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人文精神的诗句 唐诗人文精神?

作者&投稿:圣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句子~

一、注重自然美的生态环境意识

《诗・小雅》诸篇虽然是宴享的乐歌,但不少篇章反映了周代先民关于自然美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小雅・白华》“南山”篇写道:“南山有薹(苔),北山有莱。……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杞,北山有李……”表面看来,这段文字的起兴部分似乎与主题不相干,仅仅是诗体的需要,正如朱熹《诗经集注》所言“兴也”。是的,这是诗的一种艺术手法。然而,兴者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至于诗人为什么“先言他物”,朱夫子没有讲。其实,这往往是在交代诗歌中所反映事实的背景。“兴”之所言“他物”与诗的正文意义应当是一致的。犹如当代的记叙文首先要写背景一样。背景在文中起对内容、对主题的衬托、烘托和先导作用。换言之,它犹如绿叶对于红花、序幕对于戏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它就谈不上完美。当然,早期诗篇没有散文、叙事诗、抒情诗的严格区分,这是诗的“童年”特有的现象。我对“兴”的这种看法姑且叫它“背景说”吧。当然,除了这项意义之外,在今人眼里,上述例句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热爱大自然、注重山水风景之美即具有自然美的生态意识。不是吗?南北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果树,以及青苔、枸杞等中药材。果实可以食用,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这样的环境还可以安然地怡养“君子”的后代,即“保艾尔后”{2}。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中国上古,人们在山地生产、生活,围绕着山地形成了许多政治实体,其统治形式也与山有关”{3}。《小雅・白华》“南有嘉鱼”篇也反映了同样的思想:“南有嘉鱼……南有木,甘瓠累之。……翩翩者,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在鱼米之乡里,“翩翩起舞的斑鸠,一起飞起来。”这样美好的风景,备酒款待是何等的惬意!“然来思”之“”象征朋友相聚。假设真的有虎吼狐鸣,也不宜在这时描述下文,因为它不是吉祥的征兆。此篇手法亦是“兴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4}这是所谓“赋”,但也是在描绘井然有序的河岸风光。描写悠远神秘的终南山等自然景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在抒发作者的向往大自然之情以及对家园之爱,抒发一种天人混一的境界,抒发自己宽阔的胸怀和内心的自豪感。在这里“筑室百堵”实在是良好的生活环境。“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5}鹿作为周代人们的吉祥物,是祥和的象征。鹿鸣是吉祥、如意、和平、友好、

  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文学中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就是诗。中国文人很看重“诗”。古人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即使是穿着粗布或者说土布的平民百姓,也会因为他饱读诗书而显得气度不凡。这既表达中国传统文人对丰厚学识的自信,也说明华美诗文对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唐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最为辉煌历史时期最为辉煌的文学经典,我们常说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唐诗的兴盛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说唐诗中也蕴含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今天,我讲的正是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 如果在座的人们对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一些关注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学术界,可以说并不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作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很多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不是很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强调人如何完善的问题。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人讲:“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这些都是谈人如何完善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把人文精神局限于西方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类便不会停止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把握。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人文主义通常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但是文艺复兴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却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扬,渐渐就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形成了所谓科学主义。进而要求人文学、社会学都得效法科学,成为科学。这样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或者说认为人只是一个DNA的容器,你别以为自己了不起,性格命运、生死成败都是由早就决定好了的,人的奋斗变得徒劳,人的价值变得低廉。正是这种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文、教育、环保、道德等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因素被不断地边缘化。而在我们的大学里,传授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学科也不仅遭到功利主义自下而上的威胁,也受到专业化由上而下的威胁,而不断地边缘化。这表明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文精神是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

