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三维目标”

作者&投稿:庄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奠基石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提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趣化、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维的提升,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 施“三维目标”

钱金铎:男,1959年8月出生,大专 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 师。现任浙江省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数学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 究分会会长,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

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重视小学数学教 学和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8年荣 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 99年获浙江省“自学成才奖”,曾获舟山市“ 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舟山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奖”等荣誉称号,200 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功勋教 师”和“浙江省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有三十 余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交流, 并多次获奖。他先后参加了《数学思考的 艺术》《小学数学教材处理的艺术》等书 的编写工作,几十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 究活动,做数学公开观摩课二百余节、讲 座近百次,反映他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艺 术的有关文章、教案和课堂实录已被编入 《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 术》和《品读名师经典课堂》等书。近几 年来,主要在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 力和数学新课程方面作专题研究,成效显 著。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推 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 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 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 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 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 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知 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学生学 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 个过程。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 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 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 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从数学学科 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 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 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 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 重要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 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 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 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 ,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 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学中的 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究其原 因是这些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数学新课程 教学的基本理念,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进行“ 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 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 ,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从而造 成在实施的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 现象。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 。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 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对数学教学三维目 标的三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 的认识。

首先,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把知识 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很显然并没有把知 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当然也 没有轻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对而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 的基础性目标,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掌握仍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十分 重要的常规性教学任务,仍然是数学学习 的重点,仍然是教师钻研教材和预设教学 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教学如果不关 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正确地对 学习作出判断,从而也就不可能对学生的 学习作出自身价值的分析。当然知识虽是 学生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教育的终极目 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持 续、和谐地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是 在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掌握与迁移的过程中 ,认知结构逐步得以同化或改组而成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以数学能力为 前提,没有最起码的感受力、记忆力,感 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没有一定水平的比较 、抽象和概括能力,理性的数学知识也难 以理解和掌握;同时,数学能力的高低也 影响着数学知识技能掌握的快慢、深浅、 难易和巩固的程度。但是,由于相当一部 分数学教师在理解上的失误,导致在不少 的数学课堂上,最应该明确学好和掌握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出现不应有的缺失,有的 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让学生 熟练掌握,被所谓的“算法多样化”所替代 。我们现在以“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为 例来思考,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环节:教 师先出示9个小圆,再在其中8个小圆中呈 现8个数,并以环形的位置分布,形成下 图:

师:现在从8个小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 施“三维目标”

钱金铎:男,1959年8月出生,大专 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 师。现任浙江省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数学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 究分会会长,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

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重视小学数学教 学和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8年荣 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 99年获浙江省“自学成才奖”,曾获舟山市“ 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舟山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奖”等荣誉称号,200 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功勋教 师”和“浙江省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有三十 余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交流, 并多次获奖。他先后参加了《数学思考的 艺术》《小学数学教材处理的艺术》等书 的编写工作,几十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 究活动,做数学公开观摩课二百余节、讲 座近百次,反映他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艺 术的有关文章、教案和课堂实录已被编入 《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 术》和《品读名师经典课堂》等书。近几 年来,主要在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 力和数学新课程方面作专题研究,成效显 著。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推 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 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 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 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 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 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知 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学生学 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 个过程。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 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 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 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从数学学科 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 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 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 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 重要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 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 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 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 ,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 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学中的 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究其原 因是这些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数学新课程 教学的基本理念,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进行“ 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 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 ,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从而造 成在实施的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 现象。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 。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 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对数学教学三维目 标的三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 的认识。

首先,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把知识 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很显然并没有把知 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当然也 没有轻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对而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 的基础性目标,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掌握仍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十分 重要的常规性教学任务,仍然是数学学习 的重点,仍然是教师钻研教材和预设教学 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教学如果不关 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正确地对 学习作出判断,从而也就不可能对学生的 学习作出自身价值的分析。当然知识虽是 学生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教育的终极目 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持 续、和谐地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是 在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掌握与迁移的过程中 ,认知结构逐步得以同化或改组而成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以数学能力为 前提,没有最起码的感受力、记忆力,感 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没有一定水平的比较 、抽象和概括能力,理性的数学知识也难 以理解和掌握;同时,数学能力的高低也 影响着数学知识技能掌握的快慢、深浅、 难易和巩固的程度。但是,由于相当一部 分数学教师在理解上的失误,导致在不少 的数学课堂上,最应该明确学好和掌握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出现不应有的缺失,有的 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让学生 熟练掌握,被所谓的“算法多样化”所替代 。我们现在以“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为 例来思考,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环节:教 师先出示9个小圆,再在其中8个小圆中呈 现8个数,并以环形的位置分布,形成下 图:

师:现在从8个小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答:具体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首先应明确一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答: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答:三、抓住契机营造数学教学的高潮 一堂好课,常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到两次高潮,教师若能设计富有高潮的开头或结尾,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参加活动要分蛋糕、苹果、矿泉水等,然后富有激情地说:“今天,我们要帮助丁丁和当...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情境03》
答: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
答:教学中的变化不能跟进.2、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全面而空泛,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游离,使得教学目标落实不够;3、一些教师热心于新课程下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但经常回流于形式,有形式无实质;4、教学评价不能有效地引导与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5、教师不能对教学积极的改进与调控.6、教学的本质是根,教师在关注教学...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途径。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答: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答:三、注重目标实施的整体观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目标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整体上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机整体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1、教学整体结构突出层次性,如《分数除法三》中,先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再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然后把...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答:一、合理运用情境,为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搭建平台 人们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表达情感以及体现价值观等方面,都离不开必要的过程和方法,而过程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则需要借助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实现。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上讲,学生在面对抽象的符号、难记的概念、陌生的公式时往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对...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
答:2、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全面而空泛,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游离,使得教学目标落实不够;3、一些教师热心于新课程下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但经常回流于形式,有形式无实质;4、教学评价不能有效地引导与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5、教师不能对教学积极的改进与调控。6、教学的本质是根,教师在关注教学手段,形式的同时,有时会...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