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合肥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什么意思? 合肥号称“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全国三大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

作者&投稿:戈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合肥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的英文翻译是什么?不要机器翻译的~

Innovation highland of Great Lakes City

奋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时刻,12月28日,市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会议总结了2012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了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于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开放、奋发进取,加快合肥“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迈出了“新跨越、进十强”的新步伐,翻开了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篇章。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深入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十八大精神贯彻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上,转化为推进合肥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按照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结合市党代会部署和修订后的“十二五”规划,对照“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的要求,以“新跨越、进十强”目标为引领,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在加快发展中扩增量、促转型,在加快转型中谋跨越、促赶超,努力提升“发展指数、幸福指数”,努力提前五年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时不我待,奋进只争朝夕。让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万众一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创造合肥更加美好的明天!

  1. “大湖”指的是生态之湖、人文之湖、融合之湖。

  2. “名城”指的是“六个城”;分别是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全民参与的创业之城、文化浓郁的魅力之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

  3. “创新”指的合肥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4. “高地”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就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吸引更多战略资源、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拥有更新体制机制、赢得更好发展先机的“集聚地”。

合肥,安徽省省会,居皖之中,地处江淮之间,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是正在建设中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是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

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和县级巢湖市(代管),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4大开发区。全市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城市建成区面积416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409万。

扩展资料:

合肥历史文化悠久:

  1. 巢湖流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合肥这座城市已有2200多年历史,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2.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3. 人文底蕴深厚,楚汉相争时期政治家范增、三国名将周瑜、宋代名臣包拯、晚清重臣李鸿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人民解放军上将李克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都是合肥人。

合肥区位条件优越:

  1.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基本涵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近5亿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2. 交通便捷,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内河航运等多式运输于一体,是建设中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3. 合肥高铁南站与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和杭州东站组成“华东四大铁路枢纽站”,随着该站的开通,合肥逐步形成“一横两纵四射”“米”字形的高铁路网布局,3小时内可通达国内诸多重要城市。

  4.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合肥迈入地铁时代。4E级新桥国际机场设计年吞吐能力1200万人次,1500吨级货轮可从合肥新港通江达海,开通了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

合肥科教资源丰富:

  1. 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2.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微型电子计算机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

  3. 现有中科大等高校60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中央驻肥科研机构13家,各类研发机构959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试验室150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进入“千人计划”的海归人才225人,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86名,各类科技人员70多万。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评价,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中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4. 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现在,合肥正在大力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食品创新研究院、安大绿色发展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热物理所合肥先进能源装备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中央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迈进。

  5. 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试点、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等。

合肥产业特色鲜明:

  1. 现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拥有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一大批重点产业,是全国最大的家电城,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拥有江淮、安凯、长安等知名自主汽车品牌。

  2. 近年来,新型平板显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确立在全国先发优势,集成电路、燃气轮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与装备、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正在形成新的突破。

  3.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85亿元、增长13.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186家,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十强”。

合肥充满开放活力:

  1. 大力弘扬“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先后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与美国哥伦布等国外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2. 目前,已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肥投资发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40家。已建或正在建设“四港”(水运港、国际内陆港、航空港、跨境电子商务港)、“三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一中心”(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等八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延入欧、国际货运航班直达欧美。

  3. 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积极参加长三角大通关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发展,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不断提升产业承接、市场融合、体制接轨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努力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

合肥环境宜居宜业:

  1. 合肥坐拥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巢湖,城湖共生、产城一体、生态宜居,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和“国家森林城市”,多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6.8%,是全国唯一城区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2. 2014年7月,巢湖流域获批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持续开展“效能革命”,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是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多次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三次捧得“长安杯”。

  3. “十二五”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合肥市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创新城市”“森林城市”“平安城市”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4. 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大多从“十五”末的第17位、18位,提升至前10位,或接近前10位。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4.3亿元,增长9.8%;完成财政收入1114.11亿元,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4.85亿元,增长7.6%;规上工业增加值2269.13亿元,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6501.17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5.70亿元,增长12%。

  5.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肥市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树立新标杆、谋求新跨越,努力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五大发展行动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努力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资料:南方网-合肥



大湖名城:

合肥,因水得名,因水而兴。这也是国内外许多城市能够发展好的共有特点。合肥是全国唯一独立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并可通江达海。2011年,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关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构想,“大湖与名城共生”的理念,自那时起已经渐入人心。

创新高地:

创新,是建设“大湖名城”最重要的引擎、不竭动力和永恒主题,需要把合肥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高地,既是标杆和水准的生动展示,又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追求。

1982年,合肥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十二五”以来,合肥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十强”: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1%,居省会城市第3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居第4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第7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居第7位;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44.46亿元,增长19.9%,居第8位。

创新引领之下,合肥经济发展后劲很足。据统计,1978年至2017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由12.58亿元增至7213.45亿元,财政收入由3.69亿元增至1251.15亿元。

扩展资料: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 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4个开发区 ,城市建成区面积428平方公里  。

合肥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大湖名城

人民网-合肥:创新之风正盛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地处合肥,因水得名,因水而兴。这也是国内外许多城市能够发展好的共有特点。合肥是全国唯一独立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并可通江达海。

2011年,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关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构想,“大湖与名城共生”的理念,自那时起已经渐入人心。‘名城’绝不是泛泛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好‘六个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对“名城”进行了定位。

“六个城”,即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全民参与的创业之城、文化浓郁的魅力之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创新,是建设“大湖名城”最重要的引擎、不竭动力和永恒主题,需要把合肥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高地,既是标杆和水准的生动展示,又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追求。吴存荣说,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就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吸引更多战略资源、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拥有更新体制机制、赢得更好发展先机的“集聚地”。