  在这里我可以引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从原始人类社会到现代,我们的自然科学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仍然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然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并不能说是遵循了同样勇往直前的轨迹。那么,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讲,我们如何来看待人文精神呢?在去除了现代社会所谓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原始社会,按照其一定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制度,我们说人类生活仍然能够进行。但反过来,如果去除由人性所约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即使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将会立即崩溃。这所以说,人文精神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人类永远不得不在追求明天的发展和寻找永恒的人性中前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常讲“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落后我们只是挨打,但如果文化落后呢?我们会怎样?可以说但凡一个国家强盛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在起作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内涵。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虽然有其自己的基础和美国的援助,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文化内涵决定的民族禀性在深层次上起的作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然而,我们说任何好的传统文化都需要被继承才不至于消亡。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发展理性,同时也包括培养人性。它的任务是让自己的毕业生成为高品质的人,培养我们社会所需的性格与智力贵族,也就是我们国家常说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这样一来就不能仅仅以职业出路为教育目标,或者说读书只是为了某个特殊的功利目的,比如,西方人所提倡的博雅教育,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个叫纽曼的大教育家,他在出任大学校长时便说: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本科生的精神和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这样的人出来首先他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纽曼这么说:大学不培养政治家,也不培养作家,也不培养工程师,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灵魂是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的人格。这样的人格的完整对这个人来说,意味着是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个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胜任。而我们古老的中国也早就有所谓“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当时的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或“游于艺”说法。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在这里我们要特加注意,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射”,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数”则指科学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那么,在现在社会的大学如何来培养人性呢?西方学者赫钦斯认为任何大学中应该有“永恒学科”,一是与古典语言和文学有关的学科,学习途径就是阅读古典著作。另一类,可称为“智性课程”,主要包括文法、修辞、逻辑、数学等具有永恒内容的学科。以上就是我们对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学科大致的一个了解。

  二、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基于以上对人文精神的大致了解,我们来讲唐诗中的人文精神就显得不是那么空洞和深奥了。在这里我主要就两首我们所熟知的唐诗来谈。

  (一)自信心。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那么,在我们的唐诗里,诗人是怎么来表达他们对人生归宿的思索呢?这里,我们来讲大家所熟知的一首唐诗,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说这首诗传诵千古,而经久不衰的魅力何在?我想,正是因为诗中抒发了在登楼过程中诗人面对白日运转、河海奔流,如此辽阔而无垠的画面时,所产生的强烈进取心和不懈的追求。在他看来所谓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攀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通常所说生命的体验有两个层次,我们客观的生理存在即身体体验;主观的心理存在即精神体验;我们的身体何在?这不是问题,我们的精神何在?我们的精神与身体同时存在吗?何以见得?可以说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直困扰着人类。我们说生活的规则是满足身体的需要,而艺术的追求则是满足精神的需要。在我们已知的人类生活中,宗教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它指向身体与精神永恒的满足。闻一多说整个《庄子》一部书所表达的是“客子思家的哀愁”,这是什么意思?家这个字,对我们这些有家的人来说,虽然每天都在消费它,但实际上很少在意它的精神内涵——即人生的归宿。也就是哲学家所说的寻求精神的栖居家园,生存的终极意义。唐诗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认为个人的生命虽是稍瞬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远长的。时空是无限,生命也是无限的。所以,人自从离开母体以后,首先面对的便正是这一种来自于无限时空体验的自我迷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我之前我是谁?在我之后谁是我?他为什么不是我?我为什么不是他?这些也许就是自然科学,数据笔记无法回答的问题了。在这首唐诗中,正是因为登高楼的艰辛和超越感与看风景的愉悦和现实感可以把刚才我们所说到的生存的双重体验刻画得最为鲜明,从而激发人们追求永恒满足的欲望。我们说有所待才能有所为,有所追求才能最终达到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境。如果说大自然中所运行的万物尚且能自强不息,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甘心搁浅,而止步不前呢?

