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作者&投稿:郭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03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两权使用费和价款资金安排部署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项目,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等,项目开展为自治区地质环境的改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从2003年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以来,自治区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86个,由于部分项目工作量较大,分为2~4个标段进行招标施工,86个项目共计100个标段,累计下达资金34653万元。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累计恢复土地面积4980公顷(74702亩),恢复土地类型有建设用地、林(草)地、景观用地等,部分项目对矿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有效治理,共计增加建设用地2202公顷(33036亩);增加林地、草地1826公顷(27386亩);增加景观用地695公顷(10425亩)。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恢复为建设用地之后,为当地招商引资、工程建设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初步估算治理恢复的工业建筑用地仅土地出让价值近6亿元。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地质环境,防止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重塑了治理区地貌景观,使得治理区的地貌景观与周围地质环境相协调,从而保护和改善了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近20个矿山受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已消除或减弱了,有效地保障了矿山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
2006年以来,自治区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共16个,目前已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13个,累计投入资金5288万元,其中国家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个,投入资金1609万元。
在开展的16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有7个是针对威胁中小学校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有效保护了校舍和师生的生命安全;另有2个是针对威胁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的治理,为旅游景区整体建设和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并且为旅游景区的正常开放和游客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项目
从2004年开始,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其中3个已于2008年完成揭牌开园,另外两个正在积极筹建中。历年来,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其他渠道共投入资金49838万元用于地质公园建设,地质公园开园以来,累计收入26630万元,新增农家乐建设598家,增加直接就业人数约4800人,间接就业人数约2万人。
通过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提升了地方知名度,使地质公园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结构向良性方向发展。
通过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使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了群众保护意识,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了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促进了保护地质遗迹、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通过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普及了地质学知识,提高了群众文化素质,使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向游客宣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地,旅游景区科学品味得到有力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地质环境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有效地开展了自治区地质环境管理与地下水调查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服务和支持。
一、宁夏石嘴山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辖区共有6个矿区,矿区面积560余平方千米,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日益枯竭,采矿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石嘴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自2007年以来,石嘴山市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宁夏统筹城乡发展试点。
惠农采煤沉陷区是石嘴山市目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矿区面积56.8平方千米,采煤沉陷区面积达43平方千米,严重沉陷区域面积达9.1平方千米,平均沉陷深度为8~10米,最大沉陷深度为24.39米,地表裂缝140余条,土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对矿区居民构成了严重威胁,近2万户约5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采煤沉陷的影响。
为从根本上解决沉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连续7年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2.16亿元,地方政府统筹资金1.2亿元,目前已治理面积达18.3平方千米。
惠农采煤沉陷区经过连续7年的综合治理,较大地改善了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对加快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生态建设,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城区气候条件,美化了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成效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由当地政府组织搬迁了沉陷区内的1.83万户居民,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着力消除了沉陷区内6.35平方千米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保证了周边企业和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三是充分挖掘和展示矿山工业文化的内涵及外延,着力打造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进一步提升了惠农区的城市品位;四是充分利用废弃土地,有效提高了沉陷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生态绿化面积18.3平方千米,切实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1年,惠农区绿地面积共增加2430公顷,其中沉陷区绿化面积1830公顷,惠农城区公园面积共增加1080公顷,其中沉陷区国家矿山公园占地面积910公顷;五是通过实施沉陷区治理项目,增加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用地0.8平方千米,为惠农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宽了用地空间。通过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工程,矿区变绿了,城市变靓了,土地变活了,这些成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不仅挽救了一座矿山,更挽救了一座城市”。
二、宁夏地下水资源勘查
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包括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涉及西吉县、海原县、原州区、同心县、彭阳县及隆德县等10个县(区)、105个乡镇,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5%左右。该地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缺乏,苦咸水分布面积大,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该区252.73万人口中仍有115.6万人的饮水安全无法保障。
