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三国鼎立的过程和局面,是怎样形成并变化的?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作者&投稿:居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190年,董卓迁都,朝廷崩溃。192年,董卓被吕布、王允设计刺杀,后董卓余部李傕听从谋士贾诩之策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多股势力。他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于该年冬天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这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发生多次纠纷与战争,最后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后刘备战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刘备于隔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而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迟至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
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战败,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
在北方,曹操占据黄河流域,孙权占领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四川和长江中游的一部分。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再加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扩展资料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 ,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时代,是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之一。这个时代,群雄并起,英雄出乱世,指点天下,激情澎湃。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混乱的时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传统正史观点认为,三国开始于公元220年。如果按照这种观点算,那么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人物都不能算为三国人物了,难免觉得不合理。人们理解的三国,并非是魏蜀吴三个国家,而是在东汉名存实亡之后的大分裂时代。而魏蜀吴三国则是诸侯兼并的结果。我们可以将三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一,群雄并起的阶段(189—192)

传统观点认为,东汉灭亡于公元220年。不过实际上,东汉早在黄巾起义之后就已经灭亡。东汉在后期,由于宦官长期专权,导致了政治严重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导致流民遍野,起义不断。公元184年,张角以“太平教”为号召,发动了空前庞大的黄巾起义,旬日之间,天下响应”,分布在八州的数十万农民同时对东汉的地方政府发动了攻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天下纷乱,东汉政府惊慌失措,急令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率领中央部队驻守洛阳。汉灵帝又宣布结束党锢,试图联合公卿共同对敌。



然而仅仅凭借中央军队是无法镇压全面爆发的农民起义的,因而东汉只能让地方的官员和将领掌握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汉的中央集权就分崩离析。灵帝中平五年(188年),东汉王朝正式将一些州的刺史改为“州牧”,总掌一州军政大权,地方军阀也就开始兴起。在公元196年之前,形成了主要割据势力有:公孙度占据辽东;公孙瓒、刘虞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孙策占据江东;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马腾、韩遂占据凉州。咋这样的局面下,东汉皇帝对地方的支配实际上已经荡然无存。



东汉皇帝不仅无法管辖地方,就连自己也沦为了军阀的傀儡。189年,汉灵帝去世,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史称“少帝”,年仅14,大权落入了何太后和何进手中。此后,何进又在宫中大杀宦官2000余人,引起了宫中内斗。宦官也联合起来,杀掉了何进。此后,袁绍和董卓率领军队进入了洛阳,继续大杀宦官,结束了汉朝宦官专权的历史,也在实际上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董卓在洛阳废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自任相国,控制朝政。



董卓专权引起了天下群起而攻之,各地握有军事实力的州牧、太守、刺史等纷纷起兵,以讨董为名,进行招兵买马,待机扩张。公元190年,讨伐董卓的军阀就有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以及典军校尉曹操。他们以袁绍为盟主,组成“关东军”,一时间“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董卓为避联军锋芒,于是挟汉献帝由洛阳迁往长安。他撤出洛阳时,“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同时,董卓还“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导致因为饥饿和杀掠而死之人不计其数。董卓到达长安后,于192年被吕布所杀害,于是天下局势从诸侯合纵伐董转化了诸侯兼并阶段。



二,诸侯的兼并和三国的奠定(192—220)

东方诸侯组成的“关东军”在名义上是讨伐董卓,实际上也是各怀鬼胎,逡巡而不敢进。192年,董卓被杀后,关东诸侯的矛盾也就公开了,开始了兼并战争。经过几年的混战,全国较大的诸侯仅仅剩下了江东的孙策、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韩遂、马腾、辽东公孙度、冀州袁绍和兖州曹操等。在这些势力中,袁绍的占据冀、并、青、幽四州,实力最为强大。



然而曹操却更有政治眼光。公元196年,汉献帝趁关中混乱之际,从长安逃离到洛阳。曹操抓到这个机会,迎献帝并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行政上,曹操唯才是举,惩办豪强,尚礼重法,改善了吏治;在经济上,曹操兴修水利,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推行屯田制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这些政策使得曹操的势力不断加强。此后,曹操在北方迅速扩张,先后击败了吕布、张绣、袁术、李傕,控制了兖州、徐州和关中。至此,北方就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大军南征曹操,双方大战于官渡。结果,曹操以一对十的兵力击败了袁绍10万大军。此后,曹操继续扫荡袁绍残余势力,到了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势力的发展

在曹操在北方崛起的时候,南方却却还处于分裂的状态。益州有刘璋、荆州有刘表、扬州有刘繇。195年,孙策开始进入江东发展,并联合当地士族朱治、周瑜、张昭、张纮等支持,取代了刘繇在江东的地位。199年后,孙策又兼并袁术余部,击败了刘勋、黄祖等,势力迅速壮大。孙策去世后,孙权继续统治该地区。而此时的刘备依靠于刘表,也在寻找立足之地。此时的天下局面正如诸葛亮《隆中对》的分析:曹操占据北方,不可与争锋。孙氏占据江东,经营已久,根据劳动,不可动摇。只有荆州和益州才能够成为刘备的发展之地。


