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进行深入的自我心理认知?

作者&投稿:冀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何进行深入的自我心理认知?

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回答的。若自己连自己都不认识,这辈子你咋活下去?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和规划出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好好活的理想和计划目标。你才能怀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争取生活美满幸福。才能从幸福生活里,分享开心和快乐。让人生始终充满希望,活的有力量。

<一>,深入的自我心理认知,是做人最根本的首要。

我们闲聊时,常听到一句话“谁不知道自己吃几馍?"还有,“没有金钢钻,就不拉那个破磁器”?这两句话都一语道破,为人做事,都必须在知道自己能吃几个馍,有没有金钢钻上打主意。若知道自己能吃几个馍,就能干几个馍的活,若有金钢钻,就接磁器活。

人们在 社会 生活中,主要是通过和人事物相处交道,来实现人生的。所以,生活中的 社会 交往,你就必须在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和 社会 和协相存,和平共处,才能取得社交应有的收获。才能得到生存的物质基础。

也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官帽子戴到谁头上都是一样的。省长这个官谁都能当。其实不然,没有金钢钻,那个磁器活,你还真的干不了。没有从下到上官场的磨练,没有革命化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项全能,真是不行。

纵观 社会 ,凡是在各行各业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们都是首先是一个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人。认识了自己,才能在工作中胜任和担当,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不认识自己的人,是万万做不到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放羊的牧民,你让他开飞机,他会肯定的回答他不会。因为他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每个人在 社会 生活中,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认识自己,你才能做到有的放失把握取胜,不然将一事无成。在这方面,失败者体会最深刻。

<二>,做到深入的自我心理认知,可从两学三比一总结做起。

两学三比一总结的内含,就是认真读书学习和书中的智者比,积极投入 社会 实践和高人比,总结自己过往的路,错和正确比。

当你认真读书学习时,自己不仅仅是增长知识,开拓知识面。还能让生命在书香的浸染中,变得香醇厚重。更好像与一位智者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触及灵魂的对话,能渗透到让你能够看到自己。这种看到自己的感觉,就是比出来的,是对自己的认知。知到自的缺陷和努力的方向。

参于到 社会 实践中来,那里的高人和风流人物,毕毕皆是。通过认真观察,你就能发现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人间百态的。看的过程无形中,就会很自然的与个人联系在一起,若自己面对此人此事,我是怎样思维的。这样从个人内心的比照,你就很清楚的明白差距,继而激发了你向他们学习的心理。这也是个很客观地,进行深入的自我心理认知的重要转变过程。

通过自己认真总结过往的路,你就会发现身后的路,哪段曲哪段直,用弯比直从中找出道理。通过总结和比对,你就能发现对与错,让你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中,坚持正确的,修正错误的。这种总结和比对,是真真实实地认识自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把总结自己,养成习惯和作风,做到大事有总结小事有回顾,这样坚持一贯,你会打造出比较完美的自己。

总结。

如何进行深入地自我心理认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走自己的人生路,才能取得生活幸福,才能活出自己的模样,才能有资格打造更加完美的自己。

深入地自我心理认知,最正确最有效的方法,要努力做到两学三比一总结。

读书学习和书中智者比,明确努力方向认识自己;参于 社会 实践与高人比,知自己不足,激发向榜样学习的坚定毅力,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对错比,比出知错必改认识自己。坚持走两学三比一总结的路,能为自己打造亮丽的人生轨迹。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的自我观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 社会 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每天自我反醒

指的是你对自己的内在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了解。

自己的内在,从NLP的角度,分为六大部分:

经验记忆、性格倾向、身份定位、信念系统、防御机制、心境感受。

其中经验记忆是过去已保存的,一般都比较清楚的。

心境感受、防御机制是比较灵活的,需要一个灵敏的觉察力

性格倾向、身份定位是比较深层的,需要更深入的内在 探索 。

1.情绪觉察:

