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综合知识考试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常识,公文写作,...

作者&投稿:仲长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寻找一些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常识、公文写作、科技人文的知识!考试用.......~

这个2010年考试用时事政治半月谈了望资料有没有用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011)--2010年11月1日更新
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2010年10月;《半月评论》更新2010年第20期;《了望时评》更新2010年第43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2010年第20期;101个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资料主题,新增十七届五中全会专期更新。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内容分为“时事政治备考学习方法汇总”附录,以及“时政阅览部分”、“半月谈重大时事及小测试”、“时政测试部分”、“半月评论”、“了望时评”、“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时政热点精选”、“历年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事记”九部分,计80000多字、2000多道测试题。
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的下载地址

可以看看公务员考试书,有专门的综合能力测试,内容都包括了,没必要单独针对一个领域去研究,那样需要太长时间了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改革开放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

  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革命虽然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却是对旧体制、旧机制的根本变革.改革必然会引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必然会触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调整.正是从改革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角度,我们才将其称之为一场革命.

  正是由于我们党举起了改革开放这面伟大旗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所以才逐步引导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向全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在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从商鞅变法到戊戌维新,各种改革可谓不绝如缕.20世纪80年代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试验.但是,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真正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并在短短三十多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伟大成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所指出的,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不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样,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而超越历史阶段,同样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两种情况都要通过调整和改革来解决.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特殊国情的决定,我国的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从总体上基本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是,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也会形成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不适应就有矛盾,有矛盾就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调整和变革,使之更加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开放与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开放也就是改革,是对传统自我封闭体制的改革.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等各个领域,各国的社会再生产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适应对外开放的新趋势.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制度,它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条件,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内在要求.

  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时期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中国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国力程度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

  中国在30年时间内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社会才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

  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实惠有目共睹.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 209407亿元,年均增长超过9%;二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四位;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四是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五是工业持续快速增长,1979-2006年工业年均增长超过11%,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六是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七是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八是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九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78-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175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3587元;十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来自各个方面的一次次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使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归根结底,就在于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大解放和大提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绩。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30年来,我国GDP约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跃至世界第四。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根据马克思原理,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先谈谈改革的必然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任何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又称为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需要变更或者已经部分变更时又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所谓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理论是解释一切改革和革命,一句话是解释一切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科学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有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拿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将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解决了束缚农村

从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的时代,地球村”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趋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孤芳自赏和自我封闭只会导致自己的落后,只有那些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在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交往中学习提高的国家,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中国加入WTO,吸收先进市场经济经验,及最近刚刚闭幕的奥运会

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与外因是相对的,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内外因的方法论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重视内因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在国内我们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进行改革开放,因为它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保证独立民主的必要条件。它是国家发展的内因。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大要求,我们要更好融入世界中,参与世界竞争,才能获得长远的经济利益,谋求长远的发展。对外开放是我们发展的外因,因此我们要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联系起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首先,基本解释一下马科斯主义的基本原理。
然后,阐述一下马克思在我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指导作用
然后,阐述一下新时期新环境下,我国面临哪些问题,遇到哪些困难。
然后,写一下,在这些问题,在这些困难面前,怎么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在新的时期我们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如下:1、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在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基础上,站在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前沿,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破解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2、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密切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要...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
答: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代表大垄断资本利益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及其政策在经济发达国家兴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和消费失衡、资本和劳动对立、财富和收入分配分化。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框架和分析方法下能够被科学地解释和说明。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引领当代...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
答: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的联系,双向互动。 “回归”在新世纪的特殊需求。退回到主是坚持和深化学习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的创作,“创新”为主题的服务是很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主要是中国。不成功的和取得的成就,中国的改革和开放的苏联模式,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的真理。一个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

《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请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
答:2、其次,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答: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

《急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观点,对历史实事或当前国内外实...》
答: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必由之路是什么》
答:社会、文化、现实和实践等特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的路线、战略和策略的过程。它所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问题,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不同时期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答: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论述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 ...》
答: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中国为何能实现伟大的历史飞越?》
答: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