  我们说唐诗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我们说热情洋溢、豪迈奔放的浪漫气质是唐诗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尤其以盛唐的诗歌为典型。诗人林庚称之为“盛唐气象”,说它们表现出了“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实际上就是说它们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唐诗中我们经常能够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等这样气势雄伟的句子,它们都在时空跨度上给我们强烈的情感冲击和震撼。我们说这种时空意识与精神气度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相互辉映,构成了一种朝气蓬勃的时代心理。所以,我们说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在唐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宽阔的江河湖海,也能看到比它更为宽阔的万里长空,更能看到最为宽阔的人的心灵。唐诗让你的心情更为开阔,性情更为豁达,人生更为深刻。从唐诗中体悟人生。从而人们永恒的精神追求得以满足。我们说诗是可以陶冶性情,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同情心。爱心,仁者,爱人,人性人道主义精神

  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录·诗教》认为,“诗是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说“此心之所以能感者,便是‘仁’”,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方是兴也,兴便有仁的意思。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人同情心的苏醒。也许,这样说仍然比较抽象,大家不好理解,现在我们以一首诗歌的欣赏为例,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这是写诗人醒来时候的感觉。春意温暖,包裹梦乡,所以,他都没有觉察到天已经大亮了。那么是谁唤醒了诗人呢?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这是写听觉。所谓“处处”,略似《诗·燕燕》中所写:“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也就是说远、近、高、低,处处都有啼鸟之声,这犹如乐音环绕的优美意境。在这里我们知道原来是啼鸟报晓,接下来还知道亦是啼鸟报晴。春睡的香甜、春声的悦耳给诗人带来了无限愉悦,让人不由得喜欢,喜欢这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既然爱了就会懂得怜惜,(在中国传统社会“我爱你”这个词出现得很晚,大概是受西方的影响才有的,它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占有”,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而在我们中国古人要表达相类似的情感一般会说“怜惜”,比如我们常说的“怜香惜玉”,它表达的核心意思不是“占有”,是“付出”,“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首诗中即表达了诗人由爱春到惜春的心路历程。我们看到诗人由啼鸟之声,联想到昨夜的风雨之声,原来那潇潇春雨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这便出现了我们刚才所讲到的兴发感动,“夜来风雨声”,是回忆,“花落知多少”,是体悟。夜来风雨之声,惊动我的温暖梦乡不过片时而已,可是风雨之中,不知百花落下多少。诗人想到了“花落知多少”,这当下,是同情心的苏醒,那么诗人又由花的凋零又想到了什么呢?他没有再往下说了,也没有必要往下说了,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无穷的韵味,或者说寥寥数语已经成功地把我们带入了他感发的感动之中去了,我们也许会想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想到“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这就是由诗歌比兴所引发的感动。

  三、唐诗中的人文精神意义

  在今天我们来讲唐诗,讲唐诗中的人文精神有什么用处呢?这就是它最大的用处,不但使你有一颗不死的心灵,而且使得你的心灵在跟古人的那些个学问、品行、修养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人,不但有一种心灵的交汇,而且在这种心灵之中,体验到你自己当下的存在,提升了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杜甫的诗歌在什么时候最流行?宋代和抗战时期,为什么唐代杜甫的诗歌在这些时候最为人们所喜爱?原因就是喜爱诗中所表达的人性人道精神。比如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前从长安到奉先县省视妻子,入门便听见家人号哭,他的小儿子已饿死了!这样的惨痛使他回想个人的遭际,社会的种种不平。他说“幼子饿已卒”我的小儿子是饿死了,可是像我这样“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人尚且如此,那些平民百姓又当如何呢?所以他“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以至于“忧端齐终南,濒洞不可掇!”我们说杜甫的关心人民,关心国家都是流自肺腑的真实感情,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一直到老,他登上岳阳楼的时候还说:“戎马关山北,”我要“凭轩涕泗流”。又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由自家茅屋被风雨吹破而致家人受寒冻,发出“安得广厦万千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愿。这种宽广的胸怀,是非常值得后人钦佩的。这就是杜甫,是他的性情,他还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我也知道,我干嘛这么傻瓜,我可以不要管他国家怎么样!但这是我的本性,就好像葵花和藿叶一样总是向着太阳。人的本性是没有其他人、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的,所以说“物性固莫夺”。我们说这便是一种高贵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对悲剧命运的克服,人比悲剧命运更强,更高。而你吃饱睡足之后,说我也来关心人民,碰到一点挫折你就只顾自己了再也不关心人民了,这个就是层次不同,不是说你的关心是不对的,但是你的关心不是那种流自肺腑的欲罢不能的关心。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似乎特别缺少英雄主义了,特别缺少提澌生命的真实力量了。这就跟我们对人性的看法有关。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珍惜我们的生命,爱自己。懂得发扬,发扬我们的人文精神,爱别人。从唐诗中找到自己,从人文精神中找到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信念。