当你的情绪被触动的时候,往往是由于外界的事情违反或符合你内心的某些标准,从这些标准深入,可以了解你的信念系统、及身份定位。

例如孩子不听话,家长很愤怒,这个情绪背后蕴含着家长的一个标准:孩子必须听从我的控制,否则我就很愤怒,在这个事件中家长的价值观是什么?是控制感,安全感,身份是一个想让孩子听话的家长。

当你觉察的次数较多,就能够发现令你产生特定情绪的,是相似模式的一些事件,例如有人骂人就愤怒,有人不理你就紧张,有人夸你就开心等等。这些模式总结出你的内在信念和身份。

2.行为觉察:

NLP有一个假设,任何行为背后都有正面动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情绪觉察一样,重复出现的行为必然有其动机上的共性,总结出来就是你内在的模式。

比如经常喜欢看某一类的影视作品,追求同一类型的女孩,这些是否内心在填补某种需求?

3.环境觉察:

人性的表现是跟环境有明显关系的,穷的地方和富裕的地方,人的斗争性、同理心是不同的。《寄生虫》中也说过,我要有钱,我也能选择善良。

当你认识自己的时候,要留心在经历重大事件时,自己的内心波动、和最终的选择,这个也许才是真实的你 。看一人的韧性,不是看他得意时能够做多少事,而是在挫败时能否坚持下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优秀、有魅力、受人欢迎,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这成了必须,则成了执念,如此的执着,只会与现实产生冲突。不过陷入其中的人依然会把执念当成理想,但理想与执念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后者是一定要,必须这样;一个是有限,而另一个是无限;一个是现实,另一个是幻想;一个是因为爱,而另一个是因为恐惧。虽然表面上看这两者极为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就是一个人奔跑是因为喜好,而另一个奔跑是背后有狼,虽然这两个人都在奔跑,但根本动机却是不同的。

但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成为更好的自己似乎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所以对神经症患者来说,他并不在乎这个更好的自己是否是主观强求,他只在乎优秀的结果,而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在他的眼中只有赢,不能输;只能被尊重,不能被否定;只能超越他人,不能被比下去;必须超越平凡,而不能被现实拉回地面……虽然他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不过他却不肯放手,他把这一切当成优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爱上你,治愈我》这部心理剧,剧中一个叫郑贤宇的年轻人热衷于整容,他做直播,当网红。整了18次,他还是觉得不够满意,甚至要卖掉母亲的房子来继续整容。劝阻无效的母亲只能以死相逼,要求儿子来看心理医生,而年轻人见到心理医生之后就表明态度:我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妈。他还指责周围的人不理解,不接受新鲜事物,阻拦他走向成功。

他质问心理医生: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有错吗?

心理医生问他:到底整成什么样你才能满意?

他的回答是:满意并不是我的脸要整成什么样。而是我身边,能有一群跟我一样的人。当我说到整容的时候和我的整容计划的时候,立刻会有人回复我,追问我的感受和细节,跟他们在一起我就很舒服。

“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有错吗?”这是来自郑贤宇的质问,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反思的问题。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需求,每个人也有追求美的权利。而像郑贤宇一样孤注一掷,执着地把人生的筹码放在整容上,真的是把自己变得更好吗?还是会让自己更糟?

所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毒瘾,已经不是变得更好地追求。他只会需要不断更大剂量的“毒品”,并且就算突破了他可承受的极限,也无法停止,但这样最终只能毁掉他自己。一位患者就谈到,强迫症就是一种瘾,和欲望有关。当然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患者的欲望从范围与深度上都和常人不同,他形容自己的执念就好像用刀子来割自己,硬是要把自己塞进不合适的铁做的衣服和鞋子当中,虽然痛苦,但他就是无法停手。比如,在生活中他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他逼迫自己成为一个没有任何瑕疵,没有任何污点的圣人,他不能面对自己身上任何人性上的阴暗面。虽然来治疗的时候他总是羡慕平凡人的快乐,但却不想要平凡人的平凡。他什么都想要,但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他既没有成仙,也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人。但他依然认为想要变好,成为一个好人没有错。

