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网 导航

煤的物理性质 苯的物理性质?

作者&投稿:许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煤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其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

化学:煤的成分就是C,所以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
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
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
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
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
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
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
指将煤砚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呈浅棕色—黑色。一般是煤化程
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
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称
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
的重要指标。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煤岩组成、煤化程
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
大。
5.硬度
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
磨硬度三类。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
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
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
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
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
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以电阻率表示。煤的导电性与煤化程度密切相关。褐煤由于孔隙度大而电阻率低;烟煤是不
良导体,由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但瘦煤阶段电阻率又开始降低,无烟煤阶段急剧降低,因而无烟煤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一般烟煤的电阻率随灰分的增高而降低,而无烟煤则相反,随灰分增高而增高,若煤层中含有大量黄铁矿时,也会
使无烟煤电阻率降低。各种煤岩组分中,镜煤的电阻率比丝煤高。氧化煤的电阻率明显下降。



影响的因素有: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椎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离城不远的乡村,每当盛夏雨季来临时,一场暴雨过后,村子中央就会出现一条湍急的“小溪流”,我们许多小朋友就会跑到那里面去嬉戏,那小溪流也会因暴雨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干涸。但在没有断流之前你会发现,很多水流处却被冲下来的木棍儿、杂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个个小的水坎儿。为了能让水流通畅,我们不时地把那些小水坎扒开,有的时候也会借此筑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坝”。既便是现在居住在城里,一场暴雨过后,街道上很多地方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滞留在一个地方的现象。
小巫见大巫,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煤炭的形成可能与洪水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洪水那样强大的力量和搬运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绝对不会那么集中,也不会那么优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千百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期间,由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地面上生长着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的植物,那时的雨量又是相当的充沛,当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啸等自然灾害降临时,就会淹没了草原、淹没了大片森林,那里的大小植物就会被连根拨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须上的泥土也会随之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些带着须根和枝杈的大小树木及草类植物也会相互攀缠在一起,顺流漂浮而下,一旦被冲到浅滩、湾叉就会搁浅,它们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并且象筛子一样把所有的漂浮物筛选在那里,很快这里就会形成一道屏障,并且这个地方还会是下次洪水堆积植物残骸(也会有许多动物的残骸)的地方。当洪水消退后,这里就会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积植物残骸的丘岭,再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这座植物残骸的丘岭就会逐渐地埋入地下,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煤矿。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1998年中国遭受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区,在平原到处是粮田,几乎到了没有什么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过是淹没了一些农田的防护林,并且农田防护林的树木很稀少,而且树木的根须又十分的发达,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时间的浸泡、冲击不会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树木就不同了,很多树木都挤在一起生活,它们为了吸食太阳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长,根须并不发达,一旦一处树木被洪水连根拨起,就会连带成片的树木被洪水毁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样,顺流漂浮而下,势不可挡,最后全部堆积在一个地方。
另外,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增强,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兴修水利,筑起坚固的堤坝,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减缓了凶猛洪水的冲击力,泛滥的现象少了,甚至乖乖地听从人类的召唤,并把凶猛的洪水变成了电能、动能、热能,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社会。
不仅洪水有搬运动植物这样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风、海啸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引起的海啸,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还高,并且在顷刻之间把一个岛屿上的动植物扫荡一空;把海岸线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发展煤的意义:
我国一次能源中石油、天然气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0 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现在已经提高到1/3,到2020 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平均增速将达11%~13%,2010 年需求缺口在20%左右,到2020 年,天然气需求缺口在50%左右。石油、天然气如此依赖进口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石油进口量的增加,以煤为原料发展化学工业,以及由煤制取燃料油工业必须作为重要的课题对待。因此21 世纪的煤炭利用必将以洁净煤技术为先导,充分利用化学这一物质相互交换的手段来建立起既环境友好又综合发展、高效益的新一代煤炭、能源、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苯:最简单的芳烃

一、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光学性质、机械性质、空间结构性质、电磁性质和热性质,具体如颜色、光泽、反射率、折射率、吸收率,硬度、脆度、可磨性、断口,密度、表面积、孔隙度、压缩性,介电常数、导电性、磁性,比热、导热性等。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受到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和煤风化程度的影响。