  我们这个时代太繁华了,人忙碌了,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触动你的心灵就是古典诗词最大的用处,不但使你有一颗不死的心灵,而且使得你的心灵在跟古人的那些个学问、品行、修养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人,不但有一种心灵的交汇,而且在这种心灵之中,体验到你自己当下的存在,提升了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一种民族文化渐渐被这个民族所遗忘的时候,它便失去了维系这个民族生命的的作用和价值,它只是一个艺术的成品。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知道唐诗和宋词,不知其所云,不知道它的好处何在,甚至于不能够完全了解的时候,我们很难讲我们心依旧是中国心。所以读唐诗的方法重在体悟,寻求心灵的感动。你的心能感到什么就是你的思想处在什么样的境界中,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说,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我们往往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就像看花。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崔灏.这时候的你是不是渐渐有了一点思乡愁绪,有了一点人生喟叹,有了一点社会关切,有了一点故旧情怀。可以说,唐诗宋词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所以唐诗宋词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由于有你心灵的体悟,它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不为五斗米折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文精神
如果在座的人们对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一些关注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学术界,可以说并不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作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很多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不是很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中国有“诗国”的美称,诗歌起源之早,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尔后不断发展出各种体裁,到五四时期出现自由诗。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还是言志诗、爱情诗、哲理诗,凡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便是很好的教科书,能培育人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人的精神素养,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力量、智慧和愉悦。

青年诗人千黛特别地爱诗,天天沉浸在诗的海洋里,不停地读诗、写诗、传播诗,一切入诗,是诗的思维,诗的生活,于是同学们送她一个雅号“诗经”,说她“因诗发神经,每根神经都是诗”。(《问鹧鸪》第472页。以下凡是引用该书的注释,只注页码,不重复书名)

千黛的诗歌创作是高产的,收入这本诗集的就有300多首。在笔者看来,千黛的诗,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有一大亮点,那就是继承弘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充满人文精神。表现在以下几点:

熟人社交越来越受限,soul打造全新线上社交体验
广告
熟人社交越来越受限,soul打造全新线上社交体验
第一点,言志。人贵有志,志贵高尚。千黛写诗追求的是什么?

她在“我的派”(代自序)中声明:“我的诗不是推门敲窗派,不是堆文砌墙派,不是规格矩律派,不是大乘小乘派,不是奥典学究派,不是炫技邀好派。”一连六个“不是”,划出了界线,而是“自然派”“生命派”“唯真派”,“我是烂柯人,我是捕蛇者,我是卖炭翁,我是行脚僧”。这四个“是”表明自己要做劳动者,做为民请命的思想家,做探求真理、传播真理的智者。接着又写道:“我是三山五岳,我是四海为家,我就是此时此刻的我,我的诗就是此时此刻的我,我的诗就是此时此刻的一切美好派。”(第13-14页)追求美好,创造美好,自在自然,天性率真。诗人有了这样的追求,所以能够使自己的诗超凡脱俗,别具一格。

诗集中还有多处抒写诗人的追求,在《拜诗哥》(第328-330页)中,一连拜了10个诗哥:王维、李白、白居易、蔡文姬、李清照、莎士比亚,等等,说明志在融合中西,兼收并蓄,向高标准看齐,身在尘埃,心在云端。在《种诗》中,诗人决心“把诗洒进心田,因为那里开出的花朵,才是最美的芬芳。我的心,又远又近,但只有一个方向——诗与美,美与诗”。(第313页)

