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建设?

作者&投稿:毛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作好4方面工作。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经济主体
  实施分类改革战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以改革促管理。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及市场要素总和而成的有机整体,包括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必要前提条件。
  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开放市场,构建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入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市场体系,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
  3、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经济政策目标,优化政策工具,提高政策效率;建立精简、高效和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加强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实行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性原则。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要体现公平与效率,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若干重要法治原则,健全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形成健康的市场经济法治环境。
  1、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治原则。
  2、公平竞争。
  3、公开竞价。
  4、契约原则。
  5、公司法、合伙法、破产法及企业法,市场交易法如合同法、证券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市场秩序法等的制约性。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一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已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既勇于竞争,又有序竞争;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悬殊;既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言行,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所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言,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行市场经济,但总目标不能忘记,思想上不能松懈。我们要让全国人民都过上现代化的安居乐业生活,国家能长治久安。为此,除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政治素质外,还要建设一个幽美的适宜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即毛泽东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大地园林化构想,也是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山川秀美的决策。因此,要三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是本文立论的根据,重点讲生态环境建设。

一、我国应是一个节约型的社会

我们要在960万km2土地上,养活16亿人民,并过上现代化的体面的生活,国家还要富强,能立于世界并受到尊敬。这是最大的任务,也是最大的检验,无法回避。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总人口129533万,其中大陆126583万,香港678万,澳门44万,台湾省2228万(包括金马)。城乡人口比重,大陆部分的城镇是45594万,占36.09%,农村80739万,占63.91%;人口密度,大陆为131.85人/km2。按照人口发展规律加上严格的人口政策,专家计算,我国人口可能在16亿高峰时或之前实现零增长,即还要增加2.35亿(大陆部分),那时人口密度166.7人/km2。现在的密度约为世界平均数的3倍。我国最适宜人口为8亿左右,也有说7亿的。即我国人口将长期超负荷运行,这是大压力,这个现实也是无法改变的。我国一向以地大物博自豪,这也是事实。但按人均资源计算,却变成了资源小国,在许多方面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个情况,大家知道,不必细说。

我们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应长期严格实行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决不能铺张浪费,更不能讲什么豪华。如果一部分大讲豪华、阔绰,另一部分人占有的就更少了。我一看到豪华别墅、宾馆、办公楼、汽车等等,心里就不舒服,就想到更多的人在受苦。这种差距愈大,社会问题就愈多,也愈不稳定,后果当然十分可怕。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的金陵怀古诗中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他讲的六朝旧事,难道不值得今人警惕吗?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们总喜欢讲世界第一,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受欺压百多年,总想出口闷气。我们也确有不少世界第一值得自豪,宣传一下长自己的志气,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凑数,不能勉强,更不能刮风,一刮风则坏事。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一些不光彩的第一,这些倒应该引起我们警惕并努力改正。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就有几个不光彩的第一,我想说一下引起国人注意。

第一,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大概是世界第一。

全国各类土壤侵蚀轻度以上面积为492.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1.3%。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4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87.6万km2,合占国土面积的38.2%。流失量年均50亿吨以上,占世界流失量总数1/4以上。解放以后,流失面积和流失量都是增加的。

第二,沙漠化面积扩大,速度加快。

荒漠化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27.3%。沙化面积占国土的18.2%,每年扩大2460km2(1994年第一次普查结果),包括石漠化在内。今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普查数为每年扩大3436km2(与94年相比)。在北方,许多昔日的草场和农田,已成为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在不断南侵。在南方石灰岩地区,许多森林原本不错的山头已成了和尚头。许多景象令人震惊。

第三,我国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的40%,还在扩大。不仅向沿海发展,还跨越了黄河,以西安为中心的酸雨区已形成。这个“空中死神”正向我们步步进逼。造成的损失也将逐步显现出来。

第四,污染大国。

我国七大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利部长也大喊“水脏了”。治理起来很难啊!这几年国家搞了几次大规模的河湖限期达标工作,结果并不理想,问题依然严重。

