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作者&投稿:进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跟中国的饮食习惯和食品安全什么关系?

关于“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以下观点被53人点赞、并有26个交流讨论:

近十多年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对于生活方式的注意和健康理念的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在中国,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增长的势头更猛。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总体上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有关系的。而久坐对于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但影响颈椎、腰椎等骨骼系统,也影响心脑血管系统,会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会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在中国人终于解决了1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的饮食迅速的从能量不足的状态,转化到了能量过剩的状态,而摄入过多的能量,随之而来的就是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中国的烟民的总量和比例都是非常高的,而吸烟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至于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会危害大众的健康,但是食品安全危害大众健康的方式是不是通过心脑血管疾病,目前还缺乏大量的证据支持。

2、精彩回答:

因为人类在l980年就爆发瘟疫流感了,现在人类或动物都是带有流感病毒的,由于长期被病毒感染,身体个各器官衰竭,血液也感染了,现在一年比一年多各种各样的疾病,都是与病毒感染有关。

3、精彩回答:

因为中国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处于高发期,“三高”和抽烟”是心脑血管疾病公认的危险因素,而且中国人“三高”的知晓率低、治疗率更低、达标率非常低,加上抽烟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所以中国才有这么多的心脑血管疾病。

4、精彩回答:

1、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大爆发,三者相加总人数超过5亿人,约占成年人得一半以上,这些疾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期疾病。2、高盐、高油脂的饮食习惯,造成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血液粘稠,加速血栓形成。3、由于大家都在拼命赚钱,没时间运动也懒得运动;开车、坐班,每天坐着时间超过10小时。4、精神压力大、焦虑、脾气暴躁、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血管硬化。5、肉吃的多、蔬菜吃得少、主食吃得太精细,膳食纤维摄入少,导致三高出现。6、最重要的一点是:健康意识有待提高,每年定期体检、积极用药的比率还不高。最近阜外医院的专家在全国搞一次高血压调查发现:66%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血压达标率仅5%。7、抽烟、二手烟、熬夜、喝酒、夜宵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加速血管硬化。

5、精彩回答:

活血通血管泡脚药粉临床疗效总结:1.改善大脑供氧,促进脑细胞的血氧代谢,预防脑衰。2.改善皮肤血氧代谢,皮肤排出毒素,嫩肤。3.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有利于心脏供氧和心肌细胞的血氧代谢。减少心绞痛。4.降低血液粘稠性,降血压,降血脂。5.改善肾动脉供血,提高肾功能,改善男性阳委并有利于前列腺功能的恢复。6.有利于睡眠质量,解除身体的疲劳。7.有利于肠道细胞的血氧代谢,有利于治疗便秘。



右上角立即关注,更多健康内容不再错过,不定期惊喜送给你

“天热又下雨,我为什么会胸闷、头晕?”

“每年一入夏,我的血压就下降不少,时不时可以松口气了?”

夏天到了,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夏季气温高,血压会下降,病情也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不然,盛夏也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有资料显示,进入6月份后,中风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这类病人需当心防范,日常调治依然不能放松。

寻根究底:气温高、出汗多,血液黏稠易诱发疾病

为什么夏季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专家表示,这主要有几大方面的原因。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人体大量排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量随之减少,携带和输送氧的能力也大大下降,致使心脑组织供氧不足,所以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调治预防:避免“情绪中暑”,善用食疗药膳

医生提醒市民,夏季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在坚持规范服用治疗药物的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诱因,才是最好调治预防方案。

【“戒骄戒躁”,避免“情绪中暑”】

天一热,人就容易显得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避免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保持情绪稳定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钠低脂饮食,善用食疗药膳】

夏季饮食要清淡,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和甜食,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同时注意饮食多样化。在日常饮食调理方面,中医非常讲究药食同源,生活中有很多食疗药膳,只要善于科学利用,就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功效。不少中药材具有活血化淤、疏通血管的功效,比如三七粉,可以作为食疗,帮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积极地进行预防和保健。

【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饮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如果尿又少又黄,则表示需补充水分。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白开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有条件可以常喝如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切记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睡眠充足,下午/晚上适量运动】

起居有节,适时运动。起居有序,保证充足睡眠。夏季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就完全不锻炼,但也要适量运动,避开高峰期。高峰期是指早晨6-10时,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可将运动时间安排在较凉爽下午或晚上。

