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 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

作者&投稿:蛮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评估~

成果评估属于项目的后评价的组成内容,是指成果经过验收以后,根据项目成果的使用效果,对项目的立项、施工、管理、验收等全部环节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属于项目收尾的管理部分。截至目前,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过程还没有延伸到项目的后评估,只是项目终结以后,将成果资料汇交到指定的专门管理部门即完成了一个项目的周期。
一、项目成果评估的种类和程序
成果评估通常是在项目完成以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对于业主来讲,项目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业主通过对该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找出项目各个环节的不足,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因此,项目成果的评估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果评估一般可分为跟踪评估、实施效果评价和成果影响评估。
(1)跟踪评估 项目开始实施后到项目完成验收之前任何一个时点的评估,主要是考查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调整、设计调整、目标调整等对项目预期效益的作用和影响。
(2)成果评估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所称的项目实施效果评价(project performance audit report),相当于地质调查的成果评估,是在项目完成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项目的评价。通常认为,生产性企业在项目完成以后2年左右,基础设施行业在项目完成以后5年左右,社会基础设施行业可能更长一些。这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成果使用的效果程度、成果使用中的经验教训等。
(3)成果影响评估 是在成果评估报告以后的一种评估,主要评估成果使用以后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
二、项目成果评估的内容
成果评估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立项决策评价 立项决策评价主要是对项目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评价。如项目调研是否具有一定的力度、项目策划是否具有成效、项目是否应该立项并实施、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科学等,其中要害的是调研力度和决策是否科学。
(2)项目实施评价 项目实施评价包括设计、施工、测试、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实施过程好坏的评估。可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持续改进。
(3)运行管理评价 主要是对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物资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等进行评估。如果说项目的施工直接关系到项目质量的话,那么项目的运行管理直接影响费用和项目周期控制问题。
(4)应用效果评价 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最终的目的是提供给需求成果的部门或人使用,同时项目承担单位还应评价内部收益等效益指标。
(5)项目影响评价 主要包括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3个方面的评价。
(6)项目持续性评价 是指项目的投入完成以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能继续,是否还能持续地发展下去,项目业主是否愿意继续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是否具有重复性,即是否可以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开展同类的项目等。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等组织常把项目的可持续性视为其援助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要求对援助项目进行单独的持续性分析和评价。项目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本国政府的政策;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地方参与程度;财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生态因素;其他因素等等。
成果评估一般可以分为以下9个步骤(图7-1)。

图7-1 成果评估的步骤

三、项目成果评估的方法
(1)调查统计预测法 对项目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成果使用以后的综合效果运用预测原理进行评估。通常分为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分析、预测4个阶段,预测是获得评估结论必不可少的阶段。
(2)对比法 是根据项目成果使用以后的前后对比、预测和实际发生值的对比、有无项目的对比等,判断并分析成果使用的综合效果。
(3)逻辑框架法 是美国国际开发署1970年开发出来的一种专门用于项目后评价的方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简称LFA。其基本模式如表7-1所示。
表7-1 LPA的基本模式