几年来,我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积极创新勘察找水新思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生态移民重大举措。目前,由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牵头组织,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体实施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勘察找水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1.基本情况
“5·13”省部合作协议的签署,为自治区地下水勘查奠定了基础。2011年8月启动的争先创优“4+1”活动又将自治区地下水勘查工作推向了高潮。当前“宁夏中南部干旱带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宁夏沿黄经济区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项目”以及固原盐化基地水资源勘查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取得了新突破。
2.进展情况
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年限为2010~2012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550万元。截至2011年8月前,已完成年度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面积3100平方千米,2011年共设计钻探工作量2200米/9孔,现已完成钻孔1800米/6孔(年内可全部完成),除钻探任务外,其他工作也基本完成。
宁东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项目实施年限为2010~2012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000万元。2011年度任务书下达工作量已全部完成。
宁夏沿黄经济区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截至2011年10月,“宁夏沿黄经济区(黄河金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目前已完成1:5万水、环地质调查面积2216平方千米,水文地质钻探356.18米/3孔,完成丰水期水位统测,野外抽水试验已结束。
2011年以来,我们还利用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开展了以下工作:
宁南宁东地下水勘查项目探采结合井配套工程截至2011年9月底,宁南、宁东共完成探采结合井配套共计24口,总投资646.56万元,其中宁南探采结合井配套8口(含2口改水),宁东探采结合井配套16口,钻探总进尺6066米,共计出水量23967米3/日,移交后预计可解决17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
固原盐化基地水资源勘查项目固原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设计总投资987.7万元,目前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钻探总进尺3994.48米/15孔。其中,10口探采结合井移交当地政府使用,总出水量7600米3/日,预计移交后可解决周围5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
生态移民打井工程完成了“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打井工程方案”并列入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2011年内完成11口井的施工任务,投资750万元。
根据创先争优“9+1联创齐争”活动方案的要求,宁夏地矿局依编制完成了“创先争优‘9+1联创齐争’活动固原市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工作方案”,项目确定成井100眼,改水20处,辐射井10眼,配套100眼,投资8820万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勘查找水工作,对地下水赋存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与发现,创新开展探采结合井与成井配套供水相结合,勘查找水与苦咸水改水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加快了宁南缺水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一是在罗山西麓、香山东麓、海原县麻春堡、关桥地区发现蓄水构造及富水地段,有望成为集中供水水源地,向周边缺水区及生态移民安置区供水;二是发现了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富水地区,为解决固原市原州区东南部及彭阳县西北部严重缺水地区饮水困难提供了依据,在河川乡政府所在地以东地区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特别是深部灰岩岩溶水,裂隙、溶洞更为发育,富水性更强;三是查明了海原县地下水特征、人畜饮水情况,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四是苦咸水改造示范取得成功,为宁夏中南部苦咸水改造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多雨,雨量充沛,受台风影响,汛期多出现暴雨、大暴雨或连续数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广西每年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大部分与降雨有关,特别是与暴雨、大暴雨或连续数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续强降雨有关。每年汛期都是广西地质灾害多发时期,在降雨特别是强降雨的影响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群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旦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抢险救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灾后处置等一系列应急工作。由于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分析、发生发展趋势、分布特点、稳定性评价等,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必须有地质灾害专业队伍予以协助调查及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为地方政府提供防灾减灾依据。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主要技术工作支撑单位。该站成立于1981年,2000年机构改革后属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直属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2008年以前总站经自治区编委批准设立的市级分站有6个,1个镇级站。2008年,自治区编委批准了梧州、百色、贵港、来宾、贺州、崇左等市设立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目前,除防城港和钦州两市外(北部湾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北海、防城港、钦州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全区各设区市全部设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为理顺管理关系,2011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又在防城港、钦州两市分别增设地质环境监测站。近3年来,自治区财政加大了总站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设备购置费用力度,购置了V8多功能电法仪、地质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近年来,总站在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每年调查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均超过200起。一旦发生突发地质灾害,在接到信息后能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为政府部门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提供技术上指导。2010年,自治区玉林、梧州、来宾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及2011年5月9日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采石场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总站反应迅速、技术过硬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为确保在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处置;及时组织现场应急调查工作,编写应急调查报告并及时上报。当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各应急分队本着为民服务、为政府排忧解难的宗旨,立即行动,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跋山涉水,及时赶赴地质灾害现场,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成因与发展趋势,提出防治措施建议,积极配合和协助当地政府组织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及时将处于危险区的人员撤离,避免受灾群众再次受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充分体现了总站作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技术支持的职责,也体现了各应急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具体典型事例如下:

