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为了让月球更亮,小明设想人类是否可以见月球向地球拉近一点,如果能,晚上地球表面亮度会增强吗? 拉近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作者&投稿:黄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月球距离~

1.晚上地球的表面亮度会增强吗?
会,单位面积上接受的月光增多了。

2.对朝夕有影响吗?
有,距离变小,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变大,潮汐会变强。

3.对昼夜长短有影响吗?
有,随着潮汐变强,潮汐的摩擦力会加快地球自转减慢的速度,昼夜长短会变长。

4.对一年的长度有影响吗?理由是?
不会,地球和月球构成的地月系在这个问题上是个质点,公转不会发生变化。

5.你想到的还会有哪些影响?
月球近了,永远也不会有日环食了;生物钟会混乱。

应该有的 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改变了 应该有
剩下2个 不清楚 我估计应该会有微弱的影响

不能,众所周知月球是围绕着地球转的,有其运行的轨道,人为拉近两者的距离,月球受地心引力影响,必然崩解离析,而地球受到月球突然消失的作用力也将导致地球脱离自己的运行轨道,后果很严重.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一、自转和公转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傅科摆试验),证明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周期为一恒星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黄道与赤道交角(黄赤交角)为23°27′。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地球白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有长期变化、季节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即岁差和章动、极移和黄赤交角变化。
二、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中国唐朝时期,在一行的指导下,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进行了最早的弧度测量,算出了北极的地平高度差一度,相当于南北地面距离相差约351里80步(唐朝的长度单位5尺=1步,300步=1里),从而可算出地球的半径。这项工作比阿拉伯人的类似工作约早100年。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还可用重力测量确定地球的均衡形状。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地球动力学测地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精度大大提高。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中,地球赤道半径α为6378140米,地球扁率因子1/f为298.257。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扁球体,或者说,更象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据此可认为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公里。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在这个面上重力位各处相同,是个等位面。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产生潮汐现象,也使固体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固体潮”。
三、质量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重力随高度递增而减小,也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978.伽(厘米/秒2),两极处为983.2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重力异常现象,这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重力异常同地质构造和矿床有关。地球因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它的重力加速度也有微小的周期变化,最大的可达十分之几毫伽。
四、构造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层,叫做水圈,从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亿年。地球的表层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地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陆地则有平原、高山。地球固体表面总垂直起伏约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玛峰顶(据中国登山队1975年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13米)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公里)之间的高差,它超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陆地一样不平坦,也不平静。洋底岩石年龄要比陆地年轻得多。陆地上大多数岩石的年龄小于二十几亿年。陆地上到处可以找到沉积岩,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地表虽有少量的环形山,但难以找到类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样多的环形山,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气)和内力(地震和火山)的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瓦解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部不仅有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更大的水平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在地质时期也是变化着的。1912年伟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此后,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地球早先存在两块古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和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但在很长时期里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大陆漂移假说,因为当时人们很难相信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原先的大陆块撕开,使各碎块分别逐渐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六十年代初,黑斯和迪茨提出了洋底扩张假说,认为全球大地构造是洋底不断扩张的直接结果。正是由于洋底扩张假说和板块运动理论的发展,又使大陆漂移学说重新受到重视。
地球最上层约几十公里厚的一圈是强度很大的岩石圈,其下几百公里厚的一层是软流层,强度较小,在长期的应力作用下这一层的物质具有可塑性。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上。在地球内部能量(原始热量和发射性热)释放时,地内温度和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地幔对流物质沿着洋底的洋中脊的裂隙向两侧方向运动,不断形成新的洋底。此外,老的洋底不断向外扩张,当它们接近大陆边缘时,在地幔对流向下拖曳力的作用下,插入大陆地壳下面,致使岩石圈发生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这种对流作用可使整个洋底在三亿年左右更新一次。岩石圈被一些活动构造带所割裂,分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大陆板块。勒比雄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板块发生运动。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了巨大的山系,自阿尔卑斯山经过土耳其和高加索,最后到喜马拉雅山的山系正是属于这种情况;也有的地方,两个板块的岩石同时下沉,造成洋底的深渊,此外,板块的运动还造成了火山和地震。关于板块运动的理论,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同时也存在许多有争论的问题。
五、起源和演化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是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异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逃逸殆尽。伴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上升到地表成为第二代大气,后来,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大气。另一方面,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内部结晶水汽化。随着地表温度逐渐下降,气态水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约在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命,然后逐步进化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直到人类这样的高级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圈。

会,虽然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但月亮离地球越近,通过月亮反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就更多,地球自然也就更亮了.问题是月亮太靠近地球,由于潮汐力的影响,地球上的地震可能会更多,洪水更泛滥,地球上的生物会因此而遭殃.所以,小明是猪脑,不过还好,幸亏他没说将太阳向地球拉近一点,那样地球会更亮.

月亮离地球越近,太阳被地球挡住的光就越多,所以夜间时间就会大幅缩短。

月亮靠近地球的确会变亮一点,但由于太阳与月球的距离要比地球与月亮的距离要大得多,所以即使变亮通过肉眼还是无法明确的分辨出来。

不能,因为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而本身不发光。

不能 因为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

《要浙江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答:23.太阳和月亮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近邻,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根据“京都议定书”有关要求,世界各地纷纷采用多种措施和新技术,限制CO2...35.学习了测量、速度、功、压强等知识后,小明测出了自己的质量50千克,一只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0.02米2...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卷》
答:5.小明从市场买回了一袋草莓,发现到家时袋子的底部有些红色的汁,这些汁水是___,它主要来自细胞结构...15、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小的原因: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很多 ;月球表面明亮...它的形状是: 螺旋状结构,中间厚,周围薄 ;人类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 150亿光年 。 39、宇宙...

《在人类登月之前,科学家通过观测研究,发现月球表面似乎遍布着粉末状的...》
答:设计登月舱时,在每个支脚底部部安装一个面积较大的底盘目的是: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强,以免陷入尘土里.(1)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时,就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可以用同体积的铜块和铝块让它们分别浸没在同种液体中;(2)实验步骤:①用细线分别系...

《小明想研究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的质量是否相同》
答:1,弹簧测力计,有标量的勾码一个 2,在地球上测勾码的质量,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在月球上重复上述动作,再次读出示数 对比 3,月球真空,老鼠会死,不可

《一篇幻想动物描写的作文500字》
答: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想象作文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想象作文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在他们看来,想象作文好写。的确,完成一篇想象作文不难;但是,要写好想象作文,却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作文的现状,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呢...

《如果我们出生在一亿年后,生活将是怎样的?》
答:9、一亿年后人类的寿命是300岁左右 ,主要通过超级基因技术和人造活性器官技术来使人类寿命变长并更 健康 。 10、一亿年后的人类 社会 模式已经从地球模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00年后,人类会在月球建造实验室,会扩大现有的国际空间站,并且会在地月之间和地火之间建造大量的补给设施,这是为了进行太空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还有吗人教版》
答:A.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29.(8分)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让光通过烟雾(其他合理答案...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答:③小明喊话时站在高处有什么用?(提问题是探究物理的基本素质,提问题一定要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且能用...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

《求:初一科学知识竞赛题》
答:1、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从...37、人站在窗前照镜子,他想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像,应该让 正对窗口(选填“自己的脸”或“镜面”)。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一次次探索,我们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答:方案a和方案c中在仪器上方装一个降落伞或氢气球都不可行,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产生浮力;方案b可行,当仪器接近月球表面时点火,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火箭”产生推力的同时受到反作用力,起到减速的目的.故答案为:不可行;月球上是真空,不会产生浮力;可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