不少农田受到“三废”污染。

世界十大污染严重城市,大部分在我国。由于大量排污水,郊区污染更严重。

近海赤潮不断发生,说明海域污染已相当严重。

最近大肆报道的引长江水冲走太湖污水的新闻,大标题就是:“10亿长江水,冲走太湖腥”;副标题是:“引江济太见成效,腥臭河水变清澈”。还有三句话是:“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这实际上是污染搬家,近海污染将进一步加重,赤潮发生将更频繁更严重,我们难道连沿海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也不考虑吗?这样宣传合适吗?又怎样对待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呢?这也说明过去宣传太湖治理成果是不实的。看了这则新闻实在觉得不是味道。

第五,缺水大国和水旱灾害严重。

我国是国际上13个严重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64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缺水,农村年缺水300亿方,这个情况大家都知道。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年降雨量变动大,严重的水旱灾害不断发生,对生产和生活影响极大。
水污染又加重了缺水程度。

还有,地下水超采严重,引起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矛盾。一些地下水已枯竭的地方问题更大。

第六,我国是长期缺林国家,得不到森林的保护。

2001年初,绿委会公布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这是新口径,即森林的郁闭度降低了,比原来的口径约多了1—2个百分点,一些疏林地也算进去了。

我国森林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粮农组织公布的数字是(《科技日报》1999年3月23日):面积世界第五,人均蓄积量倒数第一,森林覆盖率为14%。我国是多山国家,14%的覆盖率实在太少了,无法保护国土,上述种种问题就必然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在于现在还在破坏,以建设的名义在破坏,一些名胜风景区的破坏,已引起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惊讶和批评,以及当地群众的反对,不得不折掉建筑物,但恢复原貌太难了,需要很长时间。

为什么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样严重,除了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外,五十年来主观指导上有什么问题呢?必须研究这个问题,否则,就找不到解决办法,不讲清楚,有了好办法也不能认真贯彻执行。

我以为,除了酸雨和污染是工业发展引起的以外,其他问题是主观指导失误造成的,具体说五十年来我们对山区砍了“四刀”,把山区破坏了,引起并加重了上述种种问题。第一刀,在山区要求粮食自给,因而大规模毁林开荒,破坏资源和植被。第二刀,长期采伐森林,有130多个森工局几十万人在山区采伐,满足了国家建设需要,立了功,但造林跟不上,林区破坏了。第三刀,修建起8万多座水库,绝大部分在山区,占了好地,移民一千多万未安置好,纠纷不断。水,下游用了;电,城市用了,附近居民未得到好处。第四刀,开矿,原料国家拿走,几千万亩待垦复土地留给后人解决,为当地群众造成困难。修路也破坏了山区资源。这些工作都是需要的,有关业务部门立了功,可是对山区补偿太少。它们的综合结果是破坏了山区。水土流失增加,荒漠化发展,水旱灾害加剧,江河湖库淤塞等等,均由此而来。现在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河道清淤,水库加高加固等等工程,实际上都是对“四刀”的补偿。有些破坏严重的山区,人民失去生存条件,只能迁出来异地安置,据说有几百万人之多。

现在山区成了我国的“第三世界”,贫困的集中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集中地区,二者又是重叠的,需要花大力量才能建设好。教训是十分沉重的,必须记取。

此外,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未富先老,这又带来一系列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这又是一个新情况。

三、今后50年内的两大任务

一是经济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是生态环境建设上,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山川秀美,江河清澈。

前一个问题,许多经济专家和部门在研究和规划,想来会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从略。

后一个问题,我想作点分析。

首先,这个任务要进一步具体化,一是“大部分地区”的具体化,大部分究竟是百分之几十;二是秀美的标准是什么,清澈的标准是什么,必须量化,否则无法落实。

所谓大部分,50%当然不行,60%可能少了点,一般应是70-80%。90%当然好,但难度太大,做不到。

以70%计,每年应完成13.44万km2并保存下来。以80%计,每年应完成15.36万平方公里并保存下来。为此,部署任务时应加大一些。

过去50年完成的水土保持面积为67万km2(另一数字为74万km2),保存下来多少不清楚,标准也很低,对比之下,今后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如何完成呢?必须认真研究和落实。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两个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一是中央一些部门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但没有一个部门把它们协调起来形成合力,而是分散进行各干各的。比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绿化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治沙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扶贫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等。形象的说法是:九龙治水,群龙无首,各干各的。但最后又都要县一级政府来实施,县里无协调权,让怎样干就怎样干,工作十分被动。形象的说法是:谁给钱就给谁干,谁抓紧就先干,都抓,就乱干或躺倒不干。由于被动应付,工作效率和质量就难说了。不少地方为了应付上级,同一块治理好的山地,谁来检查就算谁的成绩,一女许配多家。甚至同一块地能应付多年。

