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涠洲岛 最原始居民是什么人? 涠洲岛的人文风俗

作者&投稿:丙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美洲原住居民是什么人?~

关于美洲原住民的起源,现时有三种说法:

其一,有研究者认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可能是是在大约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

其二,有近年研究显示,南美洲和中美洲有不少年代久远的骸骨被发现,这些骸骨的年代比北美洲所发现过最古老的骸骨更长久,而且体格与东南亚的爪哇人种更相似,所以有人认为最早的原住民可能是透过海路,自东南亚通过南太平洋不同的海路到达中、南美洲,然后再散布到全境。

其三,也是现在逐渐风行的说法,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认为北美洲以及部分中、南美洲的原住民是通过白令海峡陆桥迁居到美洲的北亚居民后裔,而其他的中、南美洲的原住民则有可能是自太平洋诸岛迁居而来的马来人后裔。

涠洲岛客家来源历史涠洲岛产生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是由于涠洲岛是一块四周被大山包围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罗霄山脉,东面是武夷山与九连山脉,南面是南岭,在罗霄山脉的中段还有一条雩山山脉与武夷山相连结,从而把江西的南部与中部隔开,形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生活在涠洲岛的原始居民是与赣、闽、粤、浙等南方地区同一族属的百越民,他们“各有种姓,互不统属”。秦汉以后,由于北方汉子不断进入该地区,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汉化,有的被强制迁往江淮地区,有的则退出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成了历史上曾经名藻一时的“山越”民。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涠洲岛,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 涠洲岛妈祖和中国沿海其他地区渔民一样,涠洲居民大多敬妈祖(当地人称“三婆”,因妈祖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为神明。涠洲三婆庙(又名妈祖庙,天后宫)位于涠洲岛南部南湾港北部,庙建于火山悬崖峭壁下,依山傍海,建筑别致。因原天后宫由于处在悬崖峭壁下面,非常危险,便在它的前面模仿新建一座天后宫。庙宇呈褚红色,院内有棵老榕树蔽日成荫。每逢年节、渔船出海和返航,居民用鸡鸭鱼肉、珠宝敬拜,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和农历十月收获季节,渔民均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谢三婆保佑平安、丰收之恩。此举当地人称给三婆“还福”。涠洲岛三婆出游活动每年都举行一次,一般为年末举行。

帮你查了下: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位于广西北海市东南36海里的北部湾海面上。南北方向的长度为6.5千米,东西方向宽6千米,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岛的最高海拔79米。涠洲岛上居住着2000多户人家,1.6万多人口,其中85%以上是客家人。涠洲岛上面单独设立涠洲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岛上有名的建筑有三婆庙、圣母庙和天主堂等。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距北海市区36海里,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从高空鸟瞰,涠洲岛象一枚弓型翡翠浮在大海中。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雨量1863毫米,是广西最少雨的地方之一;活动积温8,265℃,是广西热量最丰富的地方。四周烟波浩淼,全岛绿树茂密,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与火山熔岩景观,以及绚丽多姿的的活珊瑚,都是13万年前因火山爆发的烧灼形成的。堪称人间天堂,蓬莱宝岛。
涠洲岛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湾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圆椅形,东、北、西三面环山,东拱手与西拱手环抱成娥眉月状,像世大无比的螃蟹横卧海中。码头背靠高10-30米的悬崖峭壁,崖顶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进进出出,人来货往;飞鸟水禽,时隐时现;浪涌波兴,空阔无边;水天一色;气象恢弘。位于涠洲岛西南端,是涠洲最富特色的游览区,其火山口景观、海蚀景观、热带植物景观、生物和天象景观独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主要景点有绝壁揽胜、龙宫探奇、平台听涛、百兽闹海等。
在港口东拱手与西拱手下,有几处景点:有个山洞传说是反清武士的驻地,叫“贼佬洞”;有个状似卧龟的石穴,叫“海龟窿”;一个形像仔猪的小岛,叫“猪仔岭”;一个酷似一张长着宽额、高鼻、翘下腭的人脸的岩石,叫“洋人头像”。 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蚀下,涠洲岛海岸基岩出现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窗、海蚀蘑菇等奇妙地貌。
从整体山岩上分离出的巨型石块,在海水旋流冲刷剥蚀下,形成头大腰细的海蚀蘑菇。岛上西港码头有高3米、宽6米的巨型海蚀蘑菇。当几个海蚀洞受侵蚀而连成一体时,就成为凹进陆地的槽形穴,它被称为“海蚀龛”。

最原始居民是什么种族:也是汗族 在1865年的时候广东湛江一个农村因2个家族打架 清朝政府为了安定各方 就把其中一家族迁到当时还没人的涠洲岛 这样就开始了涠洲的发展
文化:标准的岭南文化
衣著:应该和您穿着差不多 呵呵
宗教:基督教和佛教

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元朝(1294)曾建涠洲巡检司,然后被雷、廉两府的军事行政双重管辖。以前的涠洲岛只有零星游民和企图叛乱的“贼佬”打游击,清朝禁海,曾三度强迫“岛民”内迁,但仍然有少数‘寮民’留居。

