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作者&投稿:壹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特征:

1、私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变动民事关系的行为,而不是利用公权力作出的行为。

2、合法行为

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说明自由是有边界的,任何人的行为不得以损害他人的权利或破坏公共秩序为代价。这也是法律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3、表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当事人想要实现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对外表示。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具备意思表示这一要素,不具备意思表示,就不称其为民事法律行为。

4、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张人们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负责。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听任其依照内容发生法律效果,设定权利,负担义务,或使权利义务变更、终止。

扩展资料: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秩序、善良习俗。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道德底线。把“公序良俗”上升为“硬法”,在法律制度上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民法总则》规定,年满十八周岁是成年人,而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相一致的状态。二是指当事人是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进行意思表示的状态。

3、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公共利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如下:

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要具有法律效力,则实施行为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行为应当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

1、私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
2、合法行为。
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表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
4、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张人们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负责。
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听任其依照内容发生法律效果,设定权利,负担义务,或使权利义务变更、终止。



《民事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答: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法律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第三,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应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

《什么叫民事法律行为》
答: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通则》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位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问题二: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从概念、特征、相关性方面)》
答:民事行为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所必需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

《16.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及类型?》
答: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及类型如下:民事法律行为由有民事行为能力主体实施,是民事主体真实意思表示,并且该行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类型》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类型如下:根据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可以分为四类:有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及类型有哪些》
答: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及类型如下: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类型 (一)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比如如果实施标的额比较小的民商事交易的实施,购买小零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答:1、二者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人的意志是产生民事法律行为的前提,但人的内在意志只有通过一定形式在客观上表现出来,使他人了解,才能具有法律意义。这种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在意志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叫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必定是为了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即为了今后享受一定的民事权利和负担相应民事义务,或者...

《1、“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一切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对么?》
答:“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一切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这句话是对的。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

《民法典第143条的规定》
答: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论及民事法律行为,我们就必须了解另一个概念,事实行为。全部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通过法定主义设定权利和义务,另外一部分就是由法律行为制度来完成。事实行为正是属于相对于法律行为而言的法定主义部分。将两种法律制度在...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