甘华鸣在《项目管理》一书中,以某农业项目为例,说明了项目的前提条件与目标层次之间的因果关系(图7-2)。

图7-2 某农业项目的假定条件

(4)专家评审与使用者的评价相结合 目前,地质调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后,进行原本档案归档和成果报告汇交后,一般可以公开使用和借阅。然而,每年有多少使用者,使用者对成果和原始资料给予如何评价,还需要我们成果管理部门认真分析和思考,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行及时跟踪,以便指导今后的立项与计划管理。例如,澳大利亚地质调查管理部门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他们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水工环地质评价工作成果完成后,对使用者在借阅资料的同时,发放评价表,要求使用者对成果及原始资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成果管理部门定期对使用者评价进行分析和整理,对质量较差的地质成果的主要责任者,将限制他们从事地质工作的机会,或者从事次要的工作,他们也将失去提升的机会;对于很少有人过问的地质成果,负责立项和规划的部门就要认真研究和思考,及时调整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5)成果引用率统计与分析 借鉴科技期刊评比办法,对成果引用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用取得的成果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减少人为因素,减少管理成本,增加成果管理对项目立项与实施的指导作用。
(6)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制定相关标准及管理程序 上述措施只是设想,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有必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或者将现有的质量体系加以改进,把成果跟踪管理纳入到现有地调项目管理中,制定成果跟踪的时间、方法、程序和标准,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使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更加主动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的含义
广义上,地质调查成果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地质方法和手段,由专门的地质技术人员对客观地质体取得的认识。在社会经济的应用当中,地质成果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阶段性或最终的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
在上述的成果定义中,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1)地质调查成果是在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不同的客观地质体,需要不同的地质理论,地质理论与客观地质体相一致。如在岩浆岩区开展地质工作,必须运用岩浆岩地质学理论指导地质工作。
(2)运用一定的地质方法和手段。不同的地质工作、不同的地质工作阶段需要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如地质填图、钻探、物探、化探等。
(3)地质工作的对象是客观地质体。这个客观地质体主要是指地球上的客观地质体,因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原料仍然来源于地球。但是天体地质学也可以对诸如月球、火星等其他天体上的地质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取得地质成果。
(4)地质调查成果是由专门的地质技术人员取得的。说明地质工作是一种研究工作,需要专门的技能和理论。
(5)地质调查成果是一种信息“产品”,是用报告、图表、数据、实物、模型等综合表达方法描述对客观地质体的认识,并提出对客观地质体的评价,包括客观地质体位置、数量与质量、价值、成因、规律和运动等。
地质调查成果是地质成果的主体成果,地质调查成果大多数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成果。以项目形式取得的成果就是地质调查项目成果。
二、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的特征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属于科技成果,它既有科技成果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性。科技成果是指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试验研究、调查考察取得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结果,包括研究课题结束,已取得的最后结果,研究课题虽未全部结束,但已取得的可以独立应用或具有一定学术意义的阶段性成果。研究工作的一般工作进展不属于阶段性成果。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信息性。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资料是一种信息“产品”,通过地质调查活动,获得对客观地质体的认识和了解,提交反映客观地质体情况和矿产储量的地质调查报告,通常用文字、图表、影像、数据来表达,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实物资料。
(2)述实性。地质调查成果是按地质调查的规则取得的对客观地质体的认识,这种认识是调查取得的,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有推测的成分,也是按照允许的规则所作的主观判断。例如,经过地质调查查明了一条断层的倾向、走向、规模及断层的性质,并对其活动性质作出的评价,都是客观存在的,经验证查实的,具备一定的精度和准确性,可以用于国民经济规划和建设的地质依据。
(3)地质调查成果产出的周期长。地质调查活动以地质调查项目为单元进行,一个地质调查项目从开始立项到最终提交地质调查报告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有的勘查项目,从普查到勘探甚至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是阶段性成果还是最终成果的产出,都不是在短期内所能完成的。
(4)地质调查成果既有使用价值,又具有潜在价值。有效的地质调查成果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地质调查成果的使用价值。地质调查成果中的各种地质资料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来讲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则是一种潜在的使用价值,会在以后的矿产开采中得到体现。
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地质调查活动既然是生产与科研的统一,其劳动也是科研的一部分,劳动的耗费凝结在地质调查成果中,形成地质调查成果的价值。
(5)地质调查成果的公益属性与排他性。从地质调查成果的经济属性来讲,公益的地质调查工作由政府投资进行,其成果无偿向社会公众提供使用,为政府规划决策和商业投资提供基础依据。而商业地质勘查成果则具有排他性,其成果往往表现为矿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和勘查评价报告,在经济活动中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参与投资、转让等商业运作。
三、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的表达形式与内容
1.表达形式
如上所述,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是一种信息产品,与工农业产品和一般的信息产品不同。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其本质是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对认知的客观地质体的形体、成分、规律、成因的表达,其目的是将取得的认知应用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因此,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它既包括项目完成后提交的成果报告、矿产资源量、科研成果、相关软件和技术方法,也包括了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原始资料。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一般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1)纸介质为载体的成果报告。目前仍然是地质调查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如各类地质调查评价报告、专题报告、各类图件表格、照片、影像、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等。
(2)计算机为载体的成果报告。包括纸介质的成果报告直接转化成的各类电子文档、数据库,平面的、立体的、动画的模拟、演示系统,计算软件等。
(3)实物资料。如需要保存的岩(矿)心、样品、标本等。
(4)原始资料。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取得的原始记录、原始数据、原始图件等。原始资料是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形成了可提供社会使用的成果形式。
2.成果分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立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成果管理的新体系,实现对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共享和转化,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制定了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将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分为4类:
(1)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
(2)应用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
(3)技术开发类科技成果;
(4)软科学类科技成果。
在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中,没有对上述4种成果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天津市科委2001年制定的科技成果管理细则,将科技成果划分为3类,可以借鉴。
(1)理论成果
指阐明某一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在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
(2)应用技术成果
1)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矿产新品种以及计量、标准、科技信息、环境科学等研究成果。
2)科技成果在应用推广、转化过程中取得新的进展、创造或与之配套的科技成果(包括工艺技术、检测方法等)。
3)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取得的科技成果。
(3)软科学研究成果
为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对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直接应用的研究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按项目性质分为3类:
(1)地质调查评价类报告(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其中包括:
1)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说明书及地质图;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
3)水文地质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
4)环境地质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
5)地球物理调查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
6)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
7)航空物探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
8)航空遥感摄影成果报告及有关图片;
9)遥感地质解译成果报告及有关图件;
10)地质调查科技项目成果报告;
11)矿产勘查报告。
(2)技术方法类报告(包括物探、化探、钻探工艺、遥感技术、实验测试、信息技术等)。其中包括:
1)实验测试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流程;
2)物探、化探新方法;
3)地质施工新方法或新工艺;
4)消化、吸收或引进新技术研究的新成果;
5)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3)研究类报告(包括基础研究、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库建设、重大项目预研究等)。其中包括:
1)地质调查科技信息;
2)地质调查管理科学;
3)为政府决策和规划部署进行的战略研究;
4)地质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宏观研究等。
上述成果内容侧重于成果的表达,或者说侧重于可以提供用户使用的成果形式,而将原始资料作为科技档案的管理内容,归入了地质资料的内容。实际上,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认识取得的客观、公正、科学的数据,经过整理加工以后直接提供社会使用,而这些数据恰恰存在于原始资料当中。因此,对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原始资料的对待方式和管理形式。