而真正定居的“岛民”要数来自福建和广东的客家人。咸丰四年(1854),广东、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发生土著与客家的宗族大械斗,有李、陈、阮、戴、黄、钟、江、邓等姓氏族人逃到涠洲岛,成为现在岛民主体,也使得岛上人口大增。

咸丰末年(1860)有内地人400名因避战乱,不顾官府禁令来岛定居。同治六年(1867年),官府鉴于岛上民居已成事实,便重开岛禁,移雷、廉二州船户客民于涠洲岛。至此,向来荒置海岛田庐重兴。

当时法国天主教徒也乘机登上该岛,设教堂于盛塘村,后又在城仔及斜阳岛各建一座,四处传教,是为钦廉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现在成为岛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民国《钦县志·民族志》记载:“客家一系,陆续迁来者,因难缕述,光绪初,有恩平、开平人,互相械斗,政府出诏令其大量来钦,如黄、戴、古、张除各姓,称为客籍。”而“在北部湾海中的涠洲岛,现有常住居民1.58万人,80%为客家人,是清末土客械斗时迁移至岛上的,现岛内流行多种方言。”



涠洲岛的原始居民是与赣、闽、粤、浙等南方地区同一族属的百越民,他们“各有种姓,互不统属”。秦汉以后,由于北方汉子不断进入该地区,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汉化,有的被强制迁往江淮地区,有的则退出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成了历史上曾经名藻一时的“山越”民。

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涠洲岛,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


扩展资料:

涠洲岛的经典

1、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内珍藏多种火山岩、珊瑚、海洋生物标本。所有标本都注有详细说明,并附有地质公园景区内相应图片。影像大厅有涠洲岛宣传片播放,动感大厅有4D科普电影,展示涠洲岛的海洋知识、地质知识。

2、五彩滩

五彩滩景区位于涠洲岛东海岸,景区内长达1.5公里的海岸几乎都发育有20-50米高的海蚀崖,崖面耸立;海蚀平台在海蚀崖前展布,平坦而宽阔,退潮时可见宽达几十米至上百米的海蚀平台。在海蚀崖与海蚀平台的交界处形态各异的海蚀洞随处可见。

3、海洋公园

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北海市南部海域,是全国10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总面积2512.92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1278.08公顷,适度利用区1234.84公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涠洲岛





涠洲、斜阳两岛现共有居民3,000余户,人口15,000余人,其先民多是为躲避战乱,于明、清年间先后上岛定居的我国沿海客家人,祖籍多在广东湛江、遂溪、广西合浦和福建沿海等地。岛上居民除了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客家人后裔,尚有海南黎族和合浦等地土著汉人的后代。陈、林、李、张、王、黄、刘等为当地大姓。
两岛居民日常交流使用的母语有客家话、粤语、廉州话和海南话。因教育普及,同时为港口城镇,与外界交流多等原因,大部分居民会讲普通话,上岛外地游客不必担心语言障碍问题。
涠洲、斜阳两岛的民间习俗与我国北部湾沿海客家习俗大致相同。
逢年过节,岛上家家户户均贴红纸,烧香点烛,敬神祭祖,饮食民族传统节日食品,如春节的年糕、端午的粽子和中秋的月饼等。三月三,当地居民喜食一种据说有驱虫去病之功效,俗称鸡屎藤和三叉虎的蔓茎科植物拌米捣碎,做成粉条状的鸡屎藤粑。冬至,与大陆客民一样,其隆重庆祝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
狗肉、海蛇、生鱼粥和及弟粥是当地人喜爱的食品,食法与我国两广其他地区基本相同。平时,串门走亲,一般带猪肉、水果和糖饼做礼品,主家多用鸡鸭鱼肉招待,其中鱿鱼炒南粉(丝)为岛民待客宴酒的常菜。年初一,禁杀生吃肉。
到渔家做客,筷子不能直插饭中。吃鱼时不能翻转鱼身,须顺着吃。大船出海打鱼的当天,船家不能吃鱼,忌说不吉利之言。
岛上民居多为用本地出产的火山岩石、珊瑚粒块和传统的竹木土瓦建成,大部分为横排三套间平房。屋顶较尖,居中屋用作客厅,有一扇向内开的正门,其余左右两间分别用作卧室和放置杂物,由客厅内左右侧门进入。民居秉承客家建筑风格:古朴、雅致,韵味独具。
旧时男子着对襟开衫唐装,女着偏襟皂衣、大脚裤,喜戴尖顶竹笠帽。现除妇妇戴竹笠的习惯尚存,旧衣着打扮已不多见。
和我国沿海其他地区渔民一样,两岛渔民大多敬妈祖(当地人称“三婆”,因妈祖在其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为神明。除逢年节、渔船出海和返航用鸡鸭鱼肉、珠宝敬拜,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和农历十月收获季节,渔民均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谢三婆保佑平安、丰收之恩。此举当地人称给三婆“还福”。
两岛共有天主教徒3,0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涠洲本岛北部居民),教堂三座:涠洲岛两座,斜阳一座(已废弃)。礼拜天(周日)教徒均到教堂做礼拜,逢复活节(公历4月12日)、圣神降临节(公历5月31日)、圣母升天节(公历8月15日)和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举行庆祝活动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