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日食的详细解释是什么 画出日食成因示意图说明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投稿:支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食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具体解释)~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长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了74分钟。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编辑本段]科学解释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这是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编辑本段]日食食相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日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
  
  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从初亏开始,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 应该是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时!天空方向与地图东西方向相反,且初亏是发生在太阳的西边缘与月球东边缘相切!
  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日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日全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全部遮盖而两个中心距离最近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
  
  食甚发生在食既之后。
  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对于日食,食甚后,月亮相对日面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全食阶段结束的时刻。
  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日食过程中,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即第二次外切时的位置关系称为复圆。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宣告结束。
  辞海另解:
  日食的过程中,月亮阴影和太阳圆面第二次外切时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复圆是日食过程的结束。

  日食成因(图)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长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了74分钟。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编辑本段科学解释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 日食
  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这是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编辑本段日食食相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开始,对日全食来说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对日环食来说这时太阳开始形成一个环;日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   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从初亏开始,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天空方向与地图东西方向相反。   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日偏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日全食与日环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全部遮盖而两个中心距离最近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   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 日食
  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对于日食,食甚后,月亮相对日面继续往东移动。   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日全食与日环食都有上述5个过程,而日偏食只有初亏、食甚、复圆3个过程,没有食既、生光。   辞海另   日食的过程中,月亮阴影和太阳圆面第二次外切时的位置关系,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复圆是日食过程的结束。
  编辑本段图片说明
  太阳的一部份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这是那部分的太阳刚好那时躲藏在月亮后面。这是2005年的第一个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图。日食其间,太阳、月亮与地球是在一直线上。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场,可观测偏食的地区则跨越南美洲与靠南方的北美地区。上面这张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数字相机在上周五所拍摄的。美国 北卡罗莱那州Holly山区在整日霏雨后,部分被食掉的太阳暂时地从满天乌云中穿出。拍摄了一连串的影像后,这张最佳的日食照片是与另一张没那么好但有飞机的照片数字合成而来。    日食
  日食
  编辑本段意义价值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 日食
  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了在当时看来是极其难懂、也极其难以置信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预言光线在巨大的引力场中会拐弯。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场就是太阳,可是太阳本身发出很强的光,远处的微弱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是不是拐弯了,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发生日全食,挡住太阳光,就可以测量出来光线拐没拐弯、拐了多大的弯。机会在1919年出现了,但日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很遥远,也很艰苦。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支热情和好奇心极强的观测队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都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那时候笔者刚上初中,正是个狂热的少年天文爱好者,可惜没有经济能力,只能通过《天文爱好者》杂志过过干瘾。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见。那次笔者是奉了报社之命前去采访的,同时也了却自己少年时的梦想。那次的观测规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把个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小镇的接待能力,人们只能宿营在火车和汽车上。当时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零下25℃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滴水成冰,人们连洗脸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尽管如此,观测者们没有一个后悔的,没有一个不兴奋异常的,都把亲眼看到日全食,当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编辑本段历史
  1:中国观测日食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观测到了日食。中国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 日食
  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象台。中国历来重视日食的预报,据说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报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职守者。中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丰富的日食记录。光是古书(至清代)的 史料(不包括甲骨文),就有1000多次日食记录。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诗经》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世界天文学家普遍承认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最高,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因历史久远,缺乏精确的文字记录,因此难以精确地断代,而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历史时钟,可以帮助确定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2:古代西方一次日食中止一场战争,西洋最有名的故事记载是在西元前585年。米提斯与利比亚两族打仗,打到一半时 忽然间太阳消失不见了,两族族人害怕灾祸的到来,终于达成美好的结果——两族讲和通婚。对于日食现象的看法,除了大溪地人把日食当成正面意义外,其他的国家都将他作负面的解释。譬如西元前六百多年,雅典攻打某族时,因为发生食相而害怕不敢继续前进,就因为延迟了进攻,反倒让敌方趁这段时间有了准备,结果当雅典军队进攻敌方时,反而被打败了。   3:各民族对日全食有着如天狗吃日、狼逐日等等不同的解释,并有其各自解决的方法。中国古时候, 日食