一、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的含义

经济效果,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是指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地质成果同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之间的比例关系。投入少,产出多即取得的地质找矿成果好,经济效果就高;反之经济效果就低。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就是指运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对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地质成果和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来考察、分析和衡量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的管理活动。

地质调查工作与国民经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不同,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地质调查工作是国家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处于超前期的位置,而且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探索性强、流动性大和地质成果(产品)的不确定性,地质成果难以用数值进行量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应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地质调查项目投入是国家的财政资金。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长远发展规划对地质工作的需要,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矿产资源储备、战略性的矿产资源等来安排的财政资金,每一个地质项目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都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任务目标和地质设计方案进行事先预计的,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地质调查项目的投入不能进行比较。

其次,项目投资风险大,地质调查成果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地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们认识地质规律的局限性,地质调查项目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风险。

第三,地质调查成果是一种提供给国家和社会使用的信息载体(产品),地质成果的占有者和使用者是国家和社会。地质成果报告是信息的载体不能直接为物质生产部门所使用,即使能够为物质生产部门使用还要做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如普查、勘探等)。只能用定性的指标而不能用定量指标来表达地质调查成果的价值量。因此,地质成果只能提交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由于地质工作规律的特殊性,地质规律的客观性、地质成果(产品)的不确定性,它与一般其他物质生产部门项目有所不同,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目前,在我国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还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因此,评价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只能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用定性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和从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支出的角度来衡量地质调查项目的经济效果。

