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汀州的历史 汀州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侨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告诉我汀州古城墙的历史?~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闽西老促会会长、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涂通今将军撰写了《中国汀州古城墙修复记》。
长汀美哉,最亮丽之处在它那一朵客家历史文化奇葩——始建于唐代的汀州古城墙,全长4119米,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
记载: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后拓建至5里余、浚濠池、开6门;明嘉靖四十年
(公元1561年)后筑县城,开7门;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拓城毕,撤府城,府县城合一,留10门,全长8里余。汀州古城墙继
承了北方中原的城墙的基本格调,又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的特色,北方古城墙大多建于广阔的平川,四四方方,恢宏壮观;而汀州古城墙则顺
山势而建,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环抱全城,交汇汀江河畔,犹如虎踞龙蟠,恰似“观音挂珠”,诚为天下罕见的人文景观
。青山、绿水、城墙融为一体。“观音挂珠”,观音指的是城中最高处的卧龙山,山上树木茂密,松涛阵阵,曲径幽幽。这是汀州“名山”,
至今每年春节正月,来自汀州八县的群众,成群结对来到卧龙山顶的金沙寺朝拜、祭祀,真是“巍巍卧龙山,浓浓客家情”。抗战期间,国际
友人路易·艾黎在长汀县多次登卧龙山,环游古城墙,漫步汀江畔,感慨地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凤凰,一个是福建长汀
。”
汀州古城墙美则美矣,无奈历经千年,烽火岁月,有的城段已经废毁、荒芜,只能发出历史的吟唱。然而可喜的是,2002年12月,退休
老干部游炳章联络了39位离退休老同志,胸怀壮志,乐于奉献,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倡议发挥民间力量,修复汀州古城墙,成立
了“汀州古城墙文物古迹修复协会”,他们不顾年事已高,广泛发动群众,奔走呼喊,募集资金,并得到杨成武、涂通今等汀籍老将军和海内
外志士仁人的鼎力支持。汀州古城墙的修复工作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从2003年10月18日城墙修复工程开始启动,历时四年,耗资25
1万元,共修复了古城墙1551米、朝天门城楼、涌金城门、东翘舒啸和西倚听松两座烽火台,并开辟了龙潭公园;连同1993年县政府
斥资百万,修复了五通桥至龙潭段古城墙369米和五通城楼、丽春、龙潭烽火台及2002年林春华先生等6人募集善款修复的卧龙山金沙
寺东侧古城墙103米,总共修复了古城墙2023米。
“东翘舒啸”烽火台巍然屹立于卧龙山东侧岭头。它并非今人的杜撰,查清乾隆十七年修的《汀州府志》“卷之首汀州府图”,可知此台原名
“东阁”,元末毁于战火;明郡守唐世涵重修,题以“舒啸”,清代汀州知府王廷抡又重建,取晋陶渊明“登东皋而舒啸”之意,改题额为“
东翘舒啸”,可见年代久远矣。古人名之,大概是站在此台上“大悲大喜,仰天长啸”之意。
沿“东翘舒啸”而下,则是唐代大历年间陈剑刺史迁州时建成的古城门,明洪武四年扩建城楼——朝天门,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楼主体建
立于城门高台之上,层层飞檐,凌空高翥,蔚为壮观。但因历史原因,城楼损毁严重。2006年5月开始,修复协会启动修复,历时近一年
,修葺一新。登上古城楼,俯瞰四周,只见朝天门城楼斜依卧龙山近榜汀江,左与“东翘舒啸”相连,右与“云骧阁”相接,成为古城汀州东
面三个相连相倚的景点,日可纵览半城市井,夜可一睹万家灯火。朝天门1000多年,如此久远的古城门,无论在闽西、在福建、在江南也
不多见。沿着朝天门,再过去就是云骧阁,是古汀州著名的八景之一,城阁合一,阁楼屹立于汀江之滨的龙潭公园上,这里奇石、幽洞、深潭
、古树,云集成景,建有纪念南宋时期长汀县令宋慈(曾任大宋提刑官)的“宋慈亭”,纪念清代名画家上官周的“上官周亭”,还有始建于
清康熙年间奉祀大儒朱熹的“紫阳祠”,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令游客流连忘返。
与“东翘舒啸”相对应,在卧龙山西侧的山脊上,在天津经商的乡贤兰玉魁昆仲五人捐资5万元,重修烽火台,名曰“西倚听松”。与“东翘
舒啸”一东一西,一动一静,一放一隐,谐映成趣,此则为明郡守唐世涵之雅属也。登斯台,不但听到松涛阵阵,而且可眺望对面西山下的建
筑瑰丽的长汀火车站,条条巨龙翻山越岭,奔弛来回,还可看到宽阔壮观的龙长高速公路连接线,同样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修复中的汀州古城墙,确实美丽壮观,游客们到此一游,不虚此行。难怪长汀县能跻身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县城旅游网等单位组织征