1.颜色

煤的颜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在不同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普通白光照射下,煤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腐植煤的表色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变化,褐煤通常为褐色、褐黑色;低中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高煤化程度的烟煤为黑色略带灰色,无烟煤往往为灰黑色,带有铜黄色或银白色的色彩。因此,根据表色可以明显地区别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腐泥煤的表色变化较大,有深灰色、棕褐色,甚至灰绿色至黑色。煤中的水分能使颜色加深,而煤中的矿物质往往使煤的颜色变浅。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它可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用镜煤在未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条痕而得,粉色也称条痕色。煤的粉色一般略浅于表色。粉色较固定,用粉色判断煤的煤化程度效果较好。褐煤的粉色为浅褐色、褐色,低煤级烟煤为深褐色到黑褐色,中煤级烟煤为褐黑色,高煤级烟煤为黑色有时略带褐色,无烟煤为深黑色或灰黑色。腐泥煤的粉色一般比腐植煤要浅,随煤级的增高,粉色也逐渐加深。煤的粉色不但取决于煤化程度,还与煤岩类型和风氧化程度有关。为了统一对比条件,一般应以新鲜的较纯净的光亮型煤的粉色为准。

把煤磨成薄片(厚约0.03mm),用显微镜在普通透射光下观察,煤薄片显示出的颜色为透光色,又称体色。透光色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不同的煤岩组分具有不同的透光色,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黑色;同一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阶段显示出不同的透光色。煤级越高,透光性越差,无烟煤几乎不透明。

把煤的表面磨光,用显微镜在普通反射光下观察,煤光面上显示出的颜色称为反光色。各种煤岩组分的反光色均呈灰至白色色调。不同的煤岩组分反光色不同,同一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阶段反光色也不同。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反光色逐渐变浅。

煤的磨光面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而呈现的颜色,称为反射荧光色。反射荧光色随煤岩组分和煤化程度的不同而变化,有绿黄色、黄色、棕色等。随煤级增高,荧光减弱,至高煤级荧光消失。

2.光泽

煤的光泽是指煤新鲜断面的反光能力。光泽与煤的成因类型、煤岩成分、煤化程度和风化程度有关。腐泥煤的光泽一般都比较暗淡。腐植煤的4种宏观煤岩成分中,镜煤的光泽最强,亮煤次之,暗煤和丝炭的光泽暗淡。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宏观煤岩成分的光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丝炭和暗煤的光泽变化小,而镜煤和较纯净的亮煤变化明显。根据镜煤或较纯净亮煤的光泽可判断煤级,即年轻的褐煤无光泽,老褐煤呈蜡状光泽或弱的沥青光泽,低煤级烟煤具沥青光泽、弱玻璃光泽,中煤级烟煤具强玻璃光泽,高煤级烟煤具金刚光泽,无烟煤具半金属光泽。

3.反射率、折射率和吸收率

煤的反射率是在垂直照明条件下,煤岩组分磨光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反射率不断增强。油浸介质中,煤的最大反射率Romax=0.26%~11.0%,空气介质中煤的最大反射率Romax=6.40%~22.10%。当Cdaf≥85%时,反射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双反射现象。随煤级升高,双反射逐渐增强(表5-1)。煤的反射率是确定煤化程度最重要的光学常数,它对煤质评价、煤加工利用、油气勘探等地质问题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5-1 镜质组的反射率、折射率和吸收率

(据周师庸,1985)

煤的折射率是光线通过煤的界面时,在界面发生折射后进入煤的内部,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折射率也相应增高,从1.680增至2.02。在Cdaf≥85%后,折射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距随煤级增高而增大。

煤的吸收率一般比较小,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吸收率逐渐增大,从0.02增至0.39。当Cdaf≥92%后,吸收率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值随煤级增高而增大。在高煤级阶段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状结构不断增大,排列越来越规则化,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面两个方向的光学性质出现显著差异,即出现光学各向异性现象。

4.硬度

煤的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随着外加机械作用力的性质不同,煤的硬度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磨损硬度3类。

图5-1 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据E.M.泰茨,1993)

刻划硬度是用标准矿物刻划煤所测定的相对硬度。宏观煤岩成分中,暗煤硬度最大,亮煤、镜煤硬度小。煤的硬度还与煤级有关,褐煤和中煤化程度的烟煤硬度最小,为2~2.5,无烟煤硬度最大,接近4。