扩展资料

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中国的花园城市,科教之城。
合肥―中国四大科教之城之一,国家级实验室就有12个,仅次于首都北京。
合肥―有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逍遥津遗址,包公祠,李鸿章故居等。
最后,我们要深层的去剖析合肥这座城市,在这些光鲜的外衣之下,合肥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

省内民众有一个说法:合肥―集全省之力,肥省会一城。

我认为这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拿江苏省的十三妹宿迁市的GDP放到安徽省能排到前三,这是什么样的差距,我想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安徽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为何除合肥之外,其他15个兄弟城市存在感特别低?特别是皖北兄弟城市更是被别人称为贫穷的代表?拿宿州市来说,宿州四县一区,其中四个县均为国家贫困县。那么安徽省是不是集全省之力发展合肥了呢?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我敢确定的是,安徽是大力发展合肥,重点发展合肥,优先发展合肥。

那么合肥在安徽的百般宠爱之下究竟发展的如何呢?前面我们也讲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花园城市,科教之都……这些都是合肥的城市名片。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名片背后的合肥。(简单介绍)

首先交通:合肥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像金寨路这样的主干道,在上下班的时候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虽然截止到2017年合肥已经开通两条轨道交通(地铁),但是依然无法彻底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房价:合肥房价是安徽房价之最,在长三角城市圈中处于苏州和无锡之间,而且远高于无锡,仅次于苏州。但是我们要知道江苏的苏锡常是准一线城市的标准,而合肥虽为省会,却是二三线城市的标准,无论从工资水平,还是从生活消费水平来说,合肥的房价严重失调。

消费:我2012年去过合肥,在合肥大学城那边(合工大新校区)。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就普通理发店,理个发,我记得好像是20,一碗淮南牛肉汤10块,小旅馆一晚80。要知道,这是五年前学生消费的地方,还不是市里商业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湖名城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地处合肥,因水得名,因水而兴。这也是国内外许多城市能够发展好的共有特点。合肥是全国唯一独立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并可通江达海。

2011年,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关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构想,“大湖与名城共生”的理念,自那时起已经渐入人心。
‘名城’绝不是泛泛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好‘六个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对“名城”进行了定位。

“六个城”,即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全民参与的创业之城、文化浓郁的魅力之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
创新,是建设“大湖名城”最重要的引擎、不竭动力和永恒主题,需要把合肥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高地,既是标杆和水准的生动展示,又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追求。吴存荣说,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就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吸引更多战略资源、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拥有更新体制机制、赢得更好发展先机的“集聚地”。 

拓展资料: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1]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参考链接:合肥-百度百科



[合肥名片】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合肥,因水得名,因水而兴。这也是国内外许多城市能够发展好的共有特点。合肥是全国唯一独立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并可通江达海。
2011年,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关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构想,“大湖与名城共生”的理念,自那时起已经渐入人心。
今年2月17日-19日,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确定了合肥未来发展的这一新目标。
大湖,生态之湖、人文之湖、融合之湖。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巢湖,使之成为景色秀美的生态之湖、传承历史的人文之湖、走向世界的融合之湖,这是合肥成为名城的最重要基础和最大魅力所在。
“‘名城’绝不是泛泛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好‘六个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对“名城”进行了定位。“六个城”,即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全民参与的创业之城、文化浓郁的魅力之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
创新,是建设“大湖名城”最重要的引擎、不竭动力和永恒主题,需要把合肥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高地,既是标杆和水准的生动展示,又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追求。吴存荣说,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就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吸引更多战略资源、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拥有更新体制机制、赢得更好发展先机的“集聚地”。

《合肥郁金香花海在哪里》
答:合肥郁金香花海在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位于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中涌现出的知名景点。晨刊讯1月1日上午,记者在合巢经开区首届“森林氧吧杯”越野长跑活动现场获悉,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继刚刚喜获“最具潜力旅游度假目的地”称号后,又正式获批国家4A级景区...

《合肥高新区是属于什么区 合肥高新区在哪里》
答: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下文是关于“合肥高新区是属于什么区”和“蜀山区相关情况”的...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啊?》
答:很不错,学校坐落于拥有“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之称的合肥市核心区域,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区位优势明显。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对毕业生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招生就业处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每年举办两场以上招聘会。学院师资...

《合肥师范学院是二本还是一本》
答: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二、办学规模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纸质图书120.2万册。校内建有中国南方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设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合肥师范学院开学时间2023》
答:院校专业: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

《2022年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有哪些报考条件?》
答:合肥师范学院坐落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的报考条件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院校简介: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

《紧急求助,“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
答:会议总结了2012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了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于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开放、奋发进取,加快合肥“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即...

《合肥师范学院是几本?几本?》
答:合肥师范是二本院校;合肥师范学院属于一本还是二本,通过近年合肥师范学院在各地录取批次得知: 合肥师范学院在安徽省为第一批次录取,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合肥师范学院是一本大学;而在安徽、河南、江西、陕西、山西等省是第二批次招所以又可以说合肥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合肥工业大学的主校区是哪个校区》
答:合肥工业大学,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江淮枢纽名城合肥市,创建于1945 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111计划高校,首批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共建,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学校总面积达5000余亩,在...

《急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请发至45064345@qq.com...》
答:什么样的名片,是合肥独家资源与特色?“在区划调整之后,我们找到一点:合肥成为全国唯一独拥五大淡水湖的省会城市。”吴存荣说,合肥的资源禀赋,最大的“卖点”就是“巢湖”与“创新”。合肥要打造高辨识度城市名片 找到合肥的最强“卖点”,吴存荣说,合肥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中,要主动寻求...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