另一首现代诗《以博雅塔为圆心》,则表达了诗人与北大学子的远大志向。“我们北大人,追寻圆满,无论身在何方,白发青丝,每一个修行者,都渴望,以博雅塔为圆心,以不断变化的半径,展翅飞翔。”先是以未名湖为半径,接着以俄文楼、图书馆、三角地、北京为半径,一圈比一圈大,再接下来,以华盛顿、南北极、月亮为半径,放眼世界,极目宇宙。“画global的圆满,人类大同。去共襄可爱的家园,让自己的村民身份,在哪里都是主人的证明,做大树,一棵棵,尽吐绿氧,净化四方。”最后号召:“就让我们一起,以博雅塔为圆心,以各自的半径,努力画出我们一圈圈,一圈圈,大小不同的同心圆。”(第223-227页)这是北大学子的理想之歌,也是千黛的理想之歌!如此豪迈,令人钦佩。全诗想象超拔,又在情在理,文字洗练,节奏铿锵,把读者的视线牵向远方,牵向无极。

该诗集人文精神的第二点表现,言情。

多首诗写到了父女情、母女情(与母亲、与女儿)、夫妻情、师生情、朋友情、同学情,等等。诗人的情感世界很丰富,有一颗博爱的心。在写情中写出人物的特点,如写父亲,作为画家的父亲一生信奉“天命不可违,人事不可废”的准则,“70多年如一日,分秒必作,实实在在是感人的一本勤奋的活书。”父亲矢志“绘人所未绘”,“我不去画青藏谁去画”,犹似“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样豪迈,坚持50多年的绘画创作(第75页,《山水依然——题记》;第79页,《龙头印老——题记》)。诗人以父亲为榜样,执着追求艺术高境界。千黛写情感,写得细腻逼真,活灵活现。如《思父母》中写道:“我思父母寒,父母思我温,两地虽百里,情生一脉根”,“小手成大手,相携一路温,比肩昆仑上,共入梅林深,冷暖在一处,你身是我身。”(第101-102页)这后面几句,颇像孟郊的《游子吟》,堪称佳句。

除了描写亲情外,还有不少诗篇抒发了对历史杰出人物的敬佩之情。无论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社稷为重君为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抗倭英雄戚继光,还是近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北大的首任校长孙家鼐、第二任校长严复,在诗人的笔下都得到了讴歌。在《夜读辛弃疾》(第194页)诗中,表明作者最喜爱稼轩词。

该诗集人文精神的第三点表现,言理。

诗中言理,不是说教,而是艺术地表现哲理。如《站立》一诗写道:“人不会飞,用脚行走站立;鸟儿会飞,为何还要脚?无论会不会飞,都必须先站立。”抓住了人的特征、人的精神、人的品质,富有启迪。另一首诗人与女儿楚颜合写的《人的异体字》,也是有独到的见解:“一撇一捺,是人,一个人生动地行走,一臂前,一臂后,前腿跨出去,后腿蹬起来。一横一竖也是人,是人的异体字。晚上躺下,白天站立”“十字是每个人的使命,一个人的站立比躺下更重要,索性让我们自己直接将这一竖 写得更明显,伸得更颀长。”该诗通过揭示“人”字构造的哲理,起到励志作用。

在“树心·我心”一诗中写道:“一个圈,一个赞许,一份积极,一份勉励。自我肯定,生命有了原动力,肯定他人,世界有了助动力”;“你的世界,绿色参天,我的世界,生机盎然。”这表现了诗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善心,表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高尚境界。

千黛的诗除了充满人文精神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亮点,例如,古文功底好,炼字炼句炼意,惜墨如金,没有赘字。即便是写现代自由诗,作者也写得不松散、不拖沓、不铺陈,也像古诗一样凝练。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深厚的功底,没有对高境界的追求,没有对读者负责的责任心,是达不到的,“看似容易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另外,全诗集格调积极向上,不见一丝悲观消沉之气。

