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教案

作者&投稿:答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总第 13   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总第 13 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课件【三篇】》
答: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字与拼音(四)》教案》
答:(4)老师给它戴上四顶不同的小帽子(ōu、óu、ǒu、òu)观察戴在了谁的头上?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挑着读。 3、学习复韵母iu。 (1)看图说一说你认识这个韵母吗?会读它吗?(出示课件:邮票图和复韵母iu) (“邮票”的“邮”发一声就是iu)学生自由练读。 (2)师范读。(先发i,紧接着...

《位置与顺序教案》
答: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位置与顺序教案4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答: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教材,教材根据小朋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案设计?》
答: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1、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2、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
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7—28页。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3、初步培养学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教案范文大全《小明的一天》》
答:一、教材解读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明的一天,理解钟表上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式。教材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便于理解和应用。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钟面的构成,学会用生活经验判断整时和半时。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答:(教师掀开黑板上的纸张,分别有两排树)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生:8棵。师:第二排呢?生:6棵。(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 生:上面有几棵树?下面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 师:你真厉害!还有什么问题? 生:第一棵树的右面有...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
答: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减法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在我给一个班上完一节课后,感到课程设计的并不合理,内容有一点多,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特别的重视,所以整节课都是那么的满,没有一丝空隙。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