对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可从3个层次上进行。第一要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进行经济效果评价,因地质成果用价值量指标衡量有一定难度,目前多数用定性指标考核;第二个层次要从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角度来进行经济效果评价,主要依据应是任务书中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第三要从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的角度来考核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依据应是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情况、项目经费结余等几项指标来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二、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

1.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经济效果评价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评价,也可称为“项目目标评价”。评定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时的目的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国家、社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地质成果的应用情况,应用的结果如何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和社会对地质成果的认可程度,地质成果的社会影响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如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等。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中已明确了地质调查项目的任务目标、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控制数以及取得的预期成果。因此,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果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完成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实际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项目目标的指标应在项目立项时就确定了,一般包括宏观目标,即对地区、行业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影响和作用。

2.根据项目设计预算执行情况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经济效果既然是地质调查工作耗费与劳动所得的比例关系,那么,衡量经济效果的尺度就是劳动消耗的投入量同地质成果的产出量之比,它可以用“调查成本”或“储量成本”来近似地反映地质调查的投入量与实物产出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基础地质调查经济效果 如: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2)矿产资源评价经济效果: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3.从项目工作单位的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主要是从工作单位地质调查项目劳动消耗方面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1)反映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2)反映物化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3)反映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它反映实现的货币工作量所占用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的比例关系,其中:

a.固定资产利用率,包括: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b.流动资金利用率,包括: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三、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知识

对项目进行后评价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通过实践,有一整套比较系统完整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工作程序。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在项目管理评价方面的有关基本知识,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的评价有借鉴作用。

1.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1)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项目后评价是对已完成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项目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评估的主要区别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没有太大区别,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评价的时点不同,目的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也存在一些区别。前期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效益,以确定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并可行。后评价则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总结项目的准备、实施、完工和运营,并通过预测对项目的未来进行新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改进决策和管理服务。所以,后评价要同时进行项目的回顾总结和前景预测。

前期评估的重要判别标准是投资者要求获得的收益率或基准收益率(社会折现率),而后评价的判别标准则重点是前评估的结论,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这就是后评价与前期评估的主要区别。

2.项目后评价的项目分类

项目后评价是以项目前期所确定的目标和各方面指标与项目实际实施的结果之间的对比为基础的。因此,项目后评价的内容范围和项目分类大体上与前评估的范围和分类相同。

项目后评价的范围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和机构发展等4个方面。国外评价项目的分类一般是按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和创造效益的资金来源划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生产类:如工业和农业。此类项目一般有直接的物质产品产出,通过投入产生并增加产出,其产出可提供更多的税收和财务收入,为社会提供直接的积累。当然,农业是与工业有所不同的生产行业,不少国家把农业另作一类,即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水利灌溉等。

(2)基础设施类:如能源、交通、通讯等行业。此类项目为生产类行业提供生产所必需的服务和条件,一般没有直接的产品产出。这类项目主要依靠社会生产的积累来投入,项目评价的要点是项目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影响的效果。这类投入主要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来确定。地质调查项目应该属于此类评价。

(3)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类: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社会服务和福利事业、环境保护、人员培训和技能开发等。这类项目由社会的公共积累来开支,一般以生产行业无直接的服务关系,为社会税收的花费行业。一些国家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社会最重要、最根本的投入,这类项目的效益和影响最大最深远,也有单独作为一类项目进行评价的。

3.项目后评估的基本内容

(1)项目目标评价

评定项目的目的和目标的实现程度,是项目后评价所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项目后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完成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实际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项目目标的指标应在项目立项时就确定了,一般包括宏观目标,即对地区、行业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影响和作用。有些项目原定的目标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如政策性变化或市场变化等,项目后评价要给予重新分析和评价。

(2)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项目的过程评价应对照立项评估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所预计的情况和实际执行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别,分析原因。过程评价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项目的立项、准备和评估;

②项目内容和建设规模;

③工程进度和实施情况;

④配套设施和服务条件;

⑤受益者范围及其反映;

⑥项目的管理和机制;

⑦财务执行情况。

(3)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的效益评价即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其评价的主要内容与项目前评估无大的差别,主要分析指标还是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贷款偿还期等项目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指标。但项目后评价时有以下几点需要加以说明。