努力是没有错,但神经症患者并没有区分这种努力到底是一个人自发的还是被逼的,这里的区别就好像是一个农民在自己的地里辛勤的耕种,与被法西斯抓起来在集中营里被迫的工作是不同的,前者是自由的,后者是被迫的,是不得不的。比如,一位男性患者在重要的人面前就紧张,比如美女和领导,因为他太想表现的好了,结果适得其反。但他放不下来,因为从小他父亲就说他是一个没用的人,所以他必须要抓住点什么,他必须要证明自己并不是爸爸眼中的弱者,所以他就不停地逼迫自己做好所有的事情。他怕自己成为那种工作、人生、 情感 失败与一事无成的人。所以,他不是想要成功,而一定要成功;他不是享受出色,而是他不得不优秀。所以他整个人生的出发点就错了,他的努力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他要证明自己,摆脱卑微。

一个从小不被爱,不被接纳的人,他内心才会及其病态地想要赢得肯定与赞美。这一点就好像吸毒,这一切已经成了他精神的毒品,而他永不满足,只会需要更多,但人的精力与承受力总是有限的,如此的逼迫迟早有一天会成为他不可承受之重。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如此想得到幸福的人,最终却总是与幸福失之交臂,因为他抓的太紧而不懂得放手。

剧中的郑贤宇在拒绝心理医生的治疗之后,愤然离开,在他走出诊室之前,心理医生问了他一句话:“你喜欢自己吗?”

郑贤宇一愣,无言以对,故而反问:“那你喜欢自己吗?”

“你喜欢自己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一直以来,我们都努力地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最终却发现,最不认可的人竟然是我们自己。

一个不认可自己的人,把救赎放在被他人认可,成为优秀的人上,这只是在缘木求鱼。一个人不爱自己的人,并不会因为外界的成功而改变对自己的态度。就算他成功了,他爱的也是一个成功的外衣,他并不爱外衣里面那个赤裸裸的自己。因此一些成功人士来治疗的时候也发出感慨:为何别人都认为我应该快乐,但我却快乐不起来呢?

也许他一直都只是在错误的方向上,毕竟真正的自我救赎并不是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是勇敢地面对真实的你自己,也许这个自己不优秀,不完美。因为害怕成为自己,所以才不得不逼迫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这不是自我提升,而是逃避自我。

不过总有一些人幻想被成功拯救,他认为有了钱,有了地位,或变得漂亮,比别人强了,就可以摆脱卑微,就可以喜欢上自己了。但这只是他美好的想象罢了,毕竟,就算他挣了一百万,还有一千万的人,就算他挣了一千万,还有一个亿的小目标,他永远在路上,永远都不会对自己满意,总有更好的。并且他要求的完美是极致的,所以他会忽视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只会盯着自己的不足,所以他依然没有自信。

成功只会给人被拯救的假象,而不会真正医治一个人的内心。毕竟如果钱,成功,地位可以治愈一个人的内心,那么成功人士就不会有心理疾病了,不过从我的治疗经验上来说,钱与成功并不是一个人心理 健康 的保证,并不能提高一个人内在的价值感,仅仅会有一种表面的虚荣。毕竟,一个人真正的的安全与价值并不是来自于外在,而在于一个人内心中对真实自我的接纳,只有当他看得起他自己,而不用成功与虚荣来粉饰,此时才是真正的自信。

成功的幻想就好像美人鱼的诱惑:美人鱼看起来很美,富有诱惑力,她经常会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时候出现在莱茵河畔,用她冷艳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她让人相信这是通往天堂的路,不过这其实是地狱之门。

一个高中女孩写到:我虽然考上了重点高中,但这里高手如林,没人认识我。于是我就幻想有一天成绩提上去让别人刮目相看,可我的同桌的英语非常厉害,而我英语基础是很差,所以我又开始害怕看到她。后来我换了同桌,在我看来她是很不努力的那种,一开始我们相处还挺好的,又是因为一次考试中,我最擅长的科目考差了,和她拉的距离不是很远,于是我又开始焦虑。我以前觉得努力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为什么没有我努力的人过得却比我好?