在明清时称汀州府,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归化、上杭、武平、永定八县属之。唐置汀州时,以抚州、福州开山峒置州。所以江西临川、吉安、赣州、粤北以东、福建延平以西、龙岩以北、建宁、邵武以南的地区故称汀州;为此不限于长汀等八县地也。长汀:位于福建西部汀江上游,是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晋代置新罗县于长汀初辖境相当于唐之汀州,故从盛唐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亦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三元阁、唐代大历四年(公元769年)修建的古城墙、独特罕见的唐宋“双阴塔”、古井;还有革命遗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央红军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和刘少奇旧居——水东街204号。所有这些,足以使人领略汀州古城的历史风采,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之一”。 汀,水边之平地也,汀州,水草绿茵之地,寓意丰华茂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誉满全球,汀州文化乃中华文化重中之重,浙西南山区沟壑纵横、山重水阻,汀州人远离市嚣,绿色的摇篮依然传承古中原的千年文明。汀州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客家人,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先世居黄河流域,浙江省云和县黄氏仍然沿用“江夏郡”(湖北江夏县)堂号。西晋末年、唐代后期,他们因战乱大批南下。12世纪70年代,南宋灭亡,又迁至赣、闽、粤等地,并有远渡南洋,飘洋过海,踏上了欧美大地。在这场绵延千年、波澜壮阔的大迁移中,大批先民迁入福建汀州定居。明末清初,浙西南山区处州,由于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当地官府到“地窄人稠”、“生齿日繁”的闽汀州府各县招徕大批乡民前来开山植靛(染料),“靛青山”村名在云和留用自今。康熙至乾隆年间,长汀、上杭、宁化等县贫困农民掀起了移民浙西南山区的大潮,尔后,移民并非为植靛,多为开创基业。至乾隆四十一年,浙南山区的汀州人及其后裔大约有23万,浙西山区则有近10万人,在云和、遂昌、宣平、汤溪等县,他们的人口接近或超过了本地人口,形成了人口重建。至今在丽水市的遂昌、云和、松阳、龙泉等县还有众多乡民操汀州口音,称为“汀州腔”,至今仍保留汀州风俗。据人口普查资料,现丽水市约有“汀州人”数十万之众,30多个姓氏,分布较广,以紧水滩库区大源、赤石、库北及朱村一带居多,原龙泉溪北岸的牛头山周围一带尤为集中。估计国内“汀州人”总数在丽水语系人数的10倍以上。数百年前,闽西移民在浙南山区再造了一个汀州。闽“汀州府”早已解体,然而千里之外浙江,人们依然执着呼唤着“汀州人”那温馨而亲切的名字。汉语方言之一的“汀州腔”,依然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汀州文化有其区别于处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征。有着更加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云和县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距今仅500余年,而汀州人能从唐、宋开始持续本身文化。有史可查,云和黄氏在唐季昭宗(888)时,就有峭山公官为“奎章内阁郎”,以文字记录当年的文化和传统,并延续至今。大南山村清光绪三十年《五桂堂涂氏家谱》记载:南宋武宗丁未年(1302),六郎公偕三子臻游寓于长汀福寿坊,后光桂公迁浙江处州龙门大南山定居,世祖皆通韵律。其独特的汀州风情唢呐一直传承至今。有着博大的中原文化传承。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生活传统主要集中在服装、灶台、山歌等文化,相对较为“小气”。而汀州人群体庞大,传统文化的气势宏伟博大,品位较高,如功名文化、宗祠文化、婚嫁文化、祭祀文化等。云和《黄氏宗谱》记载:“宋徽宗辛丑科,有三兄弟,状元辅彦、榜眼辅平、探花辅正共登科甲,宋太平八年(984)黄氏共登进士十九名。”有朝臣赞诗,足见其壮观:“黄河曾现几番清,未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点三名,奎星昨夜朝金阙,皂盖今朝拥帝京,胜似状元前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汀州宗祠文化有着“博大”的显著特点,位于上杭稔田镇石牌村的黄氏宗祠,为云和黄氏之祖,虽隔千山万水,从康熙年至今,时常有黄氏代表人前往祭祖,那里每年的祭祀日,规模宏大,可达20万元人。在云和南洞黄氏宗祠,2007年清醮大祭时,30余桌宗亲一同拜祭。汀州风情唢呐曲牌中,“将军令”、“杀牲调”等曲牌,明显保留了中原艺术的特点,高亢壮烈。汀州文化显著的优点,不仅激励了汀州人本身的创业创新,而且深远地影响了处州本土居民的文化习俗,其别具风格的民俗文化和勤劳质朴的创业精神,已经成为处州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正是:岸芷汀兰瓯江水,披星戴月异乡人,悠悠琴韵留千古,赫赫丰碑勒忠魂。