显微硬度是压痕硬度的一种,可用专门仪器测定显微组分的硬度。测定是在显微硬度计上进行的。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图5-1)。年轻褐煤和中煤级烟煤的显微硬度最小,无烟煤的显微硬度最大,且上升的幅度很大。

抗磨硬度是磨损硬度的一种。它是用研磨阻力的大小来表示煤磨光面上显微组分或矿物的硬度,表现为显微组分或矿物的突起现象,是显微镜下鉴定标志之一。抗磨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在低、中煤级煤中,丝炭比较硬,在磨光面上显示突起,而镜煤比较软,磨光面上不显突起,随着煤级的增高,镜煤与丝炭抗磨硬度逐渐接近,丝炭的突起变小,甚至消失。抗磨硬度还与煤中的矿物质、煤的裂隙、风氧化程度有关。石英、黄铁矿、菱铁矿增加,煤的抗磨硬度增大;煤中的裂隙增多或煤受风氧化,则使煤的抗磨硬度降低。

5.脆度和可磨性

煤的脆度是指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性质,表现为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强度小者,煤易破碎,脆度大;反之,脆度小。脆度和硬度同属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性质,但受力性质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所以两者概念不同。丝炭的脆度大,硬度也大;镜煤的脆度大,但硬度小,暗煤的硬度大,脆度小。不同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其脆度不同。腐泥煤和残植煤的脆度都较小,如我国抚顺的煤精,是一种腐植腐泥煤类,其脆性小、韧性好。煤的脆度还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煤级的烟煤脆度最大,低煤级煤的脆度变小,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有人提出显微脆度的概念,它是在显微镜下根据金刚石压锥压入显微组分后,压痕产生裂纹的程度来测定,在一定静载荷下,每100个压痕中出现裂纹的压痕数来表示。数值越大,显微脆度越大。由图5-2可见,中煤级的焦煤显微脆度最大,随煤级的增高或降低,显微脆度变小。强还原煤比弱还原煤的脆度要大。

图5-2 显微脆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据И.И.Ammocob,1963)

煤的可磨性是指粉碎煤的难易程度,可用可磨性系数KHG来表示。可磨性越大的煤越易粉碎;反之,越难。测定煤可磨性的方法有许多种,我国和美、英、日、印等国均采用哈德格罗夫(Hardgrave)法,已作为国家标准。煤中各显微组分的KHG不同,其中丝质组最高,半丝质组其次,其后是镜质组,壳质组最低。它们随煤化程度而变化,但在中挥发分(Cdaf=90%附近)时都有一个最大值。

6.煤的压缩性

煤在恒温下加压,其体积变化的百分数,称为煤的压缩性。压缩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越高,压缩性越小。加压后丝质组体积变化极少,镜质组有变化,稳定组分变化最大,但到高煤级时,其压缩性比镜质组小。显微组分的压缩性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壳质组变化最大,镜质组其次,惰性组最小。

7.断口

煤受外力打击后断开的表面,称为断口。断口不包括层理面或裂隙面。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阶梯状断口、参差状断口、棱角状断口、粒状断口等。断口反映了煤物质组成的均一性和方向性的变化。组成较均一的煤,如腐泥煤、腐植腐泥煤、镜煤等常具有贝壳状断口;而组成不均一的煤,常见其他类型的断口。

8.比重与密度

煤的比重是指20℃时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用符号d2020表示。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比重和密度的数值相等,但物理意义不同。比重没有单位,而密度有单位。煤的比重与煤岩成分、煤化程度及煤中矿物质的性质和含量有关。

同一煤级的煤中,不同煤岩组分的真比重不同。丝质组的真比重最大,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最小。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煤岩组分的真比重逐渐接近。丝质组的真比重为1.35~1.80,镜质组为1.24~1.80,壳质组为1.12~1.80(图5-3;表5-2)。腐泥煤的比重明显低于腐植煤。

图5-3 煤岩组分真比重与煤化程度的关系(据杨起等,1979)

表5-2 煤岩组分在不同煤化程度时的真比重

注:V代表镜质组;E为壳质组;I为惰性组;Cdaf为干燥无灰基碳含量。(据白浚仁,1989,略修改)

