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简述古琴的发展历史并列举其代表曲目

作者&投稿:夷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其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以上。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古琴改称为“古琴”。最初为5弦,汉朝起定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也用作礼器和乐律法器。古琴的来源无法考证,但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这些仅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且箜篌的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姓,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在先秦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两汉古琴(7张)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实则《大胡笳》和《小胡笳》皆为唐人借题所作。此外还有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恒谭等。隋唐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睁拍。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闷配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期间著名琴人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赵耶利、薛易简、陈康士和陈拙等。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宋元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1个古琴流派浙派出现于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等。南宋姜夔作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琴歌。期间著名琴人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夷中、知白、义海、则全、倪云林、耶律楚材和苗实等。宋季金元时期,琴已在契丹族、女真族、蒙古贵族的文人间广为流传。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汪芝、蒋克谦、杨抡、严澄、徐常遇和乾隆等。[2]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 “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近代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查阜西带领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多位琴人,收集文字及录音资料,整理出版《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等书,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唐健垣编有《琴府》一书,其中一册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状态。古琴逐渐纳入音乐专业教育体系,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顾梅羹、张子谦、卫仲乐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传授琴艺。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民国时琴随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华人在海外的情况下,迄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和瑞典等都有琴师和琴社。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历代琴书古琴琴谱存世共一百五十余部,历代重要的琴谱琴书如下: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太

《急求七弦琴的历史介绍》
答: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

《古琴的发展历史》
答: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

《简述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的发展》
答:《搜神记》有“吴人有烧桐以爨者,蔡邕闻其爆声曰:‘此良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而烧不尽,因名燋尾琴,有殊声焉。’”记载了这段古琴佳话。魏晋六朝时期,更是出现了杜夔、傅弦、阮籍、嵇康、刘琨、陶弘陶渊明等一大批琴史上显赫人物,其中尤以嵇康闻名,不仅著有《琴赋》,创琴曲“嵇氏四...

《浅述唐宋古琴形制演变》
答:古琴艺术反映文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北宋的人文精神更多地渗透于对琴乐的审美之中,对琴乐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述唐宋古琴形制演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古琴概况 1.1古琴起源 古琴,原名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后来“琴”还成为弹拨乐器的带名词,如胡琴、提琴、扬琴、等等...

《古琴的代表曲目》
答: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其代表曲目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古琴经典曲目的润色与修正:1.《高山流水》该曲源于伯牙与子期的传说,伯牙在山中弹琴,子期能够领会其意,后来子期去世,伯牙毁琴绝弦,以此表达对知音的珍视。此曲被视为中国音乐的巅峰之作,象征着高洁的友谊和深邃的哲理。2....

《中国的十大古琴名曲是什么》
答: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伯牙弹琴可以表现出他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或是“洋洋乎志在流水”。而他的好友钟子期,完全能够准确地领略到他的音乐表现。唐以后,发展为《高山》与《流水》两个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

《先秦时的古琴》
答:严澄的“几回拈得《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成为欣赏琴曲的典范。为追求曲高和寡的崇高地位,《阳春》日益远离世俗。这个时期的古琴演奏从供贵族们享乐、在各种典礼仪式中演奏逐渐流传到民间。为后世古琴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也正因为统治阶级的青睐喜爱,才使古琴得以传承以来。古琴 昆曲 牡丹亭 ...

《古琴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古琴从什么朝代开始有的》
答:1. 古琴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汉文化内涵。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丝桐,或七弦琴,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属于八音之丝类。其音域广阔,音色深沉,余音持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的乐器。古琴象征着文人的高雅,常与棋、书、画并称为四艺之首,是...

《中国古琴简介》
答:诗经》中,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小雅》中的“琴瑟击鼓,以御田祖”,都可见古琴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古琴主要以独奏形式出现,与当时的乐队相比,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然而,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迎来了繁荣,许多器乐曲目崭露头角,如《广陵散》便为代表作...

《两汉三国乐器的发展》
答:而在两汉时期的琴学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古琴曲曲集,专门讲述古琴的琴论专著,以及关于作品的演奏技法,记谱法的相关论述,还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东汉蔡邕的《琴操》,嵇康的《琴赋》,匊瞻《琴声律图》等。一、《琴操》东汉蔡邕所撰,二卷,它是现存介绍早期琴...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