二是上述各项工程不与县的发展县域经济工程结合,形成两张皮,甚至三张皮。而且上述工程大部分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尤其在山区进行,这些地方的县大部分比较贫困,县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很低。县级领导要为发工资奔忙,农民要为脱贫奔忙,对上述工程的积极性不高。这种实际情况对上述各项的落实,影响很大。各种建设款一到,往往县里先发工资,工程以后再说。

看看安徽金寨县的乡村两级财务现状就能理解这个问题。“金寨县29个乡镇全部负债,438个村负债面达95%以上,乡村共负债1.4亿元。近年来负债有增无减,税费改革后收不抵支,结果旧债未还,又添新债。从债务发生时间看,6年以上的占一半以上;从债权看,有借财政的、金融部门的、企业的、集体的、个人的、本地的、外地的,五花八门。

“负债的主要原因是:1、发展农业生产形成的负债。长期以来,政府为加快脱贫步伐,强行推进蚕桑、麻、银杏、药材等多项生产,下指标、建基地,乡村借贷款购苗分到户,由于并非出自农民自愿,加之缺乏技术、市场,不少因失败无收或收不抵支,形成负债。2、实施农业项目形成的负债。如梅山镇两个村,1996年实施黄淮海项目,投入财政有偿资金35万元用于渔业生产,因遭受洪灾,损失惨重,村镇无力还债。3、兴办企业形成的负债。乡镇村直接办企业,是导致乡镇村负债的重要原因。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大办企业。梅山镇的村办企业经营负债就近百万元。4、财政收不抵支形成的债务。要保证现有工资增长,财政每年的增幅必须在10%。梅山镇的财政支出缺口,去年为50万元左右。5、兴办学校形成的负债。5年来,梅山镇镇村投入近千万元,兴建改造了11所教学楼,为此村镇负债200多万元。6、其他原因形成的负债,包括达标升级,建立各种活动室而举债,以及管理不严、领导不力、吃喝招待、铺张浪费等所负的债。

“乡村负债过重,危害很大,对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基层建设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时开群众会,债主当场要债,甚至找上门来大吵、大闹,债主告到法院,有时还把村干部拘留起来,使干部极其为难。解决乡村负债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矛盾集中,难度很大。”(这是一位镇长的反映)

现在的县长县委书记三年就换一批,变动频繁,成了候鸟型干部。造成头一年了解情况,第二年开展工作,第三年准备后事,谁也没有长远规划。于是一届政府一本经,一个和尚一个令,有些干部就搞形象工程,结果多是劳民伤财,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不要忘记,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县不能及时发工资,可见不发展县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其他工作是很难开展的。中央至今还没有机构研究和管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这又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

看来,上述各项工程必须解决在哪一级组装配套和协调进行的问题,还必须解决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即与富县富民任务结合起来统一实施的问题。老办法不行了,它使生态环境建设任务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完不成,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也难以完成,问题就大了。

四、把建设生态环境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同时完成富民、富县、建设生态环境三大任务

这不是空想,而是一个新的经济理论和新的经济建设思路。更可贵的是,它在我国宣传和实践已二十多年,不仅有了理论研究成果,还创造了一批成功经验和典型,特别是县一级的经验和典型。这是生态经济理论工作者、科技人员、县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创造,土生土长,十分可贵。对于解决上述当前存在的两大问题,十分有用,十分对路。特别可贵的是,它们没有吃任何偏饭,仅仅凭应得的投入办成的。他们就是生态农业县和生态示范区,全国约有300来个县市在这样做,分布在全国各种类型地区,有些已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合格。我以为应该认真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在推广中继续发展和提高。

