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咸丰死后,慈禧太后为什么一定要见恭亲王? 咸丰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什么不允许恭亲王见他最后一面?

作者&投稿:米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咸丰帝临终时为什么情愿找外人做顾命大臣,也不选择弟弟恭亲王?~

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同治帝的老爹,还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当然他还是清朝的第9位皇帝,二十岁登基称帝,在位十一年,三十一岁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他的一生可以算是比较悲剧的人生:先天不足,从小没娘,少年时骑马摔断腿,变成了跛子;登基后不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接着就是二次鸦片战争,还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苦命皇帝。

在咸丰帝就要撒手人寰的时候,他也召集了八位大臣,来商讨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据《晚清宫廷实纪》记载,传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兹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杜翰、匡源、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咸丰帝为什么一下给儿子留下八位顾命大臣,奇怪的是竟然没有自己的六弟恭亲王,这是为什么呢?

恭亲王和咸丰帝从小一起长大,都是由恭亲王母亲静贵妃抚养大的,咸丰帝登基后恭亲王曾为生母争取皇太后的名分,但咸丰帝坚持尊静妃为皇贵太妃,因此母子三人就有了一个心结从此产生了隔阂,这应该是咸丰帝不愿意考虑恭亲王为顾命大臣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估计是咸丰帝考虑到恭亲王的能力太出众了,而且在朝廷中的威望也极高,并且当年道光帝曾有想立恭亲王为皇帝的想法。恭亲王作为根正苗红的皇叔,在咸丰死后,如果恭亲王一旦有野心谋反,慈禧和同治帝孤儿寡母肯定无力反抗,是很容易就成功的。可见,咸丰帝至死都没有放下与恭亲王之间的心结和猜疑。

虽然头一年,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欣就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议大局已订,但咸丰皇帝竟然在惴惴不安之中,染上了大病,双颊潮热,虚浮无力。
皇帝患病,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消息传到了京城,恭亲王奕欣上了一道折子:“奏请赴行在,敬问起居。”“行在”,指的是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奕欣奏请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来,看望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们是兄弟。咸丰皇帝的生母死得早,由奕欣的母亲静贵妃抚育长大,因此他们犹如同胞兄弟,关系非常特别。现在,哥哥生了重病,眼看不治,弟弟来看望他,手足之情,天经地义。可是,咸丰皇帝却没有批准。

咸丰皇帝与恭亲王奕欣在小时候关系很好,这不假。可是,当他们长大后,成为皇位的竞争者后,关系就出现了罅隙。咸丰皇帝在老师杜受田的帮助下,成功继位后,他们的矛盾加深了。后来,静贵妃死后,奕欣请求咸丰皇帝将她晋封为皇太后,惹怒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在静贵妃安葬后的第二天,就罢免了奕欣一切职务,令他回上书房读书。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在仓皇逃出北京之前,才想起弟弟奕欣,让他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咸丰皇帝的本意,是奕欣他担个名儿,好把局势缓一缓。因此并没授予大权,且在手谕中写明“不必亲见夷使,也不必进住城中”,以防他借机揽权。
经过一番思索,咸丰皇帝在批复中写道:

  “朕与恭亲王自去秋别后,倏经半截有余,时思握手面谈,稍慰仅念。惟朕近日身体违和,咳嗽未止,红痰尚有时而见,总宜静摄,庶期火不上炎。朕与汝棣萼情联,见面时回思往事,岂能无感于怀?实与病体未宜!况诸事妥协,尚无面谕之处,统俟今岁回銮后,再行详细面陈。着不必赴行在!特谕。”

咸丰皇帝死后,慈禧之所以一定要见恭亲王,主要她还是想要把落入八个顾命大臣手中的权力收拢回来,所以她必须要拉拢恭亲王奕欣。


1,恭亲王奕欣有影响力


咸丰皇帝跟之前的几位君王都不太一样,他对于自己的兄弟没有太大的敌意,所以说恭亲王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权力的,而且这个人非常的有自知之明,并且做事非常精明,干事非常有条理,所以说在当时的朝政上也是有地位的。慈禧如果想要把落入八位顾命大臣手中的权力收拢回来,那么必须要得到他的帮助,只有他的首肯才能让慈禧的计划完美的实行。所以说在咸丰时候任命了八个顾命大臣的时候,她就直接去拉拢了恭亲王奕忻,主要还是想培植自己的势力,因为自己一个人是寡不敌众的,顾命大臣有八个,而且他们的权利都分散在各个领域。光靠慈禧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跟他们争的。


2,利益一致


慈禧和恭亲王的利益几乎是一致的,慈禧想要能够把握朝政,获得当时最高的权利,而恭亲王也想要更进一步从亲王然后获得朝政上更大的权力。所以说他们不管是从未来还是从现在来看,都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盟友的人。


综上所述,之所以恭亲王奕欣能够和慈禧同流合污,还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利益是一样的,他们都想要获得更高的权利,所以说他们要想办法把八个顾命大臣拉下马。