镜质组在煤化程度较低时(Cdaf<85%)真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至Cdaf至85%~87%时,真比重为最小值(dtr=1.24)。过此点后,真比重又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Cdaf>90%以后,即到了无烟煤阶段,真比重急剧增加,从1.35一直上升至2.25(Cdaf=100%,石墨)。

煤中矿物的比重比煤岩组分大得多,如黏土矿物的比重为2.4~2.6,石英、方解石为3.7,菱铁矿为3.8,黄铁矿的比重为5.0等。因此煤中矿物对煤比重影响较大,随着矿物含量的增高,煤的比重也增大。但煤中矿物质的准确含量是很难测定的,所以要测得纯煤的真比重比较困难。有人研究,煤的灰分每增加1%,煤的真比重约增高0.01。因此,煤的真比重的近似值可用下式计算:

纯煤真比重=无水含灰煤的真比重-0.01×干燥煤的灰分

煤的视比重是计算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煤中矿物质含量变化大,所以煤的视比重变化也大。在矿物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褐煤的容重为1.1~1.2,烟煤的容重为1.2~1.4,无烟煤的容重为1.4~1.8。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煤的容重要专门取样测定。

9.煤的表面积

(1)煤的润湿热

固体和液体接触时,如果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则固体可以被液体润湿;反之,则不能润湿。当煤被液体润湿时,由于煤分子和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故有热量放出,称为润湿热。润湿热的大小与液体的种类和煤的表面积有关。常用的液体是甲醇,它的润湿力强,作用快,几分钟内润湿热基本上可全部释放出来。据测试,润湿热与煤的表面积大致存在的对应关系是:0.42J的润湿热相当于1m2的表面积。

煤的润湿热与煤岩组分和煤化程度有关,镜质组的润湿热最大,次为丝质组,壳质组较小。

(2)煤的表面积

煤的表面积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两部分,但外表面积所占比例极少,主要是内表面积。煤的表面积用比表面积表示,即每克煤所具有的表面积,单位为m2/g,煤比表面积大小与煤的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有关。

煤中孔径小于10nm的微孔的比表面积在总比表面中占有的比例最大。测定煤的比表面积有各种方法,如润湿法、BET(三位物理、化学家名字的缩写)法、微孔体积法、吸附法和气相色谱法等。用不同方法测量比表面积的结果不同,通常CO2作吸附质,采用吸附法测量比表面积,其结果为:长焰煤90m2/g、气煤50~70m2/g、肥煤10~20m2/g、焦煤20~120m2/g、瘦煤80~130m2/g、贫煤90~130m2/g,而无烟煤最高可达287m2/g。

煤的比表面积与瓦斯吸附量呈正比关系,比表面积大,瓦斯吸附量也大。煤的比表面积对研究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和瓦斯突出、研究煤在气化时的化学反应性都具有实际意义。

10.孔隙率

煤中毛细孔和裂隙之总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称为煤的孔隙率或孔隙度,也可用单位重量煤包含的孔隙体积(cm3/g)表示。

煤的孔隙率可以根据煤的真比重和视比重,用计算求得,因为氦分子能充满煤的全部孔隙,而水银在不加压条件下完全不能进入煤的孔隙,故用下式可求出煤的孔隙度:

煤地质学

式中:d和d为用氦和汞测定的煤的密度,g/cm3

煤孔隙率的大小与煤级有关(表5-3),褐煤的孔隙率高,为15%~25%,无烟煤的孔隙率也较高,约为5%~10%,而低中煤级烟煤的孔隙率较低,为2%~5%。煤的孔隙率与显微煤岩组分和煤中矿物质含量有关。相同煤级的煤,孔隙率可有相当大的波动范围。

表5-3 孔隙率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煤中孔隙的大小并不是均一的。在煤矿的瓦斯研究工作中,煤中的孔隙大小一般分为三级,即大孔、过渡孔和微孔。大孔的孔径一般大于100nm,中孔的孔径为100~10nm,微孔的孔径小于10nm。

在大孔中,甲烷气体可以产生层流或者紊流渗透,煤中大孔的分布直接影响到煤中瓦斯运移的能力,在过渡孔中,可以产生毛细管凝结、物理吸附及扩散现象,它影响到煤层储藏瓦斯的能力,微孔则被甲烷分子充满,形成类似于固溶体的形式。

11.煤的导电性

煤的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以电阻率表示。煤的导电性与煤化程度、煤中的水分、煤中矿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煤岩成分,以及煤的孔隙度、风化程度等有关。