“努力的生活才是最好的”这句话没有错,但如果努力就是为了超过别人,如果幸福就是来自于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那么如此的努力并不是来自于“纯真的心”。这就好像电视里面的大反派,我们不能把白雪公主中的毒皇后当成是有上进心,不能把为了争夺天下第一而练功到走火入魔,最后又和自己影子打架的欧阳锋当成是有理想。他此时只是被贪婪的欲望左右,而鬼迷心窍。

一个女孩总是很烦恼,因为她本想专心学习,却总是被无关的人和声音打扰,比如,风扇发出的声音,或同学讲话的声音,亦或是前座比较高,挡住了她的视线,因此她对同学充满了愤怒和不满。当然这一切和她的目标和理想有关,毕竟她的目标是985,211她都没有考虑过,因为她爸爸是重点大学毕业的,总是给她灌输知识改变命运一类的鸡汤。所以她整天幻想成绩好,考好的大学,最后成为刘强东一样的人物,成为人生赢家。

所以,她不是希望专注学习,而是必须专注,不然她就无法成为幻想中的成功人士。因此,她如此敏感被影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如果她不是有如此崇高的理想,想必也不会病态地敏感。不过她认为这样太过消极,就是对命运低头,她坚信自己可以掌控命运,而不被命运掌控,所以她不甘心放下。

希望一切都好没有错,但强求这一切都是好的,则是一种痴梦。

一些患者就算他玩了一会,都有负罪感,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把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花在学习和工作上,他也总是逼迫自己做好一切,只要有做不好的就焦虑自卑。当提醒他放下就会轻松的时候,他却会反驳道,难道你想让我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成了他生命的意义,但所谓的更好最终却成了一种贪婪与永不满足的欲求将他淹没。

生活原本如流水一般自然,但因为患者一味地想要超越平凡而对“好”产生了执念。所以在任何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上,他总是紧抓住不放,但物极必反,越是用强求取代自然,那么他最后反倒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情。

一些患者也会体会到,当他没有要求自己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做的还不错,但当他要求一定要做好的时候,反倒再也做不好了。比如,一位患者当他没有要求自己学习名列前茅的时候,他成绩还说得过去,但他一旦要求自己成绩数一数二,结果他就刻意地要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搞懂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不让自己浪费每一分钟,结果他的成绩最后非但没有提高,反倒直线下降。

一位患者写到:

为什么我一定要优秀?

老师,我突然觉得每个冲突的起源其实都很相似,就是想要的没达到。一直致力于达到是不对的,真正的症结在为什么想达到,这个动机才是根本。我前两天面临冲突的时候,我意识到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满,为什么会不满呢?答案是对自己要求高,没达到产生不满。综合起来问题就是为什么我想达到那个高要求?一开始我弄不清楚,后来有点意识到,原来我从小就被高要求逼迫,从小我就被期待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种优秀还会有一种甜头,那就是优越和满足感,其实这就是自负,但自负会让人安全的同时也会上瘾。我追求的到头来不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我已经把优秀当做了我的价值,所以踏上了对优秀的执着,却忘了我本不必优秀,不必继承我爸的期待。如果不是爸爸的逼迫,我本可以好好做个普通的孩子

为什么不可以犯错误?为什么我要什么事情都要做的对?为什么我要优秀比别人好?为什么我要完美圣洁不可以有污点?为什么我一定要是一个好人?为什么这些规矩与要求变成一种压力?我知道,我小的时候只是想努力变成父母眼中听话懂事优秀的好孩子,沿着他们的圈圈来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我本不用那么听话,也不必把自己逼成一个父母眼中应该的我。