当时虽然人人都怕她觉的她一手遮天,但其实想想,她只是一个深宫妇人能有多大的权利掌控天下,主要的原因是有人支持她,为她做后盾,有前朝的个别人支持才能在后宫作威作福,而恭亲王就是她的支持者,这可以说是相互的后盾,一个稳定前朝,一个掌控后宫,这是利益的捆绑。

慈禧见宫亲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联合他发动宫廷政变,把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八大臣虽然有皇帝的遗诏,但在朝廷中并没有特别强的势力!比如像胜保宝率领的部队,就服从慈禧的调遣,再加上恭亲王和众多贵族的支持,慈禧太后才能够发动政变,见恭亲王是为了商定这些政变的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细节。

咸丰此后清朝的统治权落到了宫亲王的手里。他召见他的原因就是未来要夺回权利,自己去当这个实际操纵者实际统治者。

因为当时恭亲王也有着很大的权力,慈溪如果能够让恭亲王站在她那边,她就更加的有了胜算,能够独揽朝政。

《咸丰临死前为什么留慈禧一条命?》
答:清朝末期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同那时的黑白照片,颠倒乾坤只剩下看不尽的苦难。而造成这种局面就不得不提一个女人:慈禧太后。诚然,慈禧也努力挽救过,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难辞其咎。掌权几十载把大清本就摇摇欲坠的国运推向万劫不复。那么,当慈禧还是咸丰皇帝的嫔妃时,咸丰为什么没有在死前处死...

《为什么在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太后能够坐上权力的最高位呢?》
答:慈禧太后于1852年入宫,当时被咸丰皇帝赐号兰贵人,到了第二年又被封为懿嫔,之后慈禧的晋升之路便更加顺利。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在政事方面遇到头疼的事情,慈禧都会给出谋划策。慈禧对政治的觉悟很高,时间长了咸丰皇帝也越来越离不开慈禧。后来咸丰皇帝去世以后,慈禧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一起发动...

《咸丰早死,三十多岁的慈禧为何会小产?》
答:据说慈禧太后在48岁时还小产过一次,宫里的御医看出了问题,但谁都不敢说啊,这说出来是要掉脑袋的,一个寡妇有了孩子,而且是权倾朝野的皇太后连慈禧孩子的生父都被传出了好几个版本。有说是恭亲王奕欣的,说慈禧入宫前就与小叔子奕欣相识,互相爱慕。咸丰去世后,两人更是重拾旧爱。也是因为...

《咸丰帝死亡之谜,与慈禧太后有关系吗》
答: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咸丰帝下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

《清朝两宫太后指谁?》
答: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因为她是正宫皇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她和慈禧的一般称呼是慈安称母后皇太后,慈禧称圣母皇太后。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

《慈禧为何最怕东太后慈安?》
答:影视作品中的慈禧和慈安 而且咸丰皇帝更看重慈安,并不太喜欢慈禧。所以在咸丰死后,慈安是东太后,尊称母后皇太后。而慈禧是西太后,被称为圣母皇太后。古代讲究东为正,慈安自然是要压过慈禧一头。在东西两宫皇太后一起垂帘听政的情况下,慈禧想大权独揽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乱慈安的素养和智慧并...

《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答:为何咸丰第一次见慈禧就喜欢她?是慈禧的容貌还是才能吸引了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从照片上来看老年的慈禧太后就能了解她年轻的时候长得并不算是倾国倾城,她不算是能靠美色吸引住老公咸丰的女人,但是慈禧却能靠另外一招留住老公咸丰的心从而获得专宠。

《慈禧为什么能当上皇太后?为何让咸丰皇帝沉迷?主要有3个原因》
答:慈禧再怎么厉害,也是封建王朝的女人,就一定会受到封建传统思维的束缚,那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咸丰皇帝就是再爱慈禧,如果慈禧没有生下一个皇子,那也是不行的,因为在皇宫里一直都是母凭子贵的,慈禧也不例外,而且很巧的是慈禧生下的这个儿子最后还被封为太子,所以说慈禧就是以后的皇太后。...

《咸丰死后,慈禧和慈安都是太后,她们两个谁的权利大?》
答:慈安老是老是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老汉人形象,其实慈安也是有自己的城府。在处理一些大事上面他比慈禧的眼光要深远一些,所以慈禧的很多决策还是要先征求慈安的意见。慈安本来是一个恬静的人,对于权力和政治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现实是咸丰皇帝去世之后,他跟慈禧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是全天下权力最大的...

《慈安太后正值盛年便突然去世,是慈禧的阴谋吗,和慈禧到底有什么关系...》
答:但是我有个疑问,慈安太后难道是傻缺身边的人也都是见利忘义之人?怎么慈禧说投毒就投毒,难道慈安太后的寝宫是慈禧的后花园想去就去?所以我认为,这个野史的故事杜撰的可能比较大还是不要听为好。二、慈禧在慈安死后的态度能够确定,慈安之死与慈禧无关。如果真如野史中记载那般慈安是被慈禧投毒致死,...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