褐煤的孔隙度大,含水多,并有溶于水中的腐植酸离子,所以褐煤的导电性好,电阻率小,属于水溶液离子导电。烟煤是不良导体,电阻率大,高煤级的烟煤至无烟煤,电阻率迅速减小,煤的导电性大大增强,无烟煤为良导体,属于自由电子导电。褐煤的电阻率变化于10~200Ω·m之间,低中煤级烟煤的电阻率ρ=4000~5000Ω·m,高煤级烟煤的电阻率ρ=1000~10Ω·m,无烟煤的电阻率ρ=10~0.0001Ω·m。

低中煤级的煤中,镜煤、亮煤比暗煤和丝炭的导电性差;但在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中,情况相反,镜煤、亮煤的导电性比暗煤好。

煤的导电性与煤中矿物的性质和数量有关。一般烟煤的电阻率随矿物含量的增高而变小,而无烟煤则相反,电阻率随矿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大。但煤中含黄铁矿时,则电阻率会显著降低。煤的电阻率还与煤的层状构造有关,沿层理面煤的电阻率较小,垂直层理面方向煤的电阻率较大。当煤遭受风氧化时,电阻率明显下降。

12.磁性

物体置于磁场内,和磁场相吸者称顺磁性物质,和磁场相斥者称抗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其内部结构的原子或分子具有闭合的电子外层,即电子都已成对;顺磁性物质,其电子层上尚有未配对的电子。煤属于抗磁性物质。

物质置于磁场内,由于其原子核吸收了磁场能,引起物质相对于磁场的自旋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物质的核磁共振。煤的核磁共振是煤的重要磁性质之一。

在一高斯磁场下,1g物质所呈现的磁化率称物质的抗磁性磁化率或单位质量磁化率。煤的抗磁性磁化率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但在煤的Cdaf=80%~90%的区间内,抗磁性磁化率增高缓慢;当煤的Cdaf>90%以后,煤的磁化率剧增。

煤的抗磁性和煤的核磁共振是研究煤结构的有效方法。

13.导热性

煤作为燃料或者进行干馏、气化、液化都需要考虑到煤的导热性。

煤的比热是指1g质量的煤,温度变化1℃所需(释放)的热量(即热容)与水的热容(15℃的水)的比值。水的热容为4.18J/g(15℃),故煤的比热和热容在数值上是一致的。比热没有单位,室温下煤的比热为0.2~0.4。煤的比热有一定的波动范围,这是因为煤是复杂的有机高分子物质,并含有无机矿物质和水。煤的比热除受煤的煤化程度影响外,还受非煤物质及其含量的影响。

煤的比热随煤中水分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大,这是因为水的比热比煤大得多。无机矿物质的比热较小,一般约0.19,故煤的灰分增高,则煤的比热下降。煤的比热还受温度影响,测定温度升高,煤的比热增大。

煤的导热性是煤加工利用时重要的物理性质。煤的导热性与煤的孔隙率及孔隙中的气体有关,还与煤级及煤中无机矿物质有关。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导热性增强。

二、煤的裂隙

煤的裂隙是指煤受到自然界各种应力作用而造成的裂开现象。按成因不同可分为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两种。

1.内生裂隙

内生裂隙是在煤化过程中,煤中的凝胶化物质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力而形成的一种张裂隙。

内生裂隙主要出现在镜煤中,有时也出现在均匀致密的光亮型煤分层中。内生裂隙一般都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层理面,只发育在镜煤或光亮煤条带或分层内。内生裂隙面较平坦光滑,有时可见到十分细密的环纹组成的眼球状张力痕迹。内生裂隙有大致互相垂直的两组,其中,一组较发育,称为主要裂隙组;另一组则较稀疏,称为次要裂隙组(图5-4)。

图5-4 煤的内生裂隙示意图

内生裂隙的发育程度与煤化程度有关。中煤化阶段的焦煤、高煤化阶段的瘦煤内生裂隙最发育,5cm内约有30~60条(主要裂隙组);而低煤阶的长焰煤、气煤或高煤阶的贫煤则减少,5cm内为10~20条;无烟煤和褐煤中内生裂隙很少或没有。褐煤由于失水,常常有切穿煤岩成分或层理的干缩裂纹。所以,可根据煤的内生裂隙发育程度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阶段。观察煤的内生裂隙时,要在打开的镜煤层理面上观察,而在垂直层理的断面上往往看不清楚。