①项目前评估采用的是预测值,项目后评价则对已发生的财务现金流量和经济流量采用实际值。并按统计学原理加以处理;对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流量作出新的预测。

②当财务现金流量来自财务报表时,对应收而未收到的债权和非货币资金都不可计入现金流入,只有实际收到时才作为现金流入;同理,应付而实际未付的债务资金不能计为现金流出,只有实际支付时才作为现金流出。必要时,要对实际财务数据作出调整。

③实际发生的财务会计数据都含有物价通货膨胀的因素,而通常采用的盈余能力指标是不含通货膨胀水分的。因此,对项目后评价采用的财务数据要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以实现前后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的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a.经济影响评价 主要分析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所属行业和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方面的影响。经济影响评价要注意项目效益评价中的经济分析区别开来,以免重复计算。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分配、就业、国内资源成本、技术进步等。由于经济影响评价的部分因素难以量化,一般只能作定性分析,一些国家和组织把这部分内容并入社会影响评价范畴。

b.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各国环保法的规定细则不尽相同,评价的内容也有区别。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包括项目的污染控制、地区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

c.社会影响评价 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在社会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的一种分析,重点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和社区的影响。社会影响评价一般包括贫困、平等、参与、妇女和持续性等内容。

(5)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持续性评价是指在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完成以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能继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接受投资的项目业主是否愿意并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去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即是否可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建设同类项目。

项目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本国政府的政策;管理、组织和地方参与;财务因素;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和生态因素;外部因素等。

4.项目后评价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项目后评价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项目可持续分析和综合分析评价等。项目后评价的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指项目的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或国民经济评价),其主要原理与项目前评估一样,只是评价的目的和数据取值不同。项目前评估以预测数据为基础,后评价以实际发生数为依据。

(1)项目后评价的财务分析

项目后评价的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指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清偿能力分析在后评价阶段主要用于鉴别项目是否具有财务上的持续能力。评价者可从项目的损益与利润分配和资产负债表中考查负债资产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重要的工作是按项目的实际偿还能力来计算借款的偿还期。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用来评价项目的持续性,后评价时项目的投资、开工时间和建设期已经确定,因此,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对成本和销售收入两个因素分析。

(2)项目后评价的经济分析

后评价中的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或地区的整体角度考查项目的费用和效益,采用国际市场价格、价格转换系数、实际汇率和贴现率等参数对后评价时点以前各年度项目实际发生的效益和费用加以核实,并对后评价时点以后的效益和费用进行重新预测,计算出主要评价指标,即经济内部收益率。它的作用在于:与前评估的结论相比较,分析项目的决策质量;以实际的数据和更现实的预测数据对项目的效益作出评价,以指明项目的持续性和重复性的可能性。

(3)经济效益评价的对比指标

1)项目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指标

项目后评价效益分析一般应对比项目前后和无项目的主要指标,用以分析原因。主要指标如表5-1。表中“前评估预测值”为项目前期评估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数据;“后评价计算值”是以实际发生值为基础,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而得到的数据;“无项目假定预测值”可取项目前期的有无对比数据,或“参照区”的数据。为了使不同时点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号所标的后评价时点的总投资值、成本和销售收入通常可以前评估时点为基准年,剔除物价影响,用以说明真实变化的幅度。

采用该方法可以分析项目后评价效益与前评估效益指标的偏离程度并找出原因。一般表述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的指标有:

——项目实施周期变化率;

——投资总额变化率;

——产品(或服务)产量和价格变化率;

——主要原材料或动力价格变化率;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变化;

——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率的变化。

除了作以上对比外,应将项目的财务收益率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银行同期贷款的平均利率相比较,分析其财务效益;还应将项目的经济收益率与社会折现率或银行同期的贴现率相比较,分析其经济效益。

表5-1 效益指标对比示意表

2)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由于有些项目后评价时点处于项目投产以后,项目的固定资产已经转交,此时评价项目的效益测算就比较复杂。在可能的情况下,后评价不仅要分析项目的效益指标,而且应分析企业的效益状况。因此,项目相关的企业效益评价往往成为项目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考核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

