案,它包括单项选择题的一部分和全部的多项选择题。此类单项选择题,是以考察学生记忆和能力及掌握知识的准确与精确度为目的,所以在四个被选项中加入三个错项来迷惑考生。多项选择题对考生的考察则从准确度,精确度的掌握向运用知识能力的纵深度发展。

在考生中最常出现“记往了的有分,记不住的无分”,“记住了的不考,没记住的偏考”这种十分被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全面。第二,基础知识虽能掌握,但没有正确的分析能力,第三,对此类选择题的特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一套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其解题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肯定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叫肯定法。另一种是间接通过对有关事件的回忆,否定掉不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叫否定法。

① 引入法与排除法:因为题目已明确规定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项,即已知“一√三×”。其解题方法的第一种,用“引入法”,即清楚知到了题中的某项为“y”,就填出正确项;第二种,用排除法,即在不知何项为“√”,但能准确判断三“×”,余下一项就为“√”

例:清朝“湖广”指的是:

A.湖南、广东 B.湖南、广西 C.湖北、湖南 D.广东、广西

第一种解法:若已知“湖广”是指湖南、湖北就直接填出C

第二种解法:若不知C是“√”,但知广东,广西叫,“两广”,则凡含“两广”中之一者是“×”,即c是“√”

②逻辑推理法:对题干所要求的知识难以判断是非或己遗忘,第一,要仔细分析各项所述内容,寻找线索以唤起回忆;第二,要注意各项在语言表述、常识,逻辑以及立场观点上的错误与矛盾,从而得出正确认识。如上例中的第二种解法即是。

(2)多项选择题

①列举法与排除法:已完全清楚题干要求正确项,就用列举法直接填出正确项;若不知正确项但明确选项中的错误项,就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即知正确项。

例,西汉建立前,我国人民已经掌握的农业技术知识有:

A.耧车播种

B.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C.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D.恰当处理土地的坚、松、燥、湿

做题时,可以根据题干“在西汉前”的限制,否定A和C.因为它们都是出现在汉代,那么B和D则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时间,准确率也高。其实,关键的还是要正确地审

题,正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缩短解题时间,提高准确率。但这也只有在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②逆向思维法:因为四选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决定了各选项中只有0一2个错。若正向思维必须对1一4项正误都进行判断后才有100%的得分率,其每一判断只有25%的得分率;而采用逆向思维法,只要找到一错,即有75%一100%的得分率。

有一种选择题,备选答案本身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这类内容一定首先排除。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出下列属于康有为、梁启超的共同活动:

①公车上书

②组织保国会

③创办《中外纪闻》

④组织强学会

⑤拥载溥仪复辟

A.①①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此题的重点记号语是“共同活动”,所以首先检查备选答案中的史实是否完全符合题意。拥载溥仪复辟是康有为的活动,所以包含第⑤项的备选答案AB两项应当排除,只考虑CD项。

但运用逆向思维时应注重:第一,当判断出两项绝对错时,就不要再去判断是否还有错误。第二,只找到一个错,找不出再有错项了,即得三项正确。第三,若找不出一项错,就四项皆选。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应试技巧

综观近十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情况,历史选择题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根据题目结构可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填充型选择题、连锁型选择题;根据题目考查内容可分为:排序型选择题、人物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史地型选择题;根据答题要求可分为:判断型选择题、是非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限制型选择题、归类型选择题;根据能力考查要求可分为:比较型选择题、分析型选择题、理论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有以下特点:一从考查内容的覆盖面来看,选择题的覆盖面广,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从考查的能力看,它能考查学生除文字表达能力以外的所有的学科能力;三是选择题总分值高,一般占全卷总分的50%。所以说,选择题在历史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其总成绩的高低。

在高考中,要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因素是基础知识要扎实,而关键因素则是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掌握选择题的考查特点和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选择题一般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方式提出问题。选项即试题中的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或几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则是干扰项。掌握选择题解题技巧主要从审题、解题两方面人手。审题要求审清题目类型、题干中的重要信息、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解题则是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要求分析选项,逐步排除干扰选项、选择正确答案的过程。以下就从这两方面谈谈历史选择题的应试技巧。

(一)认真审准题干,把握题干的重要信息和限制条件

审准题干是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关键的一步。选择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隐蔽,在题干中命题者设计一些“陷阱”即限制条件,如求答限制词、考查内容、解题要求等等。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全面抓住这些限制条件,才能明确解题思路,正确答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在审题中的失误主要有以下方面:

1.没有全面把握题干中的限制条件。

[例1]1937年,国民党军队英勇阻击侵略我国华北日军的主要战役发生在 ( )

A.平型关 B.太原 C.忻口 D.台儿庄

点评:此题题干中限制条件较多,有时间、抗战军队、战役特点、抗击对象、地域五个限制条件。如果忽视其中一个,就会选择错误。所以建议考生在做选择题时养成一个习惯,即在审题时将题干中、选项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条件做上记号,以提醒自己重点从这些方面分析判断。

