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

作者&投稿:畅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12月13日,多位中山大学学生发帖表示,南校区怀士堂至逸夫楼路段发现疑似古墓。考古院将按程序继续跟进,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1

   中山大学“考古记”

  中山大学挖掘古墓已有先例,此处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

   1961年底

  1961年底,中大曾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墓内有陶井、陶屋、陶斗等文物,还发现一只密封保存酒浆的瓠瓮。同年11月,中大历史系考古教研组在校内东区原高岗球场发掘一座东汉砖室墓葬。

   1981年

  1981年,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同学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2006年

  2006年,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发掘、清理出古墓葬22座,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时期“家族墓地”砖墓10座,出土文物近300件套。

   古墓地处广州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早在2014年,广州市公布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山大学属于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地理位置为东至下渡路—上渡路—鹭江西街,南至康乐大街—金纺路—风景路—晓港东横路,西至东晓南路,北至海珠涌—怡福路—滨江东路。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大东区食堂属于建设工程,在广州市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建设。去年11月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中山大学的报请,配合中大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墓葬后就根据规定开展抢救性挖掘。“如果不进行提前勘探,工程开始建设,很难有机会保存下来。”他说,正是因为提前介入,我们才能有幸看到这些文物。此次是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挖掘,如果不是特别重要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将资料做齐、文物妥善保存后,应该可以继续进行施工建设的程序。“目前来看,中大这次发现的古墓不需要实施原址保护。”这位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根据《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开工建设,地块属于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在出让该地块前,就应当进行考古勘探。属于划拨国有用地,应当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的,遇三种情况也需要在土地出让前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三种情况包括: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在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以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或者扩建道路、桥梁、高速路、地铁、管网等重大工程。此外,任何组织、个人发现地下文物遗存,有义务保护现场,并且报请文物部门处理。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2

  12月13日,多位中山大学学生发帖表示,南校区怀士堂至逸夫楼路段发现疑似古墓。目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正在赶往现场。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因校内进行施工发现疑似墓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专业师生正在现场考察并做测绘记录,考古院将按程序继续跟进,具体信息待后续核实。

  据悉,早在2019年初,中山大学就曾因发掘出古墓引发关注,曾发现13座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为何中大南校园一带频频出土文物?专家介绍,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古人去世后,往往找就近的山岗地带埋葬,这些山岗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广州像梅花村、淘金坑这些地方,以前也是一些山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古代的墓葬,可以推断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人居住。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3

  12月13日,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一处工地传出消息,施工现场疑似发掘出古墓。

  据目击现场的杨同学介绍,他经过怀士堂到逸夫楼的路时,看到铺设下水管道的施工现场插上了洛阳铲,考古系的老师和同学正在忙着挖掘,“听说挖出了古墓”。

  中大南校园发现古墓,早有先例。2019年1月,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施工工地上,就发现多处古墓,引发关注。

  2019年1月,中山大学南校园施工现场发掘出数处古墓。

  2019年1月,中山大学南校园施工现场发掘出数处古墓。

  1961年,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掘出两处汉代墓葬;1981年,中大又在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学生,对电教大楼基建工地的东汉墓穴进行了发掘清理。

  2014年,中大南校园作为“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一部分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据专家介绍,中大南校园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研究成果来看,汉代广州市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小岛。



《中山大学又现神秘古墓,考古学家对此有何表示?》
答:然而,古墓上方铺设了各种水管和电线,导致挖掘和爆炸。我的结论是,这些推论是基于我对我们CUHK建筑团队的完全信任。这片土地非常强大。三年前是中山大学逸仙泉水厂和中山大学印刷中心的平房。罗校长上任后,被拆除,变成了一大片草坪,现在又被挖出来建一个新的食堂旧址。挖出汉墓后,研究生们在宿舍前见证...

《中山大学闹鬼事件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答:假的。中山大学在2014年一位硕士上吊身亡;2015年9月28日一位女生饮酒过度身亡;学校食堂在2019年施工时发现了古墓;闹鬼的传闻就是由这些事件导致的,所以并不是真的。中山大学简称“中大”,位于广东省,是全国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为什么叫鸭大(双鸭山大学)?》
答:,在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春晖园食堂旁的工地现场,几位考古人员正在测量墓穴大小,标记随葬品数量和位置,绘制墓穴的平面图。6日,中山大学南校园一处基建工地传出消息,在施工现场发掘出数处古墓。是的,事发地点就在我那栋宿舍的旁边。。。中山.考古大学 也欢迎大家分享你们大学的各种新鲜事~

《为什么高校总是挖出古墓?》
答: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中山大学,就陆陆续续这些年挖到不少陵墓,所以,在这种学校读考古之类专业的还是比较沾光的,他们可以真实去感受这种挖掘去鉴定的过程。但高校总是能挖到古墓,可能是因为所处地方经济发达,可能是政治文化中心,比如西安那一片,是十三朝古都,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定都于此,在周、秦、...

《中山大学为什么叫鸭大(双鸭山大学)?》
答:而新增的“中山考古大学”。这个新闻报道了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春晖园食堂旁的工地发掘出数处古墓的消息,这一事件距离学生宿舍非常近。中山大学南校区位于广州市,而考古工作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的独特文化。中山大学不仅是一个学术机构,也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校园文化象征。

《四川师范大学发现宋代古墓,高校为何总会发现古墓?》
答:市中心属于宝地,不会轻易审批给学校,在市郊这些地方就有可能藏着古墓,我们注意到网络上的消息,比如中山大学就发现了多处古墓,还有这次发现古墓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还有其他的很多地方。在西安这座古城里,也藏着很多古墓,在西安的一些高校里面也发现了这些古墓,所以说只是高校用地的关系,恰恰就建...

《广东中学发现古墓百余座是怎么回事?》
答:一、广东广雅中学发现百余座古墓 继去年中山大学发现古墓后,近日广东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建设又有了新的发现,在中学校园内挖掘出了古代文化遗存188处,其中包括古墓葬125座,出土陶瓷器青铜器时期的各类文物470余件。二、文物出土颇丰 在这次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中年代跨度特别大,前后覆盖了先秦至明这...

《中山大学鸭大是什么意思》
答:也就得到了公认。8. 了解了“哗铅双鸭山大学”的来源,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这所大学非常可爱,并且充满了向往?你们都快来吧!或许你也可以分享一下,还有哪个学校的谐音这么可爱?9. 我小时候还有一个亲密的昵称叫做小鸭子,嘎嘎。好的,这都是缘分,最美好、最有趣的中山大学欢迎你的加入!

《除了清华大学,还有这些高校也是「 ”古墓派”成员……》
答:史料记载,含清华在内的中关村一带在明清分布了大批太监墓地。 至此,清华大学正式成为了「 ”高校古墓派”的新成员。那除了清华以外,还有哪些高校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呢?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点击视频,看中国「 ”古墓派高校”有哪些 首先是:中山大学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发现史前石器,并在60年代...

《中山大学双鸭山大学是怎么回事?》
答:古墓的事嘛。。。好像就在我们宿舍楼下被挖出来的呢。至于魔法学院呢,一直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没想到就这么实现了,我的朋友们还就此拍摄了魔法类的视频,不禁高呼一句,逸仙泉你值得拥有!说到正式的双鸭山命名,还是因为中山大学的英文名字,取自孙中山先生的英文发音——Sun Yat-sen University。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