1.2010年“6·2”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及“6·15”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工作

2010年6月2日,广西容县六王镇、岑溪市南渡镇及马路镇一带,6月15日苍梧县沙头镇一带在强降雨影响下,发生点多面广的群发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千起,山坡上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图1和图2)。这两次群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共造成59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其中有一个灾害点造成的人员死亡达到11人。这两次地质灾害事件,给受灾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当时,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报道了这两事件,社会影响极大。

图1 广西岑溪市马路镇社冲组地质灾害现场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得到消息后,立即出动,在赶往灾点的路上,由于坡面泥石流把道路已全部堵塞,艰难地步行了近5小时才到地质灾害点现场,已近傍晚,总站应急人员顾不上休息与吃饭,立即投入调查工作,连夜奋战,爬上还存在相当危险的山坡进行察看、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图3和图4),查明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布范围及地点,及时发现了一些新的隐患点,确定了地质灾害的稳定性,稳定了灾民的情绪,排除了灾民对安置点是否还会发生同样地质灾害事件的担心,当晚和当地的灾民共寝农舍。通过总站技术人员的调查确定,及时地为当地的灾民提供了安全的临时安置场所,指导寻找失踪者的救灾工作,为当地的抢险救灾及时提供技术指导,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服务,为当地政府排忧解难,稳定灾民情绪,使抢险救灾及灾后处置能及时有序地开展,地方政府对总站应急队员的工作十分满意,予以充分肯定。

图2 广西苍梧县沙头镇杉木坪组地质灾害现场

图3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右一)、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黄惠民站长(左一)现场察看灾情、汇报

图4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应急人员赶往地质灾害现场

2.2011年全州“5·9”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工作

2011年5月9日13时~13时30分,广西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委广坑漕山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22人失踪(在后来的救援中全部找到,均已死亡)。灾害发生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肖建刚厅长在北京电话指示张文军副厅长立即带领导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4点35分接到地质灾害发生信息后,迅速启动地质灾害调查应急预案,受厅指派,黄惠民站长率地质专家紧急出动,当天下午16时赶到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图5和图6)。总站应急人员一到地质灾害现场,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调查工作,爬上高陡的还存在滑坡崩塌隐患的山坡进行察看、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岩石裂隙特别发育,地形坡度陡峭,加上强降雨的作用而引发滑坡发生,而且是一处高位的滑坡,下滑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及存在的隐患,确定了地质灾害的稳定性,提出了监测监控措施及要点。指导寻找失踪者工作,为当地的抢险救灾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总站应急技术人员与当地抢险救灾指挥部历时9天,日夜奋战在救灾现场,为抢险救灾提供地质灾害专业技术服务,由于技术服务到位,整个救援过程没有发生二次灾害(图7和图8)。特别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的调查结果,为地方政府在此次事件的责任划定与认可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为抢险救灾及安置工作提供了依据,稳定了受灾居民的情绪,为政府排忧解难,使抢险救灾工作及灾后处置工作有序进行,最终使此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完满结束。地方政府对总站的技术支持及应急工作十分满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评价。

图5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桂林市副市长黄俊华和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文军等领导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图6 2011年全州“5·9”滑坡抢险救援现场

图7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灾害专家接受媒体现场采访

图8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应急人员在滑坡现场调查

二、发挥专业优势,大石山区找水打井立新功

1.应急抗旱找水打井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广西降雨量严重偏少,高温少雨与大石山区岩溶地表干旱缺水的客观条件叠加,出现了百年一遇特大干旱,其中以桂西旱情最为严重。截至2010年3月11日,广西全区有12个市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784.45万亩,其中轻旱464.43万亩,重旱294.50万亩,干枯25.52万亩,旱地缺水406.94万亩。因旱导致176.46万人、87.0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河池市60.18万人、百色市86.29万人;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18.77万人,其中河池市12.97万人,百色市也达到5.8万人。饮水困难人口以每周20万的速度递增。3月17日下午,广西启动旱灾预警应急预案二级应急响应。

