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文言文虚词有什么

作者&投稿:佟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言文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文言文虚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用来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文言文虚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那你知道文言文虚词有哪些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言文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文言文的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一、“之”: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用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3、用作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5、用作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6、用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而”:
1、用作连词,表并列、表假设、表转折、表递进、表修饰、表承接。
2、用作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用作代词,通“尔”。你,你的。
4、用作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5、用作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三、“何”:
1、用作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用作疑问代词,表原因,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用作代词,做宾语,相当于“什么”。
4、用作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文言文中18个虚词有哪些?》
答: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维唯、已、矣、犹、哉

《文言文中的虚词》
答:文言文虚词一共有18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连词:1、用来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用来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文言文中,一共有多少个虚词?分别是哪些?》
答:唯32已、33矣、34犹、35哉

《文言文虚词整理有哪些?》
答:文言文虚词整理有以下: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⑶乎 ①助词...

《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答:文言文虚词:一、而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文言文中的虚词有多少?麻烦大家告诉我》
答:文言虚词 2004年考试说明中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 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他们的意义与用法;或者选出与...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答:1. 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是什么 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 而 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答:文言虚词共18个 [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

《文言文虚词,助词,副有哪些?》
答: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③([和他]...

《文言文中,一共有多少个虚词?分别是哪些?》
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