2.对题干中隐蔽的限制条件熟视无睹

[例2] 1922年6月中共发表声明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还是联络资产阶级民主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的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这表明中共当时已 ( )

A.把发动工人放在次要地位 B.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C. 受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D.初步明确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策略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有些同学选择B项,主要错在对题干中的一个限制条件“1922年”没有注意到。这提示大家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

3.思维定势和答题习惯影响审题的准确度,如审题粗心大意,凭经验直觉选择等

[例3]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 )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的妥协

点评:这是1998年高考的一道多选题。此题难度并不大,然而有许多考生答错。平时对于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分析较多,此类的习题也做得不少,所以许多学生毫不犹豫地将四个选项全选,且信心十足,在检查时也跳过此题。此题命题的高明之处是在题干中设计的限制条件较隐蔽、选项中的错误选项干扰性强。它利用了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势,更换考查角度,使B、D两项的干扰性较强。另外,其多选要求也增强了学生选择时的干扰性。

(二)仔细审清选项,结合题干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排除干扰选项

为全面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命题者大多在选项中增加干扰因素,考生就要利用多种方法排除干扰选项。答题时排除干扰选项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全面把握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排除干扰项。如[例2]中通过时间这一信息可直接排除干扰性最强的B项。

2.仔细审查题干,把握选项要求及其含义,排除干扰项。在题干最后一般都提出选项要求,如要求选择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实质等等,把握这些要求,运用角度对应法可较快排除干扰项。

[例4]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痛心地说:“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临时约法》和国会被军阀践踏 B.资产阶级没有真正地掌握政权

C.北洋军阀打着共和的招牌行独裁之实 D.北洋军阀首脑都热衷于复辟帝制

点评:此题正确答案为B。D项明显错误可首先排除,再根据题干要求排除A、C两项。因为选项要求是结果出现的原固,而A、C两项是结果的表现。

3.结合题干要求,比较选项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

[例5] 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 ( )

A.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

B.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本主义化

C. 逐步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D.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全面勾结

点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趋势,判断哪一个才是根本趋势,就要认真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首先排除明显不正确的D项,再比较其余三项关系,可知A项对B、C两项起决定作用。因为在中国社会的日益资本主义化过程中,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化起决定作用,它制约着政治思想文化的资本主义化,同时它又是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由此,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符合题意的。

4.运用基本历史结论和政治原理排除干扰项。如运用阶级分析法做目的观点类选择题,运用内外因原理做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分析历史事件等等。

5.准确掌握历史概念,认真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在如何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这一问题上,命题者常用的方法是在选项的语言表达上做文章。例如1995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第21题中将半坡氏族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改成“妇女掌握统治权力”。所以在平时学习中要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注意区别一些相似的历史概念。

用不着这么麻烦,我历史还行,秘诀只有一个,看书。要很认真的看书。注意到每一个细节,你大题目答得好说明你重点掌握的都不错,如果你做到好好看书这一点的话,再做选择题时认真读题并且把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答,这样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切忌盲目做题就算你还是没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多少题照样解决不了问题

平时边翻书边做,记下常做错的题,通过做题来看书,多做只做选择题,那么多了你就没问题了,规律也出来了,以往我基本上只错一个。

做题时总结 :问根本原因,最重要原因的 从经济 主观 内因方面分析
问不正确的是什么 你找正确的,里面有没有“最什么什么”语句的都是不正确的。
问题只给出一半,后面要选择的答案是另一半的题时 把答案读上,那个通顺选那个

《高中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答:一、 明确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根据题干,确定题目时限,特别要注意一些隐藏的时间信息,再联想这个时空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知识点去做题。追答 二、 善用排除法,这是做历史选择题要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排除的顺序是先排除有明显历史史实错误的一项,再排除与题干所给信息不相干的一项,最后...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答:高中历史选择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

《高三历史选择题技巧》
答: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

《初中历史选择题9个技巧》
答: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比较型选择题 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比较的各个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表述型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一般...

《高考的历史选择题应该怎么做?》
答:引言:每一学科在做题的时候都是有属于自己的技巧的。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一定的知识容量,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了。有的学生对高考的历史选择题比较犯难,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去选择答案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寻找方法吧。一、高考历史选择题怎么做其实不管做任何类型的选择题,首先你是要有一定...

《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答:1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一 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 1.历史选择题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 3.历史选择题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

《历史选择题怎么做才错的最少》
答: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8. 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

《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
答: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另外,认识、把握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历史中考成绩是很有必要并大有帮助的。 选择题 选择题是根据教材内容...

《如何做中考历史的选择题》
答:2.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 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另...

《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提高正确率!》
答: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没有对书本知识的熟悉就谈不上提高正确率。2.认真审题。做题不应该过于追求速度,要认真审题,不要漏看字,比如,把题目要求选“不属于”看成是选“属于”。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不要混淆题目的意思。3.重视错题本。对于在考试和练习中做错了的题目,要多留意。考试和练习中...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