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我本来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不同的,但为了赢得爱,患者从小就开始迎合父母,迎合这个 社会 的主流的价值观,虽然他赢得了荣誉,却迷失了他自己。

求助心理治疗,患者总是希望回归正常,不过什么才是正常?继续活在苦心积虑的圣洁的形象背后?还是继续维系那一览群山小的伟大?也许这些都不是,毕竟真正的正常并不是维稳与和谐,而是认清自己,活出自己。患者也许会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就是做不到,让他接纳平凡,简直是要了他的命,比戒毒还难。毕竟活在伟大,圣洁的幻想之中,他就可以不必面对现实中自己的弱小。所以他依然会固执地相信自己只是被症状所困,如果战胜症状他又可以伟大与圣洁了,他不愿相信这一切都是假的,就算现实已经摆在眼前。所以他来治疗并不是为了认清自己,而是为了继续催眠自己。

人总是希望捷径,希望不费力的解决,毕竟逃避了现实,就可以继续活在美好的想象之中了,就可以不必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敢直视的黑洞,所以一些人只想停留在症状的解决上,因为越接近真相就越痛苦。一位患者提醒我,正是因为看了太多丑陋的东西,所以才对“美”如此的执着。如果一个人不是受到了太多的伤害,如果不是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被爱过,谁会幻想,谁愿意执念?太多的“丑陋”让他不敢直视与接纳本来的自己,因此他才躲在虚假自我的背后,妄图用脱离自我,来拯救自己。

所有的执念只是掩盖了患者内心深处的伤!也许他表面坚强,但他的内心却是极度缺乏安全感,也缺乏真正的自信,一切的虚假都是在掩盖他内心中的虚弱,所以他只能躲到幻想里,就算这一切是假的。在虚荣与执念的背后,其实一直隐藏着一个受伤的,不被爱的小孩。

想要真实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推荐你看一些专业的心理学书籍,了解一些心理学的机制。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来说,如果你的孩子要去读幼儿园,你这几天非常烦躁,那么你很可能就会是分离焦虑。如果你通过阅读掌握到分离焦虑这个概念,那么就很容易判断出自己的焦虑是来源于哪里啦。

第二,第二还是推荐你去与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通过会谈通过团队的课程来了解到自己的想法究竟是如何。有很多的心理反应需要暴露在团队中才能了解。比如人在面对冲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这些都是和在团队中有一些情境中再现出来。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这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想要进行心理认知无非就是要在平常的大事小情中了解自己的内在想法,感受自己的悲伤和喜悦,认知自己擅长的事情和自己的短板,辩证的看待自己的人格。

如果想要跟进一步,深入的进行自我认知,那么我认为:

第一,需要阅读一些专业的心理书籍,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第二,通过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心理专家,通过他人的眼光和角度对自己有个深刻的剖析。

我认为:人进行深入的自我心理认知,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是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同自己做朋友的一个必然阶段,我们可以分为

5个层面来认知自己。

第一:感官层面

感官层就是我们看上去的样子。

是男的还是女的?高矮胖瘦?年龄籍贯?学历爱好?等等

我们能接受我们的样子吗?

我们喜欢我们的样子吗?

如果我们对我们样子当中的某一点不满意,我们会做出哪样的行为让我们满意?

第二:角色层面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知,我们在整个 社会 中,家庭中的角色。

知道了角色我们也就清楚的知道了,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中,我们自己的权利义务,以及我们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作为一个儿子女儿我应该怎么做?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员工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老板我们应该怎么做?