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地图

公元208年,曹操试图趁着统一北方的势头,一举兼并南方割据政权。于是率领大军南下,进攻荆州。此时刘表以去世,刘琮望风而降,曹操因此占据了荆州北部。在这个十分重要的节点,刘备和孙权选择了结盟,共同对付曹操。当时曹操军队达20万人,但是由于长途行军,成为了强弩之末。而刘备和孙权则集中5军队和曹操隔江对峙。最终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而归,刘备和孙权则取得了喘息之机。因此,赤壁之战为三国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赤壁之战后的局势

赤壁之战后,曹操见暂时无力统一南方,于是继续在北方发展。公元211年,曹操击败韩遂、马超,平定了关中。曹操又派军进入凉州,占据此地。215年,曹操又击败了张鲁,占据了汉中。而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开始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行动。210 年,刘备占据了荆州五郡。214年,刘备击败了刘璋,占据益州。此时,孙权和刘备因为争夺荆州而终止了联合。215年,刘备和孙权平分荆州。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此时,天下三分的局势正式形成。于是,曹丕、孙权和刘备开始公然称帝。


三国的形成


三,三国的对峙(前220—280)

刘备占据汉中之后,在西南的统治就稳定了下来,因此,三国并立的局面就正式形成了。此后,各国都曾试图发动了统一战争,但是都遭到了失败。刘备向以汉中和荆州为跳板,兵分两路向中央挺进,以占据关中,攻破洛阳、许昌,恢复汉室。然而孙权不愿意刘备独大,并且希望夺取荆州。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北伐,孙权乘机偷袭后方,杀关羽,占据了荆州。这标志着孙刘联盟正式崩溃,于是刘备调集全国大部分军队进攻孙权,在公元222年并败夷陵,损失惨重。刘备也在第二年去世。此后,曹丕也曾三次率领大军进攻吴国,也是无功而发。因此,当时三国的局势已经出现了较为均衡的局面,谁也无法轻易击败谁。



此后三国又开始重视其内部的发展。曹丕称帝后,继续在北方推行了屯田制,恢复经济;建立新的中央官僚体制。魏国还吞并了辽东公孙渊之地,又重新将将西域纳入版图。蜀汉则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井井有条,经济也不断发展。诸葛亮还平定了孟获等人的叛乱,将云贵地区纳入了蜀国版图。而孙吴则继续在扬州扩张,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之内。



在三国的局势又稳定下来后,又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争。在西线,蜀汉和魏国在秦岭一带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这次战争基本以诸葛亮主动出击为主,但是基本都是失败。而在东线,孙吴和魏国长期在淮南一带对峙。


西晋版图

大约在公元250年前后,魏蜀吴三国先后走向了衰落。蜀汉方面,253年,继承诸葛亮的费祎去世,蜀汉内政无人治理,姜维连年征战,蜀汉国力大不如前。同时黄皓等开始专权,导致蜀国国力大不如从前253年,孙峻杀诸葛恪,开始专权东吴,造成了东吴的长期内乱,严重削弱了势力。魏国方面,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掌握了魏国的大权,开始了司马氏的统治。此后,三国开始从对峙向统一的方向发展。263年,司马氏派遣邓艾灭蜀国。280年,司马氏又灭了吴国。从此,三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进入了晋朝的统治。



三国开端以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开始,三国三分以刘备取得益州和汉中为根基,最终吴蜀魏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是曹操统一北方,以后急于求成,想要一统全国,因此进行赤壁之战,然而最终失败形成的三国鼎立局面。

《三国鼎立是怎么形成的》
答: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答: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评价: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说明历史在进步。经济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三国的统治者都比较注意社会安定...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答:后又进占益州。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为魏,建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自称汉帝,建都成都,史称蜀国或蜀汉。公元229年,孙权也在江东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从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中国进入了“三足鼎立”的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答: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历史意义及结果: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

《哪次古代著名战役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答: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
答: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

《三国鼎立局面什么时候形成?》
答: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三国演义》中决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事件是什么?》
答:赤壁之后 三足鼎立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后,被派往东吴,负责联合东吴抵抗曹操,并最终成功促进孙权合刘备联盟的建立。最后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后,协助...

《三国鼎立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如何形成的呢?影响是什么呢?》
答:三国鼎立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造成地方军阀割据势力乘机四起,各霸一方,相互征伐。在他们当中,他们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把汉朝取而代之,中国大地由统一逐渐分裂,各方混乱形成吞并局面,持续至公元229年,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所打败,从此便正式奠定了三国鼎立...

《为什么会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如下:1、农民起义的推动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于起义军规模较大,朝廷不能有效镇压。东汉政府就改州刺史为州牧,加重其权力,希望可以快速的扑灭起义力量。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占领更多的地区,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形成...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