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2):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作者&投稿:畅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前面讲了关系的角色、语言和互补,讲了关系的混淆是怎样影响自我发展的,以及通过课题分离和非暴力沟通塑造新的关系。

(非暴力沟通:

1.区分观察和评论,能够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物;

2.区分感受(Feeling)和想法,能够识别和表达内在的身体感觉和情感状态,而不包含评判、指责等;

3.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Compassionate giving),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在关系的最后一章,谈谈独立。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陈老师说,他看过一个关于生命的纪录片,说所有的生命,在很久很久以前,都是从一个细胞来的。这些细胞不断的分化、分离,变成了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才有了今天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圈。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也在不断经历这样的分化和分离。

从生理上讲,这种分离自我们从娘胎出来,呱呱坠地开始,就已经完成了。

可是关系上的分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无论是家庭、组织还是集体,如果我们总是对别人抱有天真的幻想。如果我们总是惦记着别人的目光,总是让别人的情绪影响我们的情绪,总是因为内疚不能维护自己的边界,或是利用内疚去控制别人,那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还没有和别人分离,我们和别人还是一体的。

精神上,陈老师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笼统地分为三个阶段,这是自我不断从关系中分化的阶段。也是自我成熟和发展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我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觉得,世界和其他人是围绕着他们的需要运转的,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当成其他人的需要和愿望,把自己关注的中心,当中别人关注的中心。

当他们发现别人也只是在关注自己关心的问题时,他们会很惊讶,并因为自己的感觉受挫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第二阶段:他人阶段

当一个人意识到,别人不是围绕着自己来运作的,就开始让自己迁就别人。这样,他就生活在他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觉得别人的评价、赞许、关心、愤怒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他会变成一个滥好人,不敢确认自己的需求和价值。会因为有时无法满足别人的愿望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他会遇到这种人际关系的难题。

第三阶段:独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个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清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对自己的需要和权力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感知。

他能够尊重自己,也开始理解别人。别人已经不能限制他,除非他愿意接受这种限制。

他变得自由了,感觉但了界限,也不去侵犯别人的自由。在关系中所做的事,很多能发乎本心了。

独立意味着孤独

可是,独立并不是容易的事。在一定程度上,独立意味着孤独。

一个独立的人,在心理上是真正断乳的。

当他遇到麻烦时,当他心情不好时,他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怀有“理所当然”的期待。当然他们可以求助,这是他们自己的课题,他也知道,别人帮不帮他,是别人的课题。

从独立的那天开始,他就失去了抱怨的资格和理由。当然,他也不需要对别人的情绪怀有什么“理所当然”的责任,因为这是别人的课题。

去掉了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用控制和期待来维持关系的方式,一个独立的人,怎么能不孤独呢?

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有没有人能为另一个人的生活负责。

我们总说,这是我的家人,我的恋人,我的孩子,我最好的朋友。“我的”意识,好像是我们拥有某个人一样。

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哪怕是给了孩子生命的父母,我们只是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不期而遇,彼此同行。这种相遇有长有短,但最终我们都是要分开的。

1 可是,因为别人并不需要理所当然地对我们好,我们才有了感恩的理由。

2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欺负我们,才会有信任。

3 正因为我们能够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

自由是美得的前提,人际关系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只有出于我们自愿的选择,才会变成美德。否则,它就是强迫,让相互的关系纠缠。

独立不会加剧隔离

一些人听我分化和纠缠的理论以后,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是不是要反抗我的父母呢?