汀州事件
1930年6月上旬,李立三领导的党中央专门委派中央特派员涂振农赴汀州,向红四军前委传达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此时,毛泽东正在长汀县南阳(现归上杭县管)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总结闽西的分田经验。于是,毛泽东与红四军前委委员,闽西特委的领导赶赴汀州,于6月13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即“汀州会议”),红四军一、二、三、四纵队的负责人和闽西特委的领导邓子恢参加了会议。听取涂振农传达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有关决议和文件精神。其主要内容:一是“扩大红军的策略与路线。A、无条件扩大,在八月以前扩充到五十万。B、克服困难:(1)打破群众保守主义,地方观念;(2)打破红军中右倾观念,使同志明了革命高潮已经到来,有人就有给养,有群众就有干部。C、战略与战术:(1)进攻打破游击主义;(2)打硬仗打破逃跑主义;(3)官兵有决心提高作战牺牲的勇气;(4)与群众配合集中力量统一指挥。”二是“红军的编制。(1)原则:以前游击战争时代是短小精悍,现在集中进攻时代是强大充实;(2)用三三制:一军三师、一师三团、一团三营、一营三连、一连三排;(3)一师中除步兵团三个外加教导团、炮兵团、补充团各一个;(4)一连中除步兵三排外加轻机关、重机关各一排;(5)一排中枪三排、大刀梭标各一班。”……十是“中央对四军的批评:四军是存在于群众拥护之中,四军执行了六次大会的政治路线,深入土地革命,发动了广大工农群众。所以,四军是中国红军主力的主力。但四军也有错误,是新右倾主义。(1)否认突然的扩大;(2)逃跑主义,放松了大的敌人,放弃了大城市。”十一是“四军发展路线。总的路线是夺取武汉。头一步要打下吉安,发动赣西割据,再由赣西与八军攻下九江,一面屏蔽武汉,一面胁迫南京。”“汀州会议”根据中央关于当前形势和红军扩编的指示,进行了认真讨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认为整编红军的目的是集中红军主力,由游击战转变为运动战,消灭大一些的敌人,夺取一些中小城镇,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这与李立三冒险主义中央提出的整编红军是为了攻打大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目的完全不一样。
  “汀州会议”对于红军的整编和扩大红军的部署是一致的。闽西、赣南的地方红军必须要有统一领导。在闽西,将长汀、龙岩、上杭、永定、连城五县,各有一团兵力编为闽西红军,而后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军长邓毅刚、政委邓子恢、参谋长邓壹、政治部主任陈正,全军3000余人。在赣西南有红军二、三、四、五团编成的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毛泽覃任政治部主任。后来,根据中央指示改编为红三军,黄公略任军长,蔡会文任政委,全军2000余人。所以,“汀州会议”决定以红四军为基础,混合整编闽西的红十二军和赣西南的红三军。后来,就称为“汀州整编”。
  在汀州整编期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宣布成立了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曾山、李文林、刘士奇、邓子恢、黄公略、彭德怀、王怀、林彪、彭清泉、伍中豪、谭震林、陈毅、段月泉、方志敏、邵式平等17人组成,毛泽东为主席。
汀州置州后,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领辖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境域东接沙县,西接江西于都,东南接龙溪县,西北接江西虔化,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海阳、程乡二县。范围包括现今整个龙岩市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永安等地。
汀州设置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三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生息之地。史载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都城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
三国时属吴建安郡。但闽西尚未有独立的行政建制。自秦设立闽中郡以来的500年间,闽地在缓慢发展,但开发主要在闽北、闽东。这一点,可从东吴建安郡所辖10县有9县在闽北、闽东得到证明。到了西晋,闽南、闽西终于得到开发。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也是闽西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 (《临汀志》)。《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载:唐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三年后,汀州建置完成,取长汀溪名之,是为汀州,这是闽西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州。闽西置州是在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他将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汀州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置的。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由于龙岩县与汀州没有水路相通,而北溪与漳州却有“从郡往来所便”,于是龙岩县改隶漳州。从西晋起与汀州属同一行政区近500年的龙岩,逐步融入闽南民系,闽南文化圈,从此闽西便由汀、漳二州分治。
州名由来
州名为何选用汀州?这里有两种说法。一是字形说:就是说州城的河流朝南方,《临汀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于文为汀。”“州以汀名,盖因南流入海,取以水合汀之意”。”《福建通志·地理·汀州》“或谓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为汀,故名”。还有一种字义说。旧图经云:“水际平沙曰汀。汀是水边的平地,长汀村就是长形水边平地上的村庄。州城设于长汀村,所以称汀州。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三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生息之地。史载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都城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
三国时属吴建安郡。但闽西尚未有独立的行政建制。自秦设立闽中郡以来的500年间,闽地在缓慢发展,但开发主要在闽北、闽东。这一点,可从东吴建安郡所辖10县有9县在闽北、闽东得到证明。到了西晋,闽南、闽西终于得到开发。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也是闽西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 (《临汀志》)。《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载:唐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三年后,汀州建置完成,取长汀溪名之,是为汀州,这是闽西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州。闽西置州是在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他将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汀州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置的。
来自百度百科,回答完毕。