2.外生裂隙

外生裂隙是在煤层形成之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外生裂隙可出现在煤层的任何部分,与煤层的层理呈不同角度相交,并切穿煤岩成分和煤分层的层理。外生裂隙面上常有波状、羽毛状或光滑的滑动痕迹,有时可见到次生矿物或破碎的煤屑。外生裂隙面有时与内生裂隙面重叠。

在矿井下,要经常注意测量外生裂隙方向,这对判断断层有一定的帮助。研究外生裂隙的方向,对提高采煤效率、预测瓦斯突出也有实际意义。

三、煤的结构和构造

1.煤的结构

煤的结构是指煤岩成分的形态、大小、厚度、植物组织残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反映了成煤原始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在成煤时和成煤后的变化。在低煤级煤中,煤的结构很清楚;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煤岩成分的性质逐渐接近,因而煤的结构就逐渐变得均一。

煤的结构分原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两种。

(1)原生结构

煤的原生结构是指由成煤原始物质及成煤环境所形成的结构。常见的原生结构有以下8种:

1)条带状结构:煤岩成分呈条带状相互交替出现。按条带的宽窄,可分为宽条带状结构(条带宽大于5mm)、中条带状结构(条带宽3~5mm)和细条带状结构(条带宽1~3mm)。条带状结构在烟煤的半亮型煤和半暗型煤中最为常见,年轻褐煤和无烟煤中条带状结构不明显。

2)线理状结构:指镜煤、丝炭、黏土矿物等以厚度小于1mm的线理断续分布于煤中,形成线理状结构。半暗型煤和半亮型煤中常见。据线理之间交替的线距,又可分为密集线理状结构和稀疏线理状结构。

3)凸镜状结构:指镜煤、丝炭、黏土矿物、黄铁矿等,常以大小不等凸镜体形式散布于煤中,构成凸镜状结构。半暗型和暗淡型煤中常见,有时光亮型煤中也可见到。

4)均一状结构:指组成成分较单纯、均匀,形成均一状结构。如镜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类等,都具有均一状结构。光亮型煤和暗淡型煤有时也表现出均一状结构。

5)粒状结构:由于煤中散布着大量的孢子或矿物杂质,使煤呈现出粒状结构。多见于暗煤或暗淡型煤中。有时含黄铁矿鲕粒或含黄铁矿结核而呈鲕粒状结构或豆状结构,它们为粒状结构的变种。

6)叶片状结构:煤中有大量的木栓层或角质层,使煤呈现纤细的页理,如叶片状、纸片状等,煤易被分成薄片。角质残植煤和树皮残植煤具有叶片状结构。

7)木质状结构:煤中保存了植物茎部的木质纤维组织的痕迹,植物茎干的形态清晰可辨,称木质状结构。褐煤中常可见到木质状结构,有些低煤级烟煤中也可见到。如我国山西繁峙褐煤中保存有良好的木质状结构而被称为“紫皮炭”。

8)纤维状结构:为丝炭所特有,它是植物根茎组织经丝炭化作用而形成的,可见到植物原生的细胞结构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呈现出纤维状,疏松多孔。观察时要在煤层层面的丝炭上才可见到。

(2)次生结构

煤的次生结构是指煤层形成后受到应力作用产生的各种次生的宏观结构。

1)碎裂结构:煤被密集的次生裂隙相互交切成碎块,但碎块之间基本没有位移,可看到煤层的层理。碎裂结构往往位于断裂带的边缘。

2)碎粒结构:煤被破碎成粒状,主要粒级大于1mm。大部分煤粒由于相互位移摩擦失去棱角,煤的层理被破坏,碎粒结构往往位于断裂带的中心部位。

3)糜棱结构:煤被破碎成很细的粉末,主要粒级小于1mm。有时被重新压紧,已看不到煤层的层理和节理,煤易捻成粉末。糜棱结构一般出现在压应力很大的断裂带中。

2.煤的构造

煤的构造是指煤岩成分空间排列和分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与煤岩成分自身的特征(形态、大小等)无关,而与成煤原始物质聚积时的环境有关。煤的原生构造分为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1)层状构造