5.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方法

(1)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后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照项目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审核项目环境管理的决策、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效果。实施环境影响后评价应遵循国家环保法的规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环保规定。在审核已实施的环评报告和评价环境影响现状的同时,要对未来进行预测。

环境影响后评价一般包括五部分内容:项目的污染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

1)污染控制

多数生产性工业项目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控制污染。检查和评价项目污染的主要内容有:项目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及噪音是否在总量和浓度上都达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标准;项目选用的设备和装置在经济和环保效益方面是否合理;项目环保的管理和检测是否有效。

2)对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

环境质量评价要分析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大的若干种污染物,这些物质与环境背景值相关,并于项目的三废排放有关。

3)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其中包括水、海洋、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再生增值。资源利用分析的重点是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土地利用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

4)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项目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内容包括:人类;植物和动物种群,特别是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重要水源涵养区;具有重大科教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冰山、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和景观及人文遗迹;气候;可能引起或加剧的自然灾害和危害,如土壤退化、植被破坏、洪水和地震等。

5)环境管理

对项目环境管理的评价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管理、“三同时”和其他环保法令和条例的执行;环保资金、设备及仪器仪表的管理;环保制度和机构、政策和规定的评价;环保的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2)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

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是要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包括项目本身和项目对周围地区社会的影响。社会影响评价一般定义为对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方法。评价的内容有持续性、机构发展、参与、妇女、平等和贫困等六要素。然而,根据项目后评价社会影响分析的需要和各国的现状,应区别不同情况分类进行重点的要素评价。

1)评价的要素及方法

①就业影响 这里主要指项目就业的直接影响。项目的就业评价,可用某个同类于被评项目而又采用了影子价格的已评项目进行对比,其就业率指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注:新增就业人数包括项目及其相关的新增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投资。

②地区收入分配影响 这里主要是指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的影响,即项目对公平分配和扶贫政策的影响。

③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居民的生活水平包括收入的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条件和服务设施;教育和卫生;营养和体育活动;文化、历史和娱乐等。

④收益者范围及其反映 相关的问题包括;对照原定的收益者,分析谁是真正的收益者;

投入和服务是否达到了原定的对象;实际项目收益者的人数占原定目标的比例;受益组人群的收益程度如何;受益者范围是否合理等。

⑤地方社区的发展 项目对当地城镇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影响;社区的社会安定;社区的福利;社区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等。

⑥妇女、民族和宗教信仰 包括妇女的社会地位;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

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在诸要素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社会影响评价要作综合评价。

6.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在项目投资完成时,进行持续性评价,主要应采用预测的方法,即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为基础,预测项目的未来。在此基本方法中,实用的分析手段是设计一个“逻辑框架”,用以建立并说明未来的长远目标、效益、产出、措施和投入及其相关的条件和风险。这种分析的前提是项目外部的投资已经结束。

四、地质调查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

地质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经常性财政支出和公益性投资,因此,对地质调查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是地质调查项目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所谓国民经济评价,就是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等经济评价参数,计算和分析投资与效益情况,以评价投资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1.评价对象

由于经济效果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我国规定只对如下几个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1)涉及国民经济若干部门的重大工业、技改投资项目;

(2)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投资项目;

(3)有关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4)产品或原材料进出口或替代进出口的投资项目;

(5)技术引进、中外合资、合营项目。

2.基本目标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从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两个方面就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其基本目标是:

(1)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正常年份所获得的国民收入净值和社会净效益以及与整个投资额的比率,这些指标用来衡量项目对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贡献;

(2)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获得的总国民收入净值和社会净收入及其与现总投资的比率,这些指标用来衡量项目对国家和社会的总贡献;

(3)投资回收期的计算,衡量项目的投资回收能力;

(4)客观因素变化对项目盈利的影响;

