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用哲学思维分析当代大学生面临哪些根本性问题,如何解决

作者&投稿:歹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试用哲学的矛盾原理解读大学生面临的困惑~

“专业空泛,感觉学不到什么。”“学习没压力,只为了一场考试?”“不知道读大学究竟在读什么!”……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大学生怎么看?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对高等教育现状存在诸多困惑。 是学生学习态度出了问题?是教师教学模式存在不足?还是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几位教育专家解答了学生的困惑,并提出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种种建议。

  困惑一

  人文类专业学习空而泛

  学生质疑学而无用

  一些学习管理类、市场类等人文科学类的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感到不安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小吴说:“微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政管理学,好像我们什么科目都要学,到头来却感到空而泛,没什么学得精。”

  她身边很多同学对就业问题也很困惑:“考公务员,没有对我们进行考公专门的训练就没优势;一毕业就去企业做行管,也是不现实。”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阿妍也表现出类似的困惑,她认为她的专业内容学得多,但没有在转入高年级时选择一个就业方向进行钻研,导致最终什么都只是略知一二。

  对于其他人文科学类的专业,例如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生们也充满困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专业大三的学生小琳告诉记者,媒体评价新闻系学生写的稿子“比不上哲学系的高度、历史系的深度、中文系的生动”。她说班上的同学听到这种评价都觉得学而无望,学而无用,甚至有人说:“既然这样,干吗还要设置新闻专业?”

  专家:大学求“渔”而非“鱼”

  教育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中山大学高教研究所副所长屈琼斐说,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里面,有不止一个是文学学士学位的。因此,不可狭隘地认为文科学习学而无用,相反的应是学而大用。“关键在于要明白读大学是学知识,还是学习如何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教学方式为‘鱼’还是‘渔’的问题了。”

  “目前高校教育内容确有落伍之处。”广外高教所所长朱建成认为,人文科学类专业的学习是动态的,建议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需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中外相关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需求,动态学习” 。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刘金保认为,学生的压力来自于就业竞争,最重要的是该类学生是否能够具备专业特长,否则将难以在社会上找到理想的位置,面对严峻的挑战。他说:“假如这个问题的确难以解决,或者应该采取行动对这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重新思考培养模式以及专业特色。”

困惑二

  学习懒散缺乏动力

  学习只为期末考试?

  大学里有这样的现象:“把一个学期的书在期末考前一个月内看完”;“期末考前在图书馆度过的一个月,一般要完成三件事:预习、学习和复习”;“把老师的PPT拷过来看看和背背,期末考准能pass”……许多大学生反映大学的学习压力仅限在期末考前的一个月。

  “平时大家基本上都不怎么看书,等到期末考前一个月,就扎堆到图书馆复习。” 广东商学院大四的小蔡说,因为没打算考研,应付考试只需在临考前拿到老师的复习提纲就可以。

  记者了解到,如今大学生的作业形式多为个人论文或是小组展示。不少学生说,作业没什么压力,论文可在网上查找资料进行复制粘贴,小组展示也可在网上资源整合。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小袁坦承,大一时,大家对待小组作业的态度比较认真,到了大三很多人都是应付过去就是了。

  此外,每个学期的学习科目多则十几门,少则六七门,却未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的阿茜说:“看似充实的学习,过后却觉得收获甚微。每学期在不同课程中疲于奔命,学到的却都只是蜻蜓点水。总体上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还不如读高中。”

  专家:旧模式旧习惯未变

  针对此种现象,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分析,首先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中学的应试学习模式中,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学习的动力;再次因为,大学生活更加自由和丰富,社团活动、网络游戏等占据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时间,“学习”不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和唯一。

  刘金保认为,应试教育模式是造成此现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意识。“在中国,大学阶段与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和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启动了多种创新学习的工作,但总体来说还不理想。”

  尝试国外教学模式

  国外多为小班教学,课上采取师生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对于这些教学模式,中国是否具备条件学习和借鉴?屈琼斐表示,国外没有教材而有大量需要预习的参考资料,课堂少教师单纯讲课而多学生问题探讨,大量需要独立完成或者团队合作完成的课外作业。“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尝试并使其‘本土化’。”

  刘金保则介绍说,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开展小班教学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等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思考、交流,从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这种模式在国内多限于某些特殊专业或实验班。”他进一步说,“因为中国高校的师生比例较低,学生人数多,开展此类教学几乎不现实。”尽管国内有部分高校在设计或试验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模式,但前景不容乐观。“是好的东西未必能够在国内广泛推广。”



困惑三

  评价体系不离学习成绩

  好成绩等于好能力?

