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2023年,需要的是自动驾驶,还是驾驶辅助?

作者&投稿:周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动驾驶的发展,或许已经接近临界点。

前些年,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被总结为“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当日历翻到2023年,电动化的步伐在加速,而智能化却似乎遇到了瓶颈,其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自动驾驶之上。

在原本的设想中,当汽车电动化实现技术突破后,智能化技术就需要进行突破了。这里的智能化,主要是指单车智能,也是高级辅助驾驶的一种体现,虽然现在很多品牌车辆已经搭载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但仅实现了L2、L3的部分自动驾驶,距离L4乃至L5的自动驾驶还很远。单车智能技术的提升,给自动驾驶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储备和实现可能,逐步提高单车智能的技术,一步步实现单车智能下的自动驾驶。再叠加互联化能力,例如V2X技术,将多变的道路信息传送给已经实现单车智能的汽车,自动驾驶就可以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最终,如同科幻电影一般、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呼之即来,彻底的共享化就可以实现。

但在2023年的当下,自动驾驶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雾之中。

去年以来,特斯拉自动驾驶“灵魂人物”卡帕斯宣布离职,苹果大幅裁减自动驾驶测试员,福特与大众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关停,另一家科技公司Embark烧光90亿美金后黯然破产,自动驾驶科技龙头Mobileye也一度市值暴跌……

曾经对自动驾驶充满信心的特斯拉,如今也低调了许多。FSD被冠以“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名号——只是一种能力,而非真正的自动驾驶。并且在官网上明确标注:“车辆尚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待“进化与完善”。

回想几年前,无论是传统跨国巨头还是特斯拉这样的后起“新势力”,都对自动驾驶信心满满。2017年左右,沃尔沃的2025愿景是“希望自动驾驶汽车到2025年时占其交付量的1/3”,通用的目标是2025年通过5G超高速网络和高级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而福特当年不仅向Argo AI砸下10亿美元,还一度申请了“可拆卸方向盘和踏板”的专利,似乎自动驾驶已经伸手可得。

如今距离2025只剩下十多个月,这些曾经美好的愿景几乎注定将全部落空。

2017

2019

2022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以从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去年被并购整合进Guidehouse)每年发布的自动驾驶排行榜中窥见一斑——通过观察2017年、2019年和2022年的榜单,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从2017年的百花齐放,如今这一领域的竞争者队伍正在逐步萎缩。而这一技术的领跑者,从2017年时的通用、福特、雷诺-日产、戴姆勒,悄然变成了Waymo、Mobileyes和百度。

除了前面提到的主机厂之外,丰田、本田、现代、PSA、大众、沃尔沃、宝马在2017年时还在这份榜单之上,而到了2022年,除了特斯拉、分别化身为“马甲”Cruise和Motional的通用和现代,大多数主机厂已经从这份榜单上消失。

在西方跨国巨头纷纷战略放弃自动驾驶的同时,中国的自动驾驶研究却呈现上升势头。百度已经从跟随者成为了领跑者,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也保持了竞争力并继续上榜。但与此同时,方兴未艾的自动驾驶浪潮在国内其实也有所降温——百度放弃了入局整车制造想法而专心于Apollo平台;阿里达摩院也大幅调低自动驾驶业务重视程度;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主攻L4的公司,则把方向转向更易落地的L2,转向尝试成为Tier1供应商。

过去几年的现实已经证明,自动驾驶的研发历时很长且需要投入重金,而又很难在短期见到利润,性价比着实不高。即使是很早就在美国提供无人车服务的Waymo,每月有1500名乘客,但营收也不过才万余美元,和研发动辄以亿计的投入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无人车服务所需要的测试员和工程师,人力成本远高于出租车司机。再叠加上可能发生的事故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十年内人们或许都无法见到大规模的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自动驾驶或许还有未来,但至少在当下,自动驾驶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从自动驾驶降维到驾驶辅助,或许更符合当下的趋势。相比较不仅技术尚未成熟、法律法规也远未解禁的完全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辅助的需求显得更加现实和紧迫。

就在上周三,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将要求所有新车安装自动刹车系统(AEB),以避免车祸发生——所有轻型车辆,包括轿车、大型皮卡和SUV,都应配备自动刹车功能,以避免在时速不超过37英里(约合60公里)的情况下撞到行人;此外,汽车应具备紧急制动功能,以避免在时速高达62英里(约合100公里)的情况下撞到静止车辆或缓慢行驶的其他车辆。同时,这些系统还必须能在夜间良好运作。