很多分离是通过反抗来的,就像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是通过反抗父母获得自己独立的空间一样。但反抗本身,并不是分离,而是可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纠缠。

什么是真正的分离?就是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期待和困难,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得承认,我们无能为力。

重点不是反抗,而是不把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当做我们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哪怕他们觉得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在我们身上。

独立和关系上的亲近有矛盾吗?不一定。

陈老师说,独立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会投入到关系中,只是,这都是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有一位爸爸,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问:如果说爸爸的事是爸爸的,儿子的事是儿子的,那是不是说儿子有了问题,我就不用去帮他了?这是不是太自私了、太不尽责了。他问陈老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儿子高考刚结束,正在纠结儿子上学的事情。

陈老师说:如果你认为,你帮儿子只是出于爸爸的义务,是被迫的,那你也许就不应该去帮他,毕竟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很多时候,就算没有爸爸这个身份,没有这个义务,我们仍然是愿意帮助儿子的。

在帮他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是我们被迫去帮的。不是儿子求我们帮他,他也不是一定会接受我们的帮助。这样你就给了自己自由,也给了儿子自由。

独立不会加剧人和人之间的隔离,这是因为,一个信奉独立和自由的人,同时也是信奉人性的善的。

陈老师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独立,才能真正自主地,以一种成熟的心态投入到一段关系中。

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没有什么关系是一定的,只是,别让自己过得纠结就行。更不要明明是自己让自己过得很苦,却要求埋怨别人。

只有放下关系的纠缠,我们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总结一下:

这节课讲了独立,虽然独立意味着孤独,但这是一个自我发展的人必须走的道路。只有在关系中独立了,我们才能做到课题分离,承担起自己对自己的责任,让变得更好的自己去促进关系,影响别人,实现自我发展。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5):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答:有无相生,如果说迷茫期是无的话,无里面有更多的可能,促生出新的有。迷茫期实际上是一个容器,在这里,过去的自我结束了,新的自我开始孕育。总结一下,转变期的迷茫,会让人经历三种典型的心理反应:1 人们会通过比较和后悔回到过去,虚幻的美好让人暂时摆脱迷茫的重压。2 通过尽快开始,带到未来...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8):关系转变——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失去?_百 ...》
答: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8):关系转变——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失去?1个回答 #合辑# 机票是越早买越便宜吗?唔哩生活 2024-02-06 · 百度认证:北京唔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唔哩生活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关系的发展”一节中,陈老师提到,关系是幸福感和意义感的来源,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喜怒...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笔记)》
答:一件事怎么影响我们,不取决于这件事是怎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怎么想它。每遇到一件事,你就会有一个想法,这些想法看似散乱无章,但其实是有规律的。这些习惯化的想法,就是心智模式。自我决定论认为,推动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主要有三个因素:安全感、自主性、胜任感。 安全感来自于人际关系,...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讲笔记》
答: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第一个特点:力量大。第二个特点:它是受情感激发的。它既容易被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驱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答: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 我来答 1个回答 #万元活动# 节日节气研究院 青柠姑娘17 2022-06-14 · TA获得超过12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人没有孤立的自我,身处社会中,就一定会与人发生关系...

《50丨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的路》
答:《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是我在2018年夏天购买的,每天跟着陈老师课程的进度听音频,收获很大,并运用收获的知识,在行为上做了很大的改变。改变的重点在:(1)控制2分法;(2)小步子原理;(3)用X光片原理看到“内心重大假设”;(4)绕过心理防疫(“欺骗”心中的大象)。 这是一门适合每一个人的心理学基础课,它没有...

《[2021]《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作者: 陈海贤》
答:破解这些难题,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书里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创造更...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20):弹性思维——思维是怎么进化的?_百度...》
答: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20):弹性思维——思维是怎么进化的?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情感解说家17 2022-06-12 · TA获得超过47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2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0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前面的课程...

《陈海贤 《了不起的我》》
答:只不过中年期关注的东西,从自我形象变成了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年轻人和年长者在相互医治中,帮助彼此完成了人生发展的课题,这真是一种巧妙的安排。 “我并没有完成建立亲密关系的课题,可是我有了另一种本领,容纳孤独的能力” 知识的价值不是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发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家范伦特说:“...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24):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_百 ...》
答: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24):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心理大师17 2022-06-09 · TA获得超过4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5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前面讲了...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