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三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生息之地。史载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都城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
三国时属吴建安郡。但闽西尚未有独立的行政建制。自秦设立闽中郡以来的500年间,闽地在缓慢发展,但开发主要在闽北、闽东。这一点,可从东吴建安郡所辖10县有9县在闽北、闽东得到证明。到了西晋,闽南、闽西终于得到开发。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也是闽西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 (《临汀志》)。《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载:唐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三年后,汀州建置完成,取长汀溪名之,是为汀州,这是闽西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州。闽西置州是在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他将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汀州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置的。
在明清时称汀州府,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归化、上杭、武平、永定八县属之。

《谁能告诉我汀州古城墙的历史?》
答: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闽西老促会会长、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涂通今将军撰写了《中国汀州古城墙修复记》。长汀美哉,最亮丽之处在它那一朵客家历史文化奇葩——始建于唐代的汀州古城墙,全长4119米,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 记载: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十四年(...

《汀州伊面历史溯源》
答:汀州伊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那时的进士伊秉绶,是汀州宁化县人。他在广东惠州和江苏扬州担任知府,以清廉的为官态度和显著的政绩著称。扬州的民众为表彰他的贡献,为他塑造了雕像,供奉在三贤祠中。据说,乾隆皇帝在建造“承恩殿”时,曾下诏群臣书写牌匾,其中伊秉绶的隶书作品因其独特的...

《汀州古城墙的历史》
答:在长汀县城关。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从东坊口大丘头(距城关约5里)迁移至今址,于卧龙山之阳筑土城。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扩城,城墙周长5里余,基宽3丈,高1.8丈,城壕深1.5丈。辟城门六处:东曰“济川”,西曰“秋成”,南曰“颁条”、“鄞江”,东南曰“...

《汀州文庙人文历史》
答:但汀州文庙在历史变迁中也曾遭遇挫折。如1980年的棂星门拆除事件,导致文庙完整性受损。然而,在1995年,当地政府听取民意,决定拆除文化大楼,恢复文庙原貌,重建棂星门,并成立维修理事会,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汀州文庙在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彰显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长汀的地理文貌 历史文化 特色经济?》
答:长汀亦称汀州府,是客家人聚居的第一座府治城市,被誉为“世界客家首府”。长汀还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中国烹饪协会首个颁布的中国客家菜之乡(2004年),享有“福建美食名城”、“红军的故乡”、“红色小上海”的称号 [4]  。长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龙岩汀州古城墙有怎样的魅力?》
答:龙岩汀州古城墙,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首先,龙岩汀州古城墙的历史价值非常高。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座城墙的建设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宋、元...

《汀州是什么意思?》
答:现代化建设让汀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汀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了一大批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另外,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汀州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为福建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浙江汀州腔的历史由来》
答:清代以前浙江省的土地开发,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并不存在成片的空旷地带以俟移民的到来。按照清代人的观点,清代前期的移民运动,是明末清初战乱的产物,主要又是“三藩之乱”的产物。康熙时人指出:“独衢之江(山)、常(山)、开(化)三县,温之永(嘉)、瑞 (安)等五县,处之云(和)、龙(...

《福建省一千年古县,人口超50万,名字很多人读错了吗?》
答:如今,长汀县总人口超50万,其地名非常容易被读错。一 首先,就长汀县的“汀”字,很多人容易误读成(dīng),不过,其正确读音为(tīng)。长汀县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就该地区的历史来说,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

《请教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历史沿革》
答: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长汀县,历为汀州、临汀郡、汀州路、汀州府治所,民国初属汀漳道。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建立了中央苏区第...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