目前美国市场在售的新车中,AEB的配备率已近90%,但并非所有车辆都符合NHTSA所提出的新标准。美国交通部副部长波莉·特罗滕贝格为此表示:希望这项规定能够避免大量事故,这项新规定将提高汽车制造商的成本,他们通常会抵制各种新规定。但目前该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是时候更进一步了。

尽管AEB并不能完全防止发生车祸,但至少可以通过降低速度来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根据美国政府的估计,所有车辆都配备自动刹车系统的提议,每年至少可以挽救360人的生命,减少约2.4万人受伤。

而自动驾驶技术降维反哺驾驶辅助,正是当下的新风潮。

实际上,百度早在3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降维打击”。2020年,百度开始将L4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辅助驾驶领域。Apollo首先以自主泊车技术为切入点,逐渐扩展到各类驾驶环境,将L4级的Apollo Lite用在乘用车AVP和ANP两套解决方案上。百度AVP泊车系统目前已经和多家汽车厂商的10多个车型展开合作,高性价比的ANP2.0领航辅助驾驶也于2022年10月完成第一批量产交付。去年上市的欧拉闪电猫,其泊车就采用了百度方案,市场反馈良好。

但另一方面,降维而来的高阶辅助驾驶,却依然有应用层面的问题。如今的车市极度内卷,年初的价格战影响仍未完全散去。主机厂们、特别是自主品牌对于成本愈发敏感。在价格与成本双重压力下,与续航里程、快充等技术相比,智能驾驶辅助似乎变得不那么关键。

智能驾驶辅助可能带来额外的销量,但绝非首要和决定性的因素。至少,相对简单而成熟的AEB+ACC+LKAS已经足够好用且可靠,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似乎并不比需要激光雷达加持、具备L3能力的系统差太多。

盲目追求硬件堆料,为眼下无法实现的技术愿景砸钱,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汽车商业逻辑。弄清楚什么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显然更为重要。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主打智能驾驶辅助的几个品牌和车型,如率先搭载激光雷达小鹏G9、智己L7等,虽然在技术上确实亮眼,但销量和利润却并不乐观。反观比亚迪和五菱,虽然在智能驾驶上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却并没有妨碍他们收获市场层面的成功。

2023年的今天,相对于成本高昂、技术尚未成熟的自动驾驶,更便宜、更好用的智能驾驶辅助,或许才是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

而这却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没有未来。

对于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辅助的成本,目前业内有一个粗略的共识。其成本下限不低于整车的3%、而上限不高于5%——下限成本足以让智驾功能正常使用,而上限则是消费者愿意为这套系统支付的最高价码。按照这一标准,想要更高阶的智能化在15万至20万元的主流汽车市场得到应用,其成本需控制在5000-10000元左右。

这一成本范围,就目前来看还不太现实。尽管激光雷达已经相比多年前的“一颗价格顶一辆B级车”有着大幅下降,但仍然耗资不菲。以飞凡R7为例,其采用的Luminar雷达单颗成本就达到10000元,这也难怪该车定价区间达到了27.99-38.99万。

即便是国产的高精度激光雷达,目前平均成本价也在3000元左右。而配备了激光雷达,对芯片的算力的要求也会增强,为了与之配套,芯片也需要额外的成本。Nvidia的Orin-X芯片目前单片价格400美元,同样约合人民币3000元。

但成本的降低依然符合预期。元戎启行DeepRoute-Driver 3.0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今年3月正式发布。搭载该方案的智能驾驶汽车,在导航地图覆盖范围内,可实现全域的高阶智驾功能。而该方案不仅不再依赖高精度地图,没有使用区域限制,其搭配单颗激光雷达的高阶D-PRO方案,成本可低至1.4万;而不搭配激光雷达版本的D-AIR方案成本更低至7000元。

激光雷达能够提供安全冗余,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探测更远距离。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路线,也同样前景不错。大疆的千元级智能驾驶套件,全摄像头纯视觉方案、算力最低仅32TOPS,同样能够实现高速、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在五菱的10万级小车Kiwi上,大疆的这套系统已经小试牛刀。

可能彻底颠覆市场的关键因素,或许还在特斯拉。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FSD,将可能开放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马斯克在与福特CEO吉姆·法利的一次交流中曾表示:“就像安卓作为一种通用标准可能对手机行业有所帮助一样,我们可能会开放更多代码的源代码。”