这里我介绍一下生态农业县建设过程和经验。

我国的生态农业县建设活动是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是生态经济理论在我国宣传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时只搞生态庭院和生态户,逐步发展到生态村(自然村和行政村)、生态乡镇、生态农、林、牧、渔场,八十年代末期出现了一批生态农业县,即以县为单元,有计划地推行生态农业建设,他们把各项工作组装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县域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全县很快出现干部和群众积极性高涨、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1991年夏,在河北省迁安县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交流会(半官半民性质,几个部和几个学会共同主持)。1993年末,国务院七部委局联合成立了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生态农业县建设工作会议,决定直接领导51个县进行实验,要求各省市也各抓一些县进行实验。生态农业县建设活动在全国进一步开展起来。1999年夏,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51个县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2000年3月召开会议宣布验收结果,并评选出16个生态农业县建设先进县(其中10个在山区),会议还选定新的51县继续实验。同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对所领导的154个生态示范区(大部分也是县)中验收合格的33个县举行挂牌大会。这两项行动又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县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活动。目前大约近300个县在进行这两项建设活动,还有二十多个地市在全地市范围内自动进行这两项活动。

这批县的共同特点是:县级领导有强烈的生态经济意识,决心走一条经济建设新路;依靠科技人员和有经验的干部制定出一个县的综合发展规划,经群众讨论修改、县人大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时期内,各届政府连续执行,即所谓共念一本经和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规划把境内各种自然资源逐步合理利用起来发展大农业;把县级各部门的人财物力协调、组织起来为实施规划服务,把各部门工作纳入规划之中统一实施。结果是五味调和百味香,同时实现了富民、富县并使境内山川秀美起来的几大任务。各部门工作也完成得很好。

他们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四大难题,即掠夺性经营思想、小农业思想、条条各自为政和短期行为。他们是顶着条条压力这样干的,至今还没有得到过任何的财政补助。由于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农民要求,农民积极拥护和参与,形成愈干愈想干、愈干规模愈大和速度愈快的喜人局面。所以专家学者们称它是农村改革开放中的第三个伟大创造。

这样做的条件有三:(一)组建好一个县级领导班子,他们具有鲜明的生态经济思想,决心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班子比较稳定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二)有权协调和使用各部门的人财物力为实施建设规划服务,部门工作纳入规划之中;(三)有一个发展县域经济的科学规划,各届政府必须认真执行,防止一届政府一本经、各干各的。这些都是上级领导部门应该完成的工作,当然也是能和应该够做到的。

从现有经验看,坚持按规划大干苦干,一般县10年左右,较困难的县20年左右,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县(如甘肃的定西县)30年左右,就能改变面貌,不仅脱贫,生产和生活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即是说,用一代人的时间,我国山区完全可以扭转形势,绝大部分县能够富裕起来。

现在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部门特别是高级领导部门下决心,认真推行这个经验,为县一级组建一个精干有力的班子并保持必要的稳定;增加必要投入;要求并帮助县一级认真按科学规划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生态环境。这实际上就是长期建设山区,从而为国家的富强和长治久安打好坚实基础,也是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基础。山区建设好了,生产基地大量涌现,财富大量涌现,能蓄洪水,能抗干旱,人民富庶,社会稳定,全局就活了。治山就是治国,这就是结论。

出处:旗帜网2003-9-26

民主法制福利医疗等软设施
电力 交通等硬件设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哪些经济?与国民经济什么关系?》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哪些经济?与国民经济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意思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辅以巨集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从形态上来讲,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即高阶阶段。较低阶的是自然经济,更高阶的阶段是产品经济。 国民经济范围大,国民经济:一个国家范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如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独特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点有哪些?毛概简答题》
答: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但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愈益显现出来,成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答: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领导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在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方面的目标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形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机制,它的基本特点或内在要求,就在于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同...

《如何认识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答: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谈谈经济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影响?》
答:现代社会特别强调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责任:企业除了要满足利润最大化要求外,还要体现出对社会公共政策过程的参与,这些公共政策可以包括公平的就业机会、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与健康、环境的保护等等。 2.在市场规制法中,经济法致力于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采取相关措施维护竞争秩序,促进市场主体公平...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答: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修正。依据这一理论,中国官方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中国国家建设史上前无...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