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籍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材解读:

明末清初有位才子,他前半生是鲜衣怒马,及时行乐的富贵公子。明朝覆灭后,他愤而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但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了他的个人意志,失败是必然的。而后他避世隐居,著书立说,传于后人。他就是具有“冰雪人格”的张岱。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人至中年的张岱,此时过着“布衣蔬茛,常至断炊”的隐居生活,回忆少时一次夜游西湖的经历,聊以慰藉。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版本,文章第一段写奇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寥寥几笔,勾勒出大雪三日后,“我”独立于西湖,万籁俱寂之下,体会到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哲思。这是古代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情趣。第二段写奇遇“见余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既写出了偶遇知音的惊喜,一个“客”字又隐约透露出对故国的淡淡哀思。最后,借舟子之口,点明“痴”,可谓是痴人赏奇景遇奇遇。

教学设计思路:

面对文言文,九年级的同学应该是有基础的。但经对照本班基础差的学情,发现学生对文言文是有畏难心理的,如何打消学生内心的恐惧,成了我思考的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身为中国人,在语文课上接受文化的传承,我认为老师和学生是肩负使命的。学生怕的无非就是文言文的晦涩难懂,那么,老师帮助学生读懂就好,要读懂必须先读顺,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读顺课文。怎么读顺?正字音、划节奏。读懂呢?如何帮学生解决这个难点,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大部分人都会,老师坚决不多讲,学生被逼无奈,会从等待的、被动的转变为主动思考学。最后总结文言文翻译的顺口溜,目的是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朗朗上口,再遇文言文感觉真的很容易。

第二课时,在读顺和读懂的基础之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带领学生共同进入读中赏奇景,体会写景时白描手法的作用,这里设计《天净沙·秋思》的比较阅读,最后结合背景,领会文章主旨,读中感悟痴人张岱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    2.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提起文言文同学们总之畏之如虎,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打败每位同学心中的这只小老虎。

齐读目标。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该如何读顺一篇文言文?

生1:解决生字词,会断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评:一听就知道这位同学学习语文很有方法哦。

学段一:读顺

正字音

崇祯      毳衣      雾凇      沆砀    更定    更有此人    铺毡      强饮

接龙识别生字词,强调:毳的写法,多音字,更、强 ,分男女生朗读。

划节奏

听名家范读,找到课文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提醒同学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抽个别生朗读。

学段二:读懂

小组活动,合作开展

自学:借助课下注释,钩连积累的文言词汇,圈出不通或不懂的地方交流(3分钟)

交流:1号、2号收集疑难,组内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师生交流。小组合理分工,一人至少翻译一句,先翻译重点字词,在说句子(3分钟)

分享:大胆、自信(4分钟)

课件出示课文(重点字词或标红或标蓝) 

学段三:归纳.整理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

直译+意译    单音词变双音词

抓住重点词  关照特殊句

文言文翻译  真的很容易

巩固与检测

1.一词多义

(1)白    (2)是    (3)更    (4)一

2.词类活用

大 雪 三日:名词作动词,下雪

是金陵人, 客 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拥毳衣 炉 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与余舟一 芥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

3.古今异义

余 住西湖:古义:我  今义:剩下

余强饮三大 白 而别:古义: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湖中焉得 更 有此人:古义:还  今义:更加

余强饮三大 白 而别: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4.特殊句式

是金陵人:判断句

见余大喜曰:省略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

5.重点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布置作业:

1.当堂能熟读成诵

2.完成练习册49页1.2.3, 分层演练1.2.3.4.5.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赏奇景,学会白描手法的作用

2.读中思主旨,感悟痴人张岱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读懂了文章大意,那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张岱一起走进他的回忆里,共赏雪后夜色下的西湖美景,这样特殊的情形下竟然还有先张岱而至的赏雪人,发生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齐读课文。

环节一:聚焦段落一  读中赏奇景

1.作者是在何时何地、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提示:从写景角度、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方面赏析。

要求:课本批注赏析    格式提醒:描绘了什么景,运用了什么,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志趣)。

旧知回顾:景物描写从哪些方面赏析:顺序(时间、空间)、视角(仰视、俯视)、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修辞、表现手法(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

自学思考——批注赏析——同桌交流——展示分享

知识链接:白描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环节二:聚焦段落二    读中解奇遇

文章题为《湖心亭看雪》,作者赏美景后,是否该折回,为何有了下文的记叙呢?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你怎样理解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

背景资料: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环节三:品读全文  读中思主旨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有人说本篇文章是痴人赏奇景遇奇遇,请问作者痴在何处?

“痴” 痴行——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痴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情——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课堂小结;

本文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 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逸致以及对故国的淡淡哀思。

《湖心亭看雪的扩写(从雾凇沆砀到舟中两三粒而已)》
答:为您推荐: 湖心亭看雪翻译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赏析 为什么去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阅读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 湖心亭看雪朗读 其他类似问题2013-12-03 湖心亭看雪里 “ 雾凇沆砀...两三粒而已” 这段采用... 2013-12-29 请为<<湖心亭...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核心价值》
答:对于文本的研读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而浅读、误读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存在.有个老师上公开课,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先是用十几分钟介绍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未必能比历史课教得更好),再拈出“痴”字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统摄全篇,引导学生领悟张岱的精神世界——“痴”,别人说赏花、...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核心价值?》
答:这样各有核心价值的教学设计,给学生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3)研究文本,预设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对于文本的研读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而浅读、误读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存在。有个老师上公开课,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先是用十几分钟介绍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未必能比历史课教得更好),再拈...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读后感 速度!!!在线等 。。。》
答:(《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以回忆诗词导入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入境。) 2.学生自己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