百度曾经把自己的Apollo看作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安卓,但现在来看,更可能成为这一角色的机会,或许依然属于特斯拉。

马斯克对于自动驾驶的定位,与国内玩家有着明显的区别。特斯拉将自动驾驶功能打包成一项卖点,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具有商品属性,它不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实际盈利的工具。而特斯拉开源的举动,不仅将让自己的地位不可颠覆,更有望促进自动驾驶的真正实现——一如当年安卓推动了智能手机的遍地开花。

变革的关键点,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年度中国智能驾驶格局报告:2共识3梯队4代,自研供应竞速》
答:以上,就是截至2023年各智能驾驶玩家的现状。智能驾驶能力迭代要素和影响因子既然从现状中能总结出能力梯队的区别,那么智能驾驶产业又会怎么演变?如果想要把握演变方向,那么就要回到智能驾驶能力的本质:AI算法的能力,而AI算法迭代,需要算力、算法和数据三要素支撑。当前算法业内逐渐趋于一致,BEV+...

《L4级的自动驾驶什么样?广汽集团要在2023年告诉你》
答:[汽车之家?行业]? 近日,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GIV2020)在广州举行。在会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将深入探索软件,优化智能汽车核心技术路线规划,力争在2023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区域示范运营。冯兴亚认为,智能汽车在中国大有可为。鉴于L4、L5自动驾驶级别技术层面的...

《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有望在2026年前实现L5量产》
答:特斯拉的销量一直在提升,2023年有望实现200万辆的销量,未来几年内销量还会持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成本就成了头等大事。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毛利率已经不足20%,比走中低端路线的比亚迪高不了多少,它必须要想办法降低成本。除此之外,特斯拉要想让自动驾驶大幅推广,也需要通过更低的代工成本...

《76.5万辆!梅赛德斯-奔驰交出2023完美答卷》
答:来到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奔驰目前处于行业的第一梯队。在目前,奔驰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自动无人驾驶泊车的“双持证”车企。同时在国内,奔驰也于2023年获批北京市首批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道路测试牌照,将正式在京启动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实测。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

《蔚来开启国内最大规模城区智能驾驶应用》
答:关于蔚来智能驾驶 2018年3月,蔚来获得中国首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2020年10月,蔚来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NOP全量交付,成为全国首家大规模推送的智能驾驶系统。2023年9月,蔚来全域领航辅助NOP+正式从高速向城区场景迈进。2023年12月,蔚来获得上海市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快速路测试牌照,在...

《不当车企的韭菜,拒绝不智能的车》
答:造成这个现象一大重要原因是,“多数车企还是在以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思路去造车和卖车,而没有认识到智能化要打动消费者,必须要通过智能化带给消费者安全、有真实连续获得感的体验”。 事实上,最新的2023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87%的消费者认为智能网联有意义,75%的人有高速自动驾驶的需求,60%的消费者渴望...

《福瑞泰克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将于2023年在红旗新车量产》
答:易车讯 日前,福瑞泰克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所打造的“ADC30域控制器平台”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成功定点一汽红旗全新车型平台,并将于2023年实现全面量产。这是国内首次由本土Tier1定点L3级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未来福瑞泰克ADC30平台产品和服务也将运用到更多红旗车型。“ADC30域控制器平台”高阶自动...

《2023年最新款特斯拉》
答:此外,这款车型还配备了特斯拉最新的自动驾驶系统,可实现高度自动化的驾驶,用户可以轻松地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驾驶,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总的来说,2023年特斯拉最新款的电动车型是一款具有高端豪华配置和先进科技的全电动车型,它将成为未来出行的领航者,引领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经济学人》:遥想汽车业未来 通往2033之路》
答:2023年,神秘黑客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汽车相撞事故,从而导致了一阵责任诉讼热潮。自此,自动驾驶车暂时告一段落。即便如此,中国的市级政府仍竭力禁止繁忙公路干线上的人工驾驶,以减少拥堵和事故。现在,这一做法正向西方城市蔓延。近期,多伦多市市长贾斯汀?比伯通过了一个激进的计划:禁止所有私家车驶入市中心...

《现代汽车集团明确2023年发展方向 持续电动化转型》
答:此外,现代汽车集团还将通过建立数据平台、连接并处理汽车生命周期中的数据,持续提供创新服务。在新兴业务方面,现代汽车集团将在自动驾驶、未来移动出行、机器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培育新的增长引擎。面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在韩国推出能够实现L3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车型,...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