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投稿:荆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语文的人文素养,主要是看自己积累的阅读量。
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加强语文的理解力。。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师范加上"教")的能力,又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淡化。许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执著的信念,也不再以个人理想、趣味需求作为激励成才的动力,而是将混张文凭谋生、求得丰厚的收入或争取出国等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标,不少人更把经济尺度作为引导个人行为的唯一坐标,见利而动。还有一些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
  2.民族精神流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西方文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3.人格心理不健全。传统的美丑、善恶、雅俗的定义以及道德标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发生了错位。在大学校园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低下;追求个性自由,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缺乏修养;对人生意义认识肤浅,对事物的美丑、善恶缺乏分辨力。近年来,有见诸报端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还有大学生中的偷窃现象等。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过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4.人文基础常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导致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正如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所说的: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不少学生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钱伟长在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强调“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得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功能
  1.大学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文天祥的《正气歌》表现出前代英烈们的浩然正气,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将深厚真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等等,这些作品讴歌了历代优秀人物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中还选编了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如郦道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雄伟的磅礴气势,李白笔下蜀道的奇绝、庐山的壮美,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沉雄,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贺敬之歌咏的桂林山水,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想……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心灵净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2.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全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大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大学语文》教材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告诫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离开美好的德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再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他还用精辟的语言列举了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梁启超在《论毅力》中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如何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奋起,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古人达观心态的写照。苏轼是中国古代文艺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我们在看到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可是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却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处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中表现的宽广飘逸的情怀和对人生困境的正视,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
  3.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语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熔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于一炉,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一些人生感悟的短章、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就能激发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壮;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和谐典雅;宋词的飘逸灵动……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之美;既有“大江东去”的奔腾豪壮,又有“寻寻觅觅”的含蓄委婉;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热情咏叹。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即景抒情,就事言理,情景交融,理趣相兼,意境自呈,将深刻的哲理寓于优美的形象之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用巧妙贴切的比喻,使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丰富而优美动人。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师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诗的境界,深深感受大自然中春的温暖和煦、江的悠远浩渺、花的清幽芳馨、月的皎洁妩媚、夜的寥廓恬静,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里,获得美的享受。这些作品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答案要联系新课标来回答...》
答: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句话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课程标准》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在语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答: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人文素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支撑点,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学生,“以人为本”,正如人文主义认为,教育应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把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而...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实现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4.在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首先应坚持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应将语文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置于重要评价地位.在注重考察学生达到具体学习目标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而论,应...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答:”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就如何实施新课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谈几点浅薄的体会: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对人文性的理解曾有这么一段话:“...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答: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老师感慨地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如果说工具性是雪中送炭,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上述内容的学习.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知道叔叔、文学语言,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是不值一提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爷爷,适当的环节是可以适当安排的,自我造就的...

《中学生如何提升人文素养》
答: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文章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挖掘人物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其社会根源和背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思想道德观,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挖掘语文教材,培养高尚情操 《爱莲说》中有周敦颐“出于泥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答:……二、问题设计:《破阵子》这首词,最能体现词人的什么阔大情怀?《背影》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疼父怜父的柔软情怀的?三、过渡语 《藤野先生》一文中,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鲁迅对日本学生的歧视的愤慨,对国人甘当看客的麻木的愤慨,促使他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先生的爱国情怀融在事件的叙述之中...

《浅谈如何打造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教学》
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如何在小学语文打造人文性课堂呢?下面谈一下笔者的一些看法。一、钻透教材,正确体会文本的“人文性”如《文心雕龙》中所述:“情动而辞发”。作者...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