  民间是以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对付;由于日全食的时间通常很短(至多七分半钟) ,所以在人们敲敲打打后,太阳可能就会马上重现,因而免除了人们的惊慌。中国对日食的记载很早,在汉朝的墓中就挖出许多石头,这些石头上刻画了很多日月星辰的图形,其中一个画有「日月合璧」,亦即太阳与月亮叠在一起,这就是当时的日食记录。中国人对日食的科学解释为阴侵阳,中国很早就知道视为「阴」的月亮,遮蔽了视为「阳」的太阳,而造成日食现象。 古时候有「月盈则食」的说法,意指月食现象发生都是在满月之时。 日食发生时,中国古代朝廷也会有所行动;中国人认为天代表大自然,太阳在大自然里有着最崇高的地位,皇帝称为天子,则意指其为上天派来管理人民的。既然天代表皇帝的父亲,它会透过太阳表面上的现象来警告其地上的代理人——皇帝,明示他做错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要小心等等;于是,透过各种征兆呈现出来,日食就是一个常被利用的状况。根据古书避镇殿记载,汉朝每当发生日食时,皇帝就不到大殿做早朝,而到偏殿旁的小殿进行早朝,并且一切从简。传说中,把日食称作“天狗吞日”。而“天狗吞日”的科学解释就是日食。日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编辑本段未来预测
  1:中国进入日食高发期,未来4年可欣赏2次日食:中国将迎来本世纪第一次日全食。未来4 年,中国公众 日食
  还可欣赏到3次罕见的日食天象,其中一次为日全食,两次为日环食。天文专家表示,在5年时间集中出现如此多的日食天象是百年罕见的。2009年7月22日,中国发生了一次更为壮观的日全食,全食带横扫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中国的拉萨、成都、上海等40多个城市都能观赏到这次日全食。与8月1日的日全食相比,这次日全食发生的范围更广,持续时间也更长,将达到5分钟至6分钟,这种状况可谓百年难遇。除了这1次日全食天象外,2010年1月15日还发生了日环食,云南、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公众可一睹日环食风采。2012年5月21日 ,日环食天象再次上演,广西、广东、福建、香港和澳门等地公众可欣赏。   2:2008年八月一日,中国境内自新疆阿勒泰经哈密、酒泉、西安至郑州一线出现日全食,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十八时二十分左右,持续时间约两分钟。这是二十一世纪首次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日全食天象。   3:2010年1月4日:日偏食,日落前,新疆地区可见   6月2日:日偏食,黎明时分。东北部分地区可见。沈阳。长春。哈尔滨带食日出
  编辑本段发生的次数
  以下是20世纪(1901-1999)发生全世界范围内日食的次数:   日偏食78
  日偏食(14张)  日环食73   日全食71   混合食6   总计228
  编辑本段观测
  巴德膜目前最流行,   0.012mm厚   目视:5.0 减光10000倍   摄影:3.8 日食
  期间,太阳不会发出任何特殊的射线。日食的观测常常被曲解,太阳不会预知地球上日食的发生,不会发出其它的射线,因此日食时待在室外并无害处。但看日偏食时应该凝视还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时太阳光虽比平时弱很多,但如若直视,对眼睛还是有伤害,可能损伤眼角膜。人们由于好奇心,会凝视或斜视太阳。当然,日偏食还是很刺眼的,如果你看太阳久一点,没等你反应过来你的眼角膜已经受损。日食时眼睛受损不是因为太阳的异常,而是人们由于好奇而没注意保护措施。无论日食发生与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不要用所谓的“墨镜”;不要用“太阳镜”,甚至几个叠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阳在镜子或水面的像;用14号焊接镜看太阳;用有特殊涂层的迈拉镜观看,这可以从著名的天文馆或科学博物馆获得;构制一个孔式投射器。 观测日食的一个简便方法
  警告:直接佩戴太阳眼镜(墨镜)观测日全食是一个大误区,这是因为镜片有聚焦的作用,太阳镜离眼睛太近,阳光会将眼球灼伤,严重者会造成失明。而直接用肉眼观测,是不可取的办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太阳镜摘下,离眼睛一臂的距离,并从侧面观测镜片。另外,利用小孔成像法观测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切记水盆倒影法并不是科学可取的方法。
  注意事项
  1.严禁在自然现象期间变相宣传封建迷信,恶意蛊惑群众,破坏民族与国家统一。   2.不要在街道、马路等其他危险地点观看,以免过于关注日食造成生命危险,在阳台观看时要注意安全,以免坠楼。 2009.7.22日食
  3.由于日食导致气温,地球磁场变化、白日突暗。导致部分动物生理习惯不适应,如狗、猫等宠物应拴好,以免家畜恐慌发生伤人事件。
  月食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目录
  概述
  初识月食
  分类
  过程
  月全食过程
  月食原理
  出现时间
  月食亮度
  百年月食表
  历史记载
  相关事件概述
  初识月食
  分类
  过程
  月全食过程
  月食原理
  出现时间
  月食亮度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 月食
  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似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编辑本段初识月食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编辑本段分类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 月食
  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月球上并不会出现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编辑本段过程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 月食
  不到。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1. 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月球表面光度略为减少,但肉眼较难觉察。   2. 初亏(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 食既(仅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4.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原因: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内侧偏折,但每种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色散),红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阴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于大气层的灰尘及云的含量与位置不同,光线偏折程度会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时的月球是暗红、红铜、或橙色的。同样的道理,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朝阳与夕阳不是白色的,而根据高度因为大气折射程度不同,呈现橙色或红色。)   5.生光(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6. 复圆(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7.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月偏食没有食既、生光过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阴影的时刻。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来表示。食分等于食甚时,月球视直径在食甚时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食甚时如月球恰和本影内切,食分等于1.食甚时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于1的数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于或等于1.偏食的食分都小于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径进入半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来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觉察到。
  编辑本段月全食过程
  可以分为七个阶段:1、月球刚刚和半影接触时称为半影食始,这个 月食
  时侯肉眼觉察不到;2、月球同本影接触时称为初亏,这时月偏食开始;3、当月球和本影内切时,称为食既,这时月球全部进入本影,全食开始;4、月球中心和地影中心距离最近时称为食甚;5、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内切时称为生光,这时全食结束;6、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外切时称为复圆,偏食结束7、月球离开半影时,称为半影食终。在月偏食时没有食既和生光,半影月食只有半影食始、食甚和半影食终。月球在半影内时,月面亮度减弱很少。只有当月球深入半影接近本影时,肉眼才可以看出月球边缘变暗。月球在本影内时也不是完全看不见,即使在全食食甚时,也可以看到月面呈现红铜色。这是因为太阳光通过地球低层大气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的缘故。
  编辑本段月食原理
  月食的原理。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 月食
  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生成月食现象。   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亮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编辑本段出现时间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连续照片,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当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但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实上半影月食是经常发生的,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详细解释一下日食和月食现象》
答:1. 日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三者几乎完全对齐时,月球会挡住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芒,使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太阳被阴影覆盖。这种现象被称为日食。2. 传统上,日食被称作“天狗食日”,源自民间传说。它仅在朔月时出现,即月球与太阳相对的位置。3. 日食有三种类型:...