(5)劳动就业目标、收入分配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创汇节汇等社会效果目标。

3.评价程序

一般情况下按图5-7所示的6个步骤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

图5-7 国民经济评价程序图

4.评价参数

(1)社会折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重要的通用参数,是资金的影子价格,代表了项目占用资金获得的最低投资收益率。社会折现率的高低取决于项目投资资金量和社会资源的多少。一般地,投资资金量越小,社会折现率越高,投资资金量越大,社会折现率就越低(图5-8),我国规定现阶段社会折现率的取值为12%。

图5-8 社会折现率与总投资关系图

社会折现率的计算,是根据现行价格下的投资收益率的统计值来测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

式中:B——年收益额;D——年提取的折旧额和无形资产推销额;I——总投资额;i——平均投资收益率(所求的社会折现率);m——所有项目的平均建设期;n——项目平均生产经营期。

(2)影子价格 当社会处于某种最优市场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产品需求程度的价格。一般而言,影子价格就是项目投入品的机会成本,即资源用于该项目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边际收益。



《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答:作为重点区开展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调查技术人员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种种困难,通过近1年的努力,在3个县发现了具有供水意义的地下水富水地段5处,初步评价这些拟选水源地日供水能力能达到50000米3/日,可有效改善工作区内主要城镇生活用水的紧张局面,也将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建设性的...

《地质环境功能价值损失评估》
答: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理论方法 式中:V为原有环境物品服务功能价值;G为替代工程的造价;Xi为替代工程中的i项目的建设费用。 一般用于:地下水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引起森林涵养水分功能的丧失;土地资源破坏引起水电站发电能力减少的经济损失等。 三、机会成本法 这种方法认为,在费用效益分析中,社会的环境损失或...

《河北省泥石流防治措施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答:为此,经济效益评价就成为比较项目轻重缓急、方案优劣的主要条件和决策依据之一。 河北省泥石流灾害严重,急需治理。但是政府财力可用于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投资有限,这就要求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原则,努力落实灾害治理资金,在灾害治理中除考虑保护人员安全外,治理的经济效益是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应用》
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的需求已经由单一的矿产需求向包括生态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多专业、多学科的需求扩展,与国际地学和全球经济的融合以及地质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地质调查成果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市场对地质调查成果的评价、鉴...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及有关经济指标评判》
答:第一,济南市发展地下交通,应当深入调查地质-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城市今后发展的情况,认真地从地质条件上考虑地下空间的规划。 第二,济南市进行地下空间开拓,应当把保护济南市的岩溶泉作为首要的评价准则,线路的规划与工程的设置,必须密切根据岩溶条件考虑,需有深入研究的科学依据。 第三,济南地区修建地铁交通网,应当根据...

《地质灾害造成的价值损失评估》
答:一个地区某一时段内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相当于该地区该时段内各次地质灾害事件经济损失之和,即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5-1-7)中,S区为评价区地质灾害经济损失;S次为地质灾害事件经济损失。 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地区地质灾害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分布情况,可以行政区为单元,调查统计灾害经济损失,然后按下式计算出损...

《石墨矿床地质勘查与评价》
答:石墨矿包括以固定碳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边界品位、工业品位要求。石墨矿一般工业指标(见表15-1) 表15-1 石墨矿一般工业指标 注:由于晶质(鳞片状)石墨的片度不同,其工业用途及经济价值都相差甚大,在制作为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所用工业指标时,应根据正目石墨含量的高低,提出相应不同高低的边界品位和工...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类型与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是通过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并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减灾防灾的经济投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梁等,1998)。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类型(一)根据评估时间划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

《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的对策》
答:提高地勘单位投资效果需要多方面联动和配合才能取得,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方向的选择,方向是前提,是基础,方向错了,很难纠正;方向正确,才能有一个成功的起点。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主要受三个因素制约:即国家的产业政策,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本单位的优势和特点。这是三个层次,产业政策决定选择的产业方向;地区布局...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答:首先,成果在规范编写、同类项目和高校教学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所提出的生态水文地质研究与评价方法推动了我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的进步,其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已经在宁东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柴达木经济循环试验区等大型地下水勘查项目中得到应用,成为同类领域研究的典范;第二,省部合作模式和整装勘查思路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