后EMBA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程郁缀

人物简介

程郁缀,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秦少游学术研究会会长。

我们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民族。在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当中,有很多珍宝,诗歌毫无疑问是其中璀璨的一串珍珠。
我们说“动人春色不须多”,从很少的精彩的诗歌当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蕴藏其中的人文精神。
建安诗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西汉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4年,东汉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两汉400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一个封建王朝。

这个王朝的文学很灿烂,我们主要讲一下汉代末年的建安诗。

“建安”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最后一个重要年号,从公元196年到公元220年,在历史上,这是东汉的最后一个时期。而我们把它说成是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就是建安文学,这是我们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文人创作的高潮。

这个时期产生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另外还有建安七子等等。我们现在就讲一个诗人——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统一北方、抑制豪强、实行军垦,他的所作所为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他不仅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他虽然只有20多首诗歌传世,但每一首都可以称得上是精金美玉。

曹操生在公元155年,去世于公元220年。曹操活着的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到公元220年一去世,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朝,成立了魏王朝,自封为魏文帝,追封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历史上的曹操是很了不起,但是元代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拥护刘备,反对曹操,把好事全给刘备,坏事全给曹操。他拥刘反曹,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当蒙古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时候,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被一个少数民族整个占领,汉中人认为他们不是正统,只有汉民族才是正统,这就是《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倾向的历史背景。

曹操的《短歌行》是很有名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写英雄的悲愤,他已经50左右了,随着岁月流失而功业无成,他非常地悲愤。所以这个诗歌越写越高,最后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渴望的是天下能够统一起来。

我们主要说他另外一首诗歌叫《观沧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千古咏海名篇。毛主席有首词叫做《浪淘沙·北戴河》,下片有一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魏武就是曹操,遗篇就是这《观沧海》。

我们研究诗歌的人都认为《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以前写山水一般是把山水作为背景来描写,比如说“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多么的高啊,鲁邦都能够望见。写完这句以后不写泰山了,作为背景来描写。

而把山水作为描绘和审美的对象,这是第一次。所以,你看曹操多了不起,政治军事、领兵打仗,工作那么忙,文学上还搞出个第一。大家想一想,你弄出第一了没有?现在多数人弄不出来,不要紧,只要在心中暗暗下决心,从今天开始,努力奋斗,要为我们民族留一个第一。一代一代的人要是都为我们民族留下一个第一,我们民族就蓬勃兴旺了。

这首诗我们简单讲一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八句是实写山水,随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海掀起来万丈狂澜,诗人头脑联想的大门被打开。

下面虚写升华为千古咏海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现在《观沧海》后面还有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八个字不是曹操写的,是谱曲的那个乐工根据唱歌的需要加上去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出在大海之中,落在大海之中,那灿烂的星星、银河倒映在大海之内。太阳是宇宙中最灿烂辉煌的东西,但是就是这个最灿烂辉煌的太阳,它出在大海之中,又落在大海之中,仿佛一天也没有离开大海的怀抱,所以曹操写出了大海那样一种包孕宇宙、吞吐日月的壮阔气势。

我非常喜欢大海,人在大海面前一站,从宇(东南西北上下六维空间)这个方面说来,我们感到天高地广,茫茫无际,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从宙(古往今来谓之宙,指时间)这个方面说来,我们站在大海面前,感到岁月悠悠,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短暂一瞬。这时候我们的心胸会开阔,我们的灵魂会净化,我的内在会提升。

到大海面前站一站,你的心胸会开阔,你对人生的看法、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对物质的看法会发生变化。

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多么值得珍惜,从宇这个方面说来,那是人海茫茫,从宙这个方面说来,是人生匆匆,在如此茫茫的人海和如此匆匆的人生当中,我们能够有那么一段时间在一起学习,我们的人生能够交叉重逢在一起,这都是缘分,而且是良缘。