  “要说大学完全没有压力也不是。” 华工工商管理专业的小林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人,并不一定具备好的专业思维,而如何去提高专业思维才是一个复杂的压力大的问题。“现在的大学教育仍然是直接将课程成绩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主要因素,这是不够客观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生对现存的评价体系有较大的意见。“大学就不应该再惟学习成绩论了。”中山大学工学院大四的小吴说,除了考核理论的学习,还需要将实践能力、沟通、公益、品质等因素考虑在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考核。不少同学反映说,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奖学金评比仍将学习绩点置于首要位置。

  专家:症结在于教育观念

  一方面是学生感到学习压力不如高中,另一方面高校却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对此,专家分析其症结在于教育观念。

  冯增俊说,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影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以“当干部”为荣。为此,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读书为升学、升学为文凭、文凭为考公务员为就业的教学模式和目的,而这一切的条条框框都离不开“成绩”。

  “如果说要改变以成绩为重点的评价体系,我认为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冯增俊说,“我们要把焦点转移到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上来,这才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学校才能为生产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朱建成也强调,高校教育下培养人才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客观事实,“不搞虚的。”特别是在本科教育中,不要只围着“名声”转,而是要根据社会服务的需要努力创新,落实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哲学具有普遍性,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哲学推理,就像一台时间机器。哲学可以让人进一步看清事情的本质,便于解决以后遇到的问题。哲学可以使人睿智豁达,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体会,抛砖引玉吧。

从哲学角度看,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和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在现实大学生的生活中,是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主观与客观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达到历史和具体的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分析说明代表委员们为什么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二,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1.代表委员们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表明代表委员们从客观存在出发,作出了存在决定思维的回答,是唯物主义的观点。2.代表委员们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紧迫而现实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如何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唯物辩证法,首在唯物之论;世界是物质的,颜色、大小、形状、轻重、材质等皆是物的外形,意识也只是大脑的属性,大脑的变化会引起意识的变化;大脑的不同变化,会对意识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早期的生理学家发现大脑不同部位的损伤会造成人思维能力的创伤,他们就用生理来解释心理,称为生理心理学派;物...

《谈谈你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哲学思考,马哲论文》
答:大学生所沉迷的并不仅是网络这个亦真亦幻的客体,而是借由动漫,游戏,宅腐,微博等网络文化来挥霍自己积压已久的能量,是对在高考领衔的应试教育下被压制被剥夺的人类---尤其是青年追求自由开放快乐的理想生活的诉求的某种变相的实现,虽然其目的很多学生都意识不到,而其手段更是经常与此目的背道而驰。12年苦读,中间...

《理性思维具有重大意义》
答:人格养成应以社会需求为准则。目前由于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所身处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对人格养成的复杂影响是空前的。对此必须有所回应,正是当代大学生个体面临的最严峻迫切现实。 二、文理分科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 “按大学科分类, 学科可归纳为理科与文科, 这相应地与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逻辑思维、认知和...

《学生时代恋爱与学业用哲学中矛盾法分析一下》
答:除了这,还有就是。所处环境趁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意识存在这种冲突,即使你不认为有什么坏的影响,你是得考虑全面。因为个人意识很多情况下是抵不过环境的作用的。最理想的情况就不用说了,想想就好了。上面几个以设想试验的方式说明,下面可以使用反证法揭露人类思维的诡异性、以及意识的作用。试认为...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
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全面联系发展,反对片面静止孤立,要学习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真理解其中的正确观点和做法,对人对事应该整体把握,透过现象看见本质,通过一般抓住特殊。

《大学生的迷茫时期该如何度过?》
答:1、开拓自己的视野:看书、兼职、旅游 1)看书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使人明智。你所迷茫的问题都能在书海中找到适合的答案,大学生正值青年,我有必要在这里推荐迷茫的大学生们认识稻盛和夫,通过稻盛和夫的人生破解自己的迷茫思维。通过学习哲学明白物质与意识中的逻辑及联系,做一个思想健全、...

《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有哪些》
答:如下:第一,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生活一切应用技术的基础。第二,哲学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第三,哲学有助于我们解决个人、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难题。第四,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各种学科的方法论。第五,哲学培养我们的思辨思维、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让我们巧辩、灵动和富有...

《你觉得学习哲学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答:🌞生活中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总是无处不在,但在学了哲学后,特别是马克思哲学对于人生的启迪: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增强自身本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也曾迷茫无措,但在学过哲学后,做事情时...

《哲学的思维方式》
答: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