特别提示

空调太冷吹出脑梗,室内外温差不能超过7摄氏度

合理使用空调对预防中风至关重要。老年人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一定要小于7,而且应尽量避免频繁出入空调房。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死。有的高血压患者把空调调到低温睡觉,一晚醒来,就出现了手足无力、语言不清、嘴歪了,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低温导致脑梗死。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饮食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该疾病主要是使人体血管老化、硬化、脆化,但并非不治之症。治疗血管疾病一般采用食疗方法,通过饮食调节保持血管的年轻,防止动脉硬化,从而达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有些事物可以保持血管年轻、有弹性,而有些事物会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疗法。

  1、少食酸。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如长期食用酸性食物,会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及乳酸含量升高,从而加速血管的老化。因此,鱼、肉、蛋等酸性食物要少吃,肥肉、奶油、甜食及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更要少吃。最好多进食粗粮、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2、少摄盐。

食盐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无形中增加了血管壁的压力,长期处于张力过大状态下的血管会加速老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做到清淡饮食。

  3、多喝水。

每天最少喝4杯水。

  4、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专家研究认为,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硬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注意多吃柑橘、枣、花椰菜、红辣椒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5、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可补肾填精,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多吃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6、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

如果膳食中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6、B12,会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补充叶酸对降低冠心病和中风发病率有重要作用。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橘等。

  

7、多食鱼。

因为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的作用。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的功能。

8、多摄入天然抗凝与降脂食物。

摄食此类食物有助减少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类物质如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葡萄、橘子中含少量的水杨酸抗凝物质。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

  

另外,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疗方法外,还需要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能等情况,适量运动,从而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更好的对抗疾病。

还有,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为何中国脑梗越来越多?除了补充叶酸,还需要补充什么呢?》
答:科学研究也发现了,人体每天附加摄入饮食碳水化合物,每300mg都对应的是19%的提早身亡风险性、16%的心脑血管疾病身亡风险与24%的恶性肿瘤身亡风险性。每日附加提升一颗生鸡蛋,全因死亡率上升7%。再来说说2021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成人每星期摄取280-350克多蛋类食品,即每日吃1个蛋。融合...

《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症状。表现。危害。防治。》
答: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血液...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心血管病如何治疗?》
答:发生急性脑中风的人群一般年龄都在50岁左右,这些人普遍都是非常的肥胖,而且特别的爱喝酒。一旦发作如果没有抢救及时的话,人很可能就过去了或者是瘫痪,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注重这个疾病,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不良习惯。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达到3.3亿,要说如何治疗的话,那一定要...

《系统清血栓,高效疏通血管双重保障心脑血管健康》
答:也就是说,中国人比欧美人群更容易患上脑中风。因此中国人应在日常中多注意预防脑中风。说到预防脑中风,不得不提潜藏在血管里的“沉默杀手”血栓。血栓是脑中风和心肌梗死、静脉血栓栓塞症等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99%的血栓没任何症状及感觉,甚至到医院...

《脑梗总是静悄悄的?头部出现3个明显信号,提示血管该去检查了》
答:事实上,造成中国居民死亡的最大病因,并不是大家认为的 “癌症” ,而是心脑血管病!据数据统计, 中国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已经达到了2.7亿人! 最为可怕的是,有将近99%的患者都是突然发病!心脑血管疾病,为何会那么可怕?所谓心脑血管病,顾名思义就是出现在大脑、心脏动脉血管上的疾病,比如 “...

《心血管疾病其实可预防,从哪方面做起?心内科专家给出了六个处方_百度知...》
答:近年来,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高发,且有 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和 并发症多 的特点。据统计,中国每天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9590人,也就是说每10秒就有1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 健康 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病发...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
答:是的,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研究还显示,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

《为何现在血管堵塞的人越来越多,真的与饮食有关吗?》
答:这部分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或植入支架,可避免血管堵塞的发生 。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 健康 知识! 多谢邀请回答,大多数人的血管堵塞,真的与饮食有关。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现今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超过...

《为什么感觉现在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正在年轻化?》
答:嗯是,我观察着周围的人是这样的!以前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居有常,现在的人们物质生活都很丰富,各种食品精细加工,饮食无度,贪食生冷寒凉,熬夜,无一不在耗伤人体脾胃,耗伤人体阳气,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脏受损有可能累及它脏,这就为癌症、心血管病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个...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什么?》
答:研究发现,ATP和腺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胸苷和胞苷是动脉血管内膜的重要营养素,有促进血管壁再生、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泼力金核酸还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系统,促进血栓的软化、溶解和吸收。补充外源性核酸 泼力金核酸 上述作用,均能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好转和康复。2、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