灾情牵动了广西国土资源系统职工的心,旱灾就是命令!3月18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紧急部署有关抗旱工作,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下属的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广西272地质队、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8支专业队伍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也派出队伍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

到2010年5月31日,历时70余天,累计完成严重干旱地区873个缺水村屯水文地质调查、完成290个缺水村屯物探找水,投入234台钻机,累计施工钻孔255个,钻探进尺21351.3米,成井167口,挖大口井24口,抽取溶洞水5处,总涌水量66212.7米3/日,可解决1324254人或2204893头牲畜饮用水问题(图9至图15)。

图9 村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心水

图10 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喝啦

图11 村民取水的场面

图12 锦旗表心意

图13 都安县隆福乡渔洞村渔洞屯打井出水后排队等候取水的渔洞小学师生

图14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看望钻井队干部职工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

图15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肖建刚在南丹县旱区为村民送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标本兼治抓好广西的抗旱救灾工作,加快大石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生产用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的决定》中“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发动专业找水队伍,在大石山区开展大规模的水文地质勘探,积极寻找新水源”的要求,制定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找水打井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广西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掌握了地下水赋存规律和开发利用条件,编制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实施找水打井521口,堵截地下河成库1处,改善广西30个大石山区县(市、区)干旱地区25万以上群众的饮水条件。

截至2011年12月6日,项目完成了30个县(市、区)1:100000水文地质调查,面积89206.1平方千米;编制完成了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756个缺水村屯1:1万水文地质调查和707个缺水村屯的物探工作,施工钻孔817眼,钻探总进尺84381.28米,成井515口,出水量每昼夜151067吨,可供300余万人饮用,地面配套供水工程完成后可解决当地515个缺水村屯32.4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或缺水困难问题。



《广西海岸带地质环境资源属性分析》
答:摘要:广西海岸带地质环境资源丰富多样,这些资源具有三大属性:自然属性、功能属性和灾变属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属性进行分析,寻求环境调查工作与规划管理工作的共性和结合点,为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海岸带;地质环境资源;属性;结合点 广西海岸带一直以来以其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吸引着人们,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待遇》
答:比较好。1、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薪资在5000元至8000元,周末双休,有五险一金和带薪年假,待遇好。2、工作单位环境好,氛围活跃,还为员工提供住宿。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保护条例(2020修正)》
答:第十四条 经批准开发钟乳石洞穴进行旅游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兴建洞穴内游览道路、照明灯光等旅游设施时应当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避免损坏洞穴内钟乳石。因兴建洞穴内游览道路、照明灯光等旅游设施确需采集钟乳石的,采集钟乳石的类型、数量、具体位置应当报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准。第十五条 钟乳石洞穴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矿产资源开采》
答:(四)采挖用于抢险救灾的砂、石、粘土的。第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统筹规划,优先保证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除国家规划矿区外,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划定自治区规划矿区方案,并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露天矿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答:第一条 为了保障露天矿场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促进采矿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结合本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露天矿场,是指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所有的露天矿山、采石(土)场(以下简称矿场)...

《广西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25条措施:允许土地出让金延期缴纳》
答:凤凰网房产讯 2月13日 广西自然资源厅网站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稳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加大对稳增长项目建设的支持方面,提出通过加强前期服务指导、加快推进规划修改程序、加大用地指标保障、稳定砂石供应等方面给予要素保障支持,同时鼓励地方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5年广西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保护资源、支持发展、维护权益”的职责,取得了较好的...

《建议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 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颁布了《广西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自治区政府拟将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编制了《广西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近期(2006~2010年)和远期(2011~2015年)目标,对在实践中形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成功典型(三种模式——苹果铝土矿地质环境恢复模式、乎乐锰矿区及武鸣板苏...

《地理位置》
答: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接壤,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相接,南面海岸线约长 1500 千米,是我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图 1-1)。图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置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地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
答:2023-02-02 · 工程/服务/采购类标书制作,15年行业经验 中达咨询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区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活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