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新时期的中国农民有哪些基本特征? “新农民”有哪些特征?

作者&投稿:罗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时期的中国农民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一类是传统农民
这里的“传统”不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或者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民类型,而是 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形成的主要农民类型。这类农民是其他类型农民的“原发状态”,因此相对于其他衍生的农民类型具有“传统性”。
第二类是离乡农民
相对于传统农民, 离乡农民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配置并不局限在家庭内部,甚至也不局限在农民所在的农村社区内部,土地配置也并不是农民承包土地后就直接使用土地,而是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个人或组织。
农民在劳动力非农化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背景下,通过劳动力与外部资本的结合来扩大要素配置范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家庭经济效益。



第三类是离土农民
离乡农民离开农村在外地进行劳动力和资本的对接,但仍保留农村土地的承包权。与此相区别, 离土农民不仅劳动力和资本在农村之外进行结合,而且其不再拥有农村土地承包权以及由此衍生的经营权。
换言之,离土农民已经割裂了与农用地的承包经营关系,放弃或失去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农民和离乡农民的新类型。
第四类是内源式新型农民
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不仅推动农民与外部要素的组合方式变化,而且推动农村内部不同要素的配置方式转变。
特别是,在传统农民分化出离乡农民、离土农民的情形下, 部分农民因外出就业而放弃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内部有可能发生不同农户之间的土地再配置,内源式新型农民也就应运而生了。
第五类是外源式新型农民
内源式新型农民是从农村社区内部形成的, 在城乡要素流动性增强的格局下,农村之外的劳动力和资本也会基于逐利动机而流入农村,与农村的土地要素结合并开展涉农经济活动,这样就在传统农民的基础上上形成了外源式新型农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当前我们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密切相关。
87岁的厉以宁仍然每年坚持到基层调研,对“三农”问题格外关注。今年夏天,他深入湖南、安徽、江苏等省份,在与农民面对面的接触中有了更多新的感受。“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确权问题。”厉以宁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体现了中央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给农民送了一颗“定心丸”。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要坚持土地是公共财产的制度。土地承包权稳定,农民才能安心。而尊重土地的经营权,保护经营者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厉以宁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的承包权稳下来,经营权活起来。
未来农业发展需要农民具备哪些素质?厉以宁说,农民首先要成为新农民,注重自身能力培养。“调研中明显感受到,许多农民有积极学习技术和知识的愿望,要满足这些愿望,需要组织大量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让厉以宁印象深刻的是,农村高中教育日益普及,为更多农民子弟进入高等学校打好了基础,同时,更多的农民开始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并学以致用,进行多种多样的创业创新。

其次,新农民还需要培养环保意识。“现在正在进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定下来了,就需要保护好土地。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厉以宁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我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农民不一定自己种地,而是把土地出租出去,自己从事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民不能仅仅依靠第一产业,还需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从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才有根基。农村稳定了,农民富裕了,购买力增强了,也会为实体经济提供发展动力。”厉以宁说,现在不少在外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对此需要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三农’发展目标,也指明了发展路径,接下来需要大家一起实干。”厉以宁说,在这个过程中,要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数量型、速度型的发展方式真正有效转变为质量型、效益型的发展方式,并不容易。“速度攀比从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障碍。我们要保持冷静,走创新的路,这样步子才能更稳健,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才能真正实现。”厉以宁说。

新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
新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新农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
从经济角度来说,它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人口红利萎缩、劳动力资源供给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更是意义重大;
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来说,它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请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有“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联 ...》
答: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不尽相同。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所有权的变化》
答:1953年春,这场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改革运动,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使我国农村的土地法律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地改革的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标志。第二次变迁是在农业生产合作化基础上逐步形成土地合作社所有制,也就是农业集体化运动。初级合作社时期,由相邻的...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
答: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纺织业主要体现封建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盛起来,并且纺织业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它始终得不到健康成长。

《中国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1、农村土地问题 (1)土地承包。如何使土地承包合同合理化,如何处理和使用家庭承包的土地,如何使土地承包合同适应人口变化等因素,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2)宅基地问题。宅基地与耕地不同,一直是农民的私有财产。现在看来还不清楚。宅基地属于谁,农民的宅基地处置权和使用权与承包地有什么区别,...

《中国农民》
答:中国是个不发达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对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因此,中国农民在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也就尤为重要。概括地说,中国农民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农民阶级生产的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中国有十一亿人口,...

《如何理解土地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
答:回顾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如果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中国革命必然会失败。在注意研究农民问题上,毛泽东是中国最大的贡献者。毛泽东为什么那么重视农民问题、农民运动和农民革命呢?这是因为: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农民特别...

《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哪些阶段,附上时间和社会的主要特征。_百度...》
答: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阶段特征: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基本历史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农民的意义》
答:农民的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经党...

《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答: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带有浓厚的人民公社色彩,后20多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这后一时期的土地政策代之以土地承包为特征的新政策模式,使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回顾这20年的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暨土地承包政策②,...

《80年代中国农业背景》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些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农民收人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正在实现从温饱...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