……

第三:资源认知

当然资源认知包含了普通我们所说的物质资源。你是否有存款有车有房啊,有更多个人脉关系等等显性资源。

还包含了你的精神资源。

什么是精神资源?其实比较抽象。

比如伊丽莎白二世,他的精神资源就很丰富。他能认识整个世界。所以在他统治的时间段,英国从西班牙手里得到了北美洲的控制权,60年间又取得了整个海上的霸权,从一个世界上的二流国家走到了世界上的一流国家。

但是同样的,一个跟她一样有着权力手腕的女人,慈禧。他的精神资源就要贫瘠很多。

慈禧的精神资源里可能就只有一些资治通鉴,只有京剧里人物和演义,所以在他的统治下,他只能一味的求着安稳,从来不知道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就铸就了中国被西方列强欺负的近代百年悲剧。

可见一个人的精神资源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我们也要明白自己的精神资源有多少?如果我们的精神资源还不够多,那我们就要坚持让自己学习,长见识,多认知。

第四:能力认知

能力认知是一个是一个相对来讲抽象的环节。

我们只有先确定了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事,然后我们才能确定我们需要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所以能力认知,其实它的前提是我们的梦想,认知,目标认知。

问问自己一些重要的问题,

我此生的梦想是什么?

我此生必须要完成的101个目标是什么?

要完成这样的目标,我目前还缺少哪些能力?

第五:存在感认知

存在感是一个更为抽象的认知能力。

其实说的再白一点,其实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什么东西重要?

什么东西更重要?

什么东西最重要?

小伙伴们,试着回答以上的问题,我相信你将会对自己的认识更加的明确。

人只有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强项,知道自己的边缘,知道自己的弱点,懂得如何跟自己和平的相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跟这个世界相处。

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心静下来,多问问自己有哪些优势同时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然后自我总结。

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静心冥想,或者是找个时间 找个独立的空间,独处,思考 或者是通过书写的方式,也可以捕捉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梳理,反思深入

《如何正确地认知自我?》
答: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方式: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通过社会比较认识自己、通过社会实践认识自己、通过反思总结认识自己。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我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等的认识,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伴随着情感体验,以及在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

《如何认识自我?》
答:2、从集体和社会地位中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3、从心理上认识自我: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并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

《如何认清自我?》
答:如何认清自己,唯有利用心中的那面镜子,勇敢地去看看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色在哪?个性如何?有哪些缺陷,把自己的劣根挖出,以时刻鞭策自我,一日三省吾身,才能了解自我,战胜自我,征服自我。只有如此面对人生所有的问题,才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去解决。所以,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吧,这样你将...

《如何进行自我认知?》
答:自我认知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具体包括对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技能等方面所进行的评价与分析,从而达到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目的。以下是我个人的自我认知,仅供参考。自我认识1、个人基本情况: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坚强,为人诚实、热情、诚恳,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

《如何认识自我?》
答: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等的认识,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自己的身高、外貌、体态、性格、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伴随着情感体验,如由身高外貌等引发的自豪、自信或自卑情绪情感。2、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

《简述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答:为了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应学会与同龄人进行合理比较,并通过这种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应懂得借助他人的评价来全面看待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视角来评价自身。3. 心理层面的自我认知:意识到内在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并通过自我意识训练来提升自我评价能力。核心在于培养自我提高生活与思想的能力。

《请论述认知自我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

《什么是“自我认知”,怎样实现呢?》
答:寻求他人反馈: 向信任的朋友、家人、同事或导师寻求反馈。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有时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心理学或心理辅导: 寻求专业心理学家或心理辅导师的帮助,通过交流和指导,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信仰和行为模式。保持学习心态: 持续学习和不断发展有助于增加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怎么认知?》
答:问:自我认知? 解答: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自我认知包括: 我是谁 我要的是什么?(一生、目前) 我的才华和资源是什么? 影响我成长和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我希望未来一年有什么变化。 我的机会在哪里。 谁是我的资讯来源。 我该如何改头换面以获得成...

《怎样正确的认识自己?》
答:7. 专业心理咨询: 如果你发现难以理解自己或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也许会很有帮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你探索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逐渐建立起更丰富和深入的自我认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在动机、情感和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