同时你也看到物质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你的物质观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培养大气的襟怀。

大气方能成大器。我曾经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大气方能成大器”,下联是“有德才可以有得”。我后来想,上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下联不太合适,因为有德行的人是不讲究自己的得失的。比如杜甫的利他精神,他就不强调自己的得失,所以我改成了“有德不必求有得”。“大气方能成大器,有德不必求有得”,所以我们要有一种大气的胸怀,要有向善之心。

我经常讲一个事情,一个人回忆他五岁的时候,他爷爷有一个举动使他终生难忘。那时他跟爷爷在农村过,他爸爸妈妈在城里工厂上班。有一天无意间爷爷说:“孙子,我带你坐火车去看看爸爸妈妈吧。”孩子很高兴。爷爷给孩子买了一双小皮鞋,告诉他现在不要穿,等下火车的时候再穿。他很高兴,可是他很调皮,一不小心把一只皮鞋从车窗户掉下去了,他爷爷看到一只鞋子掉下去,赶紧把另外一只鞋子拿起来从车窗扔下去。

大家都很惊讶,爷爷对他说:“孩子,一只鞋子已经掉下去,剩下的一只鞋子已经没有用了,爷爷赶紧把它扔下去,也许有一个人在铁路边,走走走,他捡到一个鞋子,他再走走走,又捡到一只鞋子,他就有用了。”

这种生活中的概率可能是千分之一,但是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向善之心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好,所以人要与人为善。

《韩诗外传》中讲:“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持,蛮貊之言。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

孔子说,子路说的人不善我,我不善人,这是野蛮人的话;子贡所言乃朋友之言也,你要是对我不好,我要找一种适度的进退,就是孔子说的以德报怨;颜回所说的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是亲属之言也。所以我们应该有这种向善之心。

“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这是非常有名的一副对联。人要谦虚,月亮每个月只满一两天,大多数都是不满的,要虚怀若谷。

所以我做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在北大学报每一期的最后一页,我都会写一篇小的文章,写我对人生和学术的看法。有几句关于人生的话,大家共勉:

第一,人生要有提前量,做事不可马拉松。什么叫提前量呢?很简单,明天老师带你去春游,你今天晚上把明天要带的东西全收拾好,检查一遍,然后上床睡觉,这就叫提前量。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第二,人生不可半途而废,登山要上最高峰。确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达到,不能今天确定了,明天又不去追求了。

第三,人生不必太聪明,遇事要能吃亏。我们的孩子要能吃两样东西就可以成大器,第一要甘于吃亏,第二要勇于吃苦。做人要甘于吃亏,心甘情愿的甘,做事要勇于吃苦,勇往直前的勇,如果能吃这两样东西就可以成大器。

第四,人生本是单行道,生命之河不倒流。我们要弘扬一种大气的襟怀,要记住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如果有一天看到大海你很激动,可是你写不出诗来,那你内心的激动怎么抒发出来呢?于是就借他人之诗句,抒自己之情怀,“借古人之酒杯,浇我心中块垒”。

六朝诗

汉朝以后,三国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魏、蜀、吴之后三国归晋,晋分西晋和东晋。西晋从公元265年到公元316年,东晋从公元317年到公元420年,然后是南北朝,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一共是六个朝代,所以六朝就是这个时期。

六朝我们就讲一个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个伟大的诗人,他生在东晋中期,公元365年,去世在公元427年。东晋已经灭亡了,陶渊明还活了7年,他活在哪里呢?活在南朝。这个时候的皇帝姓刘,叫刘裕。

我国有正史《二十四史》,其中有一部正史叫《晋书》,在《晋书》中有《陶渊明传》;有一部正史叫《南史》,在《南史》中有《陶渊明传》;有一部史叫《宋书》,在《宋书》中有《陶渊明传》。陶渊明多了不起啊,中国一共就“二十四史”,人家一人入三史。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陶渊明我就讲两点:

第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弘扬的精神,可惜我们现在中国知识分子需要补钙。

第二,陶渊明田园诗,他回归田园以后再也没有出来,他以满腔的热情来描写田园。田园是什么?田园是我们最普通的劳动者生活的田园,他们走的乡间小路,他们养的狗,他们住的茅屋。

陶渊明之前,从来没有人把我们的劳动生活作为描绘和歌颂的对象,从来没有人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我们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陶渊明第一次以满腔热情来写农村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 2。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华罗庚(中国) 3。

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

---诺贝尔(瑞典) 4。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培根(英国) 5。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英国) 6。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狄德罗(法国) 7。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爱因斯坦(美国) 8。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波兰) 9。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

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

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牛顿(英国) 10。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中国) 11。

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

---巴斯德 (法国) 12。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

---富兰克林(美国) 13。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爱迪生(美国) 14。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美国) 15。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爱因斯坦 (美国) 16。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17。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

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巴甫洛夫 (俄国) 18。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戴维 (英国) 19。

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

---戴维 (英国) 20。

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

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汤姆逊 21。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中国) 22。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意大利) 23。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居里夫人(法国) 2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不为五斗米折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云上的诗句》
答:古代诗歌中的云,既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又被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意蕴。今天整理了关于云的古诗词名句,赶紧收藏起来吧!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3、朝辞白帝...

《茶文化:描写茶的优美诗句欣赏》
答: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茶诗词犹如一杯千年醇酒,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自唐代以来,茶文化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留下了无数诗词佳作,体现了茶的韵味和人文精神。唐代,茶业繁荣,李白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以卢仝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对新茶的惊喜与沉醉,从日高未醒的梦境到品味茶香的极致享受,...

《关于感动的诗句大全集》
答: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22、为自己所感动,是一种唯美,可以不要眼泪,不需掌声;在心里衍生的悸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成就。 3.形容感动的诗词 1、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

《关于感动的名言或诗句》
答: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2、感动,源自于那微不足道,但却意义非常的一瞬间。它是葡萄酒散发出的醉人浓香,它是紫水晶闪耀的夺目光芒,它是郁金香所拥有的雍容华贵…… 3、感动,是潜伏在人体另类孤独的智慧。在面临另一种人生场景时,犹自解开、释放。遗一地的大悲和大喜。我们走在路...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句》
答: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和思想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战乱频繁。因此,许多诗句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战乱和社会动荡。例如,《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象地描绘了...

《写文明的诗句五律》
答:文明,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扩展资料: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

《诗经中关于文化传承的诗句》
答:正是这些,使《诗经》不但在作品题材内容上,更使它在文化精神上成为后世中国诗歌创作的楷模与典范,成为中国人读来最亲切因而也最喜爱的作品。 二、以为人本的人文精神 人本来是文化的主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都是人的创造,文学作品丰富的内容以人为中心得以表现,应该是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基本表征。因此,人在世间的一切...

《关于苏州吴文化的诗句》
答:经过我们对吴地文化的研究,物质的精神的不同基础和形态;上世纪二十世纪初、打猎掩藏),形成独特的吴文化,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得益于无锡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这。 3.关于苏州的诗句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

《文明的诗句 文明的诗句是什么》
答:文明的诗句有:深深陷入黑暗的蜡烛在知识的页岩中寻找标本鱼贯的文字交尾后和文明一起沉睡到天明惯性的轮子,文明斫罢斧无痕。 文明的诗句有:汉代文明今盛明,文明殊隔大洋宽。 注音是:ㄨㄣ_ㄇ一ㄥ_。 词性是:形容词。 拼音是:wén míng。 结构是:文(独体结构)明(左右结构)。文明的具体解释是...

《古诗为什么要分享这个古诗呢》
答: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古诗词中就有大量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大量阅读此类文章,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博大,感受万物的奥秘,顿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诵读古诗词 可以培养记忆力,想像力,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终身受益。古诗...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