《日食的解释日食的解释是什么》
答:观测日食时,人们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使用特殊的日食眼镜,以免直视太阳光对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日食是一个自然现象,与民间传说中的“天狗食日”不同,它是一种可以科学解释的天文现象。历史上,日食的观测对于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关系的机会。近年来,...

《日食和月食简单解释》
答:月食分为全食、半影食和偏食三种类型,取决于地球上观测者所处的位置和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程度。总之,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引起的,具体类型和程度取决于观测者所处的位置和月球影子的大小或进入地球影子的程度。日食和月食有什么性质和影响?日食和月食是两种不同的天文现象,...

《解释日蚀和月蚀》
答:一、日蚀 日蚀又叫做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蚀现象。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

《解释日食和月食》
答: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

《如何解释日食现象?》
答:日食是太阳被月球所掩盖的自然现象。当太阳,月球以及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便会进入月球的本影或半影,这时就会发生日食。日是可分为日偏食,日环食及日全食三种 。一年中国会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日食发生,但由于日食带的范围并不广阔,所以在同一地区,平均要每个2至3年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而日全食...

《什么是日食?》
答:其实日食只是一个统称,在日食当中进行细分的话,可以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全环食,日环食。关于日食形成的原因简单的来解释,其实就是当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位于一条直线的时候。月亮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导致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线无法照到地球上,从而使得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这时所产生的现象就是日食...

《小古文日食的意思?》
答:1、《日时》(小古文)原文: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2、对《日食》的解释:一日(白天)一夜(夜晚),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数字顺序),是也...

《日食月食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所以它也代表着稳定和规律。在不同的文化中,日食和月食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古代中国人认为日食和月食是吉凶之兆,古希腊人则认为日食是神灵的暂时离开,月食则代表着神灵的愤怒和警告。在当代,虽然我们已经可以解释这些天文现象的原理和规律,但它们仍然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考。

《怎样解释日全食现象-求最佳答案》
答:日食,亦称为日蚀,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对于地球上特定区域的观察者来说,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前方,遮挡住了部分或全部的太阳光,导致太阳似乎部分或完全消失。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朔日,即月球与太阳相对的位置。日食是一种难得一见的天文事件,其中尤为稀有的是日全食。只有在...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