沿煤层垂直方向上可看到明显的不均一性,主要是由组成成分不同而引起的,或是煤岩成分的变化,或含无机矿物夹层所引起,表现为层理。

按层理的形态,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等。水平层理(连续状、不连续状)反映泥炭沼泽内成煤原始物质是在平静的环境中几乎没有水流动的条件下沉积形成的。波状层理(不连续状、水平波状、凸镜状)反映植物堆积时沼泽内的水介质有微弱的运动。斜层理则反映水介质有强度较大的定向流动的堆积环境。

(2)块状构造

煤的外观均一,看不到层理。主要是成煤物质相对均匀,在沉积环境稳定滞水的条件下形成。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及一些暗淡型腐植煤具有块状构造。

由于构造变动,使煤产生次生构造,如滑动镜面、鳞片状构造、揉皱构造等。次生构造可改变或破坏煤的原生构造。次生构造与构造变动有关,对煤层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加以注意。



《木炭和煤块用什么物理性质区别》
答:物理性质区别有:1、密度不同。木炭的密度比煤块小,即同体积的木炭比煤块质量要轻;2、吸附作用不同。木炭能吸附色素、污渍等功能,而煤块没有这种功能;3、外观不同。木炭没有光泽,而煤块有金属光泽;4、硬度不同。煤块的硬度比木炭的大。5、着火点不同。木炭容易点燃,而煤块不易点燃。

《木炭和煤块用什么物理性质区别》
答:他们存在的物理性质区别有:1、木炭的密度比煤块小,即同体积的木炭比煤块质量要轻;2、木炭能吸附红色色素,而煤块不能,木炭的吸附作用较强烈;3、木炭没有光泽,而煤块有金属光泽;4、煤块的硬度比木炭的大。

《煤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什么啊 在线等》
答:煤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下:物理性质:煤气是一种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密度为2.0—2.5kg/Nm。除此之外,煤气的燃烧特性、膨胀与压缩等也需要关注。化学性质:煤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这些成分在燃烧时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另外,煤气中还包含一些不...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哪些》
答:理性质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堆积密度、细度、比表面积、需水量等,这些性质是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的宏观反映。由于粉煤灰的组成波动范围很大,这就决定了其物理性质的差异也很大。密度/(g/cm):1.9~2.9 堆积密度/(g/cm):0.531~1.261 比表面积(cm/g):氮吸附法800~19500 透气法...

《⑤ 煤燃烧是物质的变化还是物质的性质》
答:煤的燃烧是物质的变化,煤能够燃烧是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一般有两种:①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

《煤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3、课程内容。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包括煤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结构、矿物质和有害元素等;煤的变质过程:介绍煤的变质规律及与煤质的关系,包括地质变质、高温变质和化学变质等。煤的燃烧过程:介绍煤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燃烧特性,包括燃烧反应动力学、燃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与控制等。煤的气化过程:介绍煤...

《从煤中分离壳质组有哪些方法》
答:答:物理性质:1) 空间性质:密度:分为真密度、视密度和堆密度。真密度与煤的结构有关。①腐植煤>腐泥煤;②随着煤化度的增加,煤的真密度增加,但先增加的缓慢,至无烟煤则增加的幅度大;③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随着煤化度增加差别减小。镜质组的密度随煤化度增加先有所下降后增加(主要...

《煤炭知识》
答:13 生产煤样 Sample froproduction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在一个整班的采煤过程中采出的,能代表生产煤层煤的物理、化学和工艺特性的煤样 14 商品煤样 Sample forcommercial coal 代表商品煤平均性质的煤样 15 浮煤样 Float sample 经重液分选浮在上部的煤样 16 沉煤样 Sink sample 经重液分选沉在下部的煤样 17 ...

《煤和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答: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

《煤炭参数懂的进~。~》
答:实用的锅炉是使用特地的煤炭设计的,也就是说,煤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附和特地的范围。这样锅炉制造厂就能根据煤灰特性来改进锅炉的设计。这样,在签订购销合同时,煤灰特性是合同的内容之一。同时,这种合同期限一般是30年左右,以保证设备的服务年限,然后再挑选新的设备和煤源。 煤灰在炉中的燃烧状态,取决于化学组分...

   

返回顶部
本页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若